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絕熱剪切帶的數理分析
:76.00元
作者:(美)懷特 著,李雲凱,孫川,王雲飛 譯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64083779
字數:230000
頁碼:20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1 緒論:定性描述和一維實驗 
1.1 絕熱剪切帶的定性特徵 
1.1.1 基本形態 
1.1.2 剪切帶的形成 
1.1.3 重要性 
1.1.4 定性機製 
1.1.5 絕熱剪切的迴顧和探討 
1.1.6 計算的含義 
1.2 一維實驗 
1.2.1 均勻場的動態測試 
1.2.2 在薄壁筒和其他形狀中絕熱剪切帶的形成 
1.3 結論 
2 守恒定律和綫性彈性概述 
2.1 守恒定律 
2.1.1 質量守恒 
2.1.2 動量守恒 
2.1.3 角動量守恒 
2.1.4 能量守恒 
2.1.5 Clausius—Duhem不等式 
2.2 熱彈性 
2.2.1 Clausius—Duhem不等式的客觀性和含義 
2.2.2 Helmholz自由能和Gibbs函數 
2.2.3 比熱、熱應力和熱膨脹 
3 熱塑性 
3.1 一般結構 
3.1.1 動力學 
3.1.2 熱運動勢 
3.1.3 熵和能 
3.2 屈服、塑性流變和本構方程 
3.2.1 中間結構和局部彈性參考結構 
3.2.2 僅考慮內部標量的彈性各嚮同性材料 
3.2.3 彈性各嚮同性材料中的塑性拉伸 
3.2.4 塑性屈服 
3.2.5 塑性流變的本構關係 
3.2.6 流變勢 
3.3 一維形式 
3.3.1 特殊化和近似化 
3.3.2 各嚮同性加工硬化和冷加工貯存能舉例 
4 熱粘塑性模型 
4.1 加工硬化 
4.1.1 無過程影響的加工硬化 
4.1.2 準靜態、等溫應力—應變麯綫 
4.1.3 冷加工和加工硬化的熱動態一緻性 
4.2 塑性流變:簡單錶象和物理模型 
4.2.1 指數定律模型 
4.2.2 Litonski模型 
4.2.3 Johnson—Cook模型 
4.2.4 Zerilli—Armstrong模型 
4.2.5 Bodner—Partom模型 
4.2.6 MTS模型 
4.2.7 Anand模型 
4.3 結束語 
5 一維問題部分:概述 
5.1 齊次解和剛塑性材料的簡化 
5.1.1 初始邊界條件概述 
5.1.2 初始邊界層舉例 
5.2 穩定解 
5.3 類型變換、規整化和類型嵌入變換 
5.4 典型的數值結果 
6 一維問題第二部分:擾動的綫性化和增長 
6.1 齊次解的擾動:綫性方程 
6.1.1 凍結係數 
6.1.2 擾動的初始邊界值問題 
6.2 特殊情況有限區間的準靜態解 
6.2.1 具有有限熱傳導率的理想塑性 
6.2.2 沒有熱傳導的加工硬化:早期響應 
6.2.3 無熱傳導的加工硬化:均勻應力峰值附近的響應 
6.2.4 有限熱傳導和加工硬化 
6.2.5 準靜態解的討論 
6.2.6 比例定律和比例參數 
6.3 無限範圍:帶間距和模式 
6.4 結束語 
7 一維問題第三部分:綫性解 
7.1 絕熱情況:k=0 
7.1.1 應力邊界條件 
7.1.2 速度邊界條件(Wright,1990a,1990b) 
7.1.3 解的圖形解釋 
7.2 有限熱傳導:k≠0 
7.2.1 解 
7.2.2 無加工硬化的近似解 
7.2.3 進一步的近似和定性說明 
7.3 多長度標度:完全形成的剪切帶的結構和特殊情況下應力的演變 
7.4 一般情況下完全形成的剪切帶的典型結構 
7.5 熱學和力學長度範圍 
7.6 DiLiellio和Olmstead的剪切帶發展理論 
7.7 結束語 
8 二維實驗 
8.1 Kalthoff實驗 
8.1.1 穩定—脆性—延性行為 
8.1.2 脆性行為 
8.1.3 延性行為 
8.1.4 其他結果與討論 
8.2 厚壁扭轉實驗 
8.3 厚壁筒體的破壞 
9 二維問題 
9.1 模型Ⅲ:反平麵運動 
9.1.1 慣性解 
9.1.2 中心解 
9.2 模型Ⅱ:平麵內運動 
9.3 前邊界層 
9.4 總結 
參考文獻 
索引
內容提要
暫無相關內容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T·W·懷特(Wright T.W.)博士是美國馬裏蘭(MD)阿伯丁實驗基地的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的資深研究員,從1967年起便在那裏工作。Wright博士發錶瞭60多篇論文,大多發錶在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Mechanics of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和Acta Materialia.Wright博士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及美國力學研究院的成員,現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的編委。
作為一名對材料科學和力學交叉領域充滿熱情的研究者,我在看到《正版 絕熱剪切帶的數理分析》這本書時,立刻被它所吸引。絕熱剪切帶,這個概念在近些年的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在理解材料在高速變形和衝擊載荷下的破壞機製方麵。我猜測這本書會提供對這一復雜現象的深入、係統的闡述,可能會涵蓋從微觀機製到宏觀錶現的各個層麵。而且,“數理分析”這個詞,預示著書中會有嚴謹的數學推導和模型構建,這對於我深入理解絕熱剪切帶的形成和演化過程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前沿的理論模型,以及作者們在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的名字,也讓我對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學術性有瞭初步的信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拓展在這個領域的知識邊界,或許還能為我未來的研究方嚮提供新的啓示,比如如何通過精密的數學建模來預測材料的失效行為,或者如何設計齣更具抗絕熱剪切帶能力的材料。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僅僅是“絕熱剪切帶的數理分析”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我在浩瀚的書海中停下腳步。我一直對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行為錶現齣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那些涉及快速能量釋放和形變的場景。絕熱剪切帶,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難以置信的破壞力,同時也暗示著一種精妙的物理過程。我猜測這本書會深入地剖析這一現象背後的數學原理,也許會涉及到復雜的偏微分方程、數值計算方法,甚至是統計力學中的一些概念。懷特、李雲凱、孫川、王雲飛這幾位作者的名字,如果他們是該領域的知名學者,那麼這本書的內容必然是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和前沿性的。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的齣版質量,也是我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絕熱剪切帶是如何形成、發展以及最終對材料結構和性能産生影響的。我甚至開始想象,這本書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如何抑製或利用絕熱剪切帶的討論,這對於一些關鍵工程技術的發展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些關於宏觀現象背後微觀機製的解釋,特彆是那些涉及能量耗散和相變的。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腦海裏立刻閃過“絕熱剪切帶”這個詞,雖然我不是該領域的專傢,但它聽起來就與能量在材料內部的快速集中和耗散緊密相關。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在何種條件下,材料會形成絕熱剪切帶,以及這個過程對材料整體性能會産生怎樣的影響。而且,“數理分析”這四個字,讓我預感到其中會有大量的數學公式和模型推導,這對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數學框架,幫助我理解絕熱剪切帶形成的物理機製。我聯想到一些高能物理實驗或者材料科學中的破壞性測試,這些場景下,絕熱剪切帶的形成可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是否能成為我理解這些復雜現象的鑰匙,這一點讓我非常好奇。如果它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與具體的物理過程巧妙地結閤起來,那將是對我非常有價值的一本書。我期待它能填補我在這一塊的知識空白,並為我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評分當我偶然看到這本《正版 絕熱剪切帶的數理分析》時,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湧上心頭。我記得在某個學術會議上,曾經聽過關於絕熱剪切帶的報告,當時覺得這個概念非常新穎且具有顛覆性,但苦於資料匱乏,未能深入瞭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給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我猜測它可能不僅僅是對理論模型的梳理,更可能包含瞭作者們在研究過程中積纍的寶貴經驗和獨到見解。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的背景,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有瞭更高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絕熱剪切帶的形成機理、演化過程以及其在不同材料和工程問題中的具體錶現。尤其令我感興趣的是“數理分析”這一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如何運用先進的數學工具來精確地描述和預測絕熱剪切帶的行為。或許書中還會有一些相關的數值模擬方法或者實驗驗證的案例,如果能有這些內容,那就更完美瞭。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研究大門,幫助我理解材料在極端力學行為下的物理本質。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彆緻的,有一種深邃的學術感。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它的標題——“正版 絕熱剪切帶的數理分析”——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絕熱剪切帶,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物理學的嚴謹和力學的張力。它讓我想象到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發生形變時的奇妙景象,以及背後隱藏著的復雜數學模型。懷特、李雲凱、孫川、王雲飛這些名字,如果是我所熟悉的研究者,那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實驗依據肯定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作為國內知名的理工科齣版社,其齣版的專業書籍在質量上通常都有保障,這讓我對本書的內容質量有瞭初步的信心。我腦海裏已經開始構建一些關於剪切帶在材料失效、高速碰撞、甚至天體物理等領域可能存在的應用的畫麵,雖然這些都隻是基於標題的猜測。這本書是否能為我解答關於這些現象的疑問,或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讓我感到十分期待。我想,對於任何對材料力學、斷裂力學或者固體物理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我希望它能帶來前沿的理論,嚴謹的推導,以及或許還能觸及到一些尚未被廣泛討論的計算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