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
定价:25.00元
作者:孙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3656
字数:205000
页码:1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本书从两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的现状及进程。一是设计一套反映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充分体现*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一套关于主观幸福感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其中包括主观幸福感的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以了解民情民意,将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全国和北京市的和谐社会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转型对不同阶层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教师及学生阅读与参考。
目录
前言
章 和谐社会理论与评价方法综述
一、和谐社会基本理论
二、社会发展指标研究综述
三、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四、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 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一、现代化指标
二、居民生活状况
三、人与自然和谐
四、诚信友爱
五、充满活力
六、民主法治
七、公平正义
八、安定有序
第三章 和谐社会主观调查与评价方法
一、和谐社会主观调查
二、和谐社会主观指标的设计
三、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方法
四、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建构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单指标评价——以城乡居民医疗健康不平等为例
第四章 幸福与主观幸福感
一、什么是幸福
二、什么是幸福感
三、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四、主观幸福感的测度及影响因素
五、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第五章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与主观幸福感
一、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与主观幸福感
二、数据和测量
三、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
四、社会经济转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五、基本结论
第六章 收入阶层、受教育程度、年龄与主观幸福感
一、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与公平感和幸福感的列联表分析
二、人口、社会经济特征与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基本结论
第七章 性别、职业与主观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二、性别、职业与公平感、幸福感的列联表分析
三、性别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四、引人职业变量后,公平感对两性幸福感的影响
五、基本结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被它所提出的关于“和谐”的定义所震撼。它不仅仅是指社会表面的秩序井然,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层连接和相互依存。书中详细地分析了在现代社会原子化趋势下,个体如何才能重新找回归属感和意义感,而这种找回,又如何直接转化为更持久、更深刻的主观幸福感。作者没有流于泛泛而谈,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和严谨的分析,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和社会互动模式对幸福感产生的具体影响。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利他行为”对个人幸福感的积极反馈机制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意识到,追求个人幸福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与他人的福祉紧密相连。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幸福”的定义,以及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和测量方式的探讨。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幸福等同于快乐或满足,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更复杂、更动态的心理体验,涵盖了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人生意义感等多个维度。书中深入剖析了影响这些维度的社会因素,比如社会公正感、社会支持网络、个人自主性以及价值观的实现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这些宏观社会议题时,始终没有脱离对个体心理感受的关注。例如,书中关于“社会比较”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认知模式来减缓负面影响的部分,就对我很有启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追求幸福不仅需要外部条件的改善,更需要内在心智的成熟和智慧的培养。它鼓励我们去主动构建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柔和的光晕,中央是“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几个大字,字体设计得既有力量又不失温和,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宁静而深刻的主题。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关于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内心平和的探讨。我一直对人类如何在这种复杂而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满足感到好奇。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去构建自己内在和谐的旅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现代社会中,我们与他人、与环境、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感。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不忽略精神层面的丰盈,从而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和谐。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常常会感到压力山大,好像被裹挟着前进,却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孕育出普遍的幸福感,又是什么样的个人特质或者生活方式,能够让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依然感受到幸福。我猜想书中会涉及很多关于人际交往、社区建设、甚至是一些公共政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我特别想知道,书中的“和谐”是一种理想状态,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达成的具体目标?而“主观幸福感”,又有哪些影响因素?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启示,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应该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读物。书名“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本身就蕴含了相当宏大的命题,让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哲学层面的探讨充满了期待。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关于社会公平、资源分配、公民参与以及个体价值实现等议题的画面。我猜想作者会从宏观的社会层面出发,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比如制度建设、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然后深入到微观的个体层面,探讨这些宏观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每个人的心理,最终影响到他们对幸福的感知。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将这两个看似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进行有机地结合,揭示出一条从外部环境走向内在心境的路径。这本书无疑会是一次智识上的挑战,也是一次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