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海洋六號 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
定價:68.00元
作者:楊勝雄
齣版社:海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278263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海洋六號——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2011)》是部由中國大洋科考隊員們集體創作的科考紀實。2011年6—10月,我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科考船“海洋六號”執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活動,在120天的遠洋科考航程中,科考隊員們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下科考工作的點點滴滴和自身的獨特體驗。在全船共享,同時通過現代化的海事衛星網絡每天發迴祖國,引發瞭強烈共鳴。同時,主流媒體隨船科考,全麵客觀地報道瞭中國大洋科考調查,嚮世界傳播瞭中國開拓深海大洋,履行國際義務,發展海洋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展示瞭中國海洋地質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也使得萬裏之外、茫茫太平洋上的中國遠洋科考船“海洋六號”一舉一動深受國人關注。走嚮深海大洋,是21世紀中國影響深遠的戰略選擇。讓我們跟隨《海洋六號——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2011)》,走進太平洋,領略中國遠洋科考的神奇世界和科考隊員們的絢爛人生……
目錄
上篇 科考日記
嚮著太平洋——齣發
為“蛟龍”深潛護航
Aloha夏威夷
深海淺鑽揭秘神奇
尖峰時刻
海上生明月
開創光縴應用新時代
丈量馬裏亞納海溝
圓滿收官踏歸程
下篇 新聞報道集萃
航段
1.消息:“海洋六號”首航太平洋執行第23航次科考任務
2.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執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任務今日起航
3.新聞直播間:探秘我國先進科考船——“海洋六號”
4.新聞直播間:入黨誓詞在海上飄揚
5.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目的地次作業為蛟龍下潛“探路”
6.新聞直播間:我國錳結核閤同區儲量達4.2億噸
7.新聞直播間:科學考察解密神奇海底世界
8.新聞直播間:中國大洋科學考察曆程
9.新聞直播間:海上的乒乓球賽乏味裏的苦中作樂
10.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完成航段科考任務
11.新聞圖片:紅旗在南海上飄揚
12.通訊:為中國大洋科考事業做貢獻
13.通訊:探索深海大洋的奧秘
14.消息:為中國載人深潛衝擊5000m試驗成功護航
15.消息:中國地質調查局慰問“海洋六號”
第二航段
16.消息:飛赴“海洋六號”
17.消息:“海洋六號”起航前往調查工區
18.消息:“海洋六號”第二航段抵達太平洋指定工區
19.消息:“海洋六號”完成中太平洋某海山偵察性科考
20.消息:“海洋六號”喜獲“白加黑”岩芯樣品
21.消息:“海洋六號”轉戰西太平洋海山區
22.消息:“海洋六號”勝利完成第二航段任務靠泊關島
23.深度報道:為什麼要走嚮深海大洋
24.特寫:探秘“海洋六號”船“心髒”
25.特寫:大海航行無舵手
26.特寫:“海洋六號”的幾員大將
27.特寫:博士後技工
28.特寫:第二航段深海開鑽目擊記
29.特寫:深海觀山記
30.特寫:願月光帶去我的思念
31.新聞連綫:中鞦邀明月海陸共此時
32.新聞故事:日記中的科考故事係列
33.新聞故事:海陸兩地書係列
34.專欄:科技日報《朝勝觀察》係列
35.紀實:彆樣夏威夷
第三航段
36.消息:“海洋六號”駛離關島港
37.新聞故事:日記中的科考故事係列
38.新聞故事:日記中的傢庭故事
39.專欄:科技日報《朝勝觀察》
40.“海洋六號”船順利完成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務返抵廣州
41.新聞圖片:“海洋六號”船順利完成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務返抵廣州
42.專題:祖國,您好——“海洋六號”在太平洋嚮祖國問好
附: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航跡圖
後記 傳播海洋地學文化 激發地質事業創造力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地理和自然科學類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夠帶我“走齣去”的書。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自帶一種宏大的氣勢。“海洋六號”,這個名字總讓我想起那些在浩瀚海洋中默默耕耘的科研巨頭。2011年,那一年發生瞭什麼?中國的海洋科考又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我非常好奇,在這趟航次中,科學傢們究竟去瞭哪些區域?探測瞭哪些深度?采集瞭哪些珍貴的樣本?他們是如何剋服深海的高壓、低溫和黑暗的?書中會不會有很多精美的插圖或者照片,展現那些令人驚嘆的深海景觀和奇特的海洋生物?我希望能從中瞭解到,在遙遠的海洋深處,隱藏著怎樣的生命奇跡,又蘊含著怎樣未知的寶藏。這本書,是否能成為我瞭解中國海洋探索成就的一扇窗口,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以及科學傢們為之付齣的艱辛和智慧?
評分我一直對科學探索充滿瞭敬意,尤其是那種深入人類未知領域的勇氣和執著。這本書的作者是楊勝雄,這三個字讓我産生瞭一種期待,期待他能用專業的視角,卻又不失生動活潑的筆觸,為我們描繪齣這次中國大洋科考的真實圖景。科考,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匯。我們或許知道有這麼一迴事,但具體的過程、遇到的睏難、取得的成就,往往隻停留在新聞報道的片段裏。這本書的“紀實”性質,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的機會。我猜想,書中一定充滿瞭各種科學數據、考察記錄,但更吸引我的,是那些隱藏在數據背後的故事。科學傢們在陌生的海域,麵對未知的風險,是如何剋服睏難,堅持不懈的?他們是否有過瀕臨放棄的時刻,又是什麼讓他們重新振作?書中是否會穿插一些感人的瞬間,關於團隊閤作,關於對科學的熱愛,關於對祖國的貢獻?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些日夜顛倒的科考工作中,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情感和付齣。
評分我非常喜歡閱讀那些能夠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的書籍,而關於科學考察的紀實作品,總是能激起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這本書的作者楊勝雄,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科學傢。這次“中國大洋第23航次”的科考,聽起來就是一個意義非凡的事件。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次航次中,科學傢們是如何規劃路綫的?他們使用瞭哪些先進的科學儀器?又發現瞭哪些對我們認識海洋至關重要的信息?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這次科考中遇到的突發事件和解決方案的詳細描述,這無疑會增加故事的戲劇性和緊張感。例如,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船上是如何應對的?在設備齣現故障時,科學傢們又是如何冷靜處理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僅僅是瞭解到科學知識,更能感受到科學精神,那種嚴謹、求實、勇於創新的精神。我也想知道,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是怎樣的?是偏嚮枯燥的學術報告,還是更具可讀性的科普讀物?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我深入海洋的世界,感受科學的無窮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深邃的藍色調,遠處模糊的地平綫,似乎暗示著即將展開的未知探索。我一直對海洋充滿瞭好奇,從小就夢想著能潛入那片神秘的藍色世界。這本書的書名——“海洋六號”,本身就帶著一股科技感和使命感,仿佛是一艘承載著希望和使命的船隻,將要遠航。而“2011——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這樣的副標題,則直接點明瞭本書的主題,讓人能夠立刻感受到這是一次真實、嚴謹的科學考察活動。我很好奇,在2011年,中國的科學傢們在這次“第23航次”的科考中,究竟經曆瞭怎樣的挑戰?發現瞭哪些令人驚嘆的海洋奧秘?他們使用的“海洋六號”科考船,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它在茫茫大海上是如何工作的?書中會不會有關於這艘船的設計、設備,甚至船員日常生活的生動描述?我很期待能通過這本書,仿佛親身參與到這次壯麗的海洋科考中,感受科學傢們探索未知、貢獻智慧的偉大曆程。
評分一本好的紀實作品,不僅僅是客觀地記錄事實,更重要的是能夠喚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9787502782634 這個ISBN號,雖然隻是一個代碼,卻代錶著這本書的獨特身份,也意味著它承載著一段真實的曆史。我一直認為,中國在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進步,是國傢發展的重要體現,而這些科研成果,最終會惠及我們每一個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將這種宏大的敘事,通過具體的人物和事件,變得觸手可及。比如,作者楊勝雄先生,他作為這次科考的一員,他的個人經曆和感受,一定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他會不會描寫他在船上的生活,每天的工作內容,與同事們之間的互動?他是否會記錄下他第一次看到某種深海生物時的震撼,或者在麵對突發狀況時的冷靜應對?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電影一樣,將那些遙遠的海洋場景,那些嚴謹的科研過程,那些科學傢們不懈的努力,都淋灕盡緻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我期待著,這本書能讓我對中國的海洋事業,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