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教程(下册)(第2版)
作 者:丛亚平
ISBN :9787513503785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印刷时间:2010-12-01
字 数:字
页 数:195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g
定 价:39.9元
编辑*
上编为俄译汉部分,下编为汉译俄部分。所叙述的知识和技巧,如有重复,在下编中从简或从略。为便于教学,每编按语体分成专题单元。每一单元包括分析译例、译法提示和翻译练习三个部分。分析译例部分,是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比和讨论用的,引用的译例基本上保持了原貌,部分作了些技术性或适应性的改动,个别的有删节;译文尽可能收入数种,以利于深入分析。译法提示部分,是就单元中某一两个翻译问题作些简明的介绍,供分析译例和翻译练习时参考。翻译练习部分中,有数篇时,可选较容易些的作为课堂口头练习,篇幅较长的,可选译一些段落。附录中列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的参考译文。本书其余翻译练习均有参考译文,需要者请与山东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联系。
目录
一、应用语体
1.名片、商标
1)分析译例
1 名片(1)
2 名片(2)
3 商标
2)译法提示 名片、商标的译法
3)翻译技巧 “有”的译法
4)翻译练习
1 名片(1)
2 名片(2)
3 商标(1)
4 商标(2)
2.表格
1)分析译例 入境健康检疫申明卡
2)译法提示 表格的译法
3)翻译技巧 “是”的译法
4)翻译练习 2010励华*瓦楞展预登记表
3.证件
1)分析译例
1 学生证
2 护照
2)译法提示 证件的译法
3)翻译技巧 “使”的译法
4)翻译练习
1 硕士学位证书
2 本科毕业证书
4.公证书
1)分析译例 (婚姻状况)公证书
2)译法提示 公证书的译法
3)翻译技巧 “在……之下”的译法(一)
4)翻译练习
1 (合同)公证书
2 (学历)公证书
5.委托书
1)分析译例 房产委托书
2)译法提示 委托书的译法
3)翻译技巧 “在……之下”的译法(二)
4)翻译练习
1 代理委托书
2 企业委托书
6.邀请函
1)分析译例
1 邀请函
2 中国*汽车零部件博览会邀请函
2)译法提示 邀请函的译法
3)翻译技巧 “意见”的译法
4)翻译练习
1 邀请函
2 “山东-2010东亚经贸论坛”邀请函
3 2010中国·黑河*商品交易会邀请函
7.通知
1)分析译例 搬迁通知
2)译法提示 通知的译法
3)翻译技巧 “*”的译法
4)翻译练习
1 放假通知
2 会议通知
8.企业广告(一)
1)分析译例
1 青岛大理石薄板厂
2 昆明三聚磷酸钠厂
2)译法提示 企业广告的译法(一)
3)翻译技巧 “同语”结构的翻译(一)
4)翻译练习
1 青岛海信电视机厂
2 哈尔滨绒布厂
3 同江乳品厂
9.企业广告(三)
1)分析译例
1 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
2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
2)译法提示 企业广告的译法(二)
3)翻译技巧 “同语”结构的翻译(二)
4)翻译练习
1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公司
2 北方毛皮行
10.产品广告
1)分析译例
1 长龄牌装载机
2 海豚按摩器
2)译法提示 产品广告的译法
3)翻译技巧 “吃”的译法
4)翻译练习
1 “小天鹅”
2 中国红茶
……
二、新闻政论语体
三、科学语体
四、文艺语体
五、口语语体
附录
内容简介
《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教程(下册)(第2版)》的编写过程是作者们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过程。具体特点如下:本教程以“译法提示”、“翻译技巧”为主导,以“分析译例”和“翻译练习”为主体,致力于打造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教与学平台。教材以语篇为主,词、词组或单句为辅,同时以语篇为意义背景考虑选词造句,凸现思维逻辑和语言训练的整体性。
教材题材、体裁和风格多元化,涵盖面宽,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了开放性、多样性、真实性、文化性、启迪性和正确性的选编原则。
..........
阅读这本教材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思维定势的打破与重塑。它没有墨守成规地将翻译视为简单的“代码转换”,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传播学和认知科学的框架下进行探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行文间流露出的那种对语言美的追求,即使是在讲解最枯燥的语法转换规则时,也始终保持着对译文流畅性和自然性的关注。书中对于长难句的拆解和重构技巧,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它教给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将句子变短或变长”,而是如何根据目标读者的接受习惯,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汉语表达逻辑的“结构重塑”。这种注重“译者主体性”的引导,让我对翻译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畏,它不再仅仅是工具性的操作,而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而深刻的翻译思维体系,其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普通的教程范畴。
评分坦率地说,我最初对这套教材的期望值是偏保守的,毕竟市面上同类教材汗牛充栋,真正能做到出类拔萃的凤毛麟角。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本书展现出一种近乎严苛的逻辑自洽性。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的词汇对应和句法转换,逐步推进到篇章层面的风格模仿和语篇衔接。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难点”的处理方式,比如那些在俄语中习以为常的从句结构,在翻译成汉语时如何才能避免那种生硬的“俄式汉语腔”,这本书提供的思路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没有简单地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样译更好”,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独立思考的翻译人才至关重要。每次遇到棘手的段落,翻阅这本书后总能获得拨云见雾的清晰感,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在你困惑的岔路口为你指明了方向,而不是直接替你铺平了道路。这种注重“过程”的教学设计,无疑是其高价值所在。
评分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我常常为那些“看似简单却陷阱重重”的短语和表达感到头疼,它们往往是区分入门者和熟练者的试金石。在这本书中,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专门针对这类“隐形陷阱”的板块。作者用极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剖析了那些在词典中找不到准确对应,或是一词多义且语境依赖性极强的词汇的翻译策略。比如,对于那些充满情感色彩或带有特定历史语境的俄语动词,作者是如何引导我们去捕捉其微妙的语义差异,并在目标语中找到最贴切的对应,而不是满足于一个最常用的、但可能失真的翻译。这种对语言深层肌理的挖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沉淀。它迫使读者不再满足于“大致明白”的层面,而是追求“准确到位”的境界,每一次的研读都像是一次对自身翻译习惯的严格校准,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习作的排版和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泼的设计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想要立刻翻开研读的冲动。尤其在细节处理上,无论是字体字号的选择,还是版面留白的把握,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尊重。我特别欣赏它在案例选取上的独到眼光,那些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深层语言学考量的例句,仿佛是作者精心挑选的“解剖对象”,清晰地展示了俄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碰撞与融合。对于一个长期浸淫在俄语学习中的人来说,这种直观的对比往往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更具穿透力。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表面语法规则的讲解,而是深入到文化语境和修辞习惯的层面去探讨翻译的“信达雅”,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掌握一门工具,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文化的深度对话。初次接触时,我还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毕竟翻译理论日新月异,但翻阅之后发现,作者对经典理论的梳理扎实而精炼,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当代语境下的新挑战,使得整本书既有学理的厚度,又不失时代的鲜活感。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而非高冷的学术专著。我注意到,许多理论书籍在介绍完概念后,往往戛然而止,留下学习者在实际操作中摸不着头脑。但这里不同,几乎每一个理论点的阐述后面,都紧跟着精心挑选的练习和解析,这些案例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涉及了新闻报道、文学片段、科技说明乃至日常会话等多个领域。这种“理论—实践—反馈”的闭环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个人最看重的是它在处理文化特有概念时的细致入微。比如,在处理一些涉及俄罗斯历史、风俗习惯的词汇时,作者不仅给出了直译,更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注释,这对于避免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至关重要。对于正在准备相关考试或者希望提升实际业务能力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全面的训练场,其内容的密度和广度都远超出了同类教材的平均水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