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電視業務 | ||
| 定價 | 40.00 | |
| 齣版社 | 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8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廣播影視業務教育培訓叢書編寫組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07838978 | |
| 重量 | ||
2017年全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大綱001
第壹部分 廣播電視采訪
一、廣播電視新聞采訪003
新聞采訪003
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要求004
二、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選題009
新聞綫索009
確立選題的標準012
選題的方法和步驟014
三、廣播電視采訪準備016
廣播電視采訪的準備016
采訪提綱的撰寫017
記者在現場的介入方式017
采訪對象的選擇018
四、廣播電視采訪方法019
現場觀察019
廣播采錄的基本要求022
電視攝錄的基本要求024
體驗式采訪028
第二部分 廣播電視寫作
一、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033
符閤廣播電視媒體特點033
用事實說話034
二、廣播電視新聞的結構要求036
結構綫索清晰036
層次清楚036
核心信息處理突齣037
三、廣播電視消息038
廣播電視消息038
新聞要素038
背景039
導語040
廣播電視消息的常用結構042
四、廣播電視新聞專題044
廣播電視新聞專題特點044
廣播電視新聞專題錶達手段045
廣播電視新聞專題常用結構045
五、廣播電視現場報道048
廣播電視現場報道048
現場直播049
六、廣播電視連續報道與係列報道052
連續報道052
連續報道的基本要求052
係列報道053
係列報道的基本要求053
七、深度報道054
調查性報道055
解釋性報道056
預測性報道056
第三部分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
一、新聞編輯的主要職責和具體工作061
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職責061
選題確定063
編輯工作流程063
新聞報道的策劃063
選擇稿件064
修改稿件065
製作標題066
欄目編排067
錄製播齣067
直播導播067
通聯068
二、節目編輯069
音像編輯069
新聞類節目音像編輯的基本原則070
廣播新聞編輯手法和技巧071
電視新聞編輯手法和技巧072
情景再現074
三、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編排076
欄目編排思想076
新聞編排技巧077
第四部分 廣播電視評論
一、新聞評論的特點與功能083
新聞評論083
新聞評論的特點084
新聞評論的功能086
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的特點088
二、新聞評論的說理090
論點090
論據091
論證092
據事說理092
對比說理093
三、廣播電視評論類型095
本颱評論095
本颱短評096
編後話096
新聞述評097
談話類評論100
輿論監督節目101
第五部分 廣播電視報道類型及規範
案件報道107
批評性報道108
災難報道109
突發事件報道111
死亡報道112
暴力報道113
未成年人報道規範113
隱性采訪114
圖片報道116
報道中的禁用詞117
齣鏡報道120
《廣播電視業務》模擬試捲與參考答案
模擬試捲(一)與參考答案125
模擬試捲(二)與參考答案146
模擬試捲(三)與參考答案170
模擬試捲(四)與參考答案185
模擬試捲(五)與參考答案200
模擬試捲(六)與參考答案220
模擬試捲(七)與參考答案241
模擬試捲(八)與參考答案260
模擬試捲(九)與參考答案278
模擬試捲(十)與參考答案292
後記308
《廣播電視業務》是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傾力打造的“廣播影視業務教育培訓叢書”之一。該叢書嚴格按照zui新的《全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大綱》編寫、修訂,是全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必不可少的考前輔導教材。
本書分為五部分:第壹部分:廣播電視采訪;第二部分:廣播電視寫作;第三部分:廣播電視編輯;第四部分:廣播電視評論;第五部分:廣播電視報道類型及規範。
每一部分知識點都緊扣考試大綱的要求。重要知識點包括: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要求、選題的方法和步驟、體驗式采訪、深度報道、廣播電視新聞的結構要求、廣播電視專題特點、連續報道的基本要求、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職責、廣播電視報道類型及規範,等等。
說實話,剛翻開這本書時,我對那些關於播音員、主持人職業規範和聲音技巧的部分抱有些許懷疑,覺得可能又是老生常談的“字正腔圓”那一套說辭。然而,越往後讀,越發現裏麵的內容遠超齣瞭基礎發聲訓練的範疇。它探討瞭在當前多屏互動的環境下,主持人如何塑造個人品牌,以及如何通過聲音的質感和語氣的微調來精準把握不同受眾群體的心理。書中對“鏡頭感”與“麥剋風感”的區分和結閤描述得尤為精闢。例如,它詳細對比瞭麵對鏡頭時肢體語言的運用與在純音頻製作中,如何僅憑語氣詞、停頓和節奏來構建畫麵感,這對於理解媒體載體的特性至關重要。更吸引我的是,書中穿插瞭一些資深從業者的訪談片段,他們坦誠地分享瞭在麵對直播事故、嘉賓冷場或輿論壓力時的真實反應和應急處理策略。這些第一手的經驗分享,讓原本略顯枯燥的業務規範瞬間變得鮮活、立體起來,也讓我真切體會到,優秀的播音主持工作,絕不僅僅是“會說話”,而是一門高強度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的綜閤藝術。
評分作為一本資格考試的參考書,它在內容組織上展現瞭高超的“應試”技巧,但絕非死記硬背的題庫。它巧妙地將宏觀的政策導嚮和微觀的業務操作無縫銜接起來。例如,當它談論到國傢廣電總局對內容創新和弘揚主鏇律的要求時,緊接著就會馬上對應到具體的節目形態創新——如何將嚴肅主題包裝成受年輕人歡迎的綜藝模式,或者如何在紀錄片中融入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這種“上承天、下接地”的結構,使得讀者在學習時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次業務決策背後所承載的行業使命和政策導嚮。我特彆欣賞它對“創新與規範”關係的論述,它並非要求扼殺創意,而是倡導在閤規的框架內最大限度地激發創造力,這對於期望在新媒體環境下有所作為的後來者來說,提供瞭重要的指導思想,避免瞭盲目追求流量而觸碰紅綫的風險。
評分這本書在技術規範和法律倫理交叉地帶的闡述,絕對是值得所有從業者反復研讀的重點。它沒有迴避行業內經常遇到的灰色地帶,反而旗幟鮮明地提齣瞭標準和界限。尤其是在涉及版權、肖像權保護以及媒體責任追究的章節裏,列舉瞭大量近年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這些案例的選取非常具有時效性和代錶性,不再是陳舊的法律條文堆砌,而是緊密結閤瞭網絡傳播的特點。比如,對於短視頻平颱內容的二次使用授權問題,以及如何界定和規避“標題黨”與事實歪麯之間的那條微妙紅綫,書中給齣瞭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議,這對於目前許多機構和個人都在探索新媒體邊界的背景下,無疑是極具前瞻性的指導。它強調,業務的專業性不僅體現在製作的精良上,更體現在對社會責任和法律框架的敬畏之上,這種對行業操守的強調,讓人感到非常踏實和受用。
評分這本《廣播電視業務》讀起來,就像是突然被扔進瞭一個快速運轉的演播室現場,那種撲麵而來的信息量和行業慣例的嚴謹性,讓人既興奮又略感挑戰。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理論、講條條框框的教材,沒想到它更像是一本實戰指南的濃縮版。書中對廣播電視製作流程的梳理非常細緻,從前期的策劃選題會如何高效進行,到中期的現場技術要求,再到後期的審片把關,每一個環節的“潛規則”都被扒瞭個底朝天。特彆是關於新聞時效性與深度報道之間平衡的探討,提供瞭不少教科書裏找不到的實操案例。比如,它深入剖析瞭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如何快速組織力量、設置報道點位,以及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保持新聞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對於我這樣想深入瞭解媒體運作底層邏輯的人來說,這些細節的價值無可估量。它不隻是告訴你“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不同情境下應該如何靈活變通”。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也很有趣,雖然內容密度很高,但邏輯層次分明,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當,使得讀者可以循著一條清晰的脈絡,逐步構建起完整的廣播電視業務認知體係。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像是一位資深的颱長或總編坐在你身邊,用一種沉穩、帶著些許江湖經驗的語氣,為你描繪整個廣播電視行業的全景圖。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像是一種職業精神的熏陶。許多章節的遣詞造句,都透露著一種對媒體事業的深刻理解和熱愛,比如對“黃金三分鍾”的價值把握,對“沉默的大多數”聲音呈現的關注,以及對傳統媒體如何在新技術浪潮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思考。這些內容,超越瞭單純的考試大綱要求,觸及瞭媒體人的價值追求。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廣播電視行業的敬畏之心更深瞭,也更明白瞭優秀作品是如何在無數次的修改、論證和技術磨閤中誕生的。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專業殿堂的大門,讓我對未來的學習方嚮有瞭更明確的定位和更堅定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