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

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编委会编 著
图书标签:
  • 齿轮加工
  • 齿轮制造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
  • 制造工艺
  • 齿轮设计
  • 工业技术
  • 工具书
  • 技术手册
  • 正版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书缘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7676
商品编码:28403025535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定价 199.0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本 16开
作者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编委会 编
页数
ISBN编码 9787111577676


内容介绍
本手册是在总结各类齿轮书籍的基础上编撰的,本书中所涉及的标准尽可能采用现行新标准,各类数表尽可能采用编程制作,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度,各类引用资料均取自成熟、实用性较高的文献。本手册中涵盖了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性内容、常见齿轮加工工艺要点、齿轮加工中常用工艺数据等内容,以数据、公式、图表、简要说明和实用价值的案例为主要特色。该手册共分为4章,第1章主要内容为常用基础资料汇总,第2章主要内容包括齿轮的几何计算方法、常用参数速查表格等,第3章主要包括滚、插、磨、剃、刨等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形加工及圆锥齿轮的刨齿及铣齿加工及刀具机床调整等内容,第4章内容为机械式齿轮机床加工中经常需要使用的比值挂轮。手册中也采纳了不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实践总结,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目录
前 言 第1 章 常用基础知识 1  1. 1 常用资料 1  1. 2 极限与配合 7  1. 3 几何公差 42  1. 4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注法 74  1. 5 齿轮基础知识 88  1. 6 齿轮加工相关工艺、装备术语 170 第2 章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 183  2. 1 常用调质、表面淬火齿轮用钢选择 183  2. 2 渗氮齿轮用钢 183  2. 3 各国常用渗碳、淬火钢种选择及其 应用范围 184  2. 4 齿轮的预先热处理工艺 186前 言
第1 章 常用基础知识 1
 1. 1 常用资料 1
 1. 2 极限与配合 7
 1. 3 几何公差 42
 1. 4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注法 74
 1. 5 齿轮基础知识 88
 1. 6 齿轮加工相关工艺、装备术语 170
第2 章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 183
 2. 1 常用调质、表面淬火齿轮用钢选择 183
 2. 2 渗氮齿轮用钢 183
 2. 3 各国常用渗碳、淬火钢种选择及其
应用范围 184
 2. 4 齿轮的预先热处理工艺 186
 2. 5 调质齿轮的热处理工艺 187
 2. 6 齿轮火焰淬火 188
 2. 7 齿轮感应淬火 190
 2. 8 常用齿轮钢的气体渗氮工艺 191
 2. 9 常用渗碳钢的渗碳淬火工艺 192
 2. 10 齿轮激光表面淬火 197
 2. 11 齿轮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205
第3 章 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17
 3. 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计算 217
 3. 2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计算 220
 3. 3 内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2
 3. 4 齿条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225
 3. 5 变位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5
 3. 6 圆弧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7
 3. 7 直齿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9
 3. 8 蜗轮和蜗杆的几何尺寸计算 230
 3. 9 特殊齿制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33
第4 章 滚齿加工 250
 4. 1 滚齿机规格、型号 250
 4. 2 滚齿机传动系统 266
 4. 3 常用滚齿机连接尺寸 279
 4. 4 滚齿机夹具及齿轮的安装 280
 4. 5 滚刀的选择及使用 284
 4. 6 滚刀心轴和滚刀安装的要求 292
 4. 7 滚齿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 296
 4. 8 滚齿加工的调整 299
 4. 9 切齿加工 312
 4. 10 滚切齿数大于100 的质数齿轮 336
 4. 11 大模数齿轮的滚切 346
 4. 12 圆弧齿轮的滚切 367
 4. 13 滚齿加工常见缺陷和解决方法 375
 4. 14 滚齿工艺守则 378
 4. 15 展成加工蜗轮 380
第5 章 插齿加工 392
 5. 1 插齿机的规格、型号、基本参数和
工作精度 392
 5. 2 插齿机的传动系统 401
 5. 3 常用插齿机的连接尺寸 405
 5. 4 插齿刀的装夹和调整 405
 5. 5 插齿用夹具及其调整 407
 5. 6 常用插齿机交换齿轮计算 412
 5. 7 插削余量和插削用量的选择 413
 5. 8 插削加工中常出现的缺陷和解决
方法 419
 5. 9 大型齿轮梳齿加工实践 422
第6 章 飞刀展成加工蜗轮 426
 6. 1 切削方法 426
 6. 2 交换齿轮的计算 428
 6. 3 铣头扳转角度方向和工件旋转方向的
确定 430
 6. 4 飞刀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430
 6. 5 飞刀加工的缺陷和解决办法 435
第7 章 磨齿机精加工齿轮 437
 7. 1 磨齿机的规格、型号 437
 7. 2 磨齿机的传动系统 452
 7. 3 磨齿机的安装、调试 457
 7. 4 磨齿切削余量 472
 7. 5 磨齿精度 478
 7. 6 磨齿用夹具 481
 7. 7 磨齿砂轮材料的选择 485
 7. 8 磨齿缺陷和解决方法 494
 7. 9 磨齿技术的新发展 499
第8 章 内齿轮加工 502
 8. 1 切齿机床的选择 502
 8. 2 切内齿*少齿数 507
 8. 3 用标准插齿刀插制短齿 510
 8. 4 插齿时齿轮*小空刀槽 512
 8. 5 刃辅具有关尺寸 512
 8. 6 内齿轮加工缺陷和解决方法 514
第9 章 锥齿轮加工 517
 9. 1 刨齿加工 517
 9. 2 弧齿锥齿轮的铣削 547
 9. 3 直齿锥齿轮齿形的数控铣削加工 561
 9. 4 弧齿锥齿轮的磨削 573
 9. 5 锥齿轮的精密锻造成形 579
第10 章 剃齿与珩齿加工 590
 10. 1 剃齿的原理和方法 590
 10. 2 剃齿机与工具 593
 10. 3 剃齿工艺守则 598
 10. 4 剃齿切削用量 599
 10. 5 剃齿的操作调整 600
 10. 6 剃齿加工 602
 10. 7 剃齿误差分析 605
 10. 8 珩齿加工 606
第11 章 齿轮刀具的选择 614
 11. 1 成形齿轮刀具的选择 614
 11. 2 展成齿轮刀具的选择 617
第12 章 齿轮的检测与量仪 633
 12. 1 齿轮误差检测项目 633
 12. 2 齿形偏差测量 634
 12. 3 齿向偏差测量 640
 12. 4 齿距偏差测量 646
 12. 5 基节偏差测量 655
 12. 6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658
 12. 7 齿厚和公法线长度测量 660
 12. 8 接触线偏差的检验 666
 12. 9 齿轮的噪声测量 667
第13 章 齿轮加工的夹具及简易的
工艺路线 670
 13. 1 机床夹具的组成 670
 13. 2 定位原理和定位元件 670
 13. 3 重复定位的处理和应用 674
 13. 4 常用夹具装置 675
 13. 5 常用夹具 680
 13. 6 齿轮加工余量 683
 13. 7 齿轮的简易工艺路线 688
 13. 8 常规加工工艺路线 707
第14 章 新型制造工艺———3D 打印
技术 730
 14.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730
 14. 2 3D 打印工艺流程 730
 14. 3 3D 打印技术较传统工艺的优势 735
 14. 4 3D 打印技术在齿轮方面的应用 735
附录 736
 附录A 常用材料线胀系数 736
 附录B 法定计量单位换算 736
 附录C 常用三角计算 742
 附录D 几 显示全部信息

《机械制造基础》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内容涵盖了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基本原理、常用切削刀具、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钻削加工、磨削加工、齿轮加工(不含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的具体内容)、测量技术、表面处理工艺以及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第一章 材料科学基础 本章重点介绍构成机械产品最基本要素——材料的性质和分类。我们将从原子结构入手,深入理解材料的微观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宏观性能,如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等)和化学性能(耐腐蚀性等)。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详细介绍晶体结构、点阵、位错、晶界等微观结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非金属材料的种类与应用: 概述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材料的选用原则: 强调根据零件的服役环境、工作载荷、加工性能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合理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热处理是提高金属材料性能,满足零件不同使用要求的关键工艺。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热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过程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退火与正火: 阐述其目的(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切削性能等),工艺过程(加热、保温、冷却)及其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改变。 淬火与回火: 深入讲解淬火获得高硬度的基本原理,包括奥氏体化、马氏体转变等。详细介绍不同回火方法(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对材料硬度、韧性、强度和塑性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表面热处理: 介绍感应加热淬火、火焰淬火、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渗碳氮共渗)等技术,重点说明其提高零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机理与适用范围。 第三章 金属切削原理 金属切削是机械加工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本章旨在建立读者对金属切削过程的科学认识。 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 定义主运动、进给运动,以及切削深度、切削速度、每转进给量等关键参数,并分析它们对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 切削力与切削热: 讲解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及其分解(主切削力、进给力、背压力),并分析切削热的来源、分布及其对刀具寿命、工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 切削过程中的变形与积屑: 探讨切削过程中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屑的形成与排出机制,以及积屑对加工表面的影响。 切削刀具材料与几何参数: 介绍常用刀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刚石等)的性能特点,以及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等刀具几何参数如何影响切削过程。 第四章 机床基本原理 机床是实现机械加工的设备基础。本章介绍常见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机床的组成: 讲解机床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机身、主运动系统、进给运动系统、传动系统、夹紧装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 机床的精度: 介绍影响机床精度的主要因素,如刚度、热变形、传动精度等,以及机床的精度等级。 常用机床类型概览: 简要介绍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常见机床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用途。 第五章 常用切削刀具 切削刀具是切削加工的“牙齿”。本章将深入介绍各类常用切削刀具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车刀: 详述外圆车刀、内圆车刀、端面车刀、螺纹车刀、切槽车刀等的结构、几何参数和切削特点。 铣刀: 介绍圆柱铣刀、面铣刀、三面刃铣刀、角度铣刀、成形铣刀等,并分析其在铣削平面、沟槽、成形面等不同加工任务中的应用。 钻头与铰刀: 详细讲解麻花钻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钻削加工中影响孔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介绍铰刀在提高孔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方面的作用。 镗刀与车刀: 介绍镗刀用于扩大孔的直径和提高孔的精度,并与车刀在加工内表面时的区别。 磨削用砂轮: 介绍砂轮的组成(磨料、结合剂)、磨料的种类、粒度、硬度、组织以及结合剂的种类,并说明如何根据被磨削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第六章 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是最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之一,广泛用于加工回转体零件。 车削加工种类: 详细介绍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切槽车削、锥度车削等工艺方法。 车床的操作与夹具: 介绍车床的基本操作要领,以及卡盘、顶尖、顶尖架等常用夹具的使用。 影响车削精度的因素: 分析工件材料、刀具磨损、机床刚度、热变形、操作技能等对车削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 车削工艺规程的制定: 讲解如何根据零件图样、材料和机床条件,合理选择刀具、切削用量和加工顺序。 第七章 铣削加工 铣削加工能高效地加工平面、沟槽、台阶、曲面等复杂形状。 铣削加工种类: 介绍立式铣削、卧式铣削、端面铣削、平面铣削、成形铣削、铣削螺旋槽等。 铣床的操作与夹具: 介绍铣床的组成和基本操作,以及平口钳、分度头、铣夹头等常用夹具的使用。 影响铣削精度的因素: 分析刀具跳动、工件定位误差、机床刚度、切削振动等对铣削加工精度的影响。 铣削工艺规程的制定: 讲解如何根据零件形状、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铣刀、铣削方式和切削用量。 第八章 钻削加工 钻削是孔加工最基本的方法。 钻削加工种类: 介绍钻孔、扩孔、锪孔、攻螺纹等。 钻床的操作与夹具: 介绍钻床的结构和操作要领,以及钻夹头、钻模等夹具的应用。 影响钻削精度的因素: 分析刀具磨损、钻孔深度、材料硬度等对孔的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钻削工艺规程的制定: 讲解如何选择钻头、确定钻孔深度和切削用量。 第九章 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是精加工手段,用于获得高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的工件。 磨削加工种类: 介绍外圆磨削、内圆磨削、平面磨削、工具磨削等。 磨削过程原理: 讲解磨粒对工件材料的去除机理,以及磨削热、磨削力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影响磨削精度的因素: 分析砂轮的选用、磨削用量、磨削液、机床精度、热变形等对磨削精度的影响。 磨削工艺规程的制定: 讲解如何根据零件要求选择砂轮、磨削用量和磨削方法。 第十章 测量技术 精确的测量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 测量基准与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中的基准概念,以及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析方法。 量具的种类与使用: 详细介绍常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量块、角度量规、表面粗糙度仪等,并阐述其使用方法和精度等级。 测量方法的选择: 讲解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质量检验的原则: 强调以图样为依据,以测量为手段,以标准为准绳的质量检验原则。 第十一章 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能够改善零件的表面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抛光与打磨: 介绍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等方法,以及其对工件表面光洁度的提升作用。 电镀与化学镀: 讲解在工件表面沉积金属层(如镀铬、镀镍)或合金层的原理,以及其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装饰性的作用。 涂层技术: 介绍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等先进涂层技术,以及它们在提高刀具、模具等零件硬度和耐磨性方面的应用。 钝化与着色: 介绍对金属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以提高耐腐蚀性,以及对金属进行着色处理以达到装饰或标识目的。 第十二章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于机械加工的整个过程。 首件检验与过程检验: 强调首件检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尺寸、形位等检验。 统计过程控制(SPC): 介绍使用控制图等统计工具,实时监控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质量管理体系: 简述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推动作用。 返工与报废的原则: 探讨如何科学地处理不合格品,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本书力求从基础出发,循序渐进,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机械制造知识体系。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深刻理解机械零件的加工原理,掌握常用机械加工的工艺方法,并能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常见加工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近期的阅读清单里,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无疑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负责齿轮加工工艺的老兵,我接触过不少技术书籍,但真正能让我觉得“有用”、“够深”、“能落地”的,并不多。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稀有的佳作。 首先,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大量的篇幅浪费在一些过于基础或已成历史的陈旧技术上,而是聚焦于当前主流的、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齿轮加工工艺。比如,在介绍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时,它就将滚齿、插齿、铣齿等几种主要的工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工艺特点、以及在不同精度等级齿轮加工中的优势。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在多种工艺之间进行选择,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论据来做出最优决策。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滚齿加工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详细讲解了滚刀的选型、几何参数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切削参数(如轴向进给速度、径向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角度等)对齿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刀具寿命的影响。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实测数据,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参数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学会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加工过程,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我曾经在调整某批斜齿轮的滚齿参数时遇到瓶颈,而这本书中关于螺旋角补偿、切削角度优化等内容的讲解,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 此外,书中对齿轮加工中常见的缺陷,例如齿面拉伤、毛刺、磕碰、烧伤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它不仅指出了这些缺陷的典型表现,还深入探究了产生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设备因素、刀具磨损、工艺参数不当等等。更重要的是,它为每一个缺陷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这对于我指导车间一线操作人员,提升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合格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常常会把书中关于某个常见缺陷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拿给班组长和操作工进行讲解,效果非常好。 对于像我这样需要管理多个生产线,加工不同类型齿轮的技术人员来说,书中按齿轮类型(如直齿、斜齿、锥齿、蜗轮等)划分章节的结构,显得尤为清晰和高效。它能够帮助我快速找到与我当前工作最相关的工艺信息,而无需在大量通用性内容中大海捞针。对于每一种齿轮类型,书中都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的加工方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参数选择、刀具匹配、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书中关于齿轮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手段去实现这些要求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国家标准,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加工技术,讲解了不同精度等级的齿轮加工需要采用哪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精密的工艺控制方法。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达到更高的齿轮精度,需要在哪些环节进行投入和改进。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齿轮刀具和夹具设计的章节。刀具和夹具是齿轮加工的关键因素,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齿轮刀具(如滚刀、插齿刀、剃齿刀、磨齿砂轮等)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使用维护要求。同时,对于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夹具,书中也给出了典型设计和选型依据。这让我对整个加工链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在选择或设计刀具夹具时,有更科学的依据。 书中在介绍完切削加工工艺后,还对齿轮的热处理和精加工(如磨齿、珩齿、抛光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强调了它们与切削加工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前后贯通”的讲解方式,使得读者能够从全局角度理解齿轮制造的整个流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单一的环节。这对于我进行工艺整体优化,非常有启发。 这本书的语言严谨而不失生动,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复杂的工艺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我常常会在工作之余,翻阅其中的图解,来加深对某个加工原理的理解。它的实用性和系统性,使得它成为我案头常备的一本技术参考书。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齿轮制造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质书籍。我强烈向所有在齿轮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工作的同仁推荐。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担任齿轮工艺工程师的资深从业者,多年来,我接触了无数与齿轮加工相关的技术资料。然而,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无疑是我近来阅读过的最能打动我的书籍之一。它以一种极其务实和深入的方式,系统地阐述了齿轮加工的方方面面,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概念的层面,而是将大量的篇幅投入到对实际加工工艺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讲解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滚齿加工时,它不仅仅是描述了滚齿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更是详细地阐述了滚刀的几何参数设计、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等关键参数的设定原则,以及这些参数如何影响齿轮的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表和工程实例,使得复杂的工艺过程变得一目了然。 我尤其看重书中对加工误差的分析和控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对齿轮的精度要求极为苛刻。这本书系统地列举了齿轮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例如齿距累积误差、齿形误差、螺旋角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等,并深入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包括刀具精度、机床刚性、工件夹持稳定性、切削力影响等。更重要的是,书中针对每一种误差,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这对于我们在航空发动机这种对精度要求极高的行业里,制定和优化加工工艺,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中对不同类型齿轮(如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加工工艺的区分介绍,也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根据不同齿轮的结构特点和应用需求,分别介绍了最适合的加工方法、加工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同时加工多种精密齿轮的单位来说,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并能够确保我们为不同齿轮选择最恰当的加工方案。 此外,书中关于齿轮的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来实现这些要求的详细阐述,让我对齿轮的质量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标准,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加工技术,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精度和粗糙度,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刀具、优化切削参数、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等方法来达到这些要求。这有助于我在制定工艺规程时,更加精准地把控质量。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齿轮刀具和夹具设计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齿轮刀具(如滚刀、插齿刀、剃齿刀、磨齿砂轮等)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和使用维护要求。同时,对于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夹具,书中也给出了典型设计和选型依据。这让我对整个齿轮加工的链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在选择或设计刀具夹具时,有更科学的依据,确保加工的稳定性和精度。 书中在介绍完切削加工工艺后,还对齿轮的热处理和后处理(如磨齿、珩齿、抛光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强调了它们与切削加工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前后贯通”的讲解方式,使得读者能够从全局角度理解齿轮制造的整个流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单一的环节。这对于我进行工艺整体优化,非常有启发。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专业性,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复杂的工艺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我经常会在工作之余,翻阅其中的图解,来加深对某个加工原理的理解。它的实用性和系统性,使得它成为我案头常备的一本技术参考书。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齿轮制造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质书籍。我强烈向所有在齿轮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工作的同仁推荐。

评分

作为一名在一家大型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中负责齿轮加工的老技师,我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技术资料,有的过于陈旧,有的过于晦涩,真正能让我觉得“有用”、“够劲”的,并不多。然而,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以一种朴实无华但又极其深刻的方式,触及了我作为一名资深技师最关心的问题。 本书最让我感到亲切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回避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硬骨头”。比如,在讲解大模数齿轮的加工时,它就深入探讨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如何优化切削参数以应对巨大的切削力、以及如何保证加工精度。这对于我们企业生产大型重型机械的齿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曾经在加工一个非常大的斜齿轮时,遇到过刀具磨损过快、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而书中关于大模数齿轮滚齿的工艺优化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不同加工设备和刀具系统的分析。在重型机械制造领域,我们使用的设备和刀具往往也比较庞大和复杂。书中对各种大型滚齿机、插齿机、磨齿机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不同类型滚刀、插齿刀、磨齿砂轮的选型和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现有的设备,并对其进行更有效的利用和维护。 书中关于齿轮加工材料性能和热处理对加工影响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大型齿轮的材料往往比较特殊,其切削性能和热处理后的硬度都对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牌号的钢材在加工过程中的特性,以及热处理工艺(如渗碳淬火、调质等)如何影响齿轮的切削加工。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与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加工方案。 我对书中对齿轮加工中常见缺陷的深入剖析,印象尤为深刻。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大型齿轮加工中容易出现的缺陷,如齿面裂纹、变形、表面硬度不均等,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这对于我们这种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损失巨大的企业来说,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接地气,没有太多花哨的理论。它更侧重于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总结和工艺指导。大量的图表和实物照片,使得内容更加直观易懂。我经常会在工作之余,翻阅其中的图解,来加深对某个加工原理的理解。 我还会反复阅读书中关于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在大型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书中对机械加工安全注意事项的讲解,非常细致和全面,能够帮助我们一线操作人员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真正从实际出发,为齿轮制造一线从业者量身打造的宝贵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包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在长期的工作生涯中,难得一本如此实用、如此贴心的技术书籍。

评分

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绝对是我最近一年来在齿轮加工领域最实用、最接地气的一本书。我是一名在一家中型机械制造企业从事齿轮加工近十年的技术员,平时工作中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实际操作,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之前也零星看过一些网上的资料,或者购买过一些比较陈旧的书籍,但总感觉不够系统,也跟不上现在加工设备和工艺的进步。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在”。从内容上来说,它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一些过于深奥的数学推导或者理论模型,而是从齿轮加工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入手,比如齿轮的类型、齿形参数的定义,以及这些参数如何影响齿轮的性能。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各种加工方法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而是详细地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甚至还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工艺参数设置和刀具选择的指导。 举个例子,在讲到滚齿加工时,书中详细阐述了滚刀的几何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 the depth of cut 等等,并且用图表和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我过去在调整滚齿机参数时,很多时候是凭借经验,但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更科学、更系统的依据。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参数的调整会带来预期的结果,或者为什么会出现加工缺陷。 另外,书中对一些常见的齿轮加工缺陷,比如齿面划痕、毛刺、烧伤等,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这对于我们车间的质量控制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我可以直接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工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或者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地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一遍遍地尝试和摸索。 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做得非常出色。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但又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清晰的图示,比如齿轮的截面图、加工过程示意图,以及一些典型的加工设备照片,都极大地帮助了我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很多时候,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一些三维的示意图,更是让我对复杂的加工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齿轮类型(如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的加工工艺分别进行的阐述。它并没有把所有内容混为一谈,而是根据不同齿轮的特点,分别介绍了最适用的加工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找到针对我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齿轮类型所需的加工信息,避免了大海捞针式的查找。 书中关于齿轮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来达到这些要求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按照图纸要求来加工,但对于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精度和粗糙度,以及如何具体实现,我可能没有那么深入的理解。这本书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并更有效地进行工艺规划。 我还会反复翻阅书中关于齿轮热处理工艺和后处理的章节。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加工工艺,但它并没有忽略后续的热处理对齿轮性能的重要性,并对一些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以及它们对加工表面和尺寸精度的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加工和热处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都做到位,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齿轮。 我发现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企业内部技术培训的教材。它内容全面,讲解清晰,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指导,能够帮助新入行的技术人员快速入门,也能让有经验的师傅们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甚至考虑组织我们车间的几位年轻技术员一起学习这本书,并定期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它不是那种只能摆在书架上“看起来很美”的书,而是能够真正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提升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宝贵资源。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齿轮设计、制造、检验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近期在齿轮制造领域遇到的“宝藏”。作为一名在一家专注于精密传动部件制造的公司工作的工艺工程师,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齿轮加工工艺,并提供实用性指导的文献。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数学公式铺天盖地,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过于浅显,仅仅停留在基础概念的介绍,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不大。而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则恰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一开始就让我沉浸在繁杂的理论推导中,而是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齿轮加工的世界。开篇的齿轮基础知识部分,用非常直观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齿轮的基本结构、传动原理以及各种关键参数的定义,例如模数、压力角、齿顶高、齿根高等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后续的加工工艺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将其讲解得非常透彻,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 接着,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常见的齿轮加工方法,并且针对每一种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拿滚齿加工来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了滚齿机的工作原理,而是详细地讲解了滚刀的类型、几何参数如何选择、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的设定原则,以及这些参数对齿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书中还用大量的图例和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参数组合可能带来的加工结果,这对我实际操作中的参数优化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加工误差的分析和控制。在实际生产中,齿轮加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误差,比如齿距误差、齿形误差、螺旋角误差等。这本书对这些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这对于我们车间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减少废品率非常有帮助。我能够根据书中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地去检查和调整加工设备,从而降低加工风险。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齿轮类型(如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的加工工艺分别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它没有将所有内容混杂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齿轮的结构特点和应用需求,分别阐述了最适合的加工方法、加工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多种类型齿轮的工艺工程师来说,极大地节省了查找和筛选信息的时间,能够快速定位到我需要的内容。 书中关于齿轮的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标准,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手段来达到这些标准的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标准,而是结合实际的加工工艺,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公差和粗糙度,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切削参数、选择合适的刀具、优化加工顺序等方法来实现。这让我对齿轮的质量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更有效地指导生产。 此外,书中对一些重要的辅助工艺,例如齿轮的热处理和后处理(如磨齿、珩齿等)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说明了它们对齿轮性能的影响。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切削加工,但它认识到热处理和后处理是齿轮制造不可或缺的环节,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其中,这使得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全面。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且严谨,但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可读性。它避免了过于晦涩的术语,并且在关键概念上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大量的图表和插图,使得内容更加形象化,易于理解和记忆。我经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对照自己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本书对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培训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可以作为一本基础教材,帮助新入职的技术人员快速掌握齿轮加工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于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说,它也能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和更前沿的工艺信息,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信息全面性于一体的优秀书籍。它是我在齿轮制造领域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我强烈推荐给同行们的一本必读书籍。

评分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关于齿轮加工的书籍市面上已经不少,但真正能打动我、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给我带来切实帮助的,却屈指可数。然而,随着我深入阅读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它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成为我近一年来在专业领域最满意的一本技术参考书。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完美结合。它没有仅仅停留在齿轮基本结构和加工方法的简单介绍,而是对每一种主流的齿轮加工工艺,如滚齿、插齿、铣齿、磨齿等,进行了非常深入和细致的讲解。对于每一个加工方法,书中都详细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加工步骤、关键工艺参数的设定原则,以及这些参数对齿轮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滚齿加工工艺的细致分析。它详细讲解了滚刀的类型、几何参数的设计与选择,以及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关键参数的合理范围和优化方法。更难得的是,书中还结合大量的实例,分析了不同参数组合可能带来的加工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解决诸如齿面粗糙度不合格、齿距误差超差等实际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我曾经在处理一批高精度斜齿轮的滚齿加工时,书中关于切削用量和螺旋角补偿的讲解,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让我能够事半功倍地找到最佳加工方案。 这本书在齿轮加工误差分析和控制方面的内容,也做得非常出色。它系统地列举了齿轮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如径向跳动误差、齿距累积误差、齿形误差、螺旋角误差等,并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包括刀具、机床、工件夹持、热变形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这对于提高我们车间的齿轮加工合格率,降低废品率,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我常常会把书中关于某个特定误差的分析和解决办法,打印出来,在车间张贴,并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按照齿轮类型(如渐开线圆柱齿轮、圆弧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来组织内容,使得结构非常清晰。对于不同类型的齿轮,书中都分别介绍了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工艺特点和关键技术要点。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多种齿轮的工艺工程师来说,极大地节省了查找信息的时间,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找到我所需要的内容。 书中对于齿轮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标准,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手段去实现这些要求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标准,而是深入地结合了实际的加工工艺,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精度和粗糙度,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刀具、优化切削参数、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等方法来达到这些要求。这使得我对齿轮的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工艺规划和质量把控。 另外,书中关于齿轮刀具和夹具设计的章节,也是一个亮点。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齿轮刀具(如滚刀、插齿刀、剃齿刀、磨齿砂轮等)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和使用维护要求。同时,对于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夹具,书中也给出了典型设计和选型依据。这让我对整个齿轮加工的链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在选择或设计刀具夹具时,有了更科学的依据。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且严谨,但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可读性。它避免了过于晦涩的术语,并且在关键概念上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大量的图表和插图,使得内容更加形象化,易于理解和记忆。我经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对照自己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信息全面性于一体的优秀书籍。它是我在齿轮制造领域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我强烈推荐给同行们的一本必读书籍。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机械制造企业中担任齿轮设计工程师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齿轮图纸是我的主要职责,但如何将设计转化为现实,并保证其加工精度和性能,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桥梁,连接了我的设计与实际加工。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介绍各种齿轮加工工艺时,并没有完全脱离设计原理。相反,它在阐述加工方法的同时,始终将齿轮的设计要素和性能要求贯穿其中。例如,在介绍滚齿加工时,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齿轮的模数、压力角、螺旋角等设计参数,来选择合适的滚刀,并设定相应的切削参数。这种设计与加工的联动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我设计的每一个参数,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工艺选择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意图。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齿形和螺旋角控制的章节。在设计中,对齿形的精度要求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平稳性和噪音水平,而螺旋角则关乎着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侧隙。书中详细讲解了滚齿、插齿等工艺如何实现精确的齿形和螺旋角加工,并分析了影响这些精度控制的关键因素,例如滚刀精度、机床精度、切削参数以及夹持方式等。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在设计时,哪些参数的设定对加工难度和成本影响较大,从而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工艺的可行性,避免出现“设计出来却无法加工”的尴尬局面。 另外,书中对齿轮表面质量的要求和实现方法的讲解,也对我很有启发。对于精密齿轮而言,其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以及是否有缺陷,都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切削液、切削参数以及后处理工艺(如磨齿、珩齿等)来获得高质量的齿轮表面。这让我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我的设计对加工要求的影响,并在必要时,与加工部门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这本书的章节设置也考虑到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它从基础的齿轮几何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主流的加工工艺,然后又涉及到了材料、热处理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使得即使是对齿轮加工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够逐步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我这样主要负责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能够快速了解到与我设计紧密相关的加工信息,无疑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对于我这种更依赖视觉信息来理解概念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清晰的齿轮截面图、加工过程示意图,以及各种工艺参数的对比表格,都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抽象的加工原理。我常常会打印出其中的一些关键图表,放在我的设计工作台旁,方便随时查阅。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专业且易于理解,它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并且在必要的场合给出了清晰的解释。这使得它能够被不同经验水平的技术人员所接受和利用。我曾向公司的几位年轻设计师推荐这本书,他们都反馈说这本书非常实用,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入门齿轮加工领域。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连接设计与加工的优秀桥梁。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齿轮加工工艺的宝贵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我的设计,并与之更好地结合。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齿轮设计、制造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同行们。

评分

作为一个在精密机械零部件领域工作了十多年的工艺工程师,我深知齿轮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和精密度要求。市面上关于齿轮加工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触及核心、解决实际问题的却屈指可数。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齿轮加工过程中的“机理”进行了非常透彻的阐述。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讲解滚齿加工时,它不仅仅是介绍滚刀的几何参数,更是深入剖析了滚刀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切削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切削参数如何影响刀具的磨损和工件的精度。这种对加工过程深层机理的理解,对于我进行工艺优化和解决疑难杂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齿轮加工误差形成的根源分析。它系统地梳理了导致齿轮加工误差的各种因素,从材料的内部缺陷、刀具的设计与制造精度、机床的刚性和动态特性,到工件的夹持方式、切削过程中的热变形等等。并且,针对每一种误差来源,都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这种“追根溯源”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诊断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精度问题。 书中对各种先进齿轮加工技术(如高效磨齿、精细珩齿、表面改性等)的介绍,也让我对行业前沿有了更深的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这些技术,而是深入地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应用范围以及对产品性能的提升作用。这对于我们公司在引进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我对书中关于齿轮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的介绍也颇为关注。在一些对耐磨损、抗腐蚀要求极高的应用领域,齿轮的表面处理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表面处理方法(如氮化、硬质涂层等)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对齿轮性能的影响。这对于我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为客户推荐最合适的齿轮解决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专业性,但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可读性。它避免了过于冗长的理论推导,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大量的图表,将复杂的概念呈现出来。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数据分析,也使得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我还会反复阅读书中关于齿轮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分析的内容。虽然这不是直接的加工工艺,但它能够帮助我理解,加工工艺的每一个细节,最终是如何影响齿轮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这让我能够更加注重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信息全面性于一体的优秀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齿轮加工工艺的宝贵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理解齿轮制造的本质,并不断追求卓越的工艺水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齿轮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同行们。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一家主要生产精密仪器和设备的企业工作的普通技术工人,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操作机床对齿轮进行加工。虽然我接触齿轮加工已经有几年了,但很多时候,我都是按照既定的工艺规程来操作,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工艺原理,了解得并不深入。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齿轮加工工艺的认知盲区。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将复杂的齿轮加工工艺,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清晰直观的图示,展现在我面前。比如,书中对滚齿机的操作讲解,不仅仅是列举了各个按钮的功能,而是详细地解释了如何根据齿轮的参数来调整滚刀的速度、进给量,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我过去在操作中,很多时候是凭借经验,而这本书给了我更科学的依据,让我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刀具选择和维护的章节。我深知,一把好的滚刀或者插齿刀,对于加工出合格的齿轮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刀具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齿轮的材质、尺寸和精度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刀具。同时,关于刀具的磨削、修整和使用寿命的讲解,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刀具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直接关系到加工成本和产品质量。 书中对齿轮加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齿面出现划痕、毛刺,或者尺寸不合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书中不仅指出了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我常常会在遇到问题时,翻阅书中的相关章节,从中找到解决的思路,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返工。 对于我这种基层操作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更是充满了实践性的指导。例如,在介绍插齿加工时,书中详细列举了插齿刀的选型、切削参数的设定、以及如何检查和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需要的内容。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图文并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它的内容组织也很合理,从基础知识到具体工艺,再到常见问题,层层递进,非常符合我们基层技术人员的学习习惯。 我还会反复阅读书中关于齿轮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的章节。虽然我只是一个操作工,但了解这些要求,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加工的最终目标,并更有意识地去控制加工过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这本书的问世,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弥补了我们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让我们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我一定会将这本书好好珍藏,并时常翻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真正为基层技术人员量身打造的实用工具书。它让我对齿轮加工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在一家专注于高精度减速器研发制造企业工作的工艺工程师,我对齿轮加工工艺的要求极为严苛,也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本《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的到来,无疑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以一种系统而又深入的方式,解读了齿轮加工的核心奥秘,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最令我赞赏之处,在于其对“精加工”工艺的重视和细致阐述。在减速器领域,齿轮的精度直接决定了传动效率、噪音水平以及使用寿命,因此,精加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书中关于磨齿、珩齿、剃齿、抛光等后处理工艺的讲解,比我之前接触过的任何资料都要详细和透彻。它不仅阐述了这些工艺的原理和流程,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提高齿轮精度、改善表面质量、降低噪音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工艺参数选择和控制要点。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磨齿工艺的讲解印象深刻。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磨齿砂轮(如外圆磨削砂轮、内圆磨削砂轮、成形磨削砂轮等)的选择原则,切削速度、进给量、磨削深度等参数的设定依据,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这些参数来获得高精度、低粗糙度的齿面。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砂轮修整和磨削液选择的实用建议,这对于我们实际生产中确保磨齿质量,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此外,书中对齿轮加工误差的分析和控制,也做得非常到位。它系统地列举了齿轮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并深入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设备精度、改进夹持方式等手段来加以控制。这对于我们这种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我常常会将书中关于某个特定误差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应用于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书中关于不同类型齿轮(如渐开线齿轮、圆弧齿轮、螺旋伞齿轮、准双曲面齿轮等)加工工艺的详细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加工方法,更是深入分析了这些特殊齿轮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研发新产品,需要加工新型齿轮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我对书中关于齿轮材料与热处理对加工工艺影响的分析也颇为赞赏。它清楚地阐述了不同齿轮材料(如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在加工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以及热处理工艺(如渗碳、淬火、调质等)对后续加工的影响。这种从材料源头到最终成品的全流程分析,使得我对齿轮制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与材料和热处理部门进行协同配合。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专业且清晰,大量的图表和实物照片,使得复杂的加工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我经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对照实际的加工设备和刀具,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它的实用性和系统性,使得它成为我案头常备的一本技术参考书。 总而言之,《正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知识常见齿轮加工工艺技术图书齿轮加工中》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信息全面性于一体的优秀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齿轮精加工工艺的宝贵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理解齿轮制造的整个流程,并不断追求更高的工艺水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齿轮设计、制造、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同行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