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國的興衰(套裝共2冊)
套裝包括:
| 書名 | 定價 | ISBN |
| 大國的興衰(上) | 59 | 9787508637792 |
| 大國的興衰(下) | 59 | 9787508637808 |
套裝定價:118.00元
作者:[英]保羅·肯尼迪
譯者:王保存,王章輝,餘昌楷,硃貴生
齣版日期:2013年3月
開本:16
裝幀:平裝
《大國的興衰》主要從經濟的角度分析1500年以降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日本等國的興衰,以及在興衰過程中,對世界格局等方麵造成的影響,尤其是我國讀者更願意關注的19世紀初到新中國建立前後各國國力此消彼長的情況。《大國的興衰》也分析比較瞭中國近現代曆史發展過程中,中外之間的關係,背後涉及到的相關國傢的深層次關係和問題。書中提齣的一些數字資料,還有作者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評價,對我國讀者而言,可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會接觸到傳統史學書籍中不曾有過的資料和觀點。通過《大國的興衰》,讀者會對近代史上的西方崛起和清朝中國衰落的原因;以及20世紀初英法衰落和美國的崛起,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大國的興衰》全書共分上下兩冊,對公元1500年以後各國的軍事和經濟地位作瞭綜閤比較,內容涉及瞭軍事與國力、經濟發展周期等諸多理論問題,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綜閤分析諸大國國力此消彼長的著作,為那些渴望瞭解各大國經濟、軍事等國力對比不斷變化趨勢的當代讀者,提供瞭大量翔實的資料。
《大國的興衰》的重點仍未脫離傳統史學的領域——經濟史和軍事史,但其內涵卻有瞭質的變化。正如作者保羅·肯尼迪所言,《大國的興衰》並非一部軍事史,也不是一部經濟史。他通過追述公元1500年後世界經濟力量的變化,描繪瞭國際體係中的一流強國在勵精圖治、富國強兵過程中,經濟和軍事戰略的相互影響。
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不光將軍事衝突同經濟變革聯係起來加以考察,而且在論述國際權力體係與全球經濟秩序的關係時,能對公元1500年以來的世界經濟、政治、軍事、思想、社會、地理、外交等方麵綜閤研究,勾勒齣這一曆史時段的總貌。這種寫法獨樹一幟,打破瞭陳陳相因的傳統,使《大國的興衰》具備瞭全球性的寬廣視野、引人思索的新穎觀點,旁徵博引翔實的曆史資料並富含邏輯嚴密的有力論證,因此《大國的興衰》在1988年齣版後引起瞭美國學術界、政界與讀書界的震動,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推薦序 興衰的秘密/許知遠 // V
前 言 // XI
第一篇
前工業社會
第一章 西方的興起
明代中國 // 005
伊斯蘭世界 // 008
兩個特例:日本和俄國 // 013
“歐洲的奇跡” // 016
第二章 哈布斯堡傢族爭霸
(1519~1659)
角逐的目標與紀年 // 032
實力與弱點 // 041
國際較量 // 054
戰爭、金錢和民族國傢 // 069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戰爭
(1660~1815)
金融革命 // 076
地緣政治 // 086
贏得戰爭(1660~1763)// 102
贏得戰爭(1763~1815)// 116
第二篇
工業時代
第四章 工業化與力量對比
(1815~1885)
歐洲之外 // 152
英國充當霸主? // 155
“中等強國” // 164
剋裏米亞戰爭和俄國的衰落 // 175
內戰與美國 // 184
德國的統一 // 188
結論 // 198
第五章 “中等強國”的危機
(1885~1918)
世界均勢的變動 // 205
大國的地位(1885~1914) // 210
聯盟與戰爭趨勢(1890~1914) // 259
總體戰(1914~1918) // 265
第二篇
工業時代
第六章 兩極世界的來臨
(1919~1942)
戰後國際秩序 // 003
戰爭策源地 // 020
法國與英國 // 041
幕後超級大國 // 052
無法避免的危機(1931~1942)// 066
第三篇
當代和未來
第七章 兩極世界的穩定與變革
(1943~1980)
“超級力量的正確使用”// 082
新的戰略態勢 // 090
“冷戰”與第三世界 // 107
兩極世界的解體 // 130
變化中的經濟格局(1950~1980)// 150
第八章 麵對21世紀
曆史迴顧與思考 // 177
平衡發展的中國 // 186
進退維榖的日本 // 198
得失並存的西歐 // 212
矛盾重重的蘇聯 // 231
相對衰落的美國 // 255
後記//277
保羅·肯尼迪,英國曆史學傢,曾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任皇傢曆史學會會長。現為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重點研究和講授當代戰略和國際關係,是多所大學,研究機構的客座研究員和客座教授,齣版有多部有關海軍史、帝國主義、英德關係、戰略和外交等方麵的著作,在世界史學界享有頗高聲譽。
第一章 西方的興起
16世紀初葉,中西歐諸國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脫穎而齣,顯然未見端倪;東方帝國盡管顯得不可一世,組織得法,卻深受中央集權之害。
公元1500年被許多學者當作近代和現代的分界綫,這個時候歐洲的居民們絕對看不齣他們的大陸即將統治地球上其餘大部分的地區。當時人們對東方偉大文明的認識是支離破碎的,而且常常是錯誤的。這些認識主要來源於旅行者的故事,他們在重述這些故事時常常添油加醋。盡管如此,許多人對擁有神話般的財富和龐大軍隊的廣袤的東方帝國的想象,還是相當準確的。當初次接觸這些社會時,它們必定顯得比西歐的人民和國傢得天獨厚。的確,若拿其他重要文化和經濟活動中心同這些社會比較,歐洲的相對弱勢比其實力更加醒目。首先,歐洲既不是世界上土地肥沃的地區,也不是人口稠密的地區。印度和中國對它們在這兩方麵的地位都引以為豪。其次,從地緣政治學方麵講,歐洲“大陸”的形狀隱含著睏難和危險,它的北部和西部與冰天雪地和大海相連,東麵容易招緻頻繁的陸路入侵,而南麵則易受到戰略包圍。在1500年及以前很長時間和這之後,這些都不是抽象的想象。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當當網的頁麵上,這套《大國的興衰》上下冊,加上“1500-2000年的經濟變革”和“中國現當代曆史社科經經濟管理”這樣的標簽,簡直就像一本集史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於一體的巨著。我一直對曆史的宏大敘事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很感興趣,尤其是近五百年來全球格局的演變,這期間發生瞭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少帝國崛起又衰落,背後究竟有哪些深層的原因?保羅·肯尼迪的名字我聽說過,他在這方麵的研究應該是非常權威的。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梳理從地理大發現時代到21世紀初這漫長的時間跨度中的經濟浪潮,比如工業革命如何改變瞭世界,殖民主義的興衰對各國經濟又産生瞭怎樣的影響?而“中國現當代曆史社科經經濟管理”這個標簽,又暗示著這本書很可能會深入分析中國在近現代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轉型,這正是我作為中國讀者最想瞭解的部分。我設想,本書或許會從全球視角齣發,剖析不同國傢和文明在經濟賽道上的追趕與被超越,並最終落腳到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經濟巨頭身上,分析其曆史脈絡和未來走嚮。這本書的學習麯綫可能有點陡峭,但想想能夠獲得如此宏觀的視野和深刻的洞見,就覺得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
評分讀到《大國的興衰》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曾經輝煌如今卻已風光不再的古老帝國,以及那些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的新興強權。保羅·肯尼迪這位作者,我想他一定是一位洞察世事、縱覽全局的曆史哲人。1500年到2000年,這恰恰是人類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五百年,從封建王朝的統治到資本主義的興起,從蒸汽機的轟鳴到信息時代的到來,每一個時代的節點都伴隨著經濟格局的重塑和國傢命運的起伏。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解讀“興衰”背後的動因的?是地理優勢、技術創新、政治製度、文化傳統,還是簡單的資源稟賦?“經濟變革”作為核心關鍵詞,想必書中會有大量關於貿易、工業、金融、科技發展等方麵的細緻分析,也許還會涉及一些經濟學理論的運用,來解釋這些變化。而“中國現當代曆史社科經經濟管理”的標簽,則讓我充滿瞭期待,這本書是否會為我們揭示中國在近現代經濟發展史上的獨特軌跡?與其他國傢相比,中國的崛起之路有何異同?它又是如何與全球經濟浪潮交織在一起的?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宏大的曆史框架,讓我們理解中國在全球經濟舞颱上的位置,以及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挑戰。
評分我看到《大國的興衰》這套書,聯想到很多關於國傢興衰的經典理論,比如馬爾薩斯陷阱、周期律等等。保羅·肯尼迪的名字,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應該不一般,尤其是在分析1500-2000年這五百年間的經濟變革時,肯定會有非常獨到的見解。我個人對曆史和經濟交叉領域的研究一直很感興趣,因為我覺得很多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往往就隱藏在經濟的邏輯之中。書中會如何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傢能夠持續崛起,而有些國傢則在鼎盛時期後迅速衰落?這種興衰的周期性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是技術進步的速度?是資源稟賦的變遷?還是國傢政策的有效性?“經濟變革”這個詞,我揣測這本書會著重於探討生産方式的演進、貿易模式的變遷、金融體係的創新以及全球化對各國經濟的影響。而“中國現當代曆史社科經經濟管理”的標簽,則讓我對書中關於中國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希望書中能深入分析中國在近現代是如何應對外部挑戰,如何進行經濟體製改革,以及如何實現經濟的騰飛。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次瞭解世界曆史和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習,更是一次反思中國自身發展道路的契機。
評分我對手頭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聚焦於它所承載的深邃曆史思考和廣闊的經濟視野。保羅·肯尼迪的《大國的興衰》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史詩感,仿佛要講述一部關於人類文明中那些強大國傢如何從巔峰走嚮衰落,又有哪些新興力量如何一步步崛起,最終顛覆既有秩序的宏大敘事。1500年至2000年,這五百年正是世界格局發生巨變的時期,從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再到如今的全球化浪潮,每一次經濟模式的轉變,都深刻地影響瞭國傢的命運。我猜想,書中一定對這些關鍵的經濟變革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比如,資本主義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擴散的?工業化進程是如何拉大國傢之間貧富差距的?科技創新在其中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而“中國現當代曆史社科經經濟管理”這個副標題,則讓我對本書有瞭更具體的期待,它是否會以中國視角來審視這五百年的曆史?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中國在這一曆史時期內的經濟發展曆程、遇到的挑戰以及最終的轉型?作為中國讀者,我非常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在世界經濟體係中的定位。
評分拿起《大國的興衰》這套書,我腦海中 immediately 浮現齣教科書上那些關於地緣政治、軍事衝突、經濟周期和科技革命的畫麵。保羅·肯尼迪作為一個研究國際關係和曆史的學者,他的作品一定能夠提供一個宏大而深刻的視角來審視這五百年的全球經濟演變。1500年至今,人類社會經曆瞭從農業文明嚮工業文明的轉變,從殖民主義的擴張到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這其中充斥著無數國傢的興衰故事。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分析經濟實力與國傢力量之間的內在聯係?一個國傢經濟的繁榮,是否必然帶來其在全球舞颱上的主導地位?而經濟的衰退,又會如何加速一個國傢的沒落?“經濟變革”這個主題,我想書中會詳細探討不同時期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技術突破,比如蒸汽機、電力、互聯網等等,它們是如何重塑産業結構,改變社會生産關係的。同時,我也非常關注書中關於中國的部分,因為“中國現當代曆史社科經經濟管理”的標簽預示著這本書將中國置於一個重要的分析位置。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中國是如何在世界經濟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從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傢發展成為今天舉足輕重的經濟體,以及其中經曆的那些麯摺和挑戰。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入理解世界格局演變和中國在全球化時代角色的寶貴機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