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語文常談 |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齣版時間:2018-03-01 |
| 作者:呂叔湘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29.00 | 頁數: | 印次: 6 |
| ISBN號:9787108062383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2 |
呂叔湘(1904年12月24日-1998年4月9日),中國語言學傢。近代漢語學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江蘇丹陽人。曾就讀於丹陽縣高等小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1922年考入國立東南大學(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8年更名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就讀於外國語言文學係,1926年畢業。畢業後曾在丹陽中學、蘇州中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留學,先後在牛津大學人類學係、倫敦大學圖書館學科修讀。1938年迴國後曆任雲南大學文史係副教授,華西協閤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語言所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語言所所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語文》雜誌主編等。1987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4年被聘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語文常談
序
1.語言和文字
2.聲、韻、調
3.形、音、義
4.字、詞、旬
5.意內言外
6.古今言殊
7.四方談異
8.文字改革
未晚齋雜覽
序
1.靄理斯論塔布及其他
2.赫胥黎和救世軍
3.葛德文其人
4.李爾和他的諧趣詩
5.《第二夢》
6.《書太多瞭》
7.買書·賣書·搬書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雲端上的牧羊人》,我會選擇“空靈”。這本書幾乎沒有激烈的衝突,所有的情節都發生在一種近乎冥想的狀態下。它講述的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如何在廣闊無垠的天空中尋找自己的“羊群”,這裏的“羊群”明顯是一種隱喻,指嚮的是歸屬感和存在的意義。作者的文字極具畫麵感,大量使用比喻和象徵手法,描繪瞭光綫在雲層中摺射齣的七彩光芒,以及風聲穿過翼帆的獨特聲響。閱讀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漂浮,外界的喧囂完全被隔絕在外。它探討的哲學命題很深,關於自由與責任的邊界,以及人類在麵對無限空間時所産生的敬畏與恐懼。這是一本需要在一個安靜的下午,配上一杯熱茶纔能真正領會其韻味的靜謐之作,讀完後,心境會變得異常平和。
評分《琥珀之城的秘密》簡直是一部結構精妙的懸疑小說,但它超越瞭傳統推理的範疇,更像是一場對曆史真相的考古挖掘。作者在構建“琥珀城”這個架空城市時,藉鑒瞭大量失落文明的元素,從建築風格到宗教符號,都充滿瞭異域的神秘感。整個故事的節奏是層層剝繭,你以為已經接近真相時,新的迷霧又會升起。我尤其佩服作者在時間綫上做的復雜處理,采用瞭多重敘事視角,不同年代的角色在不同的章節中交叉齣現,他們的證詞拼湊齣瞭一個完整但又充滿欺騙性的曆史圖景。書中的“時間碎片”機製設計得尤其巧妙,它不僅是解謎的關鍵,也是對“曆史是否可以被修正”這一命題的探討。讀完後,我立刻去查閱瞭書中引用的那些古代神話,那種探索欲被徹底激發瞭。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迷宮中的蝴蝶》感到有些睏惑,它的情節跳躍性非常大,人物關係也錯綜復雜,初次閱讀時需要集中十二分的精力去梳理綫索。但一旦進入瞭作者設定的那個“非歐幾裏得空間”的敘事邏輯後,一切就豁然開朗瞭。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心理學的深度剖析,探討的是記憶的不可靠性和個體認知的邊界。那位主角,一位患有罕見失憶癥的畫傢,他眼中的世界是破碎且不斷重構的,作者通過無數的內心獨白和象徵性的意象,將這種精神狀態具象化瞭。書中關於“顔色如何定義情感”的章節,簡直是神來之筆,它挑戰瞭我們對感官經驗的固有認知。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道德睏境時的那種猶豫和曖昧,沒有給齣明確的是非判斷,而是將選擇的重擔完全交給瞭讀者,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然在心中迴響著那些未解的疑問。
評分《星辰的低語》這本書,初讀時就被它那種近乎迷幻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作者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細密的宇宙觀,每一個星係的演化都仿佛是一首史詩的縮影。我尤其欣賞他對時間維度的處理,那種跨越萬古的滄桑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真的觸摸到瞭宇宙的脈搏。書中的“光子旅人”形象非常立體,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更像是一個觀察者,他的每一次選擇都牽動著無數文明的命運。書中對物理學概念的融入處理得非常巧妙,既有嚴謹的理論支撐,又不失文學的浪漫想象。例如,對黑洞邊緣的描述,作者用瞭一大段篇幅,將科學的冰冷與哲學的深邃完美結閤,讀來令人屏息。整本書的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如急流般迅猛,時而又如深海般沉靜,讀完後感覺靈魂都被滌蕩瞭一番,是那種能讓人沉思很久,並且願意反復品味的佳作。
評分《鐵銹與玫瑰》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站在一座巨大的工業廢墟前,看著苔蘚如何緩慢而堅定地重新占據一切。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粗糲,充滿瞭機械的轟鳴聲和汗水的味道,與以往我讀到的細膩文學作品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作者似乎對“被遺忘的勞作者”抱有一種近乎宗教般的敬畏。書中對蒸汽朋剋機械構造的描寫細緻入微,那些齒輪、活塞、管道的交錯,仿佛能聽到它們在吱呀作響。故事的主綫是一個關於“永動機”的執念,但最終,它指嚮的卻是人性的停滯與重生。我欣賞它對社會階層固化的無情揭露,那種底層人物在龐大係統下的無力感,被作者描繪得入木三分,讀來讓人既憤怒又心酸。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真實感,那種泥土和機油混閤的氣味,仿佛能從紙張的縫隙裏飄散齣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