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据中心
  • 设计规范
  • GB50174-2017
  • 建筑工程
  • 信息技术
  • 基础设施
  • 可靠性
  • 节能
  • 安全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55801
商品编码:27952976411

具体描述

书    名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书    号155182.0147
定    价23.00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标准类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其它
语    言中文
等    级****
标准编号GB 50174-2017 
标准名称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英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data centers
替代标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日期2017-5-4
实施日期2018-1-1
发行日期2017-10-20
公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541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74—
2017,自2018 年1 月1 日起实施。其中,第8.4.4、13.2.1、
13.2.4、13.3.1、13.4.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电
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5月4日
标准简介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数据中心的设计。
目   录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分级与性能要求
4 选址及设备布置
5 环境要求
6 建筑与结构
7 空气调节
8 电 气
9 电磁屏蔽
10 网络与布线系统
11 智能化系统
12 给水排水
13 消防与安全
附录A 各级数据中心技术要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字    数94千字
页    数107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之外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广阔领域,力求详尽、专业,且不涉及GB 50174-2017的任何具体内容。 --- 图书名称:《现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架构、运维与安全前沿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命脉——现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构建、优化、弹性扩展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如GB 50174-2017所涵盖的物理环境要求之外),我们深入探讨了支撑海量数据处理、实时服务交付和前沿技术应用所需的一整套逻辑架构、软件定义能力和运营哲学。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土木工程或基础电气规范手册,而是面向系统架构师、高级运维工程师、云原生开发者以及IT基础设施决策者的一本深度技术指南。它旨在剖析在软件定义一切(SDx)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概念设计到实际部署,构建一个高效、可自我修复、高弹性的数字化支撑平台。 第一部分:云原生架构与基础设施抽象化 本部分着重于基础设施的逻辑演进,即如何超越传统硬件边界,实现资源的池化与服务的敏捷交付。 1. 基础设施的软件定义范式(SDx): 详细阐述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软件定义计算(SDC)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选型与集成策略。探讨如何通过抽象层屏蔽底层硬件异构性,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和高效利用。内容包括OpenFlow协议栈、Ceph/GlusterFS的分布式块与对象存储设计、以及基于硬件虚拟化的内存和CPU资源管理技术。 2. 容器化与微服务基础设施支撑: 深入剖析Kubernetes(K8s)作为现代应用事实操作系统的角色。本书将详细解析K8s集群的搭建、高可用性配置(如多Master、etcd集群的 Raft 协议优化),以及其网络模型(CNI插件的选择与对比,如Calico、Flannel)。同时,探讨如何利用Operator模式管理有状态服务(如数据库、消息队列)的生命周期,确保应用层与基础设施层之间的无缝协同。 3.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与应用间通信优化: 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间通信的可靠性、可观察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章详细介绍Istio、Linkerd等服务网格的架构原理,重点阐述流量管理(如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安全策略(mTLS的自动化部署)以及分布式追踪(Tracing)的集成实践。 第二部分:高性能网络与跨域互联的挑战 现代应用对延迟和带宽的要求日益严苛,本部分关注基础设施层面的网络性能调优和复杂互联场景的解决方案。 4. 高性能计算网络(HPCN)与RDMA技术: 针对大数据分析、AI训练等场景,探讨InfiniBand与RoCEv2(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技术的应用。内容包括如何设计低延迟的Fabric拓扑结构、内核旁路技术(如DPDK)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以及确保RDMA可靠性的配置要点。 5. 混合云与多云环境下的网络互联策略: 剖析连接本地数据中心与公有云环境(AWS, Azure, GCP等)的最佳实践。重点分析专线连接(如AWS Direct Connect, Azure ExpressRoute)的冗余设计、BGP路由策略在混合云间的优化,以及如何通过VPC Peering或Transit Gateway实现安全、隔离的网络访问。 6. 零信任网络架构(ZTNA)的落地实践: 从网络访问控制的角度,阐述如何从传统的基于边界的安全模型转向以身份为中心的零信任模型。本书介绍如何集成身份提供商(IdP)与基础设施策略引擎,实现对每一个访问请求进行持续的动态授权。 第三部分:基础设施的弹性、可观测性与智能运维(AIOps) 基础设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构建,更在于其持续的健康运行和对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7. 基础设施的弹性设计与灾难恢复(DR): 超越简单的冗余备份,本书深入探讨区域级(Regional)和可用区级(Availability Zone)的故障域隔离策略。内容包括跨地域数据同步技术的选型(如同步复制与异步复制的权衡),以及自动化故障切换和故障恢复(Failover/Failback)的演练流程与指标定义。 8. 全栈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的构建: 详细介绍如何整合Metrics(指标)、Logs(日志)和Traces(追踪)三大数据源,构建统一的监控和分析平台。重点讲解Prometheus/Thanos在大规模集群中的部署优化,ELK/Loki堆栈的日志聚合策略,以及基于OpenTelemetry标准的端到端追踪实施方法。 9. AIOps与预测性运维实践: 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分析海量基础设施告警和性能数据,实现异常检测和故障预测。本书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说明如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聚类算法,减少“告警风暴”,并将运维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干预。 第四部分:能效优化、合规性与供应链韧性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的资源效率和供应链安全成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0. 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软件层面优化: 本书关注于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层面对功耗的直接影响。探讨如何利用CPU频率调控、任务调度算法(如Gang Scheduling)和虚拟资源超配策略,在不牺牲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的软件贡献度。 11. IT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与技术债清理: 系统性地介绍如何规划基础设施技术的迭代周期,避免系统架构过度僵化。内容涵盖如何制定合理的淘汰标准、如何安全地迁移遗留应用到新的云原生平台,以及如何量化和管理“技术债”对运营成本的影响。 12. 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评估: 在硬件采购和软件组件选型阶段,如何进行安全评估。重点分析固件安全(如Trusted Platform Module, TPM的应用)、开源软件组件的漏洞扫描与依赖管理(SBOM的构建),以及如何建立多供应商的供应备份机制,以应对突发的地缘政治或自然灾害对关键部件获取的影响。 --- 目标读者: 负责设计和部署大规模云平台的技术负责人。 致力于优化微服务和容器化应用交付的DevOps/SRE团队。 需要理解前沿技术如何转化为可落地的基础设施方案的IT战略规划师。 本书提供了超越传统基础设施搭建手册的深度视角,是理解和驾驭未来数字化业务核心支撑能力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当真是我的“救星”。作为一个常年混迹于数据中心建设一线的老兵,深知规范的重要性,但过去那种零散、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常常让我头疼不已。这次接触到《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清晰、系统地梳理了数据中心设计的方方面面,从选址、建筑结构,到机房布局、供配电系统,再到制冷、消防、监控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阐述,比如在供配电章节,不仅给出了基础的冗余要求,还详细说明了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对供电可靠性的具体指标,以及UPS、发电机等设备的选型原则。这对于我们实际项目中的方案设计,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而且,书中对一些新兴技术,如模块化数据中心、微模块的设计理念,也有涉及,这对于我们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设计水平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都极强,值得我们所有从事数据中心设计、建设、运维的同行者认真研读。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内容也十分详实。它就像一个逐步深入的导引,从宏观的整体规划,到微观的设备细节,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章节都引用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这使得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参考性大大增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例如,对访问控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等系统的设计原则和配置要求,都有明确的说明,这对于保障数据中心的资产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书中对灾备方面的考虑,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数据备份、业务连续性计划等方面的要求,这对于确保数据中心的业务不中断,以及在发生重大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如何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中心的“行动指南”。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没想到读起来却颇有启发。它不仅仅是罗列一堆条条框框,更重要的是,它将数据中心设计的核心理念——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贯穿于全书的始终。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过去的一些设计习惯,比如对于机房温湿度的控制,这本书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建议,并解释了这些参数对设备运行性能的影响,让我意识到之前的一些做法可能存在盲点。特别是关于气流组织的部分,书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讲解了冷热通道、地板下送风等几种常见的气流组织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视角。另外,对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温度、湿度监测,更包含了漏水、烟雾、门禁等多种传感器的联动,以及告警联动机制,这对于提升数据中心的整体运维效率和安全性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空间的规划,更是对未来运行的预判和保障。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数据中心技术发展的人,我深知标准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设计需求,或者不同项目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沟通成本高,项目执行效率低。有了《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这个明确的指导文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就像一个通用的“语言”,让设计师、工程师、客户之间都能站在同一个理解的高度上。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防雷接地和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这在以往的设计中常常是被忽略或者处理得比较随意的地方,但这本书却给出了明确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这对于保障数据中心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绿色数据中心理念的融入,也让我看到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比如在节能方面的建议,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考量,都体现了前瞻性。这本书的出现,不仅提升了设计的专业性,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数据中心运维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需要快速有效地处理。过去,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故障时,我们往往只能依靠经验和摸索,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二次故障。自从接触到《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后,我在处理一些设备故障和机房维护时,思路清晰了很多。比如,书中在消防章节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应采用的消防系统,以及相关的设计要求,这让我对消防系统的原理和维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我遇到消防告警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问题所在,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同样,在供配电系统中,书中对双路供电、UPS备用时间等细节的阐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从而在日常巡检和故障排查中,更加关注关键环节。这本书不仅仅是为设计师提供指导,对于我们运维人员来说,它也是一本理解系统设计、排查故障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