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製的多重邏輯
定價:80.00元
售價:48.0元,便宜32.0元,摺扣60
作者:張成思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30022604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中國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製的多重邏輯,屬於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圖書。主要研究中國的通貨膨脹形成的機製問題。
中國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製的多重邏輯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 Multiple Perspectives
目錄
作者介紹
張成思,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係主任、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主要研究方嚮為貨幣政策、通脹動態機製、金融發展以及金融時間序列分析等。近年來以獨立或作者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MCB、IREF、The World Econom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等SSCI期刊上發錶論文近40篇(其中半數為刊首文或封麵文章),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統計研究》等中文期刊上發錶論文30餘篇(其中半數以上為刊首文或封麵文章)。2010年獲得“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論文奬(10年評選齣6篇),2013年榮獲“中國青年金融學者”奬。世界的RePEC數據庫統計的中國學者國際學術文章綜閤影響力情況顯示,作者位列前10%(其中含在的國外教授)。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穩而精準,幾乎沒有齣現那種為瞭吸引眼球而采用的誇張或煽情的措辭。用詞上,作者似乎極力避免瞭模糊地帶,每一個術語的選取都帶著強烈的專業性,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瞭精確的計量和稱重。這種寫作態度,讓人感到作者對自己所論述的對象懷有一種近乎苛刻的尊重——他不願意用任何妥協的方式來“美化”那些復雜的經濟現實。對於一個嚴肅的經濟學愛好者或從業者而言,這種“硬核”的敘述方式恰恰是建立信任感的關鍵。它意味著讀者不必在閱讀過程中花費額外的精力去甄彆哪些是核心論點,哪些是修飾性的鋪墊,因為整本書的文字本身就構成瞭密不透風的論證網絡。
評分我必須得提一下這本書的引用和注釋部分給我帶來的震撼。那些密密麻麻的腳注和尾注,不僅僅是學術規範的體現,更像是一張詳盡的“證據清單”。它錶明作者在形成自己的觀點之前,必然是進行瞭一場浩瀚的文獻“朝聖之旅”。這種對前人研究的尊重和繼承,使得全書的論述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實證基礎之上的。光是翻閱那些引用的文獻來源,就能大緻勾勒齣作者知識體係的廣度和深度,從經典理論到最新實證研究,幾乎無所不包。這種紮實的根基,極大地增強瞭讀者對書中核心論點的信服力,因為你知道,每一句結論背後,都站著成百上韆頁被仔細研讀過的資料作為支撐。
評分這本書的目錄結構,哪怕隻是粗略翻閱一下,也展現齣一種嚴密的邏輯推演的痕跡。它不像某些同類著作那樣將概念堆砌在一起,而是明顯地遵循瞭一種從宏觀背景到微觀機製的層層遞進的敘事路徑。我注意到它在章節劃分上對“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的區分非常清晰,這暗示著作者並沒有將通脹視為一個靜止的、孤立的現象來處理,而是將其置於復雜的曆史演變和社會結構之中進行考察。這種體係化的布局,對於需要建立完整知識框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其友好的。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路綫圖,引導讀者逐步理解復雜的經濟動力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形成我們所觀察到的通脹現象。可以說,光是這個骨架,就已經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學科脈絡的深刻把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是下瞭一番功夫的,封麵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下子就給人一種嚴肅而又不失精緻的感覺。特彆是那個主標題的字體選擇,既保持瞭學術的莊重感,又在細節處理上透露齣一種現代的簡潔美,讓人在書架上看到它時,會忍不住想去探究裏麵究竟蘊含瞭多少真知灼見。我個人對這種兼顧瞭視覺美感和閱讀體驗的書籍設計非常欣賞,因為它暗示瞭作者在內容組織上或許也遵循瞭清晰、有條理的脈絡。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內文,但僅從它呈現齣來的“外在形象”來看,它無疑是一部值得鄭重對待的學術著作,而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流行讀物。這種初次接觸的好感度,往往能為後續的閱讀過程奠定一個非常積極的心態基礎,讓人滿懷期待地去迎接那些可能晦澀但至關重要的理論構建和數據分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中,除瞭標題和作者信息,背景隱約可見的那些抽象綫條和幾何圖形,雖然沒有直接指嚮任何具體的經濟圖錶,卻營造齣一種“動態平衡的張力感”。這種視覺上的暗示,與書名中所蘊含的“動態形成機製”的概念形成瞭奇妙的共振。它仿佛在無聲地告訴我,經濟的運行並非一成不變的直綫,而是充滿瞭相互製約、相互推動的復雜力量的博弈場。這種設計上的微妙心機,比起那些直接印上K綫圖或GDP麯綫的封麵,更顯高級和耐人尋味。它引導讀者在閱讀前,就對復雜係統內部的“矛盾性”和“演化性”有所預感,為理解多重邏輯的交織打下瞭某種直覺性的鋪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