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
定价:36.00元
作者:郭位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1241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核电 雾霾 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备受国际关注,已发行中文简体字、中文繁体字、日文、英文、法文版,其他文字版本正在接洽中。
内容提要
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厂事故。这是自1979年美国三里岛、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意外发生以来,为严重的核事故,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对能源问题的讨论。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个多月,郭位教授作为首位受邀进入福岛附近区域的外国安全可靠度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的态度,分析了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于2013年7月再次受邀访问福岛核电厂,了解灾后的善后工作。
郭位教授以福岛核事故为鉴,剖析管理缺失、人为疏忽等成因。如今雾霾为害,引起恐慌,郭位教授提醒大家要探讨能源与环保政策走向,以找到能源供应、经济福祉及可靠度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点。
目录
序一
序二
关于本书
台湾版补充说明
再版自序
初版自序
导论 从可靠度看核能发电
部分 “三一一”后的世界—一一核激起千层浪
第1章 三月残花落更开
第2章 一水相隔两样情
第3章 老化设备需更新
第4章 透明管理解千愁
第5章 十洲品质待检验
第6章 核电安全经营远八卦
第二部分 环保、工安与创新——七彩能源一鉴开
第7章 七彩能源一鉴开
第8章 背景辐射知多少
第9章 工安人祸处处闻
第10章 环境污染花溅泪
第11章 天灾人难鸟惊心
第12章 安全能源何处寻
第13章 能源代价共承担
第14章 能源政策求创新
第15章 完美实践天路近
附录
附录Ⅰ 古往今来可靠度
附录Ⅱ 解读福岛核事故的危与机
附录Ⅲ 一样文化两种态度——台北国际马拉松赛
侧记
相关参考读物
后记
作者介绍
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高级管理团队、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院长、德州农工大学工业(及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为举足轻重的旅美华人科研。系统可靠度研究的先驱;可靠度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主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极具新闻性和话题性,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核电的清洁能源形象与雾霾的污染印象,在我的认知中似乎是两个极端,而作者将它们并列,并以福岛核事故作为切入,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巧妙地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联系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它们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我一直对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一方面,我们迫切需要清洁的能源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像福岛这样的事故,又让我们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不同能源形式的优劣,以及在现实的制约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案例,来阐述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这三个重要议题,并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评分当读到“核电 雾霾 你”这样的组合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作者试图通过一个具象化的对比,来引导读者思考能源选择的深层影响。雾霾,是看得见的污染,是当下许多人正在承受的痛苦;而核电,则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其潜在的风险却常常被忽略。我猜想,这本书会从雾霾的成因入手,引出对传统能源的批判,然后转向核电作为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但又不会回避核电自身的风险。 作者选择以“福岛核事故”为切入点,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分量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事故,更是一次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工业文明脆弱性的警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福岛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原因,更包括决策过程、社会反应以及长远的后果。通过对这一具体案例的细致剖析,作者能否为我们揭示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关于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如何在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更稳健的平衡点,并确保工业安全始终是发展的底线。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个巧妙的谜语,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串联起来。我一直觉得,我们对“核电”的认知,常常被媒体的渲染或者片面的信息所影响,很难形成一个完整而理性的看法。福岛核事故,无疑是给这种复杂性又增添了一层阴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出这种模糊和困惑,通过对福岛事故的细致梳理,帮助我理解核能技术的本质,它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书中提及的“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三个主题,在我看来,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它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通过福岛核事故这一“引爆点”,来阐述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能源的获取方式是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环境质量?而高强度的工业发展,又是否必然伴随着对环境和安全的巨大考验?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必须如何兼顾环保和安全,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评分“雾霾”这个词,相信是许多城市居民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空气污染不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也影响着城市的宜居性。书中将“核电”与“雾霾”并列,让我猜测作者可能是在探讨能源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或许,火力发电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元凶之一,而核电的替代是否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实的论证,通过数据和案例,来阐述能源结构调整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一条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切实可行的路径,这是我最关注的部分。 我特别关心书中关于“工业安全”的部分。福岛核事故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暴露出的工业安全隐患。核电站的设计、运营、维护以及应急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希望作者能够从福岛的教训出发,深入剖析工业安全在核电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来防范和应对潜在的风险。此外,这种对工业安全的审视,是否也能够延伸到其他高风险的工业领域,为整个社会的工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这也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人,当我在书店看到它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核电”、“雾霾”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联系。作者选择“福岛核事故”作为一个切入点,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冲击力和代表性的事件,它让全球都深刻地反思了核能的风险与收益。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通过这一事件,引申出关于能源选择、环境保护以及工业安全的一系列讨论。 我对于能源的未来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传统能源的转型。核电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似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福岛核事故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分析核电的优劣,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能源格局中进行审视?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探讨不同能源形式的成本、效益、环境影响以及技术成熟度,帮助我们理解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和取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