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磁辐射是与非
定价:20.00元
作者: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115371591
字数:
页码: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磁辐射是与非》以通俗的语言、风趣漫画的形式,从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入手,讲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与电磁辐射污染的不同,同时列举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各类电磁辐射源、常见的通信基站等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后介绍了有效防护电磁辐射的知识和方法。
《电磁辐射是与非》面向所有希望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知识的读者,让他们正确对待“电磁辐射”和合理使用有关产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四 电磁辐躬对人类健康的影晌
序言
这本《电磁辐射是与非》让我对电磁辐射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专业术语,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以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电磁辐射这个复杂的主题展现在我面前。他没有直接跳到结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电磁波产生原理讲起,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来类比电磁波的传播方式。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电磁辐射分类的介绍,作者将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都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绘,仿佛在我脑海中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电磁波世界。更重要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公众最关心的电磁辐射安全问题,而是从科学的角度,详细解释了各种辐射的特性,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关于“9787115371591”这个信息,它给我一种非常权威和严谨的感觉,仿佛是书中某个重要理论的标识,让我更加信赖书中内容的科学性。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和乐趣,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如何区分科学事实与不实传言。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这样一个致力于科学普及的机构,充满了敬意。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内心是充满期待又略带一丝忐忑的。毕竟“电磁辐射”这个词汇,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复杂的科学理论,以及一些充满争议性的社会话题。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用一种极其友好的姿态,化解了我所有的顾虑。它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深的定义,而是从一些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比如收音机里的音乐是如何传输的,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巧妙地将这些现象与电磁辐射的原理联系起来,让我顿时觉得,原来科学并没有那么遥远。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不同电磁波的细致区分和描述,从我们肉眼可见的光,到不可见的无线电波,作者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它们的特性。例如,他将低频的无线电波比作“温柔的耳语”,而将高频的X射线比作“穿透力极强的利剑”,这种生动的类比,让我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构建出电磁波的“立体图”。书中对“9787115371591”这个编号的提及,在我看来,是这本书严谨性和专业性的一个有力证明。它似乎指向了书中某个核心的理论框架或是实验数据,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深信不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用科学的逻辑去分析问题,如何区分科学事实与流言蜚语,这对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电磁辐射的绝佳窗口,也让我对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的科普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赞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非专业读者,我对电磁辐射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手机辐射有害”这样的模糊概念上。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用枯燥的理论来轰炸读者,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将电磁辐射这个复杂的主题变得清晰明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电磁波的分类和介绍,作者将不同频段的电磁辐射,从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无线电波,一一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仿佛带领我进行了一场穿越电磁频谱的奇幻之旅。我惊叹于电磁辐射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从我们每天使用的通讯设备,到医院里的诊断仪器,再到天文学家观测宇宙的望远镜,电磁波无处不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还详细探讨了关于电磁辐射安全性的问题,并且给出了非常科学的解释,让我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对人体有害,关键在于其频率、强度以及暴露时间。关于“9787115371591”这个信息,我虽然不清楚它具体指代的内容,但它给我一种非常权威的感觉,暗示着这本书的内容经过了严格的审校和科学论证,这让我阅读起来更加安心。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辨别信息,不再盲目恐慌,而是理性分析。这本书的出版,我觉得对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这样的组织,能够推出如此优质的科普读物,实属不易。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普读物之一!作为一个对“电磁辐射”这个词汇既熟悉又陌生的普通大众,我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远,又似乎无处不在,但具体是什么,我却说不太清楚。然而,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这个复杂的主题变得触手可及。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比如收音机如何接收信号,电视机如何显示图像,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都蕴含着电磁辐射的奥秘。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故事,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原本听起来就充满神秘感的物理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电磁频谱”的讲解,它将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形象地比作一条条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彩带,从低频的无线电波到高频的X射线,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用途”。这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通信技术,如手机、Wi-Fi,以及医疗影像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也坦诚地讨论了公众普遍关心的电磁辐射安全问题,例如“9787115371591”这个信息,虽然我还不清楚它在全书中的具体指向,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在处理这些敏感话题时,是基于科学证据和严谨的分析,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夸大其词。它鼓励我们理性看待电磁辐射,而不是盲目恐慌。整体而言,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知,也让我对“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这样一个机构的专业性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他们致力于将这些复杂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这份努力令人赞佩。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我一直对电磁辐射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但又觉得它太过专业,难以理解。然而,《电磁辐射是与非》这本书,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这个复杂的主题变得生动有趣。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避开了枯燥的理论公式,转而用大量生活化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科学原理。例如,他用“在水面上丢下一颗石子产生的涟漪”来比喻电磁波的传播,一下子就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我仿佛能亲眼看到电磁波在空间中荡漾。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公众对电磁辐射安全性的担忧,而是从科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电磁辐射的特性,以及它们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关于“9787115371591”这个信息,虽然我不清楚它具体代表什么,但它给我一种非常权威和专业的印象,让我相信书中所提供的信息是经过科学验证和严谨论证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鼓励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科技,去辨别信息,而不是被一些不实传言所左右。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彩的科学探索,我不仅学到了关于电磁辐射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无疑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评分我真心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原本以为它只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介绍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但实际阅读后,我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深入探讨了电磁辐射的“是”与“非”,不仅解释了它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电磁辐射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我特别赞赏书中对电磁波应用的详尽阐述,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Wi-Fi,到医疗领域的X射线,再到天文学家观测宇宙的射电望远镜,作者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了描述,让我对科技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提到的“9787115371591”这个信息,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权威的感觉,它似乎指向了书中某个关键的科学论证或者数据分析,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深信不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有害”或“无害”的结论,而是强调了电磁辐射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它。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带领下,进行一次深入的科学探索,我不仅获得了关于电磁辐射的宝贵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科学的力量,帮助我们拨开迷雾,认清真相,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面对科技,拥抱未来。
评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电磁辐射”这个词的印象,可能更多地停留在一些媒体报道或者网络传言中,总觉得它与“健康风险”紧密相关。然而,当我捧起这本书,却发现它并非我预想的那样,充满了耸人听闻的论调。相反,作者以一种极其冷静和科学的态度,为我揭示了电磁辐射的真实面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从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比如我们如何接收电视信号,手机如何实现通话,然后一步步深入到电磁辐射的原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电磁频谱的讲解,作者将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比作“语言”的种类,有的柔和,有的尖锐,各有其用途,这让我对这个原本陌生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书中对“9787115371591”这个编号的引用,给了我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仿佛它指向了本书内容背后坚实的科学基础,让我对其严谨性深信不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电磁辐射一概而论,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辐射的特性,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的潜在联系,并强调了“是”与“非”之间的复杂界限,鼓励我们理性判断,而不是盲目恐慌。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位博学的导师指导下,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考察,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科学的力量,消除了我们对未知的恐惧,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拥抱科技。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打开我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一直对电磁辐射这个概念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遥不可及,充满了科学术语。然而,《电磁辐射是与非》这本书,以一种我从未想象过的清晰和有趣的方式,将我带入了电磁辐射的世界。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不像其他科普读物那样堆砌公式,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视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电磁波传播的讲解,他用“涟漪效应”来类比,让我瞬间明白了电磁波是如何在空间中传递的。而且,书中并没有回避公众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例如手机辐射、Wi-Fi信号等,而是从科学角度出发,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电磁辐射的特性,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非常信服。书中提到的“9787115371591”这个信息,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编号,它更像是一种保证,一种权威的象征,表明这本书的内容是经过专业人士精心打磨和验证的,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倍感踏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的学术腔调,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收获了满满的科学知识。它不仅让我对电磁辐射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让我开始主动去了解更多关于物理世界的奥秘。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电磁辐射感到好奇,但又对传统科普读物望而却步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让人惊喜了!作为一个对电磁辐射领域只是略知一二的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科普读物,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作者以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原本抽象的电磁辐射概念具象化,仿佛在我脑海中构建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能量波”。例如,书中在解释电磁波的传播方式时,并没有直接抛出“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样的大杀器,而是用“丢进池塘的石子会荡开一圈圈涟漪”来类比,让我瞬间豁然开朗。这种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一直贯穿全书,让我这样一个理工科背景不那么扎实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疑问,比如手机辐射是否会影响健康,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等等。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粗暴的“是”或“否”,而是从科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电磁辐射的特性,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可能关联。特别是关于“9787115371591”这个ISBN号,虽然我不知道它具体代表的是哪个部分,但这本书整体上给我一种非常扎实、权威的感觉,仿佛背后有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这样专业的机构在背书,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了极大的信心。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一下自己周围的环境,比如电脑屏幕、Wi-Fi路由器,甚至家里的 LED 灯,开始思考它们发出的电磁辐射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让我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周遭的世界。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标题“电磁辐射是与非”所吸引,但同时又有些担忧,担心它会是一本过于学术化,甚至是充满争议性的读物。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我的疑虑完全打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满足感。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电磁辐射的“是”与“非”,它更像是一次深入浅出的科学探险。作者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揭开电磁辐射的神秘面纱。他并没有直接跳到结论,而是从电磁波的基本性质讲起,比如它的产生、传播和相互作用,然后巧妙地将这些基础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场景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在解释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时,并没有使用生硬的科学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将低频辐射比作“轻柔的抚摸”,而将高频辐射比作“更有力度的冲击”,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辐射之间的差异。书中的“9787115371591”这个编号,我猜想可能代表了书中某个重要的理论模型或者实验数据,因为它给我一种非常严谨和科学的印象,让我相信这本书所传递的信息是经过充分验证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娓娓道来,他耐心解答你心中的每一个疑问,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宝贵的科学知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能够用更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关于电磁辐射的各种信息,不再轻易被谣言所迷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