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章学研究论丛)
定价:78.00元
作者:林少阳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2081498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旅日学者、东京大学教授林少阳撰写的围绕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论。本书聚焦于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为主的思想言论,尤其是章太炎旅居东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笔期间作为清季革命导师、清季思想文化运动旗手的影响。本书在纵轴上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接合中国“士”的思想传统,尤其是晚明思想传统,同时将晚清革命置于太平天国之乱以来的政治、社会的连续性之中,以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连续性之中;横轴上则将晚清革命置于全球史脉络之中,尤其将之置于东亚的历史场域中,强调学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体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东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讨当时中国士人与日俄战争、日英同盟、印度独立运动等国际事件的关联。全书质疑“革命”与“改良”二元对立的晚清思想史叙述框架,并对中、英、日文半个世纪多以来的研究成果多有综合、回应,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本书新颖之处体现于如下关键词:“革命”与“改良”二者兼具的“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亡天下”等。本书试图透过上述崭新的叙述框架,彰显章太炎及其周边的历史位置,以及整个晚清在中国现代性中的历史定位。借此本书试图向读者展示“晚清”作为思想课题的可能,进而试图展示重释中国现代性的可能。在此意义上,本书不仅是以章太炎为主的晚清思想论,更是挑战常识的独特的近代中国论。
内容提要
本稿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林少阳教授讨论1900年至1911年之间章太炎思想的一部专著,作为“章学研究论丛”之一。全书分总论和四编。总论概述全书主旨,揭示晚清以章太炎为代表的以“文”为手段的“革命”和以“复古”为表现形式的新文化运动。*编主要讨论章太炎的“南方”话语及对晚清新青年革命精神与实践的影响。第二编主要讨论章太炎对“民族”“国家”的看法,尤其讨论了以往较少受到关注的章太炎的“联亚”主张与对印度的认识,揭示了章太炎“民族”观、“国家”观的批判色彩。第三编涉及章太炎思想中的儒家色彩,抉发章太炎对“狂狷”之儒家道德的继承。第四编主要讨论了章太炎与鲁迅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细读揭示东京时期鲁迅所受章太炎的影响,以及从晚清复古的新文化运动到“五四”反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全书视野宏阔,立论精深,不仅对章太炎的思想有独到深入的解读,也对晚清思想史有一番新的认识,是一部非常有特色和学术含量的著作,相信出版后将推动学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
目录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作者介绍
林少阳,1963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紫金,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19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学史、文化史及批评理论。著作有『「修辞」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东京白泽社2009年版)、《“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论文。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初捧此书,就被书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语,预示着一场关于历史、思想与变革的深刻探讨。章太炎,“复古”,新文化运动,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就已经勾勒出一条充满张力的思想脉络。我一直对晚清民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心驰神往,那个“鼎革”之时,旧秩序摇摇欲坠,新思想如潮涌动。而章太炎,这位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先行者,他的思想究竟在其中扮演了怎样一种复杂而关键的角色,尤其是在“复古”这一看似与革新相悖的命题上,他又是如何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交织在一起,甚至产生碰撞与融合,这些都是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我期待的,并非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通过对章太炎思想的深度解析,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如何在东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为中国的未来寻找出路。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与思辨的深度,让我深信,它将带领我进行一场充满挑战与启发的思想之旅。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读章太炎的“复古”论,以及它如何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独特参照点,甚至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深入挖掘,正是我作为一名读者最渴望获得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极具画面感,仿佛能看到一场文化的“革命”,而章太炎的“复古”则像是在这股洪流中,一股别具一格的清流,又或是某种古老的根基。我一直对章太炎这个人物充满敬意,他的学问深厚,思想激进,但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声音有所不同。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是“新”,是“破”,而章太炎的“复古”似乎更侧重于“守”和“传”。所以,当看到“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这个组合时,我感到非常惊喜,也充满了疑问。我想象着,作者是否会深入分析章太炎的“复古”究竟是指什么?是政治上的复辟,还是文化上的回归?如果是后者,那么他的“复古”又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有何不同?或许,章太炎的“复古”并非是对过去全盘的接受,而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提炼和扬弃,他可能看到了西方文明的优势,但也深知中国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并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从章太炎的著作中挖掘出他关于“复古”的论述,并将其置于清末民初那个大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这种解读,必然需要作者对当时政治、社会、文化思潮有深刻的理解,也需要作者对章太炎的思想有精准的把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章太炎的“复古”思想是如何在变革的大潮中,扮演着一种特殊的角色,甚至是推动和影响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目录和引言,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清末的“鼎革”之风,席卷了整个旧中国的根基,革命的炮火与思想的激荡并行。而在这场巨变之中,章太炎的名字,总是与“国学大师”的光环、与激进的革命言论,以及与他那颇具争议的“复古”思想联系在一起。本书的书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复杂性。我一直对章太炎的“复古”思想感到好奇,一方面,他参与革命,思想激进,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复古”,这似乎存在着某种张力。新文化运动更是将矛头直指传统,高喊“打倒孔家店”,那么,章太炎的“复古”是如何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作用,甚至产生影响的呢?我期待在这本书中,作者能够深入剖析章太炎的“复古”究竟是指什么,他所“复”的“古”,是何种意义上的“古”?是政治制度的回归,是学术思想的继承,还是民族精神的重塑?我更期待作者能够阐释,在那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章太炎的“复古”思想是如何在“革命”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是如何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产生复杂而深刻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包含着互补、借鉴,甚至是批判性的融合。我渴望通过这本书,看到一个更为立体、更为 nuanced 的章太炎,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既是革命者,又是守望者,既是创新者,又是传承者的思想巨匠。
评分“鼎革以文”——光是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于那个时代“变”与“不变”的思考。“清季革命”是颠覆性的变革,“章太炎‘复古’”似乎是怀旧式的坚守,而“新文化运动”则是在这场变革中的思想激荡。将这几者并置,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学术上的探究欲望。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简单的直线,而是充满了曲折与反复,思想的演变更是如此。章太炎的“复古”思想,在我看来,并非是对过去全然的否定,而可能是一种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他是否看到了,过度的“全盘西化”可能带来的文化失根危机?他是否试图通过“复古”,来为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一种不同于激进姿态的另一种可能性,或者说是一种“中国式的现代性”的探索?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作者对章太炎“复古”思想的精准界定,以及他对这种思想如何与新文化运动发生复杂互动的细致梳理。这种研究,必然需要作者对历史语境、思想流变有深刻的洞察力,也需要对章太炎这位思想巨擘的学说进行深入的解读。我期待本书能够为我呈现一幅清晰的思想地图,让我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方向,在融合中构建新知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如同一个深邃的迷宫入口,邀请我一同探索那个思想激荡的时代。我对章太炎的“复古”思想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我看来,在那个高喊“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复古”似乎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立场。我好奇的是,章太炎的“复古”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复古”?他是否是在为传统文化寻找新的生命力,还是在对抗当时流行的全盘西化思潮?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章太炎的“复古”思想,是如何在清末革命的大背景下,与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互动,又如何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发生关联。也许,章太炎的“复古”并非是简单的保守,而是一种对中国文化根基的深刻反思,一种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中,寻求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努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章太炎的“复古”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激进批判的视角,一种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可能。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解读,对思想深层关联的探究,正是吸引我深入阅读的动力。
评分“鼎革以文”——这本书的书名自带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巨变的清末民初。章太炎,这位被誉为“国学大师”的思想家,他的“复古”论,在“新文化运动”这场批判旧传统、拥抱新思想的浪潮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测,作者所探讨的章太炎“复古”,并非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一种深刻的审视与重塑,或许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试图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基与出路。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将如何阐释章太炎的“复古”思想,是如何在“清季革命”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变革相互作用,甚至对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产生影响。这种研究,无疑需要作者具备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对历史细节的敏锐洞察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章太炎“复古”的片面理解,让我看到他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理解他在那个动荡时代,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文化的未来贡献力量,即使这种方式,在当时看来,可能与主流有所不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着实引人遐思,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的无限好奇。章太炎,这个名字自带一种不羁与深刻,而他的“复古”论,更是让我感到一丝困惑与着迷。在我的认知里,“新文化运动”是打破陈规、拥抱西学、提倡白话文的激进革新,而“复古”似乎是与之相悖的概念。那么,这本书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呢?我充满期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否会深入探讨章太炎的“复古”并非是对封建糟粕的迷恋,而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坚守与重塑?他是否看到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化面临的危机,并试图通过“复古”来寻找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我更想了解,章太炎的“复古”思想,是如何在“清季革命”的宏大背景下,与当时的主流思潮发生碰撞、对话,甚至相互影响的。或许,章太炎的“复古”在某种程度上,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以古鉴今”的视角,一种对民族文化身份的深刻反思,从而使得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西化,而是包含着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探索。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挖掘,对思想深层联系的解读,正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严谨的学术氛围,作者似乎花了大量时间在史料的梳理与考证上,这一点从参考文献的浩繁可见一斑。我尤其对作者如何将章太炎的“复古”思想与当时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联系起来这一点感到好奇。众所周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提倡白话文,否定传统,似乎与章太炎所倡导的“复古”精神存在着天然的矛盾。然而,本书的书名却巧妙地将两者并置,这本身就暗示了一种超越表面二元对立的深度解读。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揭示章太炎的“复古”并非简单地回归过去,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一种批判性的继承与创新,这种“复古”可能包含了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坚守,对西方思潮的审慎选择,以及对中国自身独特价值体系的重塑。我想象着,作者可能是从章太炎对于汉字、对于古籍、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出发,来论证他的“复古”主张是如何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对当时的社会思潮产生影响,甚至为新文化运动提供某种理论支撑或反思的视角。这种剥离表面现象,深入内在逻辑的学术探究,是我一直以来在历史研究中孜孜以求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章太炎及其思想的视角,打破我原有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为立体、更为 nuanced 的思想家形象,以及他在那个复杂转型期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评分看到“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这个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历史的“变”与“不变”。“鼎革”二字,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变革,预示着旧秩序的瓦解和新力量的崛起。而章太炎的“复古”,则似乎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试图抓住一些“不变”的东西。这让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把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即“革命”与“复古”,以及“新文化运动”这股推陈出新、批判旧有的思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猜测,作者可能并非简单地将章太炎的“复古”视为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对民族文化根基的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一种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的努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章太炎是如何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运用他的学识和洞见,去解读和定义“复古”的内涵,以及这种“复古”的理念,是如何在当时的知识界引起反响,甚至与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思潮产生互动。也许,章太炎的“复古”正是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全盘西化的参照,一种在“破”与“立”之间,寻求文化延续性和民族主体性的独特路径。这种对思想史深度挖掘的期待,让我迫切地想深入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和结论。
评分初见“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那个时代,旧的王朝正在崩塌,“鼎革”之声不绝于耳,而在这个变革的洪流中,章太炎这位极具个性的学者,他的“复古”思想,以及它与“新文化运动”之间复杂的关系,无疑是研究那个时期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一直对章太炎的“复古”论感到好奇,它似乎与当时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存在着明显的张力。那么,这本书将如何解析这种张力?作者是否会论证,章太炎的“复古”并非是对过去的简单怀旧,而是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寻求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章太炎在“清季革命”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思想轨迹,以及他的“复古”思想是如何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潮发生碰撞、对话,甚至产生某种融合的。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理解章太炎这位思想巨匠,在那个充满变革与反思的时代,是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