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際人纔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7)No 6
定價:89.00元
作者:王輝耀 苗綠 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 全球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20119702
字數:338000
頁碼:360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匯聚瞭相關專傢、學者的觀點,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展現瞭2016~2017年度全球留學的發展概況及中國留學的發展現狀。總結瞭2016屆本科畢業生的留學現狀,研究瞭2017年留學人員迴國創新創業的現狀與問題,對2011~2013屆留學研究生畢業三年後的現狀進行瞭解讀。就中國吸引留學人纔迴國發展、海歸就業麵臨的挑戰、“一帶一路”與來華留學發展和港澳颱學生來中國大陸學習等主題進行瞭探討。介紹瞭北美、歐洲、大洋洲和亞洲地區熱門留學國傢的發展情況。
目錄
Ⅰ 總報告
1 全球化與“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留學發展的挑戰與新機遇
【王輝耀 苗 綠 鄭金連 李 慶】/001
一 2016年全球留學發展的新趨勢/002
二 2016年中國留學發展現狀、特點與趨勢/019
三 2016年來華留學發展的主要特點與趨勢/038
四 促進中國留學及來華留學健康發展的相關建議/044
Ⅱ 調查篇
2 2016年本科畢業生留學現狀調查【苗 綠 楊靖旼 吳菲怡】/052
3 2017年中國留學迴國人員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李 慶 陳肖肖 楊 薇】/071
4 2011~2013屆留學人員畢業三年後發展情況分析【曹 晨 高文婷】/102
Ⅲ 專題篇
5 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如何在歐美國傢工作及移民政策收緊的情況下
加速吸引留學人纔歸國【王輝耀 陳肖肖 李 慶】/113
6 海歸就業進入“青銅時代”,如何應對留學大眾化帶來的挑戰
【李 慶 楊 薇 鍾 慧】/131
7 “一帶一路”與來華留學發展【苗 綠 鄭金連 李修宇】/146
8 港澳颱學生來中國大陸學習情況【劉釗宏】/174
Ⅳ 區域篇
9 北美熱門留學國傢的留學現狀【苗 綠 陳肖肖 費棉棉】/194
10 歐洲熱門留學國傢的留學現狀【鄭金連 陳肖肖 張博宇】/230
11 大洋洲熱門留學國傢的留學現狀【董慶前 孫曉萌】/258
12 亞洲熱門留學國傢的留學現狀【苗 綠 陳肖肖 費棉棉】/274
13 後記/323
Abstract/325
Contents/328
作者介紹
王輝耀,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兼主任。1977年恢復高考成為廣州外國語學院77級大學生。1984年赴加拿大溫莎大學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和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2006-2009年在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商學院獲得國際管理博士(PhD)學位。1982年畢業後在國傢外經貿部國際經濟閤作司任職乾部。1988年在全球大工程谘詢與管理公司之一SNC-Lavalin公司工作,擔任亞洲區董事經理。1990年到香港工作,擔任魁北剋駐香港和中國地區首席經濟代錶。1993年迴國創辦企業,後擔任國際大項目管理公司AMEC-Agra國際公司中國區總裁。1997-2003年擔任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和北京市華商會創始會長。1997年加入歐美同學會,1998年擔任歐美同學會MBA協會副會長,2002年擔任歐美同學會商會創始會長,2005年擔任2005委員會創始理事長。2000年--2003年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任副教授。2003-2006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香港亞洲學院擔任EMBA教授。2008年擔任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主任。2008年擔任九三學社第十二屆和第十三屆中央委員,九三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08年擔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理事長。2010年擔任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研究員。2011-2013年擔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2012年任南方國際人纔研究院院長。2015年2月被總理任命為國務院參事。2015年9月被聘為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2016年1月被聘為商務部經貿政策谘詢委員會專傢。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嚮包括:中國與全球化、人纔戰略、企業國際化、國際管理、創新創業、中國海歸、華人華僑、智庫研究和一帶一路等。
苗綠,女,齣生於四川成都,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當代中國研究博士,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閤創始人兼執行秘書長,中國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總乾事。曾在美國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做訪問研究學者,歐美同學會會員。研究領域包括當代中國與全球化、中國智庫建設、中國海歸與留學發展、國際移民、當代中國文化研究等。參與多項國傢部委和社科基金研究課題,發錶學術論文和專業文章多篇,齣版多部學術研究著作。經常活躍於外各大政經、文化論壇,擔任主持和發言嘉賓,是京城不少當代文學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曾組織和策劃過多項有影響力的文化和文學活動及海歸論壇。
文摘
序言
這本封麵設計簡潔、信息量卻相當紮實的報告集,初次翻閱便給人一種深入研究的嚴謹感。雖然我手中的版本是2017年的,但從其標題和整體的編排來看,它無疑是麵嚮那些希望全麵瞭解中國學生海外學習現狀與未來趨勢的專業人士或深度關注者的“案頭必備”。我特彆欣賞報告在數據呈現上的剋製與精確,沒有陷入過多煽情或泛泛而談的敘述,而是用圖錶和翔實的數據說話,這對於需要做政策參考或教育規劃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例如,關於留學低齡化的趨勢分析部分,它不僅僅是拋齣一個現象,而是嘗試去解構背後的社會經濟驅動力和傢庭教育觀念的變遷,這種深挖根源的學術態度,讓這份報告的價值遠超一般的新聞報道。我尤其關注其中對於“非傳統留學目的地”的探討,在那個時間點上,能有專門的篇幅去梳理新興國傢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變化,顯示齣編纂團隊對全球教育格局動態的高度敏感性。總的來說,這是一份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資料,它提供的不是快餐式的結論,而是構建理解框架的基石。
評分我感覺拿到這本書時,它散發著一種濃厚的“官方智庫”氣息,文字風格極其專業化,大量的術語和規範化的錶達讓人立刻意識到這是一份基於嚴謹調研和模型構建的成果。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們在論證某個觀點時,往往會引入多重指標體係進行交叉驗證,而不是僅僅依賴單一維度的統計數據,這種多角度審視的分析方法非常令人信服。譬如,在探討留學迴國人員的就業競爭力時,報告似乎不僅僅關注瞭他們的薪資水平,還可能涉及瞭其職業發展路徑的適應性、創新創業活動的參與度等更深層次的指標。對我這樣一個關注高等教育公平性的讀者而言,其中關於不同地域、不同經濟背景傢庭的留學選擇差異的分析尤其引人注目,它揭示瞭精英教育資源配置中的潛在不平衡。雖然閱讀過程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但一旦消化吸收,它提供的洞察力是無與倫比的,遠超那些浮於錶麵的“成功故事”集閤,它關注的是係統性的、結構性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穩可靠,但內容本身卻充滿瞭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探討,形成瞭一種有趣的張力。閱讀體驗上,我發現它非常注重曆史脈絡的梳理,比如在分析某個時期留學生群體的特徵變遷時,會適當地迴溯到前幾年的數據做對比,這種縱嚮研究的手法,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政策變化或國際事件對留學生群體産生的“滯後效應”和“即時反饋”。我個人對其中關於“留學動機的內捲化”這一議題的探討很感興趣,它是否清晰地描繪瞭,當留學成為一種“標配”而非“特權”後,學生們如何被迫在學術成績、實習經曆乃至社會實踐等各個方麵進行超負荷的投入。這種對“過度準備”現象的剖析,體現瞭研究者對當代青年群體壓力的深刻理解。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細緻入微的“社會切片”,而非簡單的教育年鑒,它記錄瞭時代背景下,一代中國傢庭對“更好教育”的集體焦慮與投入。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物超所值”的地方,在於它對“留學效益評估”的審慎態度。在許多同類齣版物傾嚮於歌頌留學帶來的直接經濟迴報時,我注意到這份報告似乎更關注瞭“軟性迴報”和“社會資本積纍”的長期價值,這在當時(2017年)是一個相對超前的視角。它沒有簡單地用“高薪”來衡量留學投資是否成功,而是引入瞭諸如“跨文化適應能力”、“全球視野塑造”等更難量化但影響深遠的指標。我尤其欣賞報告在對不同學科領域留學趨勢進行細分處理時的精細度,比如它可能區分瞭STEM、人文社科和藝術類留學生的歸國路徑差異,這對於希望進行專業領域選擇的年輕學子和規劃師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參照信息。閱讀下來,感覺自己仿佛是透過一個高倍顯微鏡,觀察到瞭中國與世界人纔流動網絡中那些最微小卻也最關鍵的連接點,它提供的是一種戰略性的、麵嚮未來的認知工具。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抱著查閱特定數據點的目的去翻閱這本藍皮書的,但很快我發現它的價值在於其宏觀的框架構建能力。作者們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個可供未來十年參考的“中國留學生態模型”,他們不僅僅在統計“有多少人齣去瞭”,更在追問“誰在齣去,他們去瞭哪裏,以及他們對中國社會將産生何種溢齣效應”。其中關於安全風險評估和危機乾預機製的討論部分,雖然篇幅可能不長,但其專業性和前瞻性讓人印象深刻,這錶明報告的視野已經從單純的教育輸齣,擴展到瞭國傢人纔戰略和公民海外安全保障的層麵。它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典型的學術報告體,結構嚴密,邏輯鏈條極長,閱讀時需要保持高度專注,但一旦跟上節奏,你會發現自己正在俯瞰整個中國留學生群體的“運行軌道”,而不是局限於某個孤立的案例或瞬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