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鮑鵬山新讀論語
定價:32.00元
作者:鮑鵬山
齣版社:復旦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309065367
字數:
頁碼:34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國的《論語》與西方的《》一樣,不知蘊含著多少人生的玄思妙想與智慧精華!鮑鵬山精心導讀《論語》經典,睿智、鮮活、真知灼見。
亙古永恒的心靈導師,幾代人可以共享的人生經典,中國傢庭的人生智慧書,傢有求學少年的上選讀物。
內容提要
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國的《論語》與西方的《》一樣,不知蘊含著多少人生的玄思妙想與智慧精華!鮑鵬山精心導讀《論語》經典,睿智、鮮活、真知灼見。亙古永恒的心靈導師,幾代人可以共享的人生經典,中國傢庭的人生智慧書,傢有求學少年的上選讀物。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及到的人有顔迴的傢人(父親顔路)、顔迴的同學,當然孔子是主要的人。孔門師徒全捲進去瞭。可見,顔迴的死,是孔門的一件大事,這是孔門由盛轉衰的標誌,它像一塊烏雲,遮住瞭天空中的太陽,陰霾籠罩下來。顔迴的死,預示著更大變故的到來:孔子的死。孔子一死,弟子雲散。這些安葬顔迴的人心裏明白,不久,他們就要安葬他們敬愛的老師瞭。而老師一死,茫茫人海,世道混亂,他們何去何從?每個人的心裏,定都是一派悲涼。
季路問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
“敢問死?”日:“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問怎樣事奉鬼神。孔子說:“還不能把人事奉好,,怎能事奉鬼?”(子路又)說:“我大膽地問,死是怎麼迴事?”(孔子)說:“生的道理還沒明白,怎能懂得死呢?”
顔迴死瞭,子路也老瞭。這個強亢一生的人,大約也有瞭遲暮之感。他原先是天不十白地不怕的,但他現在也想事事鬼神瞭。孔子大約看齣瞭子路內心精神的衰退,便想拉他一把,推他一掌,把他從衰老和死亡的陰影中推齣來。但子路內心中死亡的陰影大約太沉重瞭,他動情地問老師:老師,您給我談談死亡吧。孔子說:“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問題呢?你的人生還長著呢!你還沒有活夠呢!怎麼做人做事的道理你還不明白呢!還有很多事業等你去完成呢,談什麼死!”
這種拒絕,這種斥責式的語氣,實際上是對子路的安慰。孔子知道若不能拂去子路心頭死亡的陰影,便隻有用生的光芒去覆蓋這陰影。但效果怎樣呢?《論語》中就到此戛然而止瞭。大約是子路站起來,默默地走開瞭吧。孔子望著子路的背影,心中一片蒼涼。
閔子侍側,閣閣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
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閔子立在孔子身邊,正直而恭順的樣子;子路,剛強而坦蕩的樣子;冉有、子貢,溫和而快樂的樣子。孔子看著他們,粲然一樂。(但又轉喜為憂說:)“像仲由這樣(剛強),恐怕啊。”
與孔子大約同時的說:“強梁者不得其死。”子路因為剛強,孔子也擔心地說他可能不得其死。而孔子的擔心後來竟成瞭事實,他真的不幸而言中:子路後來果然在衛國的孔悝(kuT)之亂裏,因剛直不撓不知迴避而被人殺死。
這可能說明,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有一些不好的東西:摧殘強者,優汰劣勝。
瞭解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孔子為什麼老是打擊子路,摺辱子路瞭。孔子對子路“每下毒手”(李贄語),實際上是愛惜他,希望他有所改變,摧剛為柔,t從而能在這種文化社會中容身。這是孔子對子路的愛心0阿。
魯人為長府①。閔子騫日:“仍舊貫,如之何?何必
改作?”子日:“夫人不言②,言必有中③。”
魯國的執政者要改建國庫長府。.閔子騫說:“保持老樣子,怎麼樣?何必改建呢?”孔子說:“這個人不說則已,一說就說得正確。”
①魯人:指魯國的當權者。為:在這裏是改建、翻建的意思。長府:魯國國庫名。一說宮室名。
②夫人:這個人。指閔子騫。
③中(zh6ng):這裏指說的話能切中要害,說到點子上。
孔子聲援閔子,有兩個原因:一是孔子守舊,一隻觚造得和古製式不一樣,他都傷心,認為是破壞瞭禮(6.25);現在魯國要改建長府,誰知道那一幫不知禮的官僚們會把它弄成什麼模樣?所以,還是舊貫(老樣子)好。二是孔子曆來崇尚節儉,反對大興土木,耗費民財。尤其反對窮摺騰。誰知道這一改建維修國庫,會不會掏空國庫?是否又會轉嫁給百姓,加重各種苛捐雜稅?
子日:“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①!”門人不敬子路。
子日:“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②。”
孔子說:“仲由的那種瑟為什麼在我這裏彈呢?”弟子們(因此)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說:“仲由啊,在學習上已經達到‘升堂’的程度瞭,隻是還沒做到‘人室’。”
①“由之瑟”句:“瑟”,古代一種撥弦樂。“為”,做,彈瑟。“丘之門”,我(孔丘)這裏。孔子不是對子路彈瑟錶示不滿,而是因為子路性情剛猛,中和不足,彈齣的音調過於激越,“有殺伐之聲”,不符閤孔子的美學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升堂、入室:“堂”,正廳。“室”內室。從入門,到升堂,再到入室,孔子用此來比喻在學習上由淺入深的三個階段:從入門初步掌握;到有相當高的水平;再到精微深奧的高妙境地。子路已達到第二階段,很瞭不起瞭。
這是孔子對子路剛猛性格又一次錶示不滿。(參閱11.13)
但當其他弟子因孔子老是批評貶低子路而對子路不夠尊敬時,孔子又趕緊齣來維護子路的尊嚴:仲由已經很瞭不起瞭,他的學問已經很高明瞭。
序言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非常好,摸上去光滑細膩,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留白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封麵那種簡約又不失古樸的風格,恰到好處地傳達齣一種對經典的敬畏與現代解讀的自信,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探究一番。從整體的視覺體驗來看,齣版方在細節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堅持,對於我們這些鍾愛紙質閱讀的“老派”讀者來說,簡直是一種享受。每次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充滿儀式感的閱讀準備,那種油墨的清香和紙張特有的氣息,是電子屏幕永遠無法替代的觸感與溫度。這本書的裝幀不僅僅是包裝,它本身就是閱讀體驗的一部分,預示著裏麵內容的深度與精良。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清晰而富有層次的邏輯推進方式。他似乎總能抓住那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切入點,然後層層剝開,將復雜的思想用一種非常生活化、易於理解的語言娓娓道來。這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堆砌艱澀的術語,讓人望而卻步,而是更像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你耳邊耐心地講解古人的智慧,並且不時地結閤當下社會的熱點進行對照和反思。這種“古為今用”的處理手法,讓那些沉睡韆年的文字瞬間“活”瞭起來,充滿瞭現實的張力和批判精神。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因為某個精妙的比喻或犀利的點評而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深意,甚至會忍不住拿起筆在旁邊做些批注,這極大地提升瞭我的思考參與度。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沒有采取那種綫性的、從頭到尾的講解模式,而是更側重於主題化的梳理和專題性的深入探討。這種安排的好處在於,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當前最感興趣或最睏惑的議題,精準地切入閱讀,不必被整體的篇幅所壓倒。而且,每當探討到一個核心概念時,作者都會非常耐心地梳理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與側重,這對於建立一個完整而立體的知識體係至關重要。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會這樣”,這種追溯源頭的閱讀方法,無疑為我今後的獨立思考鋪設瞭一條清晰的路徑,使我能夠帶著更深厚的底蘊去麵對新的問題。
評分坦白說,初次接觸這個領域時,我曾被一些過於僵化的傳統解讀所睏擾,感覺那些教條式的說教讓人難以産生共鳴。然而,這本書卻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它沒有刻意去“神化”傳統,而是以一種近乎“解構”的態度去審視,去挖掘那些被忽略的文本細節和背後的文化動因。這種勇敢的質疑精神,反而讓我對這部經典的敬畏之情更加深厚,因為真正的尊重,是建立在深入理解和獨立判斷之上的,而不是盲目崇拜。作者的筆鋒時而犀利如刀,直指人心之弊端;時而又溫潤如玉,體察世事之無奈。這種張弛有度的敘述,使得整部作品讀起來酣暢淋灕,毫無沉悶之感,讓人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瞭一種智識上的愉悅。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是它在行文中散發齣的一種強烈的“溫度感”。它不是冷冰冰的知識灌輸,而更像是一場與讀者的真誠對話。作者在論述的過程中,常常會融入一些他個人的生命體驗和對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悟,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哲理擁有瞭具象的情感依托。比如,在談及“仁”與“恕”的時候,他描述的場景和引用的例子,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體會到古人實踐這些道德準則時的掙紮與升華。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真誠,極大地拉近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感覺不是在閱讀一本嚴肅的解讀本,而是在與一位思想上的摯友進行一次深入的精神交流,彼此啓發,共同成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