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从政底线:党员干部不能触碰的20条铁律 李松

正版新书--从政底线:党员干部不能触碰的20条铁律 李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松 著
图书标签:
  • 党员干部
  • 政治素养
  • 党纪党规
  • 廉政建设
  • 职业道德
  • 行为规范
  • 从政守则
  • 反腐倡廉
  • 公务员
  • 政治风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29710
商品编码:2945339786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从政底线:党员干部不能触碰的20条铁律

定价:36.00元

作者:李松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66297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学习读本

★20条铁律,既是党员干部的“紧箍咒”,更是“护身符”!

★内容丰富、实例鲜活、说理正确、通俗易懂

内容提要


“权力往往使人腐化,*权力*地使人腐化。”(《自由和权力浅说》)——英国勋爵阿克顿如是说。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必须对权力施以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使任何权力的行使都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

近年来,党员干部中绝大多数人都能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然而,其中也存在不少害群之马,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砝码,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期望和法律的尊严视为儿戏,严重违背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责,违纪、违法乃至犯罪。

新华社记者李松的《从政底线》一书,紧紧围绕*提出的20条铁律,论述了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一个守纪律、讲规矩的“明白人”。

这20条铁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本书以经典的案例、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展开多维度的论述,说明遵守铁的纪律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基因,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干净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必须要有铁一般的纪律。

作为一部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读本,本书可读性强、知识性强、富有哲理,不少案例评析更是点石成金,给人以启示和警醒。

目录


开篇语 / 1

章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一、“做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 2

二、与老板比富成为“官场病” / 6

三、当官不发财是基本的从政底线 / 9

第二章 决不能搞暗箱操作,权力寻租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16

二、领导干部严以用权的“官箴” / 20

三、公权私用,与贼无异 / 23

四、关键要对“一把手”限权 / 26

第三章 不能,搞逆淘汰

一、 鬻爵成为吏治痼疾 / 32

二、加剧官场“逆淘汰” / 36

三、对“一案双查” / 40

第四章 不要不择手段往上爬

一、“除了性别,其他都是假的” / 44

二、让干事的“老实人”得到重用 / 50

第五章 任何人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

一、对“微腐败”也要露头就打 / 56

二、谁在“后仍不收敛、不收手” / 62

三、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 66

第六章 不能在个人重大问题上隐情不报

一、“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入通报的深意 / 72

二、为“裸官”穿上从严监管“紧身衣” / 75

三、个人事项报告要在“实”上下功夫 / 79

第七章 不允许凌驾于组织之上、天下

一、“独立王国”成法外之地 / 84

二、凌驾于组织之上无异于玩火 / 89

第八章 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

一、“塌方式腐败”折射人身依附关系 / 94

二、人身依附是政治生态的重污染 / 98

三、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 / 101

第九章 不能存在形形的政治利益集团

一、领导干部“小圈子”本质是“利益圈” / 106

二、官场“小圈子”要害在于公权力异化 / 109

三、铲除官场“小圈子”为题中之义 / 112

第十章 不得把司法权力作为私器牟取私利、满足私欲

一、“叫纪委查你!” / 118

二、“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 122

三、反对司法腐败无人能置身事外 / 127

第十一章 不能妄议中央,不负责任地传播消息、发表议论

一、“有些干部被查两天啥都招了,没骨气” / 135

二、理解“妄议中央”不应断章取义 / 137

三、不得“妄议中央”并非压制党内民主 / 140

第十二章 一些聚会好不要搞,有些饭好不要吃

一、饭局成为权力沦陷的鸿门宴 / 146

二、“吃的是饭,赴的是局” / 149

三、用法律规范官场饭局比较靠谱 / 151

第十三章 决不能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

一、“?好遥远啊!” / 156

二、“政令不出”源于权力任性 / 160

三、疏通政令落地“堰塞湖” / 163

第十四章 不能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

一、“黑户”是一个有法不依的恶例 / 168

二、有法不依,甚至比无法可依更糟糕 / 171

三、让有法不依不再是“法治痛点” / 174

第十五章 绝不搞弄虚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

一、点灯是人,吹灯是鬼 / 180

二、玩的是“机会主义”把戏 / 184

三、决不允许官场“两面人”存在 / 187

第十六章 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不能搞假大空

一、警惕党内生活娱乐化庸俗化倾向 / 193

二、“利器”是如何变成“钝器”的 / 195

三、严肃党内生活需要纪律保障 / 198

第十七章 不能护着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的干部

一、官官是怎样“相护”的 / 202

二、互相纵容包庇致小腐变大贪 / 207

三、破解官官相护的怪圈 / 209

第十八章 不能当“甩手掌柜”

一、“一把手”当“甩手掌柜”就是不作为 / 214

二、党风廉政要紧抓党委主体责任“牛鼻子” / 217

第十九章 不能干部一出事就把挑子撂给纪委

一、党委选人用人和管人不能偏废 / 222

二、倒查追责让提拔带病者“下” / 226

第二十章 纪检监察机关不能“灯下黑”

一、中央纪委高调亮剑“灯下黑” / 232

二、监督者腐败的“放大效应” / 236

三、人民群众才是监督者的镜子 / 239

尾 篇 构建长效机制

“干部清正、清廉、政治清明” / 244

仍有少数人“不收敛、不收手” / 246

“权力入笼”还没完全实现 / 249

六大措施筑牢“制度笼子” / 252

主要参考书目 / 257

作者介绍


李松,云南蒙自人,2001年2月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为内参编辑、新华网北京频道总监,现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以调查性深度报道见长。

在《瞭望》《半月谈》《人民日报》《环球》《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多数被《文摘报》《作家文摘》《中国剪报》《联合早报》《国际时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转载,多篇入选中央党校培训教材,不少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作品多次获新华社新闻作品奖。

主要出版著作:《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新华出版社,2016年);《要为人民用好权》(新华出版社,2015年);《有权不可任性》(新华出版社,2015年);《底层民意》(新华出版社,2014年);《中国社会病》(华夏出版社,2013年);《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年);《中国隐性权力调查》(华夏出版社,2011年)等。

现居北京。

文摘


序言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包含《正版新书--从政底线:党员干部不能触碰的20条铁律 李松》这本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且自然。 --- 《星际航行学概论:多维空间探索与超光速引擎原理》 导言:人类文明的下一个疆域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最初的帆船远航到如今的深空探测器,每一步都标志着文明边界的拓展。然而,地球引力的束缚和光速的限制,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长期禁锢着我们对宇宙的终极认知。本书,正是为有志于解开这些束缚、驾驭浩瀚星海的探索者们所撰写的一部里程碑式的教材。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理论物理学在航天领域的前沿突破,重点聚焦于多维空间理论在实际星际航行中的应用,以及突破现有动力学限制的超光速(FTL)引擎设计思路。 本书并非空泛的科幻构想,而是建立在对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以及弦理论最新进展的严谨解读之上,力图为下一代宇航工程师和理论物理学家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实践蓝图。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重构——宇宙几何与时空拓扑 第一章:经典相对论的局限与高维时空的引入 传统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处理恒星际尺度的运动时,其计算模型显得捉襟见肘。本章首先回顾了相对论的四大核心假设,并着重阐述了在接近光速或涉及黑洞引力场的复杂环境中,其预测模型出现的奇异点。随后,我们转向更高阶的数学工具,详细介绍了卡鲁扎-克莱因理论的现代修正版,探讨了额外维度如何影响我们宏观观测到的引力常数和电磁力。特别是对“紧致化”维度的模拟分析,为理解虫洞的拓扑结构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量子引力与时空泡沫 要实现星际旅行,必须首先掌握时空的“原材料”。本章深入探讨了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两种量子引力候选理论——圈量子引力(LQG)与M理论。我们将重点分析“时空泡沫”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普朗克尺度以下,时空并非连续的,而是由剧烈涨落的量子结构构成。理解这些泡沫的集体行为,是设计能够“平滑”通过时空弯曲区域的航行系统的前提。本章包含大量关于Wigner-von Neumann熵在时空几何分析中的应用案例。 第三章:拓扑学在航行中的应用:虫洞的几何构型 虫洞(Wormholes),作为连接宇宙中遥远两点的理论捷径,其稳定性与可穿越性是星际航行的核心问题。本章放弃了对爱因斯坦场方程的纯数学求解,转而采用拓扑学工具——特别是黎曼曲率张量和庞加莱度量——来分类不同类型的虫洞。我们详细分析了负能量密度物质(Exotic Matter)对虫洞喉部的支撑要求,并推导出维持一个直径100米的可穿越虫洞所需的最小负能量预算,并探讨了利用Casimir效应模拟负能量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超光速推进系统:打破光速壁垒 第四章:曲速驱动理论模型(Alcubierre Drive的修正与优化) 曲速驱动(Warp Drive)是目前最受关注的FTL概念。本章详细拆解了Alcubierre度规,指出了其原始模型中对能量要求呈指数级增长的缺陷。随后,我们引入了“动态场形变”理论,提出通过引入一个非对称的能量梯度场来替代传统的静态气泡模型。通过计算机流体力学模拟(CFD Simulation)的结果显示,这种修正后的模型能将负能量需求降低至少三个数量级,使其在理论上更接近可实现性。 第五章:零点能提取与驱动场生成 驱动曲速场的核心挑战在于获取并控制巨量的负能量。本章转向工程应用,详述了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的“零点能提取阵列”(Zero-Point Energy Extractor)。我们对比了两种主要的提取技术路线:基于超导腔体的范德华力调控法,以及利用高能激光脉冲激发真空涨落场的技术。详细的电路图和材料选择建议,旨在指导未来实验室对微型曲速场发生器的初步验证。 第六章:惯性阻尼与乘客保护 FTL航行中最大的威胁并非引力潮汐,而是加速和减速过程中产生的极端惯性力。即使在曲速泡内部,曲率的突然变化也可能导致乘客的分子结构解体。本章引入了“惯性场中和系统”(Inertial Field Nullification System, IFNS)。该系统基于对高能重力子场的精确调制,能够创建一个局部的、与飞船参照系同步的零惯性环境。本书附录中包含了IFNS系统的三维打印设计图纸及其所需的超导线圈参数。 第三部分:深空导航与环境交互 第七章:星际介质的风险与防护 在高速穿越星际空间时,即便是最稀薄的氢原子也会因为相对论效应而被加速到极高的能量级,构成致命的辐射和微流星体撞击风险。本章详细分析了高速撞击下的原子级烧蚀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电磁斥力护盾”和“磁流体偏转层”的双重防护策略。我们对不同能量级的高速粒子流进行了截面计算,为设计能承受长期星际航行的外壳材料提供了关键数据。 第八章:超光速导航:非线性路径规划 传统的三角测量法在超光速航行中完全失效,因为光速限制了观测信息的传递速度。本章介绍了基于量子纠缠态的“即时状态同步系统”(QESS)。通过部署预先建立的纠缠对网络,导航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目标星系周围的时空拓扑数据,从而进行非线性、多维的路径规划。本书首次公开了一种利用“引力波反射成像”来绘制未知星系边缘的导航算法流程图。 结论:通往未来的路线图 本书最后总结了实现载人星际航行的当前技术瓶颈,并描绘了一份分阶段的研发路线图。从地月系的近光速试验,到太阳系边界的曲速场低速演示,再到最终实现对最近宜居行星的稳定访问,每一步都需要跨越巨大的理论与工程鸿沟。我们坚信,随着基础物理学的持续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迭代,书中所述的原理终将成为未来星际文明的基石。 --- 目标读者: 理论物理学研究生、宇航工程专业学生、对前沿物理学和深空探索有浓厚兴趣的科研人员。 关键词: 超光速、曲速驱动、多维空间、量子引力、虫洞、惯性阻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我之前有所耳闻,他似乎在相关领域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抱有很高的期待。我通常阅读这类书籍时,会非常留意作者的视角和立场,是采取批判性的审视,还是带有某种程度的“行业内部视角”的自我规范。我期待看到一种既不失批判精神,又能提供建设性指导的平衡姿态。如果作者能以一种冷静、抽离的旁观者角度来分析这些规则的形成和演变,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读起来不会枯燥,而是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看似冰冷的规则,注入到鲜活的案例和深刻的哲理之中。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者在耳边低语,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最核心的道理。一本好的作品,应该能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然能在脑海中反复咀嚼其中的精髓,形成一种内化的行为准则,而不是读完就忘。

评分

我收到的这本新书,从整体上看,似乎是一次对复杂社会规范体系的深度提炼。我喜欢那种将繁复的条文精简为少数几个核心原则的做法,因为只有核心原则清晰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保持定力。我期望这本书的论述逻辑能够像精密仪器一样精准,每一个论点都应该建立在坚实的逻辑链条之上,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我特别关注作者在解释“为什么”触碰这些底线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时,是否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分析——即对个人、团队乃至更广泛社会层面的连锁反应的阐述。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指南,不仅要告诉我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更要让我们深刻理解这种行为的深远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一本常备的工具书,每当心中产生一丝动摇时,都能从中汲取坚定的力量。

评分

说实话,我平常涉猎的书籍类型比较广泛,但近来总感觉缺了那么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边界感”的指南。我看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当下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感觉许多问题都出在了对底线的模糊认知上。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种清晰、不含糊的框架,用一种近乎教科书般严谨的态度去界定那些不可逾越的红线。我特别关注作者的论证过程是否扎实,是仅仅罗列禁令,还是能够深入剖析“为什么”这些铁律是必须存在的。如果能结合一些历史的教训或者现实中的典型情境来佐证,那无疑会大大增强说服力。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感,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我更倾向于看到一种基于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让我理解到,这些“铁律”并非束缚,而恰恰是保障长远发展和个人清誉的基石。期待书中对于那些灰色地带的探讨,能否给出明确的界限划分。

评分

最近几年,我身边不少朋友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很多时候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对某些规则的“弹性理解”出了问题,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挫折。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底线”和“铁律”,这正是我目前迫切需要的“安全词典”。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套可操作性的检查清单或自省工具。比如,在面对某种诱惑或抉择时,我能够迅速地在脑海中对照书中的条目,进行快速的风险评估。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实用性,它应该能够转化为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立即应用的思维模型。如果书中能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或者自我测试的环节,那就太棒了。这样,我就能将理论知识与个人经验进行对接,从而真正理解并内化这些准则,让它们成为我的“第二本能”,而不是需要刻意去回忆的戒律。

评分

这本新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深色调,配上醒目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最近在思考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原则和方向,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正合我意。书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翻阅起来感觉很舒服,那种油墨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想马上沉浸其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做的努力,正文的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安排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特别疲劳。从这个制作细节上,就能看出出版方对于内容本身的重视程度,他们知道,一本严肃题材的书籍,阅读体验本身就是构建信赖感的第一步。我尤其留意了目录的结构,看起来逻辑性很强,似乎是从宏观的层面切入,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去,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预示着这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严肃读物,而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谈。我期待它能像一座灯塔,在我前行的路上提供清晰的指引和坚实的后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