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系统电磁兼容工程设计技术
定价:129.00元
售价:83.9元,便宜45.1元,折扣65
作者:唐晓斌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181080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目录
目 录
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系统电磁兼容工程设计技术
1.2.1 系统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应用需求
1.2.2 系统电磁兼容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内容
1.3 系统电磁兼容工程设计流程
1.4 系统电磁兼容工程设计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第2章 系统电磁兼容原理
2.1 基本概念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在整理工作中的一些疑难杂症,正好翻到了几本关于电磁兼容的经典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记得几年前,我曾深入研究过一本名为《电磁兼容设计基础》的著作,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详实的工程案例,为我打开了理解电磁兼容(EMC)工程设计大门。它从最基本的电磁场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干扰的产生、传播和耦合机制,以及相应的抑制和防护措施。其中关于辐射发射和敏感度测试的章节,我反复阅读了数遍,书中提供的各种测试夹具和测量方法的详细介绍,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实际测试中的一些现象。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电子设备(如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等)的EMC设计要求,也做了非常全面的阐述,让我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EMC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小,但内容编排合理,逻辑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相对轻松地掌握其中的要点。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是一本实用的工程手册,里面的许多设计原则和实用技巧,至今仍是我解决实际EMC问题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射频(RF)前端的设计,正好看到一本关于《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的书。这本书简直是RF工程师的“宝典”,它以极高的专业性和翔实的案例,系统地介绍了高频电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从S参数的意义和测量,到传输线理论、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再到噪声系数、增益压缩等重要参数的理解,书中都进行了非常透彻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各种RF元器件(如MOSFET、BJT、GaAs FET等)在高频下的特性分析,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器件并进行电路设计。书中提供的许多仿真实例,都是基于业界主流的EDA工具(如ADS、MWO等),通过这些实例,我能够直观地看到各种设计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并学会如何通过仿真来优化设计。虽然这本书的技术深度非常高,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但作者的讲解方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得我能够一步步地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RF电路设计的理解,更让我对信号完整性(SI)和EMC问题在高频电路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工作多年,我接触过不少关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书籍,但真正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是那本《实时嵌入式系统深度解析》。这本书,严格来说,与我现在专注于的电磁兼容领域并没有直接的交叉,但它在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方面的深刻洞察,却给了我很多启发。作者以一种非常“底层”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机制、任务调度算法、中断处理流程等等。他对于如何优化代码执行效率、如何最小化系统延迟、如何保证任务的实时性,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分析。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对时间同步要求极高的系统中遇到了性能瓶颈,反复查阅资料都找不到突破口。偶然间,我翻到了这本书中关于中断响应延迟和任务切换开销的分析,这些内容虽然看似与EMC无关,但它帮助我从更宏观、更底层的角度去审视系统行为,最终找到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让你不仅仅停留在应用层,而是让你能够深入到系统的骨子里,去理解每一个指令、每一个时钟周期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评分我一直觉得,对于工程师来说,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近,我重新拾起了那本《高性能滤波器设计指南》,这本书可以说是我滤波技术领域的一本“圣经”。作者从滤波器最基础的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响应类型讲起,详细剖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各种无源和有源滤波器在实际电路中的设计和仿真方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无论是高通、低通、带通还是带阻滤波器,作者都给出了清晰的设计流程和计算公式,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际电路图和元件选型建议。尤其是在处理复杂信号和抑制特定频率干扰时,书中提供的那些“独门秘籍”,简直是点石成金。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项目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谐波抑制问题,翻阅这本书后,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滤波器设计方案,最终成功解决了困扰我们多时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你“是什么”,更教你“怎么做”,并且能让你在做的过程中,理解“为什么”。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升产品设计的可靠性,不仅仅是功能上的稳定,更包括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的能力。近期,我偶然翻到了一本关于《可靠性工程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这本书虽然不是直接讲EMC,但它所阐述的“如何让产品活得更久、更稳定”的理念,与我的工作不谋而合。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可靠性设计的各种基本概念,如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失效率函数等,并且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各种方法来预测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的内容。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系统地识别产品设计中潜在的失效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对于提高产品的EMC性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在可靠性设计上表现出色的产品,往往在EMC方面也具备更好的基础。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来审视产品设计,不仅仅关注眼前的功能实现,更关注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表现。它教会我,可靠性不是一种附加项,而是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