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
定价:58.00元
作者:南西.霍诺维奇,陈厚任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03101406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少儿
包罗万象的岩石与矿物博物馆,精美实用的野外探索图鉴
n以妙趣横生的多样形式,带你全方位认识脚下奇妙无穷的大地
n内容提要
认识岩石与矿物的之书!
n出门观察四周,岩石无处不在,它们覆盖了地球表面的每一寸。你脚下的大地,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
n⊙ 你知道很硬的石头是什么吗?你了解自己的诞生石吗?
n⊙ 你能想象吗?世界上很大的海蓝宝石,像大象宝宝一样重!
n⊙ 钠硼解石为什么又叫“电视石”? 冰洲石有什么神奇之处?
n⊙ 你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煤为什么又叫“化石燃料”?
n⊙ 你知道岩石分为哪三大类吗?它们之间还能循环转变!
n⊙ 地质学家目前已经发现数千种不同的岩石与矿物,这本指南挑出其中很重要的,将它们分门别类,讲解分辨方法与细节特征,助你成为“石头达人”!
nn
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n★ 收录180余种岩石与矿物的彩图,直观呈现石头家族的千姿百态
n★ 介绍每种岩石与矿物的基本信息,从生成地到特征再到名称来源,应有尽有
n★ 独特的“十秒鉴定”,教你在十秒之内辨别岩石和矿物
n★ 穿插趣味知识与小故事,石头家族的奇异性和广泛用途,会令你大开眼界
n★ 配合小游戏与猜谜语,乐趣无穷
n目录
大家一起来探索岩石…6
n遍地岩石…8
n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
n近距离观察矿物…10
n辨别矿物…12
n矿物群…14
nn
自然元素…16
n金…16
n银…17
n铜与硫…18
n金刚石与石墨…19
nn
硅酸盐矿物…20
n石英与紫水晶…20
n蔷薇石英、墨晶、黄水晶、虎眼石…21
n玉髓、缟玛瑙、红玉髓、绿玉髓… 22
n碧玉…23
n玛瑙…24
n蛋白石…25
n斜长石与钠长石…26
n中钠长石、中钙长石、钙长石…27
n微斜长石…28
n正长石…29
n霞石与方钠石…30
n青金石…31
n白榴石与钠沸石…32
n片沸石与中沸石…33
n菱沸石与方沸石…34
n鱼眼石与叶蜡石…35
n滑石…36
n白云母…37
n黑云母…38
n海绿石与蛭石…39
n锂云母与硅孔雀石…40
n膨土与高岭石…41
n透闪石…42
n阳起石…43
n角闪石…44
n蓝闪石…45
nn
岩石:诞生石…46
nn
铁钠闪石与顽火辉石…48
n普通辉石…49
n透辉石与锂辉石…50
n辉玉…51
n绿柱石…52
n祖母绿、海蓝宝石、摩根石…53
n电气石…54
n异极矿与斧石…55
n绿帘石与黝帘石…56
n锆石…57
n橄榄石…58
n镁橄榄石、铁橄榄石、贵橄榄石…59
n黄玉…60
n榍石与红柱石…61
n硅线石与蓝晶石…62
n十字石与硅锌矿…63
n石榴石与镁铝榴石…64
n铁铝榴石与钙铝榴石…65
nn
碳酸盐矿物…66
n方解石…66
n白云石…67
n霰石…68
n白铅矿与菱镁矿…69
n孔雀石与蓝铜矿…70
n菱锰矿与菱铁矿…71
nn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72
n金红石与锡石…72
n软锰矿与金绿宝石…73
n烧绿石与钛铁矿…74
n赤铜矿与红锌矿…75
n赤铁矿…76
n磁铁矿…77
n刚玉…78
n蓝宝石与红宝石…79
nn
岩石:宝石…80
nn
尖晶石…82
n铬铁矿、针铁矿、褐铁矿…83
n铝土矿…84
n水镁石与锌铁尖晶石…85
nn
硫化物、盐与磺酸盐矿物…86
n斑铜矿与辉铜矿…86
n铜蓝与闪锌矿…87
n方铅矿…88
n辰砂… 89
n黄铜矿…90
n雄黄…91
n雌黄与辉锑矿…92
n黄铁矿…93
n白铁矿与辉钼矿…94
n重晶石…95
n天青石与泻利盐…96
n石膏…97
n硬石膏… 98
n胆矾…99
n钙芒硝与水绿矾…100
n硫砷铜矿与车轮矿…101
nn
卤化物与硼酸盐矿物…102
n萤石…102
n石盐…103
n钾盐与钠硼解石…104
n硼砂…105
nn
其他矿物…106
n磷铈镧矿与磷铝石…106
n磷锂铝石与橄榄铜矿…107
n磷灰石…108
n氯磷铅矿与砷铅矿…109
n钒铅矿与银星石…110
n绿松石…111
n钙铀云母与白钨石…112
n钼铅矿与琥珀…113
nn
岩石面面观…114
n岩石的用途…116
n岩石的循环…118
nn
火成火山岩类…120
n玄武岩…120
n流纹岩与浮石…121
n凝灰岩与
n粗面岩…122
n石英安山岩与
n安山岩…123
n岩渣与黑曜岩…124
nn
侵入火成岩类…125
n花岗岩…125
n花岗伟晶岩与正长岩…126
n闪长岩与二长岩…127
nn
岩石:化石…128
nn
辉长岩、辉绿岩、橄榄岩…130
n纯橄榄岩与角砾云母橄榄岩…131
nn
变质岩类…132
n板岩…132
n千枚岩与混成岩…133
n片岩…134
n片麻岩…135
n角闪岩与角页岩…136
n大理岩…137
n硅卡岩与滑石岩…138
n石英岩与蛇纹岩…139
n榴辉岩与糜棱岩…140
nn
碎屑状沉积岩类…141
n砂岩…141
n长石砂岩与杂砂岩…142
n砾岩…143
nn
岩石:恐龙骨化石…144
nn
页岩与泥灰岩…146
nn
化学沉积岩类…147
n燧石与白云岩…147
n石灰岩…148
n石膏岩与岩盐…149
nn
生物沉积岩类…150
n煤…150
n壳灰岩与白垩岩…151
nn
快速检索图鉴…152
n名词解释…154
n图片来源…156
n更多相关信息…157
n索引…158
nn
作者介绍
>南西霍诺维奇(Nancy Honovich),美国人,为孩子们写过许多文章、短篇故事和书籍。她的写作主题广泛,从骑士、发明家到世界上的动物,均有涉猎。南西生活在纽约,是一名编辑。
n文摘
岩石的用途
nn
无论作为切割工具还是建筑建材,岩石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nn
工具
nn
200万年前,人类缺乏精细的工具,于是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石器完成各种工作,包含切割、伐,以及用石制箭头狩猎。这个早期阶段被称为“石器时代”。不过,在某些文化中,直至今日仍在使用石制工具。在石器时代,较坚硬的岩石如石英岩,会用于敲打并形塑其他较软的岩石,制作合适的工具,如敲击工具、研磨工具及刮擦工具。
nn
艺术
nn
早期人类发现岩石还可以用于发挥想象力——将赤铁矿等特定矿物磨成粉末,制成颜
n料,在岩洞内作画。他们也会将一些图像刻于岩石上——经常也是使用石制用具。
n20世纪40年代初,两个年轻人在法国西南部发现了一系列的洞穴,今日称作拉斯科
n洞窟。洞内的动物壁画,专家估计约有17300年的历史。
n人类也会雕刻石像,如的沃尔道夫维纳斯雕像,就展现着丰腴怀孕的女性形体。这类女性石像创造于旧石器时代欧洲各文化艺术家手中,不同地点出土的女性石像,制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3000年至公元前20000年。当时有些艺术家的创作媒材,选用的是较软的沉积岩,如石灰岩,有些则使用骨头或木材雕刻。
n随着时间演进,石像愈趋精致。亚伯拉罕·林肯的雕像坐落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中心,以变质岩类的乔治亚大理岩雕刻而成。
nn
建筑
nn
一直以来,人类都知道岩石是优质建材,适合建造房屋、神殿及坟墓等。不过,就建筑方式而言,有些文化习惯直接挖空岩石,有些则习惯使用切割岩石堆垒。位于约旦的佩特拉古城,就是一座被凿进砂岩峭壁的城市,建造于公元前300年。名为纳巴泰人的古代阿拉伯人在此居住,直至363年。
n古代火山喷发,火山灰覆盖今日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地区,硬化后形成一种较软的岩石,称为凝灰岩。自然风化作用使得整片地貌呈现许多尖塔状结构,当地人将其直接刻凿成房屋。
n印度的泰姬陵是一座陵寝,使用一种被称为马克拉纳的白色大理石(以产地命名)建造而成,由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命令工匠建置,以悼念他的亡妻。总共动用了22000名工人,历时22年,于1653年完工。
nn
序言
大家一起来探索岩石…6
n遍地岩石…8
n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
n近距离观察矿物…10
n辨别矿物…12
n矿物群…14
nn
自然元素…16
n金…16
n银…17
n铜与硫…18
n金刚石与石墨…19
nn
硅酸盐矿物…20
n石英与紫水晶…20
n蔷薇石英、墨晶、黄水晶、虎眼石…21
n玉髓、缟玛瑙、红玉髓、绿玉髓… 22
n碧玉…23
n玛瑙…24
n蛋白石…25
n斜长石与钠长石…26
n中钠长石、中钙长石、钙长石…27
n微斜长石…28
n正长石…29
n霞石与方钠石…30
n青金石…31
n白榴石与钠沸石…32
n片沸石与中沸石…33
n菱沸石与方沸石…34
n鱼眼石与叶蜡石…35
n滑石…36
n白云母…37
n黑云母…38
n海绿石与蛭石…39
n锂云母与硅孔雀石…40
n膨土与高岭石…41
n透闪石…42
n阳起石…43
n角闪石…44
n蓝闪石…45
nn
岩石:诞生石…46
nn
铁钠闪石与顽火辉石…48
n普通辉石…49
n透辉石与锂辉石…50
n辉玉…51
n绿柱石…52
n祖母绿、海蓝宝石、摩根石…53
n电气石…54
n异极矿与斧石…55
n绿帘石与黝帘石…56
n锆石…57
n橄榄石…58
n镁橄榄石、铁橄榄石、贵橄榄石…59
n黄玉…60
n榍石与红柱石…61
n硅线石与蓝晶石…62
n十字石与硅锌矿…63
n石榴石与镁铝榴石…64
n铁铝榴石与钙铝榴石…65
nn
碳酸盐矿物…66
n方解石…66
n白云石…67
n霰石…68
n白铅矿与菱镁矿…69
n孔雀石与蓝铜矿…70
n菱锰矿与菱铁矿…71
nn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72
n金红石与锡石…72
n软锰矿与金绿宝石…73
n烧绿石与钛铁矿…74
n赤铜矿与红锌矿…75
n赤铁矿…76
n磁铁矿…77
n刚玉…78
n蓝宝石与红宝石…79
nn
岩石:宝石…80
nn
尖晶石…82
n铬铁矿、针铁矿、褐铁矿…83
n铝土矿…84
n水镁石与锌铁尖晶石…85
nn
硫化物、盐与磺酸盐矿物…86
n斑铜矿与辉铜矿…86
n铜蓝与闪锌矿…87
n方铅矿…88
n辰砂… 89
n黄铜矿…90
n雄黄…91
n雌黄与辉锑矿…92
n黄铁矿…93
n白铁矿与辉钼矿…94
n重晶石…95
n天青石与泻利盐…96
n石膏…97
n硬石膏… 98
n胆矾…99
n钙芒硝与水绿矾…100
n硫砷铜矿与车轮矿…101
nn
卤化物与硼酸盐矿物…102
n萤石…102
n石盐…103
n钾盐与钠硼解石…104
n硼砂…105
nn
其他矿物…106
n磷铈镧矿与磷铝石…106
n磷锂铝石与橄榄铜矿…107
n磷灰石…108
n氯磷铅矿与砷铅矿…109
n钒铅矿与银星石…110
n绿松石…111
n钙铀云母与白钨石…112
n钼铅矿与琥珀…113
nn
岩石面面观…114
n岩石的用途…116
n岩石的循环…118
nn
火成火山岩类…120
n玄武岩…120
n流纹岩与浮石…121
n凝灰岩与
n粗面岩…122
n石英安山岩与
n安山岩…123
n岩渣与黑曜岩…124
nn
侵入火成岩类…125
n花岗岩…125
n花岗伟晶岩与正长岩…126
n闪长岩与二长岩…127
nn
岩石:化石…128
nn
辉长岩、辉绿岩、橄榄岩…130
n纯橄榄岩与角砾云母橄榄岩…131
nn
变质岩类…132
n板岩…132
n千枚岩与混成岩…133
n片岩…134
n片麻岩…135
n角闪岩与角页岩…136
n大理岩…137
n硅卡岩与滑石岩…138
n石英岩与蛇纹岩…139
n榴辉岩与糜棱岩…140
nn
碎屑状沉积岩类…141
n砂岩…141
n长石砂岩与杂砂岩…142
n砾岩…143
nn
岩石:恐龙骨化石…144
nn
页岩与泥灰岩…146
nn
化学沉积岩类…147
n燧石与白云岩…147
n石灰岩…148
n石膏岩与岩盐…149
nn
生物沉积岩类…150
n煤…150
n壳灰岩与白垩岩…151
nn
快速检索图鉴…152
n名词解释…154
n图片来源…156
n更多相关信息…157
n索引…158
nn
我一直觉得,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就是我手里最得力的“教辅材料”。在我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就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迷雾,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轮廓。然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拨开了重重迷雾,让我得以窥见地球那令人惊叹的内在世界。书中对岩石和矿物的分类,从基础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到复杂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讲解得既科学又清晰。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岩石类型的形成过程的生动描述,那些关于火山活动、板块运动、水流侵蚀、风力沉积等宏大叙事,都在书中被转化成了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地质故事”。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岩石表面会有明显的层理,那是河流或海洋沉积物堆积的痕迹,而有些岩石则充满了晶体,那是岩浆冷却后矿物质结晶的产物。这些讲解,让我觉得,每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都承载着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地球历史。而且,这本书的“野外指南”定位,更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书,更是一本行动的书。它提供的各种实地考察技巧,从如何安全地行走在崎岖的地形,到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的鉴定,都写得非常具体和实用。这让我觉得,我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可以亲身参与到这场“地球探索”中的探险家。我已经被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所深深吸引,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本书,去户外,去寻找那些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岩石和矿物,去验证书中的知识,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评分读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我感觉自己对脚下的土地有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我以前在户外徒步时,总会下意识地避开那些看起来“粗糙”的地面,总觉得它们不过是阻碍行程的障碍。但现在,我忍不住会弯下腰,仔细观察每一块被我踢到的石子,试图从它的纹理、颜色和形状中,读出它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真的太神奇了,它让那些曾经沉默无言的物质,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岩石类型的详细区分,从火山喷发形成的火成岩,到海陆变迁留下的沉积岩,再到在地壳深处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质岩,每一种岩石的形成过程都被描述得既科学又形象。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在书里被转化成了生动的画面,让我很容易就能理解。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沉积岩会有明显的层理,那是不同时期沉积物的堆积,而有些岩石则可能含有恐龙的化石,那是因为它们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古老地层。这种联系过去和现在的能力,让我觉得每一次的触摸,都是在与地球的漫长生命进行对话。而且,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是什么”,它更强调“如何发现”和“如何认识”。书中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野外考察技巧,从如何安全地行走在崎岖的地形,到如何利用放大镜和简单的化学试剂进行初步鉴定,都写得非常具体。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行动的指南,它鼓励我去实践,去探索,去亲身验证书中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物质世界认知的一扇新大门。我以前一直以为,岩石就是岩石,矿物就是矿物,它们不过是构成地貌的基本元素,没有太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但《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是什么”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的书。比如,书中对各种岩石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光泽、断口等,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并且配以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通过观察来区分它们。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物理性质与其内在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联系起来,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矿物那么坚硬,而有些则容易破碎。书里关于矿物的色彩成因的解释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很多矿物的颜色并非它们本身的颜色,而是因为微量的杂质所致,比如红宝石的红色就是因为含有铬元素,而蓝宝石的蓝色则是因为含有铁和钛。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美”的来源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发现,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平凡无奇的石头,在微观世界里也可能蕴含着令人惊叹的精妙结构和复杂的形成历史。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视的身边事物,我开始在家里的花盆边,甚至在公园的角落里,寻找那些具有特殊纹理或色彩的石头,试图用书里的知识去解读它们的身份。这种从“看”到“懂”的转变,让我对自然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和探索欲。这本书不愧是“终极探险家”的野外指南,它确实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提供给我们探索的工具和勇气。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更是一种与世界互动,从中获得感悟和理解的过程。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地球。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那些令人惊叹的图片所吸引,那些色彩斑斓的晶体、形态各异的岩石,仿佛都在诉说着它们亿万年的传奇。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鉴,更像是通往地质学奇妙世界的邀请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岩石和矿物形成过程的详细描述,那些关于火山喷发、岩浆冷却、沉积物堆积、以及在地壳深处经历高温高压变质的生动讲解,让我对地球的动态演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书里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岩石表面会有明显的层理,那是沉积物一层层堆积的痕迹,而有些岩石则充满了晶洞,那是曾经溶解在热液中的矿物质冷却后形成的。这种联系现实世界现象的解释,让抽象的地质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层面,它提供了大量的野外考察技巧和注意事项,从如何安全地采集样本,到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鉴定,都写得非常实用。我之前总觉得地质学家的工作非常神秘,而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怀有探索的热情,也能在户外发现属于自己的地质奇迹。我已经被书中介绍的各种“寻宝”故事所激励,我计划近期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着这本书,去那些书中提到的可能含有丰富矿物或奇特岩石的区域进行考察。我相信,这次经历一定会让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对地球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星球产生更深的敬畏。
评分我一直觉得,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博物馆,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就是我手中最珍贵的“导览图”。在我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我知道钻石很硬,石灰石可以用来建房子,但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用最生动、最形象的方式,向我揭示了地球的奥秘。书中对各种岩石类型的划分,从火成岩、沉积岩到变质岩,每一个类别都有详尽的介绍,并且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描述“是什么”,更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什么”。它解释了火成岩是如何从熔融的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沉积岩又是如何在水流、风力等作用下形成的,而变质岩又是在怎样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这种对形成过程的细致讲解,让我觉得,每一块岩石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前世今生”,一段漫长而壮丽的地球演化史。而关于矿物的部分,更是让我叹为观止。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晶体,在书中都变成了可以被理解的科学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矿物会形成六边形的晶体,为什么有些矿物会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都与它们的化学组成和原子排列方式息息相关。这本书的“野外指南”的特性,更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实践的书。它鼓励我去户外,去观察,去收集,去鉴定,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探险家”。
评分作为一个对自然科学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爱好者,我常常觉得,很多科学知识虽然有趣,但却总感觉离我们有些遥远,像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直到我接触到《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种隔阂才被彻底打破。《岩石与矿物》这本由美国国家地理倾力打造的野外指南,以其特有的科学严谨性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成功地将宏大而复杂的地球科学展现在我面前,而且是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仿佛就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形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百科全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去理解它、感受它、甚至“触摸”它。我被书中对不同地质构造的生动描述所深深吸引,那些褶皱的山脉、断裂的谷地,在书中都变成了正在上演的地球史诗。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地方会有温泉,有些地方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地球内部活动留下的痕迹。而且,书中关于各种矿物的“家族史”,即它们是如何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也让我惊叹不已。从炙热的地下岩浆到冰冷的地表,再到漫长的地质变迁,每一个矿物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形成故事。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更是在鼓励我去行动。它提供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建议,如何安全地进行野外采集,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鉴定,甚至是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来寻找潜在的矿物富集区。这让我觉得,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地质探险家”,在每一次的户外活动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地质宝藏”。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能够“改变视界”的书。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岩石和矿物的认识,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模糊的概念,它们在我脑海里更多的是一些“石头”的代名词,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系统、但又极其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球深处的大门。书中关于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形成、性质的讲解,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充满了对地球生命史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赞叹。我被书中关于岩石的“生命周期”的描述所吸引,从炽热的岩浆喷涌而出,到经历漫长的风化、侵蚀、搬移、沉积,再到在地壳深处经历高温高压的变质,每一个过程都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地球史诗。而且,这本书的“野外指南”属性,更是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告诉你“这是什么”,更告诉你“如何去发现它”、“如何去认识它”。书中提供的各种实地考察技巧,从如何安全地进行岩石和矿物的采集,到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的鉴定,都写得非常详细和实用。这让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可以亲身参与到这场“地球探索”中的探险家。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本书,去户外寻找那些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岩石和矿物,去验证书中的知识,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评分这本《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尤其是在户外徒步的时候,总会捡拾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但之前对它们一无所知,顶多就是觉得“好看”或者“特别”。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我身边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粒砂砾,都蕴藏着一段漫长而 fascinating 的故事。书里对各种岩石的分类讲解非常清晰,从火成岩、沉积岩到变质岩,每一种岩石的形成过程都被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那些地质年代的划分、板块运动的原理,以前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这本书里似乎有了鲜活的生命。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矿物的部分,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矿物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比如石英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或者一些宝石的形成环境。我甚至开始留意家里的一些装饰品,试着去辨认它们可能是什么矿物。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喜的地下世界。它鼓励你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我现在每次出门,都会不自觉地低头看看脚下的地面,手里也会忍不住抓起一块小石头,脑海里开始回想书里的内容,试着去猜测它的身份。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它本身的定价。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世界的好奇心的点燃和对自然的热爱的培养。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它去更多的地方探险,去实地验证书里的知识,去解锁更多关于地球的秘密。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向导,带着我穿越时间的洪流,去探索地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图书,不如说是一位沉默而博学的伙伴,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却能激发我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一直对自然界中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它们会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些会闪闪发光?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像千层饼?这本书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它从最基础的岩石分类讲起,将复杂的岩石学知识,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用清晰的图表和生动的文字,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概念。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矿物的部分,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矿物是如何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比如,为什么有些宝石会在深海热液喷口附近形成,而有些则会在高山上经历漫长的变质过程。这种将抽象的科学理论与具体的自然现象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地质学”这一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那些高质量的图片,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的矿区和地质公园,亲眼见证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我甚至已经开始计划,在下一次的旅行中,带上这本书,去那些书中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区域,亲身去感受那些教科书上的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样子。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的全新认知和深刻敬畏。在我接触《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之前,我一直觉得,岩石和矿物不过是构成我们日常环境的一些“死物”,它们似乎没有什么生命力,也没有什么值得深入探究的价值。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所有看法。它以一种极其震撼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地球内部的宏大力量,以及那些在我们脚下默默发生的、跨越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书中对岩石和矿物的讲解,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惊喜。我尤其喜欢它关于不同岩石类型的形成机制的描述,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火山岩会有许多气孔,那是因为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在喷发到地表后,气体逸出,留下了这些“小洞”。又比如,它讲述了沉积岩是如何在水流的作用下,将各种碎屑物质一层层地堆积起来,最终固结成型的,而这些沉积层中,常常会保存着古代生物的痕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石。这种将抽象的地质过程具象化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地球的演化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终极探险家野外指南”的定位,更是让它充满了实践的意义。它不仅仅提供理论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在野外进行观察、采集和初步鉴定。这让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可以主动去探索、去发现的“地质探险家”。我已经被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所吸引,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带着这本书,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区域,亲身去体验一次真正的“岩石与矿物”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