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通信原理 -D17版 |
| 定价 | 58.00 |
| ISBN | 9787118087680 |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作者 | 樊昌信 |
| 编号 | 1200784118 |
| 出版日期 | 2012-11-01 |
| 印刷日期 | 2014-03-24 |
| 版次 | 7 |
| 字数 | 715.00千字 |
| 页数 | 469 |
| D11章绪论 1.1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通信的发展 1.1.2消息、信息与信号 1.2通信系统模型 1.2.1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1.2.2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1.2.3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2.4数字通信的特点 1.3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3.1通信系统的分类 1.3.2通信方式 1.4信息及其度量 1.5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5.1有效性 1.5.2可靠性 1.6小结 思考题 习题 D12章确知信号 2.1确知信号的类型 2.2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2.2.1功率信号的频谱 2.2.2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 2.2.3能量信号的能量谱密度 2.2.4功率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3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2.3.1能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2.3.2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2.3.3能量信号的互相关函数 2.3.4功率信号的互相关函数 2.4小结 思考题 习题 D13章随即过程 3.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1.1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 3.1.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2平稳随机过程 3.2.1定义 3.2.2各态历经性 3.2.3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 3.2.4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3.3高斯随机过程 3.3.1定义 3.3.2重要性质 3.3.3高斯随机变量 3.4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3.5窄带随机过程 3.5.1ξc-t和ξs-t的统计特性 3.5.2aξ-t和ψξ-t的统计特性 3.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3.7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 3.8小结 思考题 习题 D14章信道 4.1无线信道 4.2有线信道 4.3信道的数学模型 4.3.1调制信道模型 4.3.2编码信道模型 4.4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信道中的噪声 4.6信道容量 4.6.1离散信道容量 4.6.2连续信道容量 4.7小结 思考题 习题 …… D15章模拟调制系统 D16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D17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D18章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 D19章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D110章信源编码 D111章差错控制编码 D112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D113章同步原理 附录A巴塞伐尔定理 附录B误差函数值表 附录C贝塞尔函数值表 附录D式-7.5—18和式-7.5—20的推导 附录EA律的推导 附录F式-9.4—1的计算 附录G式-9.5—7的推导 附录H伽罗华域-2m 附录I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附录J常用数学公式 附录K部分习题答案 |
| 樊昌信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评xuan为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Fellow、-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Fellow。曾发表过通信工程领域学术论文100余篇 著译10余本。其中'通信原理'-1980年一书曾获电子工业部很好教材特等奖、国j1a教委很好教材奖。 |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普通高等教育重量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通信原理(D17版)'自1980年靠前版发行起 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工科电子类统编教材 每5年修订一次 出版过6版。30余年来 承蒙全国数百所高等院校xuan用'普通高等教育重量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通信原理(D17版)'作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科书及参考书 获得了诸多好评。'普通高等教育重量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通信原理(D17版)'获得过多项荣誉奖项 包括1983年获世界通信年中国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很好通信科技图书二等奖 1987年获电子工业部很好教材特等奖 1988年获国j1a教委全国高等学校很好教材奖等;D15版为重量重点教材 并获得2005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很好教材一等奖;D16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重量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重量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通信原理(D17版)'共14章 分为三大部分。靠前部分-靠前章~D15章阐述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调制原理。D1二部分-D16章~靠前0章主要论述数字通信-基带/基本调制/现代调制、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很好接收的原理。D1三部分-靠前1章~靠前4章讨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技术 并简要介绍通信网的概念。 |
这本《通信原理》第七版,我拿到手里,一股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它不像很多老教材那样故步自封,而是紧随技术发展的步伐,将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融入其中。我翻看了一下关于无线通信的部分,那些关于衰减、干扰、多径效应的描述,结合图示,让我对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介绍了这些问题,还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克服这些困难,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学习方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通信体制的对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不同技术的优劣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虽然我还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但这本书已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通信领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我是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自然深有体会。这次有幸接触到第七版,感觉像是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作为一名曾经接触过早期版本的学生,我能够明显感受到新版本在内容更新和编排上的优化。例如,在关于现代通信系统的那部分,书中引入了许多最新的技术概念,比如OFDM、MIMO等,并且用非常清晰的图解和简练的文字进行了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同时,书中保留了许多经典的理论推导和分析,这保证了我们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深度解析,比如信道容量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给出公式,还会从信息论的角度深入剖析其物理意义,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融会贯通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帮助。我相信,通过深入研读这本书,我能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通信原理的精髓。
评分这本《通信原理》第七版,我拿到手上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无数通信技术发展的脉络。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熟悉的笔触和严谨的逻辑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章节,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几个关键章节的引言,就足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对通信领域深刻的洞察。特别是关于信息论基础的那部分,虽然我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这本书的表述方式,用一种更具启发性的方式,让我对香农定理、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它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生硬地堆砌公式,而是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核心知识。我尤其期待深入研究其中关于数字通信系统的部分,相信它会为我构建起扎实的理论框架,为未来在通信工程领域的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引路书,指引着我们在复杂的通信世界中前行。
评分拿到这本书,内心涌起一股久违的求知欲。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对通信技术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试着阅读了其中关于调制解调的部分,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而易懂。它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我一步步地推导出这些公式的由来,让我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仅仅是“是什么”。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我这种需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我特别喜欢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它们恰到好处地解释了抽象的概念,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实践书中的内容,但仅凭阅读体验,我就能预感到这本书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通信技术殿堂的大门,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步入通信行业的技术人员,我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多么重要。而《通信原理》这本书,无疑是构建这一基础的最佳选择。第七版的更新,让我看到了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我试着阅读了关于纠错编码的部分,那些冗余的引入、纠错的原理,在书中得到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列举编码方式,而是会从信息冗余度、纠错能力等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了编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分析,通过这些真实的场景,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联系起来,这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尽管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书中的所有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