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鬼榖子 列子
定價:35元
作者:鬼榖子
齣版社:江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9284446
字數:250000
頁碼:28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鬼榖子》——史上實用的權謀策略和言談技巧,在充分洞察人的心理活動基礎上,論述勸諫、建議、協商、談判和一般交際技巧的韆古奇書。
《列子》——媲美《伊索寓言》的智慧經典,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
古代謀略學的經典內容,精心輯錄、翻譯,並結閤古今中外的事例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闡述瞭為人處世應遵循的各種規則,揭示瞭在職場、商場中處理各種復雜關係的智慧,對加強個人修養,應對職場難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內容提要
《鬼榖子》是戰國縱橫傢流傳至今的著作,它開創瞭中國遊說修辭的先河,它提齣瞭不同於儒、道、法等其它學派的哲學政治思想,它曾經被人們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和運用,對宗教傢、軍事傢、術數傢都發生過影響。
《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典籍,屬於諸傢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它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成為道傢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錄
作者介紹
鬼榖子,春鞦戰國時期的思想傢、謀略傢,兵傢、教育傢,是縱橫傢的鼻祖,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韆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通天之智。
列禦寇,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傢人,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誌》“道傢”部分有《列子》八捲,早已散失。
張貴超愛好古文,用通俗的語言、生活化的案例,闡釋有名的生活哲理。
處理各種復雜關係的智慧,對加強個人修養,應對職場難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文摘
捭闔
【原文】
粵若稽古①,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②之先。觀陰陽之開闔③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④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⑤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⑥。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⑦。
【注釋】
①粵若稽古:根據特定的規律來對曆史進行稽查。粵:為語氣助詞。若:按照,遵循。稽:考察,稽查。
②眾生:這裏的“生”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讓有生命的能夠生存下去。眾,就是廣大群眾。
③闔:意思為關閉。
④籌策:古代是用來計算的工具,在這裏指謀略規劃。
⑤見:發現。
⑥門戶:跟前文說到的“存亡之門戶”相對應。
⑦陰、陽、柔、剛、開、閉、弛、張:都是用來描述事物不同的存在狀況和錶現,所以應該在采取行動時,相應為之。
【譯文】
參照以往的曆史,在天地之間生活的聖明賢人是天下大眾的先導。觀察事物的陰陽變化,從而對事情作齣評判,甚至更深一層地掌握事物生存和滅亡的道路,規劃著一切事物從齣現到消亡的狀態,揭露人們的思想轉變及其規律,能夠對事情的變化進行預知,因而也能夠掌握事情變化的重要環節。因此,聖人存在於世間的意義,古往今來,他們的行為標準都是有規則的。雖然事情會無休止地變化,但是他們後都會有自己應該有的結局。不管是陰氣,也不管是陽氣;無論是柔弱,還是強硬;不管打開,還是關閉;也無論鬆弛,還是緊張。
【原文】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①,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②。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實虛③,隨其嗜欲以見其誌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④。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閤有守,先從其誌⑤。
【注釋】
①度權量能:度,思量、推測的意思。量,與“度”意義相近。思考著權力變化和能力大小的好處和壞處。
②差:差異。
③實虛:實際情況和錶麵現象。
④闔而閉之:關閉並且錶達不一樣的意見,用以考察他的誠意。
⑤先從其誌:首先聽從彆人的意見。
【譯文】
所以,聖人要從一開始就抓住事物變化的關鍵,觀察事物變化的先後順序,思量彆人的能力,推想彆人的技能。再說人與人之間的善良、不肖、智謀、愚蠢、勇氣、怯懦、仁愛,都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就能夠打開運用,也可以關閉不用;可以推薦,也可以拋棄;可以看輕,也可以重視,還需要無為的能力來掌控這些。觀察並且確定對方的有無、虛實,通過觀察對方的喜好和需求來估量他的誌氣,對他說的話要錶現齣的不喜歡,等到他完全說明之後再開始反駁,這樣就能夠更好地瞭解事實情況。重要的一點在於知道瞭對方的真實想法,接著不說話而讓對方說話,因此能夠抓住對方的軟肋。亦或是打開心門將心事展現,或者是關閉心門用沉默代替。打開心門的原因是對方與我誌趣相投,而關閉心門的原因是對方與我心意不通。要通過瞭解對方的計劃來辨彆一件事情是否可行,這樣纔能夠探索到當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謀略有一樣的,也有差彆大的,這些都需要明確自己的意誌並且加以維護,假如可行,就要先聽從彆人的意見。
【原文】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①。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②。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③。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齣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④。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齣、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注釋】
①密:秘密。
②與道相追:同“道”相類似的道理。
③聖人因而為之慮:聖人因為這樣而進行利弊權衡。
④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閤適的關閉之後取下,不閤適的關閉之後就丟棄。
【譯文】
假如要使用開啓之術,重要的是詳細的準備,假如要使用關閉之術,重要的是秘密和隱藏。因此,詳細和秘密的重要性,幾乎跟“道”一模一樣。因此,要先讓對方打開,目的是要打探對方的虛實,先讓對方關閉,是為瞭要瞭解對方的誠意。這樣做是想讓對方能夠以真實來麵對,用權衡利弊的方式來比較謀劃的得失,這也是聖人思考的方法。如果無法檢測齣對方的誠意和數量,聖人也會因此而焦慮不安。所以,開啓就是打開以使用,也或者是打開來收藏;而關閉,是關閉之後取得,也或是關閉之後丟棄。關閉和打開,是天地之間運作的規律。打開和閉閤也是陰氣和陽氣之間運動變化的形式。四季的時令也是像這打開和關閉一樣,都是為瞭事物的發展和改變。不管是縱橫還是反復,都需要打開和閉閤的幫助纔能夠得以完成。
【原文】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①其變化。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②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齣入③,故關之以捭闔,製之以齣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④。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⑤”。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注釋】
①豫審:事先審查。
②神:神氣,精神。
③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齣入:意誌、喜惡、思考、謀略這些都是通過口這個門戶錶達。
④終始其義:指的是打開關閉有規律,陰陽處理閤適。
⑤終:生命的盡頭、生活的下層。
【譯文】
打開和關閉都是世界運轉的變化規律,也是遊說變化的參考規範,要事先仔細地觀察它們的轉化。嘴巴是內心世界的門戶,內心控製著靈魂。意誌、喜惡、思考、謀略這些都是通過這個門戶來錶達,因此,要運用打開和關閉的規律來掌握。打開的技能就是公開的,能夠用語言說明的,是陽的一部分;關閉的技能就是關閉的,是無言的,是陰的一部分。陽氣和陰氣混閤,打開和關閉就能夠控製,從而陽氣和陰氣也能夠控製得當。所以說長生、安逸、富足、榮譽、名聲、喜好、財産、得意、喜愛等,都是陽的錶現,也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痛苦、毀損、失利、失意、災害、殺戮、誅罰等,都是陰的錶現,也就是“終結”。但凡那些奉行遵循“陽”行事的,都被稱作是“始”,他們都是行善積德,做善事;而那些遵循“陰”的,都被叫做“終”,他們都大多談論“惡”。
【原文】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①,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②。由此言之,無所不齣,無所不入,無所不言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傢,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③。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④,皆以陰陽禦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齣,陰隱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注釋】
①與陽言者依崇高:跟崇尚“陽”的人交流時,就會談論高尚並且付諸行動。
②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跟崇尚“陽”的人談論高尚,跟喜好“陰”的人說卑下,也就是要遵循下和小對應,高與大呼應的規律。
③可以說人,可以說傢,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遊說,在傢庭之間遊說,在國傢之間遊說,把天下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心中。
④倍反:“倍”通“背”,背叛,”反”通“返”,迴歸。
【譯文】
遵循打開和關閉的規律,要從陰和陽兩個方麵來驗證。所以,在談論陽的問題的時候,就要給人以高尚的對待,在談論陰的問題的時候,要從卑下的方麵處事。是要遵循下和小對應,高與大呼應的規律。遵從這樣的方法,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知道,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深究,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達成的瞭。能夠用這樣的道理去勸說一個人、一個傢族、一個諸侯國,甚至是天下。做小事的時候,不受內的約束,做大事的時候,不受外的限製。一切的虧損收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迴歸,都是可以用陰陽來掌握的。齣現陽的,就運動、嚮前,齣現陰的,就停止、關閉;對待陽氣,就運動齣去,對待陰氣,就隱藏進來。陽氣終和陰氣交匯,陰氣終會返歸於陽。憑藉著陽氣活動的人,品德就會有所提升,用陰氣安靜的人,形勢就會有所體現。用陽氣換陰氣,就要用道德來寬容;用陰氣求陽氣,就要用力量來行動。陰和陽相互追隨,是因為打開和關閉規律的控製。這就是天地間陰陽運轉的總體趨勢,也是遊說的主要辦法,是一切事物的先導,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之門戶”。
序言
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古代兵傢謀略的書籍,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那些側重實戰技巧的軍事著作截然不同。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隻是教你如何打贏一場仗,更深入地剖析瞭“不戰而屈人之兵”背後的心理戰術和戰略布局。作者對於形勢的判斷極其精準,書中用瞭很多篇幅來論述“知彼知己”的重要性,但這裏的“知彼”並不僅僅指瞭解敵人的兵力部署,更包含瞭對其內部矛盾、領導者性格弱點,乃至其民眾情緒波動的深刻洞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勢”的闡述,那種將客觀環境與主觀能動性完美結閤的理論,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它不是那種生硬的教條,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戰略層層剝開,直到露齣最核心的邏輯。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感悟,尤其是在處理現代工作中的復雜人際關係和項目風險管理時,書中的某些原則竟然能神奇地對應上,實在是一本可以常備身邊的“活字典”。
評分這部《列子》的譯注版本實在令人愛不釋手,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它的,當時正在尋找一些先秦諸子的經典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翻開這本書,就被其清新的文字風格所吸引。不同於一些古籍的晦澀難懂,這裏的譯文既保留瞭原著的韻味,又用現代的語言進行瞭精準的闡釋,使得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學思想變得觸手可及。書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在這裏被賦予瞭更深層次的解讀,它不再僅僅是關於毅力的贊歌,更像是在探討人與自然、人與自身局限性之間的一種辯證關係。尤其是對於“湯問篇”中那些光怪陸離的敘事,譯者沒有敷衍瞭事,而是結閤瞭當時的曆史背景和社會思潮進行瞭細緻的考證和分析,讓讀者在閱讀奇談怪論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古人那種超脫世俗的想象力與智慧的光芒。讀完一遍,感覺心胸豁然開朗,仿佛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遠足,對世界的看法都變得更加圓融和包容瞭。
評分為瞭準備一個關於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講座,我特意找瞭這本匯集瞭早期道傢、陰陽傢等學派相關論述的文獻集。坦白說,這本書的學術性比較強,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門檻稍高,因為它涉及到大量的古義闡釋和術語辨析。不過,對於我這種研究者來說,它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將原本散落在《易經》、《鶡冠子》等不同典籍中的關於“氣”、“道”、“太極”的論述進行瞭係統性的整理和對比,使得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學派之間觀點上的繼承與分歧。書中對“天人閤一”思想的溯源分析尤其精彩,它追溯瞭從樸素的自然崇拜到成熟的哲學體係的演變過程,邏輯嚴密,論據充分。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於那些模糊概念的處理,作者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列舉瞭多方觀點,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辨。這本書是深入理解中國傳統哲學根基的必備工具書,讓我對古代先賢對宇宙的宏大想象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一種對古典文學的懷舊情結,想著能重溫一下那些古樸典雅的文字。然而,我很快發現這本關於古代哲人言行的匯編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不是那種大部頭的哲學著作,而是以一種近乎散文詩的風格,記錄瞭許多語錄和片段,這些碎片化的內容卻像是散落在星空中的寶石,需要讀者自己去串聯、去體會。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留白”。很多句子隻說瞭一半,剩下的空間完全留給瞭閱讀者的想象和反思。比如,書中對“自然無為”的探討,它沒有給齣任何明確的定義或操作指南,而是通過描繪一些生活場景,讓人自己去感受那種順應天道、不強求的境界。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私密的,仿佛作者和讀者之間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心與心的對話。它迫使我放慢閱讀的速度,去品味每一個用詞背後的意蘊,而不是急於求知。
評分我近期在研究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所以涉獵瞭不少關於隱逸思想的書籍。眼前這本選集,收錄的材料非常豐富,涵蓋瞭從魏晉到唐宋時期多位名士的詩文、書信乃至軼事。這本書的編排很有匠心,它不是簡單的年代順序,而是按照“求道”、“避世”、“寄情山水”、“與世交鋒”等主題來組織的。這使得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不同曆史階段,知識分子是如何調整自己心態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我尤其關注瞭其中幾位著名的“狂士”的部分,他們那種“寜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在當下這個追求“圓滑”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作者在引言中對這些人物的評價也十分公允,既贊揚瞭他們的風骨,也客觀分析瞭其思想局限性,沒有陷入盲目崇拜的窠臼。讀完後,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獨立精神,是需要付齣巨大代價來維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