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0秒探索:列奥纳多 达 芬奇
定价:55.00元
作者:玛利亚·华莱丝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15543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翻译成20种文字畅销全球;
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每天30秒,探索各学科精华,适合全家人的科普书。
50个主题,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帮你了解达芬奇的传奇一生,学习达芬奇的成就,培养对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兴趣。
内容提要
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师、植物学家、制 图师、工程师、数学家、音乐家、科学家、 雕塑家——用“博学多识”根本不足以形容 列奥纳多?达?芬奇惊人的天赋。如果你仅 仅知道达?芬奇就是那个被复制次数排在首 位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赶快趁机 给自己补补课充充电,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 “全才”吧。 本书是了解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大英雄”各 种理念的捷径。在本书中,几位世界上研究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学者,带领读者 专业且直接地领略达?芬奇发明的领域 之广、创意之妙。本书把达?芬奇的每项伟 大成就精简为一幅图、两页纸和三四百字, 在半分钟内向普通读者讲解。本书引用了大 量的图片,用对其关键画作的研究为支撑, 是满足好奇心、了解达?芬奇的好选择。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序
前言
1 绘画和雕塑
2 术语
4 绘画论
6 绘画优说
8 动作和姿态适当原则
10 明暗对照法和晕涂法
13 名作欣赏:后的晚餐
14 自然
16 肖像画
18 黑红粉笔画
20 大洪水
23 几何学
24 术语
26 线透视
28 几何光学
30 几何比例
33 名作欣赏:抱银鼠的
女子
34 平面几何
36 化圆为方问题
38 立体几何
40 花结和玫瑰形装饰
43 机械
44 术语
46 直升机
48 蜗轮
50 降落伞
53 名作欣赏:圣母子与
圣安妮及施洗者圣约翰
54 液压锯
56 键盘中提琴
58 潜水服
60 自动车
63 土木工程
64 术语
66 理想之城
68 教会建筑
70 制图学和运河
72 桥梁
74 铸造斯福尔扎马
77 名作欣赏:安吉亚里战役
78 舞台设计
80 工业机械
83 军事工程
84 术语
86 堡垒
88 壮观的攻城机器
90 坦克
92 大炮和巨弩
94 弹道研究
96 海战
99 名作欣赏:蒙娜丽莎
100 可拆卸加农炮和装备
103 自然
104 术语
106 原动力
108 地球之躯
111 名作欣赏:岩间圣母
112 宏观和微观
114 必要性和经验
116 水
118 漩涡
120 自然之力
123 解剖和解剖学研究
124 术语
126 解剖和解剖图
128 人体机器
130 体液
132 探索灵魂
134 人类和动物
137 名作欣赏:圣母领报
138 人体测量学
140 生命之源
142 参考资源
144 作者简介
146 词汇表
作者介绍
玛丽娜?华莱丝是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 艺术设计学院的策展专业教授和院长。她策 划了一系列大型重要展览,包括“壮观的人 体:从列奥纳多?达?芬奇时代到今天的人 体艺术和科学”。
文摘
序言
刚拿到这本《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毕竟“30秒探索”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种快速浏览、碎片化获取信息的模式。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用流水账的方式罗列达·芬奇的生平,而是匠心独运地选择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30秒”瞬间,将那些改变历史、启发后世的灵感火花凝炼其中。每一章都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得以窥见这位文艺复兴巨匠内心深处最耀眼的思想火光。比如,书中对《蒙娜丽莎》创作背后微妙情感的捕捉,不仅仅停留在对画作技巧的分析,更是深入挖掘了达·芬奇在捕捉人物神韵时,对人性的洞察以及他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悟。那种对微笑的描绘,不仅仅是笔触的运用,更是对人类复杂情感的一种极致表达,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让我仿佛看到了达·芬奇本人在画室中,对着眼前的模特,眼神中流露出的沉思与赞叹。又比如,在探讨达·芬奇对飞行器的设想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陈述他的发明,而是着重于他观察飞鸟、模仿自然的严谨态度,以及他在无数次失败中提炼出的科学原理。这种对科学精神的强调,让我看到了达·芬奇超越时代的远见,以及他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书中还涉及到了他作为解剖学家的工作,那些精细入微的解剖图,不仅仅是医学的记录,更是他对生命奥秘的敬畏之情。通过这些“30秒”的视角,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达·芬奇,一个集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于一身的非凡灵魂。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用心,精美的插图与简洁的文字相得益彰,让阅读体验更加愉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艺术、科学和人类智慧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会让你在短暂的阅读时间内,获得一次深刻的启迪。
评分初次接触《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我承认,我对“30秒”这个概念带着一丝先入为主的轻视,觉得它可能只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然而,这本书所展现的深度和思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将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智慧,浓缩在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30秒”瞬间之中。书中对于达·芬奇在流体力学研究方面的探索,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会详细描述他如何观察水流的形态,研究漩涡的产生和运动规律,以及他如何尝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机械设计,例如他的水力机械和泵的设计。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科学分析,展现了达·芬奇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家的特质。同时,在探讨达·芬奇在军事工程方面的贡献时,书中选取了他关于战争机器的设计,例如他的各种攻城器械和防御工事。作者并非简单地陈述其技术细节,而是着重于他如何从实际作战需求出发,运用力学原理和创新思维,设计出极具威慑力的武器。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他对军事策略的理解,都令人惊叹。书中还穿插了达·芬奇在植物学上的研究,他如何细致描绘各种植物的形态,研究它们的生长规律,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为作品增添了真实感和生命力。整本书的结构设计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研讨会,每一个“30秒”都是一个深入的专题报告,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精美的插图,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达·芬奇的伟大成就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其量的多少,而在于其质的深度和应用的可能性。
评分拿到《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我最初的期望仅是能快速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概貌。然而,这本书的“30秒”并非浅尝辄止的敷衍,而是深度挖掘、提炼精髓的智慧结晶。作者以一种极其独特的视角,将达·芬奇这位横跨艺术、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巨匠,置于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30秒”瞬间进行审视,让他的思想和成就得以浓缩和升华。书中对于达·芬奇在解剖学方面的探索,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他绘制的解剖图,而是会深入探讨他进行这些研究的动机和过程。他会详细描述达·芬奇如何在那个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时代,冒着风险进行人体解剖,以及他对骨骼、肌肉、血管等细节的精确描绘,如何超越了当时的认知水平。这种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体构造的极致好奇,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达·芬奇。同时,书中对达·芬奇在艺术创作上的解读,也并非空泛的赞美。作者会聚焦于他作品中的某个特定细节,例如《维特鲁威人》的比例研究,他如何通过几何学和人体比例的结合,创造出那个经典的形象,这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数学和人体科学的完美融合。此外,在谈及达·芬奇在工程学上的设想时,书中选取了他关于飞行器、关于军事器械等方面的若干例子,并非简单地陈述其设计图,而是着重于他从自然界汲取灵感,以及他如何将机械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即使是那些未能实现的设想,也足以展现出达·芬奇超乎时代的想象力和工程天赋。整本书的行文流畅,逻辑清晰,每一个“30秒”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共同串联起达·芬奇这位伟大人物的辉煌篇章。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深刻,源于对核心价值的精准把握。
评分初次拿到《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我心中难免会闪过一丝疑虑:“‘30秒’是否意味着内容的肤浅?”然而,随着翻阅的深入,这种疑虑被彻底打消。这本书以其精炼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将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智慧,浓缩在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30秒”瞬间里。书中对达·芬奇在光学研究和透视学方面的贡献,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会详细介绍他如何观察光线的传播、折射和反射,以及他如何将这些光学原理运用到他的绘画创作中,创造出逼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例如,他对于“空气透视法”的运用,是如何在《蒙娜丽莎》的背景中营造出深邃的远景,赋予画面无限的纵深感。这种将科学理论与艺术实践完美结合的例子,充分展现了达·芬奇的跨学科思维。同时,在探讨达·芬奇在流体力学研究上的成就时,书中选取了他对水流形态的观察和研究,以及他如何尝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机械设计。作者并非简单地陈述其设计图,而是着重于他从自然现象中汲取灵感,以及他如何运用数学和力学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即使是那些未能实现的设想,也足以展现出达·芬奇超乎时代的想象力和工程天赋。书中还穿插了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研究,那些精细入微的解剖图,不仅仅是医学的珍贵文献,更是他对于生命构造的敬畏与探索。作者会借此引导读者思考,一个艺术家如何能够以如此严谨的态度,去解剖和理解生命的本质,并将这种理解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的语言。整本书的结构设计如同一个精心策划的学术讲座,每一个“30秒”都是一个精彩的论点,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精美的插图,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达·芬奇的伟大成就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深度,源于对核心价值的精准把握和独到解读。
评分初次接触《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我带着一种略微审慎的态度,毕竟“30秒”这个标签很容易让人产生“浅尝辄止”的担忧。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成功地将达·芬奇这位跨越时代的天才,浓缩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瞬间”,如同琥珀般定格了那些至关重要的灵感和思考。作者的叙述方式极为别致,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传记叙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在达·芬奇的创作和思想世界中进行一次次精妙的“快闪”。其中,对于达·芬奇在工程学上的贡献的解读,尤为令我印象深刻。书中选取了他在设计战争机器、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几个典型案例,并非简单地介绍其技术细节,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设计背后所蕴含的创新思维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和工程构想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惊叹于达·芬奇在那个时代就已展现出的工程天赋。同时,书中的内容也触及了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探索,那些精细的骨骼、肌肉和器官图,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更是他对于生命形态的极致追求。作者借此引导读者思考,一个艺术家如何能够如此深入地理解人体结构,并将这种理解巧妙地融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这种跨学科的联系,正是达·芬奇之所以成为传奇的重要原因。此外,书中对达·芬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如《最后的晚餐》的构图创新和情感表达,也进行了独到的解析,不仅仅停留在对色彩和线条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画面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和情感张力。整本书的结构设计巧妙,仿佛精心编排的展览,每一个展区都聚焦于达·芬奇生命中的一个闪光点,通过精炼的文字和恰当的插图,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深刻的认知。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更是关于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的生动教材。
评分当我拿到《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这本书时,我带着一种略微观望的态度,毕竟“30秒”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种快速浏览、不求甚解的阅读模式。然而,这本书所展现的内容深度和思维广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极其别致的方式,将达·芬奇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浓缩在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30秒”瞬间里,仿佛将浩瀚的宇宙压缩在一个耀眼的星辰之中。书中对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研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并非仅仅罗列他绘制的那些精细的解剖图,而是会深入探讨他进行这些研究的动机、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挑战。他会详细描述达·芬奇如何在那个年代,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人体解剖,以及他对骨骼、肌肉、血管等细节的精确描绘,如何超越了当时的医学认知。这种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欲,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达·芬奇。同时,在探讨达·芬奇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时,书中选取了他对光线和色彩运用的独特见解。例如,他如何通过对自然光线的观察,将其运用到绘画中,创造出逼真的光影效果,以及他对色彩的精妙搭配,如何赋予作品生命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视觉艺术的深刻理解,让我对达·芬奇的艺术造诣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还触及了达·芬奇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他如何制作乐器,以及他对音乐理论的思考,虽然篇幅不多,却也展现了他多方面的发展。整本书的结构设计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艺术展览,每一个“30秒”都是一件独立的展品,通过引人入胜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这位伟大人物的非凡之处。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是可以被高度浓缩和提炼的,并且以一种令人惊喜的方式呈现。
评分当我初次翻阅《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时,我心中难免会有“‘30秒’是否意味着内容的简略?”的疑问。然而,这本书以其非凡的深度和广度,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传记叙事方式,而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生命中的一些关键“30秒”瞬间,通过这些凝练的片段,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大师、科学巨匠和思想先驱的多重面貌。书中对达·芬奇在光学研究上的贡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会详细介绍他如何观察光线的传播、颜色的折射,以及他如何将这些光学原理巧妙地运用到他的绘画创作中。例如,他对于“晕涂法”的运用,是如何在人物脸上营造出微妙的光影变化,赋予肌肤如生命般的质感。这种将科学探索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例子,充分展现了达·芬奇的跨学科思维。此外,在探讨达·芬奇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的理念时,书中选取了他关于理想城市的设想,以及他对流水系统、防御工事等方面的创新思考。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其设计图,而是着重于他如何从现实需求出发,运用几何学和力学原理,提出超前而实用的解决方案。这种对社会工程学和城市规划的关注,展现了达·芬奇对人类生活品质的深切关怀。书中还穿插了达·芬奇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他如何制作乐器,以及他对声音传播的研究,虽然相对篇幅较少,却也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整本书的结构设计巧妙,仿佛一场精美的画廊,每一幅画都聚焦于达·芬奇生活中的一个精彩瞬间,通过引人入胜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这位伟大人物的风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短暂的瞬间,也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启示。
评分当《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这本书的封面映入眼帘,我首先联想到的便是那种快速浏览、信息爆炸时代的阅读方式。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才发现,这“30秒”并非意味着浅薄,而是一种高度浓缩、提炼精华的智慧。作者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达·芬奇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置于一个个“30秒”的微观视角下进行审视,让那些宏大的成就变得触手可及,却又不失其深度。比如,在探讨达·芬奇的绘画技法时,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光影、色彩、笔触的精细剖析,揭示出达·芬奇在捕捉人物情感和塑造空间感上的独到之处。他会详细描述“空气透视法”是如何在《蒙娜丽莎》中营造出深邃的背景,以及“晕涂法”如何赋予人物肌肤如生命般的质感。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对达·芬奇的艺术造诣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书中对达·芬奇在科学和工程学上的探索,也同样令人惊叹。作者会聚焦于他某一项发明,例如他的飞行器设计,并非简单地陈列图纸,而是会深入分析其设计理念的源泉,比如对鸟类飞行姿态的仔细观察,以及他如何尝试将力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即使是那些未曾实现的设想,也足以展现出达·芬奇超乎时代的想象力和对机械原理的深刻洞察。书中还穿插了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研究,那些精细的解剖图,不仅仅是医学的珍贵文献,更是他对于生命构造的严谨探索。作者通过文字,将那些复杂的解剖学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能够如此深入地探究生命的奥秘,并将其转化为艺术的灵感。整本书的编排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探索之旅,每一个“30秒”都是一个精彩的片段,串联起达·芬奇的伟大一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深度并非来自于篇幅的冗长,而是来自于对核心价值的精准提炼。
评分手握《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我本以为这是一次轻松愉快的“快餐式”阅读体验,毕竟“30秒”这样的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碎片化和浅显。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颠覆了我的预设。作者并没有选择将达·芬奇的生平事迹一股脑地呈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极其精妙的“镜头语言”,捕捉那些构成这位天才生命中最具决定性的“30秒”瞬间。这些瞬间,如同精心雕琢的宝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书中对于达·芬奇在艺术创作中的一些独特视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他描绘《最后的晚餐》时,对于人物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精准捕捉,是如何通过细微的笔触传递出复杂的情感张力。作者会详细分析每个门徒在听到耶稣预言时的不同反应,以及达·芬奇是如何利用透视原理,将整个场景的焦点汇聚在耶稣身上,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看到了达·芬奇作为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和叙事者的一面。此外,在谈及达·芬奇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成就时,书中选取了他在光学、流体力学等领域的一些重要思考。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或图纸,而是着重于他观察自然、进行实验的过程,以及他如何从现象中提炼出普遍规律。比如,他对水流的研究,他如何观察漩涡的形成,并试图将其应用于机械设计,这充分展现了他跨越学科界限的思维模式。书中还触及了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贡献,那些精细入微的解剖图,不仅仅是科学记录,更是他对生命体内部构造的敬畏与探索。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一个艺术家是如何能够以如此严谨的态度,去解剖和理解生命的本质,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艺术的语言。整本书的结构设计如同一个精心策划的展览,每一个“30秒”都是一个独立的展品,但它们共同勾勒出了达·芬奇这位伟大的、多维度的灵魂。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瞬间之中。
评分刚翻开《30秒探索:列奥纳多·达·芬奇》,我承认,我对“30秒”这个概念抱有一丝怀疑,担心这不过是又一本为了迎合快节奏生活而诞生的、内容空洞的读物。然而,这本书的每一次翻页,都给我带来了惊喜。作者以一种极其高明的手法,将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智慧精华,浓缩在一个个精炼的“30秒”瞬间里,仿佛将浩瀚的星空压缩在一颗耀眼的星辰之中。书中对达·芬奇在工程学和发明创造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极其精彩的解读。作者会选取他某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计,例如他关于自动机械、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并非简单地陈述其技术参数,而是着重于他思考问题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创意。他会深入剖析达·芬奇是如何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灵感,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提出颠覆性的解决方案。例如,他在设计坦克雏形时,对甲壳类动物的观察,以及他如何通过旋转的装置来达到防御目的,都展现了他超乎时代的想象力。同时,书中对达·芬奇在绘画艺术上的分析,也极具深度。他不会仅仅停留于对色彩和构图的赞美,而是会深入探讨达·芬奇在捕捉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的独到之处。比如,在解读《蒙娜丽莎》的微笑时,作者会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个微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以及达·芬奇是如何通过精妙的笔触,将这种复杂的情感转化为永恒的艺术。书中还涉及到了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研究,那些细致入微的解剖图,不仅仅是科学的记录,更是他对于生命奥秘的敬畏之心。作者会借此引导读者思考,一个艺术家如何能够如此深入地理解人体的构造,并将这种理解巧妙地运用到他的艺术创作中。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明快,内容却极其丰富,仿佛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每一个“30秒”都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景点。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是可以被高度浓缩和提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