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

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西.霍诺维奇,陈厚任 著
图书标签:
  • 岩石
  • 矿物
  • 地质学
  • 自然科学
  • 美国国家地理
  • 野外指南
  • 探险
  • 科普
  • 收藏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下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101406
商品编码:294056631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

定价:58.00元

作者:南西.霍诺维奇,陈厚任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03101406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少儿

包罗万象的岩石与矿物博物馆,精美实用的野外探索图鉴

n

以妙趣横生的多样形式,带你全方位认识脚下奇妙无穷的大地

n


内容提要


认识岩石与矿物的之书!

n

出门观察四周,岩石无处不在,它们覆盖了地球表面的每一寸。你脚下的大地,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

n

⊙ 你知道很硬的石头是什么吗?你了解自己的诞生石吗?

n

⊙ 你能想象吗?世界上很大的海蓝宝石,像大象宝宝一样重!

n

⊙ 钠硼解石为什么又叫“电视石”? 冰洲石有什么神奇之处?

n

⊙ 你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煤为什么又叫“化石燃料”?

n

⊙ 你知道岩石分为哪三大类吗?它们之间还能循环转变!

n

⊙ 地质学家目前已经发现数千种不同的岩石与矿物,这本指南挑出其中很重要的,将它们分门别类,讲解分辨方法与细节特征,助你成为“石头达人”!

n

n

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n

★ 收录180余种岩石与矿物的彩图,直观呈现石头家族的千姿百态

n

★ 介绍每种岩石与矿物的基本信息,从生成地到特征再到名称来源,应有尽有

n

★ 独特的“十秒鉴定”,教你在十秒之内辨别岩石和矿物

n

★ 穿插趣味知识与小故事,石头家族的奇异性和广泛用途,会令你大开眼界

n

★ 配合小游戏与猜谜语,乐趣无穷

n


目录


大家一起来探索岩石…6

n

遍地岩石…8

n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

n

近距离观察矿物…10

n

辨别矿物…12

n

矿物群…14

n

n

自然元素…16

n

金…16

n

银…17

n

铜与硫…18

n

金刚石与石墨…19

n

n

硅酸盐矿物…20

n

石英与紫水晶…20

n

蔷薇石英、墨晶、黄水晶、虎眼石…21

n

玉髓、缟玛瑙、红玉髓、绿玉髓… 22

n

碧玉…23

n

玛瑙…24

n

蛋白石…25

n

斜长石与钠长石…26

n

中钠长石、中钙长石、钙长石…27

n

微斜长石…28

n

正长石…29

n

霞石与方钠石…30

n

青金石…31

n

白榴石与钠沸石…32

n

片沸石与中沸石…33

n

菱沸石与方沸石…34

n

鱼眼石与叶蜡石…35

n

滑石…36

n

白云母…37

n

黑云母…38

n

海绿石与蛭石…39

n

锂云母与硅孔雀石…40

n

膨土与高岭石…41

n

透闪石…42

n

阳起石…43

n

角闪石…44

n

蓝闪石…45

n

n

岩石:诞生石…46

n

n

铁钠闪石与顽火辉石…48

n

普通辉石…49

n

透辉石与锂辉石…50

n

辉玉…51

n

绿柱石…52

n

祖母绿、海蓝宝石、摩根石…53

n

电气石…54

n

异极矿与斧石…55

n

绿帘石与黝帘石…56

n

锆石…57

n

橄榄石…58

n

镁橄榄石、铁橄榄石、贵橄榄石…59

n

黄玉…60

n

榍石与红柱石…61

n

硅线石与蓝晶石…62

n

十字石与硅锌矿…63

n

石榴石与镁铝榴石…64

n

铁铝榴石与钙铝榴石…65

n

n

碳酸盐矿物…66

n

方解石…66

n

白云石…67

n

霰石…68

n

白铅矿与菱镁矿…69

n

孔雀石与蓝铜矿…70

n

菱锰矿与菱铁矿…71

n

n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72

n

金红石与锡石…72

n

软锰矿与金绿宝石…73

n

烧绿石与钛铁矿…74

n

赤铜矿与红锌矿…75

n

赤铁矿…76

n

磁铁矿…77

n

刚玉…78

n

蓝宝石与红宝石…79

n

n

岩石:宝石…80

n

n

尖晶石…82

n

铬铁矿、针铁矿、褐铁矿…83

n

铝土矿…84

n

水镁石与锌铁尖晶石…85

n

n

硫化物、盐与磺酸盐矿物…86

n

斑铜矿与辉铜矿…86

n

铜蓝与闪锌矿…87

n

方铅矿…88

n

辰砂… 89

n

黄铜矿…90

n

雄黄…91

n

雌黄与辉锑矿…92

n

黄铁矿…93

n

白铁矿与辉钼矿…94

n

重晶石…95

n

天青石与泻利盐…96

n

石膏…97

n

硬石膏… 98

n

胆矾…99

n

钙芒硝与水绿矾…100

n

硫砷铜矿与车轮矿…101

n

n

卤化物与硼酸盐矿物…102

n

萤石…102

n

石盐…103

n

钾盐与钠硼解石…104

n

硼砂…105

n

n

其他矿物…106

n

磷铈镧矿与磷铝石…106

n

磷锂铝石与橄榄铜矿…107

n

磷灰石…108

n

氯磷铅矿与砷铅矿…109

n

钒铅矿与银星石…110

n

绿松石…111

n

钙铀云母与白钨石…112

n

钼铅矿与琥珀…113

n

n

岩石面面观…114

n

岩石的用途…116

n

岩石的循环…118

n

n

火成火山岩类…120

n

玄武岩…120

n

流纹岩与浮石…121

n

凝灰岩与

n

粗面岩…122

n

石英安山岩与

n

安山岩…123

n

岩渣与黑曜岩…124

n

n

侵入火成岩类…125

n

花岗岩…125

n

花岗伟晶岩与正长岩…126

n

闪长岩与二长岩…127

n

n

岩石:化石…128

n

n

辉长岩、辉绿岩、橄榄岩…130

n

纯橄榄岩与角砾云母橄榄岩…131

n

n

变质岩类…132

n

板岩…132

n

千枚岩与混成岩…133

n

片岩…134

n

片麻岩…135

n

角闪岩与角页岩…136

n

大理岩…137

n

硅卡岩与滑石岩…138

n

石英岩与蛇纹岩…139

n

榴辉岩与糜棱岩…140

n

n

碎屑状沉积岩类…141

n

砂岩…141

n

长石砂岩与杂砂岩…142

n

砾岩…143

n

n

岩石:恐龙骨化石…144

n

n

页岩与泥灰岩…146

n

n

化学沉积岩类…147

n

燧石与白云岩…147

n

石灰岩…148

n

石膏岩与岩盐…149

n

n

生物沉积岩类…150

n

煤…150

n

壳灰岩与白垩岩…151

n

n

快速检索图鉴…152

n

名词解释…154

n

图片来源…156

n

更多相关信息…157

n

索引…158

n

n


作者介绍


>南西霍诺维奇(Nancy Honovich),美国人,为孩子们写过许多文章、短篇故事和书籍。她的写作主题广泛,从骑士、发明家到世界上的动物,均有涉猎。南西生活在纽约,是一名编辑。

n


文摘


岩石的用途

n

n

无论作为切割工具还是建筑建材,岩石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n

n

工具

n

n

200万年前,人类缺乏精细的工具,于是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石器完成各种工作,包含切割、伐,以及用石制箭头狩猎。这个早期阶段被称为“石器时代”。不过,在某些文化中,直至今日仍在使用石制工具。在石器时代,较坚硬的岩石如石英岩,会用于敲打并形塑其他较软的岩石,制作合适的工具,如敲击工具、研磨工具及刮擦工具。

n

n

艺术

n

n

早期人类发现岩石还可以用于发挥想象力——将赤铁矿等特定矿物磨成粉末,制成颜

n

料,在岩洞内作画。他们也会将一些图像刻于岩石上——经常也是使用石制用具。

n

20世纪40年代初,两个年轻人在法国西南部发现了一系列的洞穴,今日称作拉斯科

n

洞窟。洞内的动物壁画,专家估计约有17300年的历史。

n

人类也会雕刻石像,如的沃尔道夫维纳斯雕像,就展现着丰腴怀孕的女性形体。这类女性石像创造于旧石器时代欧洲各文化艺术家手中,不同地点出土的女性石像,制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3000年至公元前20000年。当时有些艺术家的创作媒材,选用的是较软的沉积岩,如石灰岩,有些则使用骨头或木材雕刻。

n

随着时间演进,石像愈趋精致。亚伯拉罕·林肯的雕像坐落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中心,以变质岩类的乔治亚大理岩雕刻而成。

n

n

建筑

n

n

一直以来,人类都知道岩石是优质建材,适合建造房屋、神殿及坟墓等。不过,就建筑方式而言,有些文化习惯直接挖空岩石,有些则习惯使用切割岩石堆垒。位于约旦的佩特拉古城,就是一座被凿进砂岩峭壁的城市,建造于公元前300年。名为纳巴泰人的古代阿拉伯人在此居住,直至363年。

n

古代火山喷发,火山灰覆盖今日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地区,硬化后形成一种较软的岩石,称为凝灰岩。自然风化作用使得整片地貌呈现许多尖塔状结构,当地人将其直接刻凿成房屋。

n

印度的泰姬陵是一座陵寝,使用一种被称为马克拉纳的白色大理石(以产地命名)建造而成,由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命令工匠建置,以悼念他的亡妻。总共动用了22000名工人,历时22年,于1653年完工。

n

n


序言


大家一起来探索岩石…6

n

遍地岩石…8

n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

n

近距离观察矿物…10

n

辨别矿物…12

n

矿物群…14

n

n

自然元素…16

n

金…16

n

银…17

n

铜与硫…18

n

金刚石与石墨…19

n

n

硅酸盐矿物…20

n

石英与紫水晶…20

n

蔷薇石英、墨晶、黄水晶、虎眼石…21

n

玉髓、缟玛瑙、红玉髓、绿玉髓… 22

n

碧玉…23

n

玛瑙…24

n

蛋白石…25

n

斜长石与钠长石…26

n

中钠长石、中钙长石、钙长石…27

n

微斜长石…28

n

正长石…29

n

霞石与方钠石…30

n

青金石…31

n

白榴石与钠沸石…32

n

片沸石与中沸石…33

n

菱沸石与方沸石…34

n

鱼眼石与叶蜡石…35

n

滑石…36

n

白云母…37

n

黑云母…38

n

海绿石与蛭石…39

n

锂云母与硅孔雀石…40

n

膨土与高岭石…41

n

透闪石…42

n

阳起石…43

n

角闪石…44

n

蓝闪石…45

n

n

岩石:诞生石…46

n

n

铁钠闪石与顽火辉石…48

n

普通辉石…49

n

透辉石与锂辉石…50

n

辉玉…51

n

绿柱石…52

n

祖母绿、海蓝宝石、摩根石…53

n

电气石…54

n

异极矿与斧石…55

n

绿帘石与黝帘石…56

n

锆石…57

n

橄榄石…58

n

镁橄榄石、铁橄榄石、贵橄榄石…59

n

黄玉…60

n

榍石与红柱石…61

n

硅线石与蓝晶石…62

n

十字石与硅锌矿…63

n

石榴石与镁铝榴石…64

n

铁铝榴石与钙铝榴石…65

n

n

碳酸盐矿物…66

n

方解石…66

n

白云石…67

n

霰石…68

n

白铅矿与菱镁矿…69

n

孔雀石与蓝铜矿…70

n

菱锰矿与菱铁矿…71

n

n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72

n

金红石与锡石…72

n

软锰矿与金绿宝石…73

n

烧绿石与钛铁矿…74

n

赤铜矿与红锌矿…75

n

赤铁矿…76

n

磁铁矿…77

n

刚玉…78

n

蓝宝石与红宝石…79

n

n

岩石:宝石…80

n

n

尖晶石…82

n

铬铁矿、针铁矿、褐铁矿…83

n

铝土矿…84

n

水镁石与锌铁尖晶石…85

n

n

硫化物、盐与磺酸盐矿物…86

n

斑铜矿与辉铜矿…86

n

铜蓝与闪锌矿…87

n

方铅矿…88

n

辰砂… 89

n

黄铜矿…90

n

雄黄…91

n

雌黄与辉锑矿…92

n

黄铁矿…93

n

白铁矿与辉钼矿…94

n

重晶石…95

n

天青石与泻利盐…96

n

石膏…97

n

硬石膏… 98

n

胆矾…99

n

钙芒硝与水绿矾…100

n

硫砷铜矿与车轮矿…101

n

n

卤化物与硼酸盐矿物…102

n

萤石…102

n

石盐…103

n

钾盐与钠硼解石…104

n

硼砂…105

n

n

其他矿物…106

n

磷铈镧矿与磷铝石…106

n

磷锂铝石与橄榄铜矿…107

n

磷灰石…108

n

氯磷铅矿与砷铅矿…109

n

钒铅矿与银星石…110

n

绿松石…111

n

钙铀云母与白钨石…112

n

钼铅矿与琥珀…113

n

n

岩石面面观…114

n

岩石的用途…116

n

岩石的循环…118

n

n

火成火山岩类…120

n

玄武岩…120

n

流纹岩与浮石…121

n

凝灰岩与

n

粗面岩…122

n

石英安山岩与

n

安山岩…123

n

岩渣与黑曜岩…124

n

n

侵入火成岩类…125

n

花岗岩…125

n

花岗伟晶岩与正长岩…126

n

闪长岩与二长岩…127

n

n

岩石:化石…128

n

n

辉长岩、辉绿岩、橄榄岩…130

n

纯橄榄岩与角砾云母橄榄岩…131

n

n

变质岩类…132

n

板岩…132

n

千枚岩与混成岩…133

n

片岩…134

n

片麻岩…135

n

角闪岩与角页岩…136

n

大理岩…137

n

硅卡岩与滑石岩…138

n

石英岩与蛇纹岩…139

n

榴辉岩与糜棱岩…140

n

n

碎屑状沉积岩类…141

n

砂岩…141

n

长石砂岩与杂砂岩…142

n

砾岩…143

n

n

岩石:恐龙骨化石…144

n

n

页岩与泥灰岩…146

n

n

化学沉积岩类…147

n

燧石与白云岩…147

n

石灰岩…148

n

石膏岩与岩盐…149

n

n

生物沉积岩类…150

n

煤…150

n

壳灰岩与白垩岩…151

n

n

快速检索图鉴…152

n

名词解释…154

n

图片来源…156

n

更多相关信息…157

n

索引…158

n

n



大地深处的秘密:探寻岩石与矿物的奇妙世界 从巍峨耸立的山脉到深邃幽暗的洞穴,我们的星球是一部宏伟的地质史诗,而岩石与矿物便是构成这部史诗的最基本元素。它们不仅塑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貌,更蕴藏着地球亿万年的演化信息,诉说着太阳系的形成、生命的起源,乃至人类文明的早期轨迹。这并非一本简单的图鉴,而是一次邀请,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次激动人心的探险,去揭开岩石与矿物那令人着迷的神秘面纱,理解它们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它们在地球动力学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书将带您深入了解构成我们星球的基石——岩石。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分类入手,探讨岩石的三大族群: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您将学习如何识别它们的形成过程,是炙热的岩浆喷涌而出冷却凝固,还是泥沙沉积层层叠压,亦或是古老岩石在高温高压下重塑新生。每一个族群内部都包含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类,我们将逐一剖析它们的特征。 对于火成岩,我们会从火山的视角出发,探究玄武岩的坚韧与 basaltic 地貌的形成,如著名的安山岩柱。您会了解到花岗岩那细腻而多样的纹理,以及它在建筑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纪念碑。我们将解释辉长岩如何成为深埋地下的岩浆库的产物,以及一些奇特的火山岩,如浮石,为何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本书还会深入到各种浅成岩和深成岩,解析它们颗粒大小、矿物成分以及冷却速度之间的微妙联系,理解为何有些岩石粗糙如砂纸,有些则光滑如镜。 沉积岩的世界则如同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记录着地表的变迁和生命的痕迹。本书将细致地描绘砂岩的层理与砂粒排列,探讨它如何记录河流、沙漠或海洋的古老环境。您将学习辨别石灰岩的成分,理解珊瑚礁的形成,以及为何它常常富含海洋生物的化石。页岩那细腻的质地,又会向我们揭示古代湖泊或海洋的静谧。本书还会介绍砾岩,那些包裹着鹅卵石的岩石,它们是远古河流或冰川活动留下的有力证据。此外,我们还会探讨一些特殊的沉积岩,如煤层,它们是古老植物堆积而成的能源宝藏,以及石膏,常用于建筑材料和雕刻。您将了解沉积岩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胶结和重结晶,以及它们如何在地质构造中形成各种褶皱和断层。 变质岩则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生岩石发生质变的产物,它们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直接体现。本书将带您认识大理石,那曾经是石灰岩,如今因变质作用而拥有了细腻的纹理和闪耀的光泽,它是艺术和建筑的瑰宝。您还会了解到片岩和板岩,它们那平行排列的矿物片层,赋予了它们劈开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屋顶和地板。本书还将深入探讨片麻岩,它那独特的条带状构造,是经历过极端变质作用的标志。我们将解析变质作用的类型,如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矿物的重结晶和新的矿物的生成。 除了岩石,本书同样会带您走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矿物世界。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天然化学物质,它们拥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我们将从矿物的基本定义出发,解释晶体形态、硬度、光泽、颜色、条痕、断口和解理等关键识别特征。您将学习如何使用莫氏硬度计来测量矿物的硬度,理解为何钻石能够划伤玻璃,而石膏却轻易被指甲刮花。 本书将详细介绍一些最常见也最令人惊叹的矿物。您会认识到石英家族的丰富多样,从透明的水晶到紫色的紫水晶,再到黄色的黄水晶,它们都拥有相同的化学成分SiO2,却因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呈现出万千色彩。我们将深入了解方解石,它不仅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其光学特性更是值得称道,双折射现象将为你揭示一个全新的视觉维度。您还会认识到云母,那薄如蝉翼的片层,为何能被用于电子元件和油漆。 本书还会带您探索一些具有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的矿物。例如,金属矿物,如黄铁矿(愚人金)和磁铁矿,它们是地球上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冶炼和工业的发展。宝石矿物,如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它们不仅因其美丽而备受珍视,其形成环境和内部包裹体更是地质历史的见证。本书还会介绍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矿物,如萤石,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以及石榴石,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您理解岩石与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矿物是岩石的“砖块”,而岩石则是承载矿物的“结构”。您将学会如何通过分析岩石中的矿物组成来推断其形成环境和历史。例如,在火山岩中找到富含橄榄石和辉石的矿物组合,就表明这是一种富镁贫硅的岩浆冷却而成。而在变质岩中发现石英和石榴石共存,则暗示着其形成过程中经历过高温和高压。 本书不仅关注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的乐趣。我们将提供实用的野外考察技巧,教您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岩石和矿物的采集,以及如何记录观察到的信息。您将学会如何准备必要的工具,如放大镜、锤子、酸液(用于测试碳酸盐矿物)以及笔记本和相机。我们将分享一些适合初学者的野外考察地点建议,以及在考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本书还将拓展您对岩石与矿物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的认识。从史前时代人类使用石器,到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再到现代社会对各种矿产资源的依赖,岩石与矿物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您将了解宝石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矿产资源如何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地缘政治。 这是一次关于地球内在奥秘的探索,一次关于生命起源的追溯,一次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无论您是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地质爱好者,亦或是渴望了解脚下大地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岩石与矿物奇妙世界的大门,激发您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并赋予您一双能够“读懂”大地故事的眼睛。让我们的探险从此刻开始,去发现那隐藏在平凡之下的非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就是我手里最得力的“教辅材料”。在我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就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迷雾,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轮廓。然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拨开了重重迷雾,让我得以窥见地球那令人惊叹的内在世界。书中对岩石和矿物的分类,从基础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硬度,到复杂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讲解得既科学又清晰。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岩石类型的形成过程的生动描述,那些关于火山活动、板块运动、水流侵蚀、风力沉积等宏大叙事,都在书中被转化成了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地质故事”。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岩石表面会有明显的层理,那是河流或海洋沉积物堆积的痕迹,而有些岩石则充满了晶体,那是岩浆冷却后矿物质结晶的产物。这些讲解,让我觉得,每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都承载着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地球历史。而且,这本书的“野外指南”定位,更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书,更是一本行动的书。它提供的各种实地考察技巧,从如何安全地行走在崎岖的地形,到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的鉴定,都写得非常具体和实用。这让我觉得,我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可以亲身参与到这场“地球探索”中的探险家。我已经被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所深深吸引,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本书,去户外,去寻找那些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岩石和矿物,去验证书中的知识,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评分

读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我感觉自己对脚下的土地有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我以前在户外徒步时,总会下意识地避开那些看起来“粗糙”的地面,总觉得它们不过是阻碍行程的障碍。但现在,我忍不住会弯下腰,仔细观察每一块被我踢到的石子,试图从它的纹理、颜色和形状中,读出它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真的太神奇了,它让那些曾经沉默无言的物质,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岩石类型的详细区分,从火山喷发形成的火成岩,到海陆变迁留下的沉积岩,再到在地壳深处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质岩,每一种岩石的形成过程都被描述得既科学又形象。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在书里被转化成了生动的画面,让我很容易就能理解。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沉积岩会有明显的层理,那是不同时期沉积物的堆积,而有些岩石则可能含有恐龙的化石,那是因为它们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古老地层。这种联系过去和现在的能力,让我觉得每一次的触摸,都是在与地球的漫长生命进行对话。而且,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是什么”,它更强调“如何发现”和“如何认识”。书中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野外考察技巧,从如何安全地行走在崎岖的地形,到如何利用放大镜和简单的化学试剂进行初步鉴定,都写得非常具体。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行动的指南,它鼓励我去实践,去探索,去亲身验证书中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物质世界认知的一扇新大门。我以前一直以为,岩石就是岩石,矿物就是矿物,它们不过是构成地貌的基本元素,没有太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但《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是什么”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的书。比如,书中对各种岩石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光泽、断口等,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并且配以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通过观察来区分它们。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物理性质与其内在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联系起来,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矿物那么坚硬,而有些则容易破碎。书里关于矿物的色彩成因的解释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很多矿物的颜色并非它们本身的颜色,而是因为微量的杂质所致,比如红宝石的红色就是因为含有铬元素,而蓝宝石的蓝色则是因为含有铁和钛。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美”的来源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发现,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平凡无奇的石头,在微观世界里也可能蕴含着令人惊叹的精妙结构和复杂的形成历史。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视的身边事物,我开始在家里的花盆边,甚至在公园的角落里,寻找那些具有特殊纹理或色彩的石头,试图用书里的知识去解读它们的身份。这种从“看”到“懂”的转变,让我对自然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和探索欲。这本书不愧是“终极探险家”的野外指南,它确实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提供给我们探索的工具和勇气。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更是一种与世界互动,从中获得感悟和理解的过程。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地球。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那些令人惊叹的图片所吸引,那些色彩斑斓的晶体、形态各异的岩石,仿佛都在诉说着它们亿万年的传奇。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鉴,更像是通往地质学奇妙世界的邀请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岩石和矿物形成过程的详细描述,那些关于火山喷发、岩浆冷却、沉积物堆积、以及在地壳深处经历高温高压变质的生动讲解,让我对地球的动态演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书里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岩石表面会有明显的层理,那是沉积物一层层堆积的痕迹,而有些岩石则充满了晶洞,那是曾经溶解在热液中的矿物质冷却后形成的。这种联系现实世界现象的解释,让抽象的地质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层面,它提供了大量的野外考察技巧和注意事项,从如何安全地采集样本,到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鉴定,都写得非常实用。我之前总觉得地质学家的工作非常神秘,而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怀有探索的热情,也能在户外发现属于自己的地质奇迹。我已经被书中介绍的各种“寻宝”故事所激励,我计划近期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着这本书,去那些书中提到的可能含有丰富矿物或奇特岩石的区域进行考察。我相信,这次经历一定会让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对地球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星球产生更深的敬畏。

评分

我一直觉得,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博物馆,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就是我手中最珍贵的“导览图”。在我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我知道钻石很硬,石灰石可以用来建房子,但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用最生动、最形象的方式,向我揭示了地球的奥秘。书中对各种岩石类型的划分,从火成岩、沉积岩到变质岩,每一个类别都有详尽的介绍,并且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描述“是什么”,更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什么”。它解释了火成岩是如何从熔融的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沉积岩又是如何在水流、风力等作用下形成的,而变质岩又是在怎样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这种对形成过程的细致讲解,让我觉得,每一块岩石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前世今生”,一段漫长而壮丽的地球演化史。而关于矿物的部分,更是让我叹为观止。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晶体,在书中都变成了可以被理解的科学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矿物会形成六边形的晶体,为什么有些矿物会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都与它们的化学组成和原子排列方式息息相关。这本书的“野外指南”的特性,更是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实践的书。它鼓励我去户外,去观察,去收集,去鉴定,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探险家”。

评分

作为一个对自然科学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爱好者,我常常觉得,很多科学知识虽然有趣,但却总感觉离我们有些遥远,像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直到我接触到《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种隔阂才被彻底打破。《岩石与矿物》这本由美国国家地理倾力打造的野外指南,以其特有的科学严谨性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成功地将宏大而复杂的地球科学展现在我面前,而且是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仿佛就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形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百科全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去理解它、感受它、甚至“触摸”它。我被书中对不同地质构造的生动描述所深深吸引,那些褶皱的山脉、断裂的谷地,在书中都变成了正在上演的地球史诗。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地方会有温泉,有些地方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地球内部活动留下的痕迹。而且,书中关于各种矿物的“家族史”,即它们是如何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也让我惊叹不已。从炙热的地下岩浆到冰冷的地表,再到漫长的地质变迁,每一个矿物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形成故事。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更是在鼓励我去行动。它提供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建议,如何安全地进行野外采集,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鉴定,甚至是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来寻找潜在的矿物富集区。这让我觉得,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地质探险家”,在每一次的户外活动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地质宝藏”。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能够“改变视界”的书。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岩石和矿物的认识,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模糊的概念,它们在我脑海里更多的是一些“石头”的代名词,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系统、但又极其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球深处的大门。书中关于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形成、性质的讲解,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充满了对地球生命史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赞叹。我被书中关于岩石的“生命周期”的描述所吸引,从炽热的岩浆喷涌而出,到经历漫长的风化、侵蚀、搬移、沉积,再到在地壳深处经历高温高压的变质,每一个过程都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地球史诗。而且,这本书的“野外指南”属性,更是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告诉你“这是什么”,更告诉你“如何去发现它”、“如何去认识它”。书中提供的各种实地考察技巧,从如何安全地进行岩石和矿物的采集,到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初步的鉴定,都写得非常详细和实用。这让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可以亲身参与到这场“地球探索”中的探险家。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本书,去户外寻找那些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岩石和矿物,去验证书中的知识,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评分

这本《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尤其是在户外徒步的时候,总会捡拾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但之前对它们一无所知,顶多就是觉得“好看”或者“特别”。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我身边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粒砂砾,都蕴藏着一段漫长而 fascinating 的故事。书里对各种岩石的分类讲解非常清晰,从火成岩、沉积岩到变质岩,每一种岩石的形成过程都被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那些地质年代的划分、板块运动的原理,以前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这本书里似乎有了鲜活的生命。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矿物的部分,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矿物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比如石英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或者一些宝石的形成环境。我甚至开始留意家里的一些装饰品,试着去辨认它们可能是什么矿物。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喜的地下世界。它鼓励你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我现在每次出门,都会不自觉地低头看看脚下的地面,手里也会忍不住抓起一块小石头,脑海里开始回想书里的内容,试着去猜测它的身份。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它本身的定价。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世界的好奇心的点燃和对自然的热爱的培养。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它去更多的地方探险,去实地验证书里的知识,去解锁更多关于地球的秘密。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向导,带着我穿越时间的洪流,去探索地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图书,不如说是一位沉默而博学的伙伴,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却能激发我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一直对自然界中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它们会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些会闪闪发光?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像千层饼?这本书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它从最基础的岩石分类讲起,将复杂的岩石学知识,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用清晰的图表和生动的文字,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概念。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矿物的部分,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矿物是如何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比如,为什么有些宝石会在深海热液喷口附近形成,而有些则会在高山上经历漫长的变质过程。这种将抽象的科学理论与具体的自然现象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地质学”这一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那些高质量的图片,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的矿区和地质公园,亲眼见证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我甚至已经开始计划,在下一次的旅行中,带上这本书,去那些书中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区域,亲身去感受那些教科书上的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样子。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的全新认知和深刻敬畏。在我接触《岩石与矿物-美国国家地理终级探险家野外指南》之前,我一直觉得,岩石和矿物不过是构成我们日常环境的一些“死物”,它们似乎没有什么生命力,也没有什么值得深入探究的价值。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所有看法。它以一种极其震撼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地球内部的宏大力量,以及那些在我们脚下默默发生的、跨越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书中对岩石和矿物的讲解,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惊喜。我尤其喜欢它关于不同岩石类型的形成机制的描述,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火山岩会有许多气孔,那是因为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在喷发到地表后,气体逸出,留下了这些“小洞”。又比如,它讲述了沉积岩是如何在水流的作用下,将各种碎屑物质一层层地堆积起来,最终固结成型的,而这些沉积层中,常常会保存着古代生物的痕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石。这种将抽象的地质过程具象化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地球的演化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终极探险家野外指南”的定位,更是让它充满了实践的意义。它不仅仅提供理论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在野外进行观察、采集和初步鉴定。这让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可以主动去探索、去发现的“地质探险家”。我已经被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所吸引,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带着这本书,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区域,亲身去体验一次真正的“岩石与矿物”探索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