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
定价:
作者:本书编写组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4
ISBN:9787040494815
字数:250千字
页码:302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目录
18年版共十四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数以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国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整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国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基本信息
作 者:本书编写组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4
ISBN:9787040494792
版 次:1
页 数:295
字 数:20000
印刷时间:2018-4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定价:23.00元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充分反映了去年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反映了我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政策体系。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
目录
18年版共七章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二节 正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终实现
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后记
这套书的包装精美,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翻开扉页,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让人瞬间感觉回到了那个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埋头做笔记的时代。我记得以前学这门课的时候,知识点繁杂,概念抽象,常常感到难以把握。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什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看得我头晕眼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虽然内容更贴近实际,但同样涉及大量的理论体系和历史脉络,如果不能系统地梳理,也很容易迷失其中。我希望这套教材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更清晰、更易懂的解读,比如通过增加图表、案例分析,或者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解释那些晦涩的术语。毕竟,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理论的精髓,比单纯记忆概念更重要。我对这套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联系上的平衡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帮助我真正理解这些重要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社会人士,我重新拿起这套教材,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往学习的回顾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在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社会现象和经济问题,它们背后的深层原因,很多都能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找到解释。比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现象等等。我希望这套教材能够提供一种分析工具,帮助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这些现实问题,从而形成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希望教材能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分析,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这些理论。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新学习和深化理解的兴趣。近年来,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此起彼伏,各种解读也层出不穷。我感觉有必要回归经典,从最基础的教材入手,重新审视这些理论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也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我希望这套教材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和时代意义,以及它如何指导我们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中国特色”的阐释,它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如何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相结合?我希望教材能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例证,让我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自信地去理解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
评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零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总感觉不成体系,很多概念听起来似是而非,缺乏深入的理解。这次购买这套“两课”教材,就是希望能系统地梳理一下这些知识。我特别看重教材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希望它能从最基本的原理讲起,一步步引申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比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如何指导我们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又比如,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我希望教材能在这方面做得清晰明了,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概念。另外,我也希望教材能够结合中国实际,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历史事实,来佐证理论的观点,让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更能引起共鸣。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步入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所以这套教材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在大学的四年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将是我学术生涯的基石。我之前阅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但总觉得体系不够完整,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这套“两课”教材,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我相信它能为我构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我特别期待教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能有详尽的理论阐述,例如关于实践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分析、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性解读等等,希望能在这些基础上,帮助我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走向。同时,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也希望教材能梳理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如何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