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投资交易笔记--2002--2010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回眸
原价:52元
作者:董德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6月1日
ISBN:9787514106701
页码:329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由董德志编著的《投资交易笔记》并非是从制度建设角度来讲述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是从一个交易员、投资者以及分析员的角度来描述那些曾经发生,而且未来一定会再度发生的事件。本书所涉及的2002~2010年也正是笔者精力最为旺盛、求知欲最强的时期,每每望着自己这些年来积累的厚厚九本心得笔记,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也由此萌生了将其总结归纳,保留一份历史资料的念头,这也是写作本书的主要原因。
目录
第一篇 2002~2010年利率市场变化回顾
导读
第一章 2002年:强弩之末
第一节 2002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2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二章 2003年:利率起步回升之年
第一节 2003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3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章 2004年:带有一些“非理性”意味的大崩溃
第一节 2004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4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四章 2005年:大牛市
第一节 2005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5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五章 2006年:波动市——成亦央票,败亦央票
第一节 2006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6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六章 2007年:通胀年,大熊市
第一节 2007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7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七章 2008年:峰回路转,大起大落
第一节 2008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8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八章 2009年:经济增长触底反弹
第一节 2009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09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九章 2010年:经济滞胀局面初显
第一节 2010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10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二篇 银行间债券市场三大基本利率关系研究
导读
第一章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利率的历史变化分析
第一节 长期利率方向与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方向背离的1O个时期
第二节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态度不尽相同
第三节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与交易利率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过程中的量价关系
第五节 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历史回顾
第六节 影响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变化的政策立足点
第二章 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的历史变化回顾
第一节 7天回购利率与资金成本的历史变化回顾
第二节 回购利率与资金数量的关系
第三篇 经济基本面
导读
第一章 宏观经济基本面指标——通货膨胀
第一节 各种价格类指标简介
第二节 CPI指数详细分析
第三节 如何理解各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关系
第二章 宏观经济基本面指标——经济增长
第一节 贸易类经济指标介绍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类经济指标介绍
第三节 消费类经济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介绍
第四节 GDP与传统“三驾马车”的关系
第五节 一个更为及时、综合的经济增长类指标——工业增加值
第三章 各类经济增长指标的领先与滞后性
第四篇 货币分析
导读
第一章 中央银行资金报表分析
第一节 基础货币分析
第二节 广义货币供应量分析
第三节 货币乘数分析
第四节 对货币政策宽松度衡量标准的探讨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金报表分析
第五篇 政策与策略
导读
第一章 利率曲线的倾斜度变化一览
第一节 2002~2004年长短期利率变化形态一览
第二节 2005~2006年长短期利率变化形态一览
第三节 2007~2008年长短期利率变化形态一览
第四节 2009~2010年长短期利率变化形态一览
第二章 固定利率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比价分析
第三章 短期品种所蕴涵的利率曲线变化预期
第一节 1年期和2年期品种的利差变化
第二节 2年期短期利率的分析
第三节 对3年期品种的远期利率分析要考虑利率曲线斜度变化的因素
第四章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变化的互验互证
第一节 逆用美林投资时钟的结论,借助于权益类资产的分类
表现来判断目前宏观经济组合状态
第二节 从长期趋势性来看,股票市场PE与长期债券利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第五章 从国际因素来理解长期利率变化
第一节 美元变化和国内长期利率的关系
第二节 美元的变化与国内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第六章 10年期国债利率的技术分析指标
第七章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与信贷配置的关系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同搭配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搭配对市场利率的理论影响
第二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松紧搭配对市场利率的实际影响
第三节 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不同搭配对市场利率的影响
第四节 综合回顾
第五节 带有行政色彩的政策调控行为——阶段性的价格管制措施
第六节 2002~2010年历次法定存贷款利率变化对债券市场影响一览
第六篇 随笔漫谈
第一章 谈谈分析框架的化繁为简
第二章 谈谈投资行为与交易行为的差异
第一节 两类账户的成本不同
第二节 两类账户的考核要求不同
第三节 两类行为的分析逻辑有所差异
第三章 论左侧操作和右侧操作
第四章 谈谈政策面因素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第五章 谈谈市场研究与分析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投资交易笔记(续)
原价:50元
作者:董德志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141723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作者简介
董德志,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学博士,长期从事金融市场工作。2002—2011年,就职于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上海人民币交易中心,2011年进入证券分析行业,目前任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宏观与固收首席分析师。
目录
第一篇 2011~2015年利率市场变化回顾
第一章 2011年:滞胀时期
第一节 2011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11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 2011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二章 2012年:“微型”小复苏
第一节 2012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12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 2012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三章 2013年:“钱荒”惨烈
第一节 2013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13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 2013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四章 2014年:重归基本面,与利率市场化之争
第一节 2014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14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 2014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五章 2015年:调结构叠加“股灾”
第一节 2015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 2015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 2015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二篇 层出不穷的逻辑线条综合一览
第一章 以传统经济基本面因素为基础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以货币流动性因素为基础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成本推动说”与“品种替代说”
第四章 “供求决定论”
第五章 “外部因素干扰说”
第三篇 “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和“剁差分布变化论”
第一章 “三因素供需分析”辨别利率变化方向
第一节 融资需求曲线与资金供给意愿曲线
第二节 三因素供需决定框架
第三节 微观货币运行市场中的供需曲线典范
第二章 “利差分布变化”判别利率变化幅度
第一节 利差曲线变化的基本驱动因素
第二节 中国利差曲线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利差变化幅度的考察
第四节 利差分布变化论的实际运用框架构建
第四篇 政策面因素解析及“货币+信用”组合的债市分析框架
第一章 道不尽的“稳增长”
第二章 “货币+信用”组合的债券市场分析框架
第五篇 “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与“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模式的统一
第一章 三因素供需分析模式
第二章 “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模式
第三章 利差分布变化论
第四章 “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与“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框架的统一
第六篇 “货币+信用”组合框架下的大类资产价格变化
第一章 “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债券市场的变化
第二章 “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股票市场的变化
第三章 “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
第四章 “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大类资产价格关系一览
第七篇 信用品分析思路初探
第一章 信用债策略分析框架之一:要素分解法
第二章 信用债策略分析框架之二:成本收益比较
第八篇 经济基本面分析拾遗
第一章 经济增长问题拾遗
第一节 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三位一体的经济增长判别模式
第二节 更全面地认识经济增长因素——第三产业增长
第三节 如何看待经济增长的同比指标与环比指标
第二章 通货膨胀问题拾遗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全局性特征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世界性特征
第三节 CPI中的非食品项目高频跟踪指数
第三章 基础货币、货币与广义信贷资产
第一节 基础货币的决定渠道
第二节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资产创设负债
第三节 广义信贷资产与MPA
第四章 有关债券市场分析中所关注的指标一览图
第九篇 漫谈与随笔
第一章 关于利率的波动性
第二章 中债财富总指数的运用
第三章 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微观成立与宏观不成立”
第四章 最需要关注的是逻辑推导的前提假设和约束条件
第五章 信息传播时代对金融市场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附录一 2011~2015年期间的8次“稳增长”情况及其影响一览
附录二 2011年以来历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经济形势研究会议的相关内容及其对比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投资交易笔记(续)—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回眸》主要介绍的是2011-2015年期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变化,并在《投资交易笔记—2002-2010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回眸》的基础上梳理了影响驱动中国债券市场运行的逻辑线条。同时对于经济基本面、政策面以及金融货币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