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制造工艺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弘婧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制造
  • SMT
  • PCB
  • 电子组装
  • 工艺流程
  • 质量控制
  • 生产管理
  • 焊接技术
  • 测试技术
  • 电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12700
商品编码:2936221947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产品制造工艺

定价:39.00元

作者:彭弘婧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68212700

字数:

页码:1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是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信息、自动化、通信、机电等工科专业而编写的实践类教材。在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基础、常用元件及设备的使用,了解常见的装联工艺及流水线生产过程,领会生产管理的内容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电子产品的生产了解产品的焊接、整机的装配、统调调试、故障的检测分析、维修等工艺流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夯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目录


部分 电子产品工艺基础
章 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
1.1 概述
1.2 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
1.3 电子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1.4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管理
1.4.1 企业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
1.4.2 工艺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1.4.3 工艺管理的组织机构
1.4.4 企业各有关部门的主要工艺职能
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及常用工具设备
2.1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主要参数
2.2 通孔插装(THT)元件
2.2.1 电阻器
2.2.2 电容器
2.2.3 电感器
2.2.4 电子元器件的命名方法和标注方法
2.3 产品生产对电子元器件等基本材料的要求
2.4 电子元器件的检验和筛选
2.5 表面组装(SMT)元器件
2.6 常用工具
2.6.1 常用焊接工具
2.6.2 其他工具
2.7 维修SMT电路板的工具
2.8 电子整机装配常用设备
项目训练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识别
第三章 电子产品技术文件
3.1 常见的几种工艺图
3.1.1 产品工艺流程图
3.1.2 实物装配图
3.1.3 印制板装配图
3.1.4 布线图
3.2 工艺文件
3.2.1 工艺文件的分类
3.2.2 工艺文件的成册要求
3.2.3 标题栏与技术说明
3.3 工艺文件的编号及简号
3.4 工艺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3.4.1 工艺文件的编制
项目训练 电子产品工艺文件成套性编制
第四章 装联工艺及整机装配
4.1 装联工艺
4.1.1 装联工艺技术的定义
4.1.2 装联工艺种类
4.2 无锡连接方法
4.3 表面贴装技术
4.3.1 表面贴装工艺
4.3.2 表面贴装技术的特点
4.3.3 表面贴装印制电路板(SMB)
4.3.4 表面贴装手工贴装焊接
4.3.5 表面贴装波峰焊
4.3.6 表面贴装再流焊
4.4 SMT电路板专用的焊料和黏合剂
4.4.1 膏状焊料
4.4.2 sMT所用的黏合剂(红胶)
4.5 整机装配简介
4.5.1 整机装配的流程
4.5.2 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4.5.3 整机装配中的接线工艺
4.5.4 整机装配中的机械安装工艺要求
4.5.5 整机装配中的面板、机壳装配
4.5.6 散热器的装配
4.5.7 电源的装配
第五章 生产流水线及示范
5.1 概述
5.1.1 流水线的优势
5.1.2 流水线的特征
5.2 流水线生产
5.2.1 流水线生产的优点及缺点
5 1 2混流生产线
5.3 流水线生产组织
5.3.1 流水线生产的特征、形式和组织条件
5.3.2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5.4 流水线生产实例
5.4.1 生产准备
5.4.2 生产流程
5.4.3 立体声耳机3208组装关键部位过程卡
5.4.4 流水线岗位安排表
项目训练 电子产品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第六章 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
6.1 生产管理
6.1.1 文明生产
6.1.2 生产的组织形式
6.1.3 电子产品生产中的标准化
6.1.4 6S管理的内容
6.2 质量工作岗位及其职责
6.3 检验
6.4 质量控制
6.5 产品认证
6.5.1 认证的定义
6.5.2 质量认证的起源与发展
6.5.3 产品质量认证的形式
6.5.4 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
6.5.5 外产品质量认证
6.6 体系认证
6.6.1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6.2 IS014000系列环境标准
6.6.3 OHSASl8000系列标准
项目训练 电子产品质量认证研究

第二部分 电子产品工艺实训
第七章 广播系统及收音机原理
7.1 声音及传播
7.1.1 声音
7.1.2 声音的传播
7.2 有线广播
7.3 无线广播
7.3.1 电磁波与无线电波
7.3.2 无线电波的发送
7.3.3 无线电波的调制
7.3.4 无线电波的接收
7.4 超外差式收音机组成
7.5 七管超外差式收音机组成原理
7.5.1 输入调谐回路
7.5.2 变频回路
7.5.3 和频放大电路
7.5.4 检波电路
7.5.5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7.5.6 前置放大电路
7.5.7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7.5.8 电源退耦电路
思考题
第八章 焊接技术
8.1 焊接基本知识
8.2 焊接的方法
8.3 焊接材料及辅助材料
8.3.1 焊料
8.3.2 焊剂
8.3.3 阻焊剂
8.4 手工锡焊技术
8.4.1 手工焊接的基本要领
8.4..2 焊接的操作手法与步骤
8.4..3 手工焊接步骤
8.4.4 手工焊接的工艺要求
8.5 焊接质量及分析
8.5.1 丁靠的电气连接
8.5.2 机械强度的可靠性
8.5.3 外观要光洁整齐
8.5.4 常见焊点缺陷及其原因
8.5.5 拆焊技术
8.6 焊接技艺技能训练
8.6.1 焊前准备
8.6.2 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的插装方法
思考题
第九章 收音机的整机装配和调试
9.1 收音机组装套件
9.2 收音机的整机装配
9.3 收音机的整机调试
9.4 调整中频
9.5 调整频率范围
9.6 超外差式收音机统调
9.6.1 三点统调原理
9.6.2 三点统调方法
思考题
第十章 收音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10.1 电子产品故障检修的常用方法
10.2 收音机的故障与检修
10.2.1 收音机无声
10.2.2 声音小
10.2.3 声音失真
10.2.4 噪声大
10.2.5 灵敏度低
10.2.6 啸叫
10.2.7 收音串台
10.2.8 收音机间歇工作
思考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奇幻星域:星尘编年史》 简介 《奇幻星域:星尘编年史》是一部史诗级的科幻奇幻小说,它将读者带入一个浩瀚而充满未知的宇宙,探索一个由古老魔法与尖端科技交织而成的奇妙世界。故事围绕着一个被遗忘的古老帝国——“星尘帝国”的兴衰展开,揭示了一个跨越数个世纪的宏大叙事,其中交织着个人命运、种族冲突、宇宙秩序的挑战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背景设定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艾瑞亚”的星系,这里并非单调的物理定律所支配,而是魔法能量与宇宙法则共存的奇特之地。星尘帝国曾是艾瑞亚星系中最辉煌的文明,他们掌握着驾驭星辰之力的秘法,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魔法装置,甚至能够操纵星体的运行。然而,辉煌的背后潜藏着危机。帝国的统治者沉迷于力量的无尽追求,触碰了宇宙的禁忌,最终导致了帝国的毁灭,留下了破碎的星域和无数的传说。 如今,数千年过去,艾瑞亚星系已经演变成一个由众多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组成的多元宇宙。有的星球保留着古老魔法的传承,吟游诗人用歌谣讲述着星尘帝国的传说;有的星球则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飞船穿梭于星际之间,纳米机器人修复着古老的遗迹。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星系中,旧日的恩怨并未完全消散,新的冲突与机遇层出不穷。 核心情节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两位截然不同的主角展开: 艾莉亚(Aria):一位来自偏远星球的年轻女性,她拥有一种罕见的、与星辰之力共鸣的血脉。艾莉亚从小就生活在星尘帝国陨落的阴影下,她的族人曾是帝国辉煌时期的仆从,后因帝国的覆灭而流离失所。在一次意外中,她觉醒了体内潜藏的强大魔法天赋,并被卷入了一场争夺失落星尘帝国宝藏的漩涡。她渴望寻找自己家族的真相,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弥合星系中长久存在的裂痕。 泽恩(Zane):一位来自高度发达科技文明的星际探险家。他的种族以逻辑和效率著称,对魔法嗤之以鼻,认为那是落后和迷信的表现。然而,在一次探索古老遗迹的任务中,泽恩遭遇了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并因此开始质疑自己一直以来所信奉的真理。为了揭开宇宙的真相,他不得不放下偏见,与体内拥有魔法天赋的艾莉亚合作,一同踏上探索星尘帝国秘密的旅程。 两人的相遇充满了误解与冲突,但随着他们深入探索星尘帝国的遗迹,遭遇了各种危险,并逐渐了解到星尘帝国覆灭的真正原因——并非简单的滥用魔法,而是触碰了宇宙最深层的法则,引发了星系能量的失衡。这种失衡导致了宇宙中一些古老而强大的存在苏醒,它们对整个星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主要冲突与主题 魔法与科技的融合与对抗:艾莉亚所代表的魔法力量与泽恩所代表的科技力量,在故事中既相互排斥,又在合作中寻求融合。他们必须学会理解和运用对方的力量,才能应对共同的敌人。这探讨了不同文明、不同认知体系如何 coexist 的问题。 历史的真相与传承:星尘帝国的兴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书中通过各种遗迹、文献和口述历史,层层剥开帝国覆灭的真相,揭示了权力、野心、贪婪对文明的腐蚀。同时,也强调了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个体命运与宇宙秩序:艾莉亚和泽恩的个人成长历程,映射了宇宙中个体力量与宏大秩序之间的关系。他们能否在强大的宇宙力量面前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对宇宙秩序产生积极的影响? 生命的意义与存在: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在面对死亡、虚无和永恒的挑战时,个体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意义?小说通过角色的思考和行动,对这些哲学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亮点与特色 宏大的世界观构建: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宇宙,从繁华的星际都市到荒凉的古老遗迹,从神秘的魔法领域到冰冷的科技前沿,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细节和故事。 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故事节奏紧凑,悬念迭起。从惊险刺激的追逐战到烧脑的解谜环节,再到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都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鲜活的人物塑造:艾莉亚的坚韧与善良,泽恩的理智与成长,以及书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配角,都栩栩如生,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深刻的思想内涵:小说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奇幻的叙事,探讨了科技与人性、文明与道德、个体与宇宙等宏大命题,具有一定的哲学深度。 独特的想象力:将古老的魔法元素与未来科技巧妙结合,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魔法科技”风格,为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奇幻星域:星尘编年史》 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冒险和战斗的故事,它更是一次对宇宙、对文明、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它将带领读者在星辰大海中遨游,体验一段涤荡心灵的史诗旅程。这是一部适合所有热爱想象、渴望探索未知、并对生命有所思考的读者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件东西,就得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电子产品更是如此,它们如此普遍,却又如此神秘。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这种“神秘”的好奇心。当我翻到关于电路板制造的部分时,我被那些密集且精密的布线所震撼。我从未想过,我们手机里那小小的电路板,竟然是如此复杂的设计和制造的产物。作者在描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工艺时,详细介绍了钻孔、沉铜、蚀刻、阻焊、丝印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差错。特别是关于多层板的粘合和压合技术,让我意识到了在制造过程中,如何将多个独立的层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是多么大的挑战。书中还提到了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片工艺,虽然文字描述,但我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高速运转的贴片机,精准地将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微小的元器件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画面。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这本书让我对电子产品的“内脏”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让我对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努力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尤其是关于自动化生产线和质量控制的内容,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制造行业,但对于一个热爱技术和效率的读者来说,其中的理念同样具有启发性。作者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密的机械臂、视觉检测系统和数据分析来确保电子产品大规模生产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良率”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设备性能和加强过程监控来不断提高良率。书中提到了一些“防呆”设计,即通过巧妙的机械结构或流程设计,来防止操作失误的发生,这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产品设计,确实有些设计就是为了避免用户犯错。另外,关于质量检测的部分,从出厂前的严格测试到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都展现了电子产品制造商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高质量的电子产品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严谨的流程、精湛的技术和不懈的追求卓越的精神之上。即使是简单的电子元件,其背后的生产制造逻辑也充满了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电子产品中的“组装”过程非常好奇,总觉得那是一个将无数零散的部件变成一个完整、能工作的整体的关键环节。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描述,虽然不像前面那些关于半导体制造的部分那样充满尖端科技感,但却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经验。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主板、家用电器等,在组装过程中的一些通用原则和特殊考量。例如,在讲述手机组装时,我被其中关于屏幕、电池、摄像头模组等关键部件的安装顺序和固定方式所吸引。书中还提到了关于连接器、排线和螺丝的选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稳固性和长期可靠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讨论了关于防静电措施在组装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来优化内部空间的利用,达到散热和美观的双重目的。读到这里,我仿佛能听到生产线上此起彼伏的安装声,感受到工人们专注的神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组装,也蕴含着丰富的工程知识和经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简洁有力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对电子产品就充满好奇,尤其是它们背后是如何一步步被制造出来的,总觉得充满了科技的魅力。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一探究竟。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被一些基础的半导体工艺流程描述吸引住了,比如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等等。作者的语言虽然严谨,但努力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步骤,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原理。特别是在介绍晶体管的制造过程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无尘车间,看着微小的结构如何在层层叠叠的工艺中被精确地塑造出来。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材料选择和纯度的重要性印象深刻,了解到一点点杂质都可能对最终产品的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这本书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对电子制造工艺更深层次的兴趣,让我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电子产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科技背后精密制造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像许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娓娓道来,分享他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关于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的讨论,让我觉得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产品在研发初期遇到的工艺难题,以及团队是如何通过反复试验和创新思维来克服的。我特别喜欢关于“良品率提升”的章节,其中提到的一些“小窍门”和“经验之谈”,虽然不是什么颠覆性的理论,但却充满了实践的智慧,例如如何通过改进焊接点的设计来降低虚焊的风险,或者如何通过优化物料的搬运方式来减少损坏。这种“接地气”的描述,让我觉得电子产品的制造并不总是高高在上,而是充满着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这本书让我看到,在冰冷的机器和精确的工艺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的辛勤付出和不断探索。它也让我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个电子设备,因为我知道,它们背后凝聚了多少智慧和汗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