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 |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探索与实践——记智慧课堂落户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
营销书名: |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
作者: | 周立军 编著 |
定价: | 28.00 |
ISBN: | 978-7-122-31892-3 |
关键字: |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拉萨中学 |
重量: | 253克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版次: | 1 |
页码: | 107 | 印次: | 1 |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探索与实践——记智慧课堂落户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记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从无到有,从初期摸索到落地使用的全过程。全书见证了组团式援藏教师团队与西藏自治区教师团队在缺资金、少设备的困境中,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立和推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的使用以及随着项目的逐步深入,该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理解、接受并参与其中的过程。在落实此项目的同时,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影响并推进了该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介绍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落户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畅言智慧课堂师生培训、试点班的建立、“学霸君AI学”与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精彩教案展示与反思。本书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详细记录了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在西藏自治区建立与推进、探索与实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过程。希望这些案例能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智慧课堂感兴趣的同仁有所启发,并能对正在筹建或推进智慧课堂的兄弟学校起到投石问路的效果。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课题标准号ADA160004)之子课题四“科技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研究”在西藏自治区实践研究项目的成果。
周立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骨干教师,班主任带头人。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21年,始终走在多媒体教育教学的前沿。自2016年8月1日开始援藏支教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任拉萨中学教科室副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长,“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负责人。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探索与实践——记智慧课堂落户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课题标准号ADA160004)之子课题四“科技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研究”在西藏自治区实践研究项目的成果。
2.本书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详细记录了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在西藏自治区建立与推进、探索与实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过程。
3.书中案例能给“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智慧课堂感兴趣的同仁有所启发,并能对正在筹建或推进智慧课堂的兄弟学校起到投石问路的效果。
1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落户拉萨中学/001
1.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概述/001
1.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走进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003
1.3“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的探索/005
2章畅言智慧课堂师生培训/011
2.1核心教师团队的建立/011
2.2教师培训方式/012
2.2.1讲座式/012
2.2.2头脑风暴式/013
2.3畅言智慧课堂使用手册/014
2.3.1教师终端硬件设备概览/014
2.3.2畅言桌面及用户登录/015
2.3.3快速同屏/018
2.3.4电子课本/019
2.3.5教学课件/028
2.4教师终端作业平台常见问题及解答/033
2.4.1作业布置/033
2.4.2作业批改/034
2.4.3统计分析/037
2.5学生培训/038
3章试点班的建立/039
3.1前期招募准备过程/040
3.1.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班主任招募书/040
3.1.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师招募书/041
3.1.3“智慧课堂”教学试点班主任告知书/042
3.1.4“智慧课堂”教学试点教师告知书/043
3.1.5移动教学试点学生告知书/043
3.2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智慧课堂落地开花/045
3.2.1移动教学——去讲台化/045
3.2.2作业讲评——即拍即分享/045
3.2.3课堂互动——及时反馈/045
3.2.4课后作业——数据分析、评价反馈/050
3.2.5学习——资源共享、高效学习/050
3.2.6师生互动——沟通答疑、学习空间/052
4章“学霸君AI学”与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054
4.1“AI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拉萨中学使用/054
4.2区内外交流学习的相关报道/057
4.3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学霸君AI学”使用期末总结/058
4.3.1入校关键节点/058
4.3.2学生使用情况统计/058
4.3.3总结/060
5章精彩教案展示与反思/062
5.1“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于海云/062
5.2“富士康昨天、今天、明天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闫斐/065
5.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陈敬/071
5.4“Unit 2The United Kingdom”——郭瑛/080
5.5“化学平衡移动”——吴叶帆/093
5.6“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张鹏宇/100
后记/106
序一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说,“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志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促进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互联网+”的数字时代为教育的建构与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为实现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的培养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援藏教师周立军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援藏期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数字化教学新模式,带领核心团队进行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探索与实践,得到了由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课题标准号ADA160004)的支持,并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四“科技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研究”在西藏地区的实践研究项目。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在2017年7月的调研活动中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实验型、学习型、专家型的教师正在伴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一起成长;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同时让我欣慰的是课堂教学氛围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把学习热情注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点燃激情,唤醒梦想,树立信心,促进了课堂教学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局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兴趣盎然……
学习的精华是培养自主探索与发现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会让学生受益一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的学习平台,给孩子们更广阔、更深入的学习空间。出版此书,是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实践活动的总结,也是建立和推进智慧课堂的有益探索,这些工作必将改变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教育理念,提高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教育教学水平,影响并推进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兄弟院校筹建、推进智慧课堂等起到一定的示范性和借鉴作用,让更多的孩子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享受到自主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援藏工作是我们党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西藏自治区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们在高寒缺氧、环境艰苦的雪域高原完成此书,实为“身体援藏、真情援藏、智慧援藏”的创举!我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
是为序。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翟小宁
2018年3月
序二
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点加强以数理化学科为主的内地教师进藏支教”“要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
为贯彻落实习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西藏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印发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是20所受援学校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二附属中学共五所学校派出的援藏团队对口支教。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作为一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在教育设施、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与祖国内地、与援藏团队五所学校有着较大差别,但援藏团队的老师们很快适应了学校、适应了学生,全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了让五所学校的前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方法、先进教学手段尽快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落地生根、发芽生长,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为协作融合搭建平台,借助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学校推出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是学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打造信息化、智慧化的学习环境而提出的一种教学、育人新模式。为此,学校组建了项目核心团队,指定了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试点中,我们试图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怎么改变?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如何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如何尊重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两个规律怎样有机地结合,不是用信息技术强化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核心团队的老师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援藏团队的老师们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高级教师周立军老师有着20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负责人。援藏期间,周老师带领核心团队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学科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效果,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面对身体、生理上的高原不适,他用雪域高原老西藏精神鼓励自己坚持工作,本着“缺氧不缺精神”“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尽可能多做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分歧意见,他坚持多看,发现不一样;多听,理解不一样;多思,尊重不一样;少说,包容不一样。周老师胸怀空杯之心,一切从头开始,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两年的援藏工作即将期满,他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对学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整理并编著此书,全面呈现了学校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面的实践过程。周老师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创新精神令人敬佩。此书的出版,对于学校今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构建和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探索建立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的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个性化学习构建,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更多的教师继续为之奋斗,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陈飞
2018年3月
编者的话
转眼间,两年的援藏工作在紧张、忙碌中即将落下帷幕。在这两年里,感恩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各级领导对我及家人的关心,让我能安心援藏,没有后顾之忧;感恩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为我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家的感觉,全身心投入工作;感恩援藏团队成员和拉萨地区的各位同仁在我援藏工作期间给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让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低头;感恩我的家人、同事和相遇于拉萨的朋友们让我实现了援藏梦想!
一想起要离开拉萨中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离开朝夕相处两年的同事和我所教过的孩子们,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与不舍之情。我该给拉萨中学、给我的同仁和我的孩子们留下点什么呢?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是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尝试,也是“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自2016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启动以来,我很荣幸地担任了项目的负责人。在一起奋斗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工作设备从无到有,课程范围从我所熟知的数学学科向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地理等多领域、多学科推进,我和同仁们一起研究,一起探索,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和孩子们一同成长、一同进步、一同感受新知识、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在实践中,我感受到了教师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学方式的渴望,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欣喜和期待,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的兴奋与热情,援藏工作中的苦和累、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我想,我应当把我和团队老师们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编辑整理成册,留给我的拉萨中学,留给我的同仁们,留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
从项目启动至今,整个核心团队的工作资料都保存在学校的一台电脑里。但遗憾的是,2017年底,电脑硬盘损坏,里面所有数据全部丢失,无法恢复。幸运的是,我在工作中养成了备份资料的习惯,保存了一部分资料,各位核心成员也保存有部分资料。于是,我利用寒假休息时间抢救性地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通过回忆补充、完善相关资料,使之成为体系,争取在我援藏工作结束之前编印成册。
由于时间仓促,本人能力有限,所成之册必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特将此册献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献给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献给我的援藏团队和一切有缘人!
周立军
2018年3月于拉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