基本信息
书名:炁體源流(百岁老道精选毕生所集道家经典,真修实证的过来人直指修身修心秘要。繁体竖排)
:118.00元
作者:米晶子 编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1
ISBN:9787807094753
字数:140000
页码:全2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标识:22930540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炁體源流》辑录道藏及其他道家典中的经典篇章,配以直观形象的绘图,精准实用的注解,是编者云游参访毕生所集,且都是自己身心实证的真实体验,对真修实证的同道人特别具有参阅和印证的值。
编者分享的本怀是那么温暖博大:望同道侣友藉此省却数十年参访功夫,早日成就。
目录
上册
太清元道真经注解 二
太清元道真经序 二
太清元道真经注解 二
元道上篇 三
元道中篇 八
住气兼行气法 一三
元道下篇 一五
讃曰 一八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一九
老子传节录 一九
太上老君清静经叙 二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二一
清净经图注 二四
无 二四上册
太清元道真经注解 二
太清元道真经序 二
太清元道真经注解 二
元道上篇 三
元道中篇 八
住气兼行气法 一三
元道下篇 一五
讃曰 一八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一九
老子传节录 一九
太上老君清静经叙 二〇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二一
清净经图注 二四
无 二四
皇第二 二六
太第三 二八
三才品第四 三〇
道心品第五 三三
人心品第六 三五
六贼品第七 三七
三尸品第八 三九
气质品第九 四二
虚无品第十 四四
虚空品第十一 四六
真常品第十二 四九
真道品第十三 五一
妙有品第十四 五四
至道品第十五 五六
消长品第十六 五八
道德品第十七 六〇
妄心品第十八 六二
人神品第十九 六四
万物品第二十 六六
贪求品第二十一 六九
烦恼品第二十二 七一
生死品第二十三 七三
超脱品第二十四 七六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七九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八〇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序 八〇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八一
操真章上 八一
入圣章中 八三
住世章下 八四
太上大通经注 八七
真空章 八七
玄理章 八八
玄妙章 八九
老子说五厨经注 九一
老子说五厨经序 九一
老子说五厨经注 九二
太上老君著日用妙经 九八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一〇〇
序 一〇〇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一〇〇
真一秘要 一〇〇
橐籥秘要 一〇一
三五一枢要 一〇二
三一机要 一〇三
日魂月魄真要 一〇四
日用五行的要 一〇五
七返还丹简要 一〇六
八卦朝元统要 一〇六
九还一气总要 一〇七
胎息经注 一一〇
崔公入药镜注解 一一三
序 一一三
崔公入药镜注解 一一四
挂金索 一二八
入药镜 一三〇
入药镜上篇 一三〇
入药镜中篇 一四四
金华宗旨 一四九
孚佑帝君太乙金华宗旨自序 一四九
谭长真真人序 一五〇
张三丰真人序 一五一
王天君序 一五二
金华宗旨 一五三
天心 一五三
元神识神第二 一五五
回光守中第三 一五七
回光调息第四 一六〇
回光差谬第五 一六四
回光证验第六 一六五
回光活法第七 一六七
逍遥诀第八 一六七
百日立基第九 一七三
性光识光第十 一七四
坎离交媾第十一 一七六
周天第十二 一七七
劝世歌第十三 一七九
太乙金华源流 一八一
吕祖先天百字碑 一八二
王重阳祖师授七真五篇灵文 一八四
玉液章 一八五
产药章第二 一八五
采药章第三 一八六
得药章第四 一八八
温养章第五 一八八
邱长春祖师语录 一九〇
清静元君坤元真经 二〇〇
三乘丹法 二〇五
傍门九品 二〇六
下三品 二〇六
中三品 二〇七
上三品 二〇八
渐法三乘 二〇九
上一乘 二一〇
下册
南宗圣典选录 二一三
悟真篇序 二一三
丹房宝鉴之图 二一三
挨排四象生真土诗 二一六
錬铅火候 二一六
火记六百篇 二一六
沐浴 二一七
抱一 二一七
七言四韵 二一七
西江月 二二七
七言四韵诗一十六首 二二八
丹基归一论 二二八
内三要 二二九
外三要 二三〇
体道章 二三一
钩锁连环经 二三一
谷神不死论 二三五
金丹药物直指图 二三七
内丹三要 二四二
玄牝 二四五
药物 二五〇
火候 二五四
后序 二五七
太上修真玄章 二五八
一炁化生章 二五八
性命根蒂章第二 二五九
先天后天章第三 二六〇
形神玄用章第四 二六一
金丹作为章第五 二六一
虚无生化章第六 二六二
修錬三治章第七 二六三
神气交媾章第八 二六三
动静升降章第九 二六四
錬成神章第十 二六五
悟玄篇序 二六六
悟玄篇 二六七
形化 二六八
气化 二六九
坐工口诀 二七一
火燥水滥 二七一
沐浴 二七二
玄关一窍 二七二
药物 二七三
火候 二七三
中宫 二七三
抱一 二七四
出神名曰解胎 二七四
玄关一窍 二七四
初下手 二七六
注吕祖百字碑 二八〇
三丰全集选摘 二八五
道情歌 二八五
打坐歌 二八六
铅火歌 二八八
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 二八八
返还证验说 二九五
一粒黍米说 三〇〇
登天指迷说 三〇三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三〇六
直论九章 三〇六
先天后天二炁直论 三〇六
药物直论第二 三一五
鼎器直论第三 三二四
火候经第四 三三〇
炼己直论第五 三六六
筑基直论第六 三七四
炼药直论第七 三七七
伏气直论第八 三八四
胎息直论第九 三九〇
直论起由 三九六
后跋 四〇三
七日采大药天机 四一四
张紫阳八脉经 四一七
李涵虚真人后天串述 四一九
正道禅机直论 四二二
短摘汇宗 四二七
伍冲虚子自序 四二七
有为无为 四二八
大药服食 四二九
炼己直论 四三〇
成道初迹 四三〇
天心真意 四三〇
集说慧命 四三一
北斗藏身 四三二
性命动静 四三三
正道功夫 四三四
大道 四三五
止火 四三五
金丹之道 四三七
运动坤火 四三九
欲色天 四四〇
守中之理 四四一
神胎 四四二
五龙捧圣 四四三
沐浴 四四三
炁归元海 四四五
漏尽图 四四五
任督二脉图 四四七
命窍之炁 四四九
真炁 四五二
炉鼎 四五四
元神 四五四
和合凝集 四五四
秘密 四五六
药产 四五六
意炁 四五七
乾坤 四五八
* 四五九
元神 四五九
丹田 四六〇
火候 四六一
元机 四六一
真阳神 四六二
元中有元 四六二
护念久住 四六三
心性命 四六四
元神心神 四六五
生身之道 四六六
心悟偈七首 四六八
亳州老君碑 四七一
附录 四七二
太虚循环图 四七二
字表(来源:新华字典) 四七三
校编说明 四七八
校编相关书目 四七八
作者介绍
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
道长十七岁于陕西华州半截山碧云庵出家,随师父陕西山阳大天竺山刘明苍道长修行悟道。刘明苍道长得师太王圆吉道长真传。
一九五五年,道长出山参访,任陕西八仙宫知客;
六十至七十年代,入陕西终南山清修十载;
一九八零年,任陕西楼观台监院;
一九八七年,修建宝鸡烽火台万圣宫;
一九九零年,任湖南慈利县道教协会会长;
一九九八年,再入终南山清修。
二零零八到二零一二年,在陕西终南山八卦顶及海南省玉蟾宫等处清修。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现在的很多所谓修行书籍,都喜欢把“功法”和“神通”放在最前面,恨不得让你马上就能“开天眼”或者“飞升”。但这本《炁体源流》,完全不是这个路子。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份严谨的“生命科学”笔记,只不过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这座小宇宙和它与大宇宙的联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基础功架”的讲解,那种对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姿势的细致描述,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书中对“敛神入定”的讲解,不是简单地说“要静下来”,而是深入到了肌肉的微颤、意识的流动,以及如何调整呼吸的频率来匹配自然节律。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以为自己做对的基础动作,其实都存在微妙的偏差。读完前几章关于“炼气”的理论部分,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调整了日常的站桩姿势。仅仅是微小的调整,身体的回馈就非常明显,原本感觉僵硬或空泛的部位,开始有了某种细微的、持续的“热流感”。这绝不是心理作用能解释的,它直接触及到了身体的深层反馈机制,让人不得不信服作者的经验之谈。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上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道家秘籍”或者“养生宝典”太多了,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或者把一些玄乎的概念包装得天花乱坠,读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本书,从封面设计到字体排版,都透着一股朴实和沉稳。我翻开目录,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直指核心的标题,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好像一位真正历经沧桑的长者在跟你娓娓道来他的心得。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在仔细阅读前言和绪论部分。那里面透露出的那种对生命本源的探求,以及对传统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随便写出来的书。它像是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淀,把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道”,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述了出来。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心性修炼”的部分,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说教,而是结合了一些具体的日常场景来分析,这对我这个长期在城市里奔波的人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启发。这本书的整体基调,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本术法大全,而是在“听”一位智者的人生哲学。我期待后续章节能带来更深入的指引。
评分读到中后段,我开始被书中对于“心法”的论述所震撼。很多道家书籍容易陷入“术”的层面,即如何做动作、如何导引,但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意”和“念”的纯化。作者在描述“去杂念”和“持正念”的挣扎过程中,坦诚得令人动容。他并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无欲无求的仙人,而是还原了一个真实修行的个体,描述了在面对世俗诱惑、内心的恐惧和怀疑时,是如何一步步用功力去化解的。我感觉这不是在看一本教科书,而是在阅读一位老修行者最私密的“修行日记”。其中关于“认知偏差如何阻碍真气运行”的分析,简直是一针见血。我回想自己过去一年中的几次修行瓶颈,对照书中的描述,立刻就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我一直都在用“期待结果”的心态去修行,反而把自己困住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修行”从一种“追求超能力”的活动,重新拉回到“完善自我品格”的正途上来。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是非常巧妙,它像一个层层递进的迷宫,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新的出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高阶理论时,总是会穿插引用一些看似不相关的古代文献或者民间故事。起初我还在想,这会不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但读到后面才明白,这些引用并非是为了炫学,而是为了从不同的侧面佐证同一个核心观点。比如,在解释“精气神”三者相互转化的原理时,作者引用了一段关于炼丹炉火候控制的描述,一下子就把抽象的能量转换具象化了。这种“古今互证”、“理论联系实践”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和可理解性。我发现,很多道家典籍晦涩难懂,就是因为它们缺少一个现代人能够理解的“桥梁”,而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座坚实的桥梁。它没有回避传统道家的术语,但它会用极其清晰、甚至带有一点幽默感的现代语言去解释这些术语背后的实际运行机制。这种行文风格,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道家理论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重点。
评分整本书读完,我有一种如释重负又意犹未尽的感觉。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立竿见影的“速成秘诀”,这反而是我认为它最珍贵的地方。作者用他百年的生命经验告诉我,真正的道,没有捷径,唯有持恒、诚敬、不辍。我注意到,在结尾部分,作者并没有急于总结“我的理论多么伟大”,而是把笔锋转向了对后学者的期许——他强调的是“体悟”而非“抄袭”,“内求”而非“外求”。这种谦逊的态度,让人倍感亲切和敬重。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重塑了我对“坚持”的定义。它让我明白,修行不是做一道加法题,而是不断地做减法,减去那些不必要的执念和干扰。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它教给我的,是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明而坚韧的心。我已经开始计划,准备重新审视并调整我现有的作息和心性打磨的计划,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