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表征
定价:98.00元
作者:(美)布伦德尔,(美)埃文斯,(美)摩尔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03428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表征(英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Foreword;Preface to the Reissue of the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Series xiii;Preface to Series xiv;Preface to the Reissue of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Materials xv;Preface xvi;Contributors xix等。
目录
作者介绍
Thomas M. Moore and Robert G. McKennaForeword by Walter H. Schroen, TI FELLOWCharacteriz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Materials deals with the systemsof materials that prise IC packages. Chapters in this volume addres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IC packages. It demonstrates analytical techniquesappropriate for IC package characterization through examples of the measurement of critica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he 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icalproblems of IC packages. This book discusses issues which affect a varietyof package types, including plastic surface—mount packages, hermetic packages, and advanced designs such as flip—chip, chip—on—board, and multi—chipmodels.
文摘
序言
这本《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表征》我看了好几遍了,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它非常扎实,从最基础的材料科学原理,到各种表征技术的具体应用,再到一些前沿的封装材料发展趋势,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各种表征技术时,不仅讲解了原理,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等,书中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如何解读数据都做了详尽的分析。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做研发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许多先进的表征方法,例如聚焦离子束(FIB)在微观结构制备和失效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原子探针断层扫描(APT)在材料成分和分布分析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高性能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微观形貌、相结构、成分分布以及热力学性质至关重要,也为我们优化工艺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封装材料(如环氧树脂、陶瓷、金属等)在可靠性测试中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表征技术来预测和评估材料的长期稳定性,这对于保障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流,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非常有功底,能够将非常专业、复杂的科学概念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热机械性能表征的部分,书中对热膨胀系数(CTE)、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它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会详细解释为什么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以及这种差异会对封装结构的应力分布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可能导致器件失效。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图示和表格,生动地展示了各种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情况,以及如何通过动态机械分析(DMA)等手段来精确测量其力学响应。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深刻理解这些看似抽象的物理量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封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循环、机械振动等)对封装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表征手段来评估材料的耐候性和抗冲击性。这对于我们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电子设备设计尤其有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知识的传递和理解的深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让我在阅读中充满了收获感。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兼备。作者在介绍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表征技术时,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已经非常成熟的方法,而是大胆地引入了许多新兴的、具有巨大潜力的表征手段。例如,在材料界面分析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原子尺度上的表面形貌和电子结构表征能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研究金属-半导体界面、介电层-半导体界面等关键区域的微观特性。此外,对于有机封装材料,书中还重点介绍了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在化学结构、分子振动和结晶度分析中的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化学键合状态、官能团组成以及分子链的排列方式,对于优化聚合物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书中还对一些更高级的表征技术,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在表面化学成分和氧化态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技术对于理解材料表面腐蚀、沾污以及界面反应的机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这些先进的技术和应用案例,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让我能够站在技术的前沿。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毕竟是关于材料表征的专业书籍。但读了之后,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作者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原本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述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时,书中不仅介绍了拉伸、压缩、弯曲等基本力学试验,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纳米压痕技术来表征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以及如何利用三点弯曲试验来评估材料的断裂韧性。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谱,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封装材料在受力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它们对外界冲击的承受能力。这一点对于我们进行材料选型和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设计出容易发生力学失效的封装结构。此外,书中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表征也做了深入的探讨,比如如何利用热重分析(TGA)来研究材料的分解温度和失重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热膨胀仪来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尺寸变化。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评估材料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可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详实,讲解深入,理论与实践并重,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行业内的经典案例和发展历史,这让我对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研究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介绍各种封装材料的可靠性时,书中引用了许多早期电子产品失效的案例,并分析了失效原因与封装材料性能之间的关联。这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材料表征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一个微小的材料性能偏差,可能就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书中对失效分析的论述尤其细致,它不仅仅列出失效模式,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各种表征技术来诊断失效根源,例如如何利用SEM/EDX分析材料的形貌和成分,如何利用XPS分析失效表面的化学状态,以及如何利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来无损地检测内部结构缺陷。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工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且,书中还对未来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比如对三维集成电路、柔性电子器件等新兴领域中封装材料的需求和挑战进行了探讨,这让我对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