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低碳科普馆 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典藏版)
定价:25.80元
作者:徐帮学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201075525
字数: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低碳科普馆·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典藏版)》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
目录
章 高温:地球家园无法承受的痛
一、地球“发烧”了
二、人类生存面临着威胁
三、冬天为什么不再冷?
四、夏天为什么这么热?
五、令人恐惧的城市“热岛”
六、温室效应
七、美丽的冰川、河流为什么在“瘦身”
八、动植物在哀诉着什么?
第二章 地球要降温,我们要低碳
一、碳,可怕的碳
二、为了低碳,世界齐努力
三、低碳减排离不开新能源
四、世界低碳化趋势
五、我国低碳化发展之路
六、固碳释氧,我们在行动
第三章 关注身边的碳排放,打造低碳生活
一、什么是低碳生活
二、测测你的碳足迹
三、让人类与自然更和谐
四、你知道食物由生产到出售的碳排放吗?
五、娱乐生活中的碳排放
六、低碳生活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第四章 拒绝高碳习惯,让你的生活更绿色
一、生活能源低碳化
二、科学地选择烹饪设备
三、选择绿色食品,选择绿色生活
四、节约用水要牢记
五、不可浪费的废弃物
六、保持居室冬暖夏凉
七、运用低碳照明方式
八、营造绿色洗浴环境
九、学会绿色厕所设计
十、做一名绿色环保消费者
十一、学会分辨产品性能
第五章 营造低碳空间,乐享低碳生活
一、规划出来的低碳城市
二、小城镇低碳发展
三、低碳化田园风光
四、低碳农村和谐发展之路
五、低碳空间的吃、住、行
六、人+自然+和谐=美丽城市
第六章 跟着绿色天使,学做低碳先锋
一、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
二、当代愚公——李双良
三、提着菜篮走中国——陈飞
四、在沙漠中植树——米启旺
五、民间环保“执法”者——陈法庆
六、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创始人——唐锡阳
七、6岁开始环保行动——袁日涉
八、投身公共环保教育——李皓
第七章 我们低碳,让地球不再“低叹”
一、共同应对人类和地球的困境
二、缩小我们的“生态足迹”
三、“生物圈2号”给我们的启示
四、离不开的家园
五、低碳地球,需要一个绿色起点
六、保护地球我先行!
作者介绍
文摘
3.热带和带的鱼类异常迁徙
    原本生活在热带和带的鱼类也受不了天气的炎热,向亚寒带迁徙了。
    俄罗斯科学家不久前在北纬42.5°附近的俄罗斯远东国家海洋保护区内发现了耶氏鳆。
    耶氏鳆体形侧扁,头部有羽状皮质突起,它主要栖息在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和带水域。以往,它们向北活动的远记录为日本和韩国南部海域,可如今,在俄罗斯远东海洋保护区内,科学家发现的耶氏鳆均为出生不久的小鱼。它们与当地的鱼类混杂在一起争食,它们的食物为浮游生物。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指出:新发现说明,上述保护区的水温、水质、动植物群落已逐渐变得适合耶氏鳆这种热带和带鱼类长期生活,这一现象极有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4.全球变暖威胁亚马孙雨林的深处
    你知道地球大的热带雨林叫什么名字吗?它就叫亚马孙雨林。亚马孙雨林在南美的足球王国巴西境内。全球变暖正威胁着亚马孙雨林的深处。我们随科学家们走近去看一看。
    从1980年起,巴拿马热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巴西境内亚马孙雨林18处从未受到人类活动直接破坏的树种结构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研究,记录了115个树种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其中27个树种在研究过程中数量显著增加,而另外15个树种数量不断减少,这种数量变化的速度比估计的高14倍。
    数量增加的树种均属于本身生长速度快的高大乔木,而数量减少的都是矮小的灌木。
    刚开始,研究人员用以前有关热带雨林的研究理论试图解释这种怪现象,但总是不能自圆其说。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呢?在全球变暖理论提出后,他们很快得出答案,那就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使得本身高大的乔木生长速度更快,抢夺了阳光和二氧化碳,从而造成矮小的灌木“营养不足”。
    本身高大的植物生长速度更快,矮小的植物越来越矮小,这种现象对雨林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呢?
    负责此项研究的热带生态学家比尔·劳伦斯说:“这种变化对热带雨林来说是根本性的。热带雨林以物种繁多著称,如果基本的树种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他依赖树木生存的物种结构也将改变。”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造成食物链的断缺,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美国科学、经济和环境中心的科学家托马斯·洛夫乔伊指出,灌木数量的减少将威胁亚马孙雨林的“整体健康”。亚马孙雨林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一个重要“碳槽”,而新发现的这种变化,无疑将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打折扣。
    5.蓝贻贝现身北极,显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喜爱温水环境的蓝贻贝,这是地球气候正在变暖的又一标志。
    蓝贻贝是一种小贝壳,是常见的水产品,通常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东海岸之间的温暖水域。据近报道,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水域发现了蓝贻贝。该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离北极1300公里,这里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海面上都覆盖着冰层。
    蓝贻贝的寿命大约为2到3年。从1000年前维京海盗横行于此的时代以后,斯瓦尔巴群岛就没有发现过蓝贻贝。科学家约翰森说,“气候在迅速变化”,而软体动物是“很好的气候变暖指示器”。
    科学家还发现,在2007年夏天,海面冰层融化的地带伸展到了近250年来的北区域。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温上升。科学家说,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比其他地区更快。因为冰雪融化后露出颜色较暗的地面或海面会吸收更多的阳光热量,使气温进一步上升。与之相比,南极的冰层更厚,程度上抑制了温度升高。
    近年来,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看到了知更鸟;猎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层上会发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而从前冰层是非常牢固的;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桦树生长的区域正在向北扩展……这都是北极地区气温升高的表现。
    6.老虎即将无家可归
    野生动物专家表示,在20世纪60年代末,孟加拉国的孙德尔本斯还生活着大约500只老虎,但是现在老虎的数量已经减少至250只到270只。这些老虎经常游到各个小岛上觅食,有时候还会闯人人类居住的村庄。在过去五年,当地至少有50人被老虎咬死。
    位于孟加拉湾沿岸的孙德尔本斯森林区是世界上大的红树林区,同时也是世界大的老虎栖息地。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受侵蚀,使得当地老虎的生存状况进一步面临威胁。
    孙德尔本斯横跨印度和孟加拉两国,占地面积2.6万平方公里,由恒河三角洲及靠近孟加拉湾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梅克纳河冲积出大片低洼湿地,湿地中点缀着由河道纵横环绕的数百个小岛。
    每天日上三竿时分,东印度孙德尔本斯一带的渔民都会撑着小木舟,沿着溪流穿越红树林去捕鱼。当地渔民表示,在20年前,他们不敢这么做,因为附近一带经常有老虎出没,一不小心就会沦为老虎的“盘中餐”。但是如今,曾经茂密繁盛的红树林已经变得稀疏,大片树林枯萎,老虎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寻找食物和住处。
    7.露天茶树正月里吐新芽
    2007年2月26日是农历的大年初八,春节长假后上班的天,而原本应该在3月lO日左右才开始忙碌的浙江绍兴的茶农们也开始摘起了新茶。
    有茶农讲述说,种了二十几年的茶,露天茶树在正月里吐嫩芽还是头一次遇到。
    来自绍兴气象部门的消息说,绍兴冬天连续10年是暖冬,2007年2月上旬的天气比常年同期偏高4℃左右。正月初六,绍兴大云绿芯茶合作社负责人陈宝寿到位于越城区鉴湖镇的茶叶基地去转了一圈,“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早熟茶‘乌牛早’的嫩芽已经有2厘米长了,再不采摘‘妙龄姑娘’要成‘黄脸婆’了。”
    一般气温等于或高于10℃,茶叶就开始生长了,当时高气温达到17℃,难怪新茶长得快,加上品种早熟,使露天新茶发育越来越早。
    8.北极熊遭遇生存危机
    人们都知道北极熊是冰雪世界的“王者”,身为游泳高手的它们怎么会被淹死?但科学家的新调查发现,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传统领地受到严重影响,它们不得不到更远处寻找食物,漫长的海上跋涉导致少数北极熊因精疲力竭而被淹死!
    ……
序言
我一直觉得,环境问题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从我早上起床选择电动牙刷而不是手动牙刷,到晚上睡觉前关掉不必要的电器,再到周末外出游玩时选择公共交通而非私家车,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都在一点一滴地描绘着“低碳生活”的轮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我心中的诸多疑惑,比如,我每天产生的垃圾,究竟该如何更有效地分类?我购买的商品,包装是否过于浪费?我使用的能源,是否还有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评分我非常重视知识的来源和权威性。这本书的“正版”字样,以及作者徐帮学先生的名字,都给了我一定的信心。我希望作者能够是一位在低碳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独到见解的专家,能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鲜活的案例,为我呈现一个真实、可信的低碳世界。
评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最大的期望是能够获得一些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建议。我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复杂的科学数据,但我希望能在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找到那些简单却有效的低碳行动。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一些“生活小贴士”、“环保妙招”,或者一些鼓励我坚持下去的动力,那将是极好的。
评分我对于“低碳科普馆”这个名字非常感兴趣。我一直认为,科学的普及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做出改变,并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因为不了解,或者信息不够全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却又不失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低碳生活的科学原理,以及它对我们生活和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总而言之,我购买这本书,是出于对地球家园的深切关爱,以及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向往。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认识低碳世界的一扇窗,指引我探索低碳生活的奥秘,并最终激励我成为一名更负责任、更有行动力的地球公民。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评分我一直认为,个体力量虽然微薄,但汇聚起来却能改变世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单向的知识输出,更能激发读者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或许,它能够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与家人、朋友、同事一起,共同营造一个低碳友好的社群氛围。我期待它能够成为连接志同道合者的桥梁。
评分“典藏版”三个字,总是让我联想到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历久弥新、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一般的科普读物,成为一本能够指导我长期实践低碳生活的“宝典”。它或许能够提供一些长远的思考,帮助我理解低碳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消费习惯改变,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希望和责任感,“正版 低碳科普馆 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典藏版) 徐帮学 97872010755”。光是读到“低碳生活”这几个字,我的脑海中便涌现出无数画面,仿佛闻到了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的绿树成荫,甚至能感受到一丝丝凉爽的风拂过脸颊。我一直觉得,我们与地球之间,是一种最深沉、最根本的联系,而“低碳生活”就像是这条联系线上的一份承诺,一份守护。这本书的“典藏版”字样,更增添了一份庄重和珍贵,仿佛它承载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和对未来的期许。
评分“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这句话让我倍感触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深沉的爱和责任。我常常思考,当我的孩子甚至孙辈们长大时,他们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一样,看到繁星点点的夜空,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唱,呼吸到纯净的空气。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当下所做的努力。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提供更多具体的行动指南,让我能够更好地践行这份对未来家园的承诺。
评分我是一位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读者。我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事物,去理解事物背后的逻辑和关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多个维度来阐述低碳生活,比如,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如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拓宽我的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