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

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建荣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科
  • 宝宝疾病
  • 家庭护理
  • 健康
  • 育儿经验
  • 疾病预防
  • 喂养
  • 成长发育
  • 亲子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子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0585
商品编码:29509156931
包装:平塑勒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本书融合了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医生做妈妈后的亲身经历及其多年儿科医生的一线临床经验,从儿科医生和妈妈的双重角度出发,将科学、正确的宝宝疾病应对知识呈献给大家,不仅从医学角度告诉家长怎么做,还从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家长以安慰和指导,让家长更容易接受。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应对小儿疾病,父母要心中有谱??11

宝宝在与疾病的对抗中提升了抵抗力??12

宝宝爱生病,从养育方式上找找原因??13

这些时候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16

宝宝生病了,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18

宝宝生病总不好,可能是过敏惹的祸??20

勤换医院和医生可不是好事??24

做细心的妈妈:记好宝宝的生病日记??25

别轻易给宝宝输液??26

宝宝生病,不能只靠药物??28

走出给宝宝选药、用药的误区??29

给宝宝吃药前一定要看药物说明书??30

让宝宝顺当地吃药??32

真病假病巧分辨??35

在医院里如何保护好宝宝??36

 

第二章

儿科医生妈妈的小儿疾病预防攻略??39

宝宝的三个生理特点不能忽视??40

母乳是增强宝宝免疫力的首选??41

遵循辅食添加原则,让宝宝少生病、身体棒??42

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宝宝的抵抗力??46

宝宝的饮食要随着季节调整??49

宝宝穿衣要跟得上季节的变化??51

住得好,身体才好??52

宝宝外出,安全第一??53

别让玩具威胁到宝宝的健康??54

温室里的花朵禁不住风吹雨打??57

构筑起宝宝呼吸道的4道防线??59

按时接种疫苗,为宝宝打造健康盾牌??61

给宝宝准备一个专用小药箱??63

从小给宝宝做抚触,疾病不上身??64

常给宝宝捏脊,强身健体??66

不要漏掉宝宝的每一项健康体检??68

初入园的宝宝爱生病,3岁前要夯实宝宝的健康根基??70

第三章

练就一双慧眼,及早发现宝宝身体不适??73

新生儿脱水热不要慌??74

新生儿乳房肿大,千万别乱挤??75

胎记是正常现象,父母无须谈“斑”色变??76

新生儿皮疹,爸爸妈妈不要过分担心??78

马牙不是病,千万不能挑破??79

女宝宝“假月经”这样护理??80

别把宝宝溢奶当成“吐奶”??81

频繁打嗝,其实只是空气到肚子里了??83

宝宝鼻塞,不一定是感冒??84

打喷嚏,不要轻易与感冒画等号??86

宝宝脱皮,要“对症”护理??87

宝宝枕秃,不一定是缺钙??89

宝宝突然变得安静或爱哭闹,有可能是生病了??90

食欲不振,宝宝可能是“有病”了??91

宝宝“眼屎”多,不一定是上火??92

留意疾病先兆:流鼻涕、口臭和便秘??94

第四章

当儿科医生妈妈遇到宝宝生病??97

新生儿黄疸不可小瞧??98

新生儿脐炎大意不得??100

新生儿结膜炎别用热水敷??102

新生儿鹅口疮要标本兼治??106

宝宝一发热就用药对身体不利??108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112

小儿感冒,护理比治疗更重要??114

区分感冒和小儿肺炎??118

经常被爸爸妈妈“误判”的小儿百日咳??121

小儿咳嗽:不当止咳让宝宝久咳不愈??124

小儿鼻炎危害大,不可掉以轻心??128

小儿哮喘,要防也要控??130

宝宝喉咙痛,可能是扁桃体发炎了??132

宝宝经常用手揉眼睛,最容易“招惹”沙眼??134

宝宝眼睛红肿,可能是红眼病??136

保护好宝宝的耳朵,告别中耳炎??139

保护好宝宝粉嫩嫩的小嘴巴??143

宝宝嘴巴疼、不爱吃饭,可能是口腔溃疡??144

“虫牙”危害多,要早发现早治疗??146

宝宝呕吐要仔细辨别原因??148

别让便秘把宝宝堵得上火??150

小儿腹泻应根据病因区别对待??152

小儿哭闹,有可能是肠套叠??156

有一种哭闹叫“黄昏哭吵”??159

家有“夜哭郎”,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找

原因??161

“妈妈,肚子疼”并非就是腹痛??163

常被忽略的腹股沟疝气??166

宝宝磨牙,大多不是肚里有虫??167

肚子里有蛔虫,防治结合护健康??169

宝宝夜间睡觉屁股痒,有可能是蛲虫在作

怪??171

小儿盗汗,有可能是缺钙??173

合理营养,帮助宝宝预防佝偻病??176

宝宝中暑了,尽快降温是“王道”??178

勤洗勤换,宝宝夏天不长痱子??180

尿布疹,护好小屁屁是关键??181

幼儿急疹突袭,多照护少干预??185

麻疹上演“潜伏记”,爸妈要练就“火眼

金睛”??189

宝宝出水痘,细心护理至关重要??192

湿疹,闹心的皮肤过敏性疾病??195

识别手足口病,妈妈要有一双慧眼??198

第五章

宝宝发生意外,父母应会紧急处理??203

心肺复苏,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204

家有“淘气包”,必备急救箱??206

眼进异物不要用手揉眼睛??207

宝宝耳朵进异物,不要用手抠??208

流鼻血,止血别犯这些错误??210

误吞异物要这样处理??212

大人要藏好药,宝宝误服药物很严重??213

食物中毒重在预防??216

宝宝的牙被磕掉了该怎么办??218

头部摔伤后的判断处理至关重要??220

意外摔伤或夹伤,父母应该怎么办??222

割伤、擦伤,预防感染是关键??224

虫咬和蜂蜇伤后避免挠抓,以免化脓??226

动物抓伤、咬伤大意不得??228

烧伤、烫伤,最重要的是降温散热??230

爸妈要做好防护工作,让宝宝冬天时远离冻疮??232

小宝宝意外脱臼,爸爸妈妈动作要轻柔??233

宝宝骨折,处理不当伤害大??234

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宝宝触电??236

父母必知的儿童溺水急救方法??237



《小宝贝健康守护指南:新手父母的育儿宝典》 第一章:认识宝宝成长中的常见“小插曲” 新晋父母的喜悦,常常伴随着一丝丝的忐忑。看着怀里那个娇嫩的小生命,每一次啼哭、每一次小小的变化,都牵动着父母的心。这本书,正是为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宝宝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小插曲”而精心编撰的。我们不追求“包治百病”的奇迹,而是致力于提供科学、实用、易懂的指导,让您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多一份从容。 第一节:新生儿的信号解读——哭声里的秘密 新生儿的哭声,是他们与外界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区分不同哭声的含义,往往是一项挑战。 生理需求型哭泣: 这是最常见的哭声。饥饿时,宝宝的哭声会比较急促、有规律,仿佛在发出“我需要喂食”的信号。尿布湿了,宝宝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声可能带着些许不满。需要拍嗝时,哭声可能会突然增强,并伴随肢体的不适感。太冷或太热,宝宝都会用哭声来表达,表现为身体的微颤或出汗。 不适感型哭泣: 宝宝可能因为衣服太紧、被子压住、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感到不舒服而哭闹。例如,腹胀、肠绞痛时,宝宝的哭声会非常剧烈,甚至带有尖锐的嘶叫,常常伴随蹬腿、拱背等动作。长牙期的宝宝,牙龈肿痛也会让他们烦躁哭闹。 情绪需求型哭泣: 宝宝也需要安全感和陪伴。当他们感到孤独、害怕、或者只是想被拥抱时,也会哭泣。这种哭声可能没有明确的生理原因,但会随着父母的安抚而逐渐平息。 疾病信号型哭泣: 虽然不常见,但持续的、异常的哭声,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烧、精神萎靡、呕吐等)时,则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我们将会在后续章节详细探讨疾病信号。 本节重点: 培养耐心,仔细观察宝宝的哭声特点、身体语言以及周围环境,尝试排除各种生理需求,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宝宝的需求。 第二节:吃奶难题与喂养技巧 母乳喂养是许多父母的首选,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奶粉喂养同样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母乳喂养: 乳头疼痛与皲裂: 这是新手妈妈常见的困扰。正确含接姿势是关键。宝宝应该含住大部分乳晕,而不仅仅是乳头。如果出现疼痛,及时调整喂奶姿势。湿对式护理、羊脂膏等都可以缓解不适。 奶量不足的担忧: 很多妈妈会担心自己奶水不够。实际上,宝宝的体重增长是判断奶量是否充足的最佳标准。频繁喂奶、保证妈妈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是促进奶水分泌的有效方法。 乳腺阻塞与乳腺炎: 预防胜于治疗。按需喂养,及时排空乳房,保持乳房清洁。如果出现乳房红肿热痛,及时就医。 奶粉喂养: 奶粉选择: 市面上的奶粉种类繁多,选择适合宝宝月龄和体质的奶粉很重要。如有疑虑,可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冲调方法: 严格按照奶粉说明冲调,水温、奶粉量都要准确。避免过烫或过冷,以免破坏营养成分或烫伤宝宝。 喂奶姿势与拍嗝: 采用半坐卧姿势,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吸入空气。喂奶后,及时竖抱宝宝,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里的空气,预防吐奶。 混合喂养与追奶: 对于需要混合喂养的宝宝,掌握好母乳与奶粉的喂养顺序和量很重要。同时,了解一些追奶的科学方法,也能帮助妈妈增加母乳产量。 本节重点: 科学喂养,规律作息,密切观察宝宝的体重增长和排便情况,是判断喂养成功的关键。 第三节:睡眠的艺术——让宝宝安然入睡 宝宝的睡眠,是让新手父母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让他们睡得香甜,也让自己得到充分休息? 新生儿的睡眠特点: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很长,但睡眠周期短,醒来次数多,且昼夜颠倒。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建立睡眠规律: 随着宝宝长大,可以逐渐引导他们区分白天和黑夜。白天保持光线充足,适当发出一些声音;晚上则保持安静、昏暗的环境。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温度适宜、空气流通。选择透气性好的床垫和床上用品。 睡前仪式: 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活动,如洗澡、换睡衣、讲故事、轻柔的音乐等,可以帮助宝宝放松,为入睡做好准备。 应对夜醒: 理解宝宝夜醒是正常的,尽量减少干预,只满足基本需求(喂奶、换尿布)。避免在夜间过度逗弄宝宝。 “攒睡”与“回睡”: 了解宝宝为什么会“攒睡”(白天睡得多,晚上不睡)和如何帮助他们“回睡”(晚上睡得更久)。 本节重点: 耐心引导,循序渐进,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是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基础。 第四节:大小便的信号与护理 宝宝的大小便,是反映他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的胎便与过渡期便: 了解胎便的颜色和成分,以及从胎便到正常大便的转变过程。 母乳喂养儿的大便: 通常是金黄色、稀糊状,略带酸味,次数可能较多。 配方奶喂养儿的大便: 通常是黄色或黄绿色,较粘稠,次数相对较少。 异常大便信号: 腹泻(稀水样、泡沫样、带血丝)、便秘(干燥、硬结、排便困难)、颜色异常(灰白色、黑色)等,都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尿布疹的预防与护理: 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更换时,可以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膏。如果出现红肿,可以适当暴露臀部,加速愈合。 本节重点: 观察宝宝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并结合宝宝的精神状态,可以初步判断宝宝的消化系统是否健康。 第二章:新手父母的健康“防火墙”——常见问题应对 虽然我们希望宝宝永远健康,但“小毛病”在所难免。本章将聚焦宝宝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提供科学的家庭应对方法,帮助您在出现问题时,能冷静、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 第一节:感冒与咳嗽——冬日里的“小扰动” 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 感冒的早期症状: 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轻微发烧、精神略差。 家庭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吹宝宝。 补充水分: 多给宝宝喂水,稀释痰液,有助于咳出。 鼻塞缓解: 可以在宝宝睡觉时垫高头部,或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 咳嗽缓解: 避免刺激性气味,多让宝宝喝水。对于年龄较大的宝宝,可以尝试一些蜂蜜(一岁以上),或咨询医生使用婴儿专用止咳糖浆。 退烧处理: 对于低烧(38.5°C以下),可以通过温水擦浴、多喝水来物理降温。如果发烧较高或伴随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高烧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持续剧烈咳嗽、出现肺炎迹象(如喘息、吸气时胸壁凹陷)等,都需要立即就医。 本节重点: 识别感冒症状,采取居家护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是关键。 第二节:发烧——体温升高下的“警戒信号” 发烧是宝宝抵抗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 发烧的判断: 使用体温计(耳温枪、额温枪、腋下温度计)准确测量。一般认为,腋下温度超过37.3°C为低烧,超过38.5°C为中高烧。 不同年龄段的应对: 3个月以下婴儿: 任何发烧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3-6个月婴儿: 38.5°C以下可居家观察,多补充水分,物理降温。38.5°C以上建议就医。 6个月以上婴儿: 38.5°C以下可居家观察,38.5°C以上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烧药,但仍建议就医咨询。 退烧药的使用: 务必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其他发烧原因: 除了感染,出牙、接种疫苗也可能引起轻微发烧。 本节重点: 准确测量体温,根据宝宝年龄和体温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合理使用退烧药,警惕高烧或持续发烧。 第三节:腹泻与呕吐——肠胃的“小信号” 腹泻和呕吐常常是肠胃不适的表现。 腹泻的常见原因: 病毒性感染(轮状病毒)、细菌性感染、食物不耐受、消化不良等。 腹泻时的家庭护理: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这是最重要的。可以少量多次喂食母乳或配方奶,也可以使用婴儿专用补液盐。 饮食调整: 暂时减少油腻、高糖食物,可以适当增加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 注意卫生: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呕吐的家庭护理: 少量多次喂食: 如果宝宝呕吐,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后,尝试少量多次喂食。 观察呕吐物: 了解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 预防脱水: 呕吐也可能导致脱水,同样需要注意补水。 何时需要就医: 持续剧烈呕吐,无法进食、饮水;出现脱水症状(如眼窝凹陷、哭时少泪、尿量显著减少、皮肤弹性差);大便带血或粘液;高烧;精神萎靡等,都需要立即就医。 本节重点: 预防脱水是处理腹泻和呕吐的关键,注意饮食调整和卫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第四节:皮肤问题——呵护宝宝的“娇嫩肌” 宝宝的皮肤娇嫩,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湿疹: 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可能出现渗液、结痂。 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洗涤和摩擦。选择纯棉、柔软的衣物。 护理: 勤换尿布,使用温和的沐浴露,洗澡后及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霜。如果症状严重,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药物。 痱子: 夏季常见,表现为红色小点或小水疱。 预防: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穿透气性好的衣物,勤洗澡。 护理: 避免抓挠,可以涂抹一些炉甘石洗剂。 蚊虫叮咬: 及时清洗被叮咬部位,可以使用一些婴儿专用的止痒药膏。 其他皮肤反应: 过敏反应、感染等,需要仔细观察,并及时就医。 本节重点: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温和护理,预防为主,出现问题及时就医。 第三章:让育儿更科学、更轻松 除了应对宝宝的健康问题,本书还致力于为您提供更科学、更轻松的育儿理念和实用技巧,帮助您享受育儿的乐趣。 第一节:安全第一——构建宝宝的安全防护网 宝宝的成长离不开安全的环境。 居家安全: 预防跌落(床边、窗户)、烫伤(热水、电器)、误食(药品、小物件)、触电(电源插座)等。 出行安全: 乘坐安全座椅,注意交通安全。 玩耍安全: 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玩具,避免可能导致窒息的小零件。 第二节:科学辅食添加——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 当宝宝满六个月,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 添加原则: 从单一到多样,从稀到稠,从软到硬,由少到多。 初期辅食: 米粉、蔬菜泥、水果泥、蛋黄等。 过敏筛查: 了解常见的过敏源,并掌握科学的添加方法,观察宝宝的反应。 营养搭配: 确保宝宝获得均衡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第三节:情感连接与早期启蒙——点亮宝宝的智慧之光 除了生理健康,宝宝的情感发展和智力启蒙同样重要。 亲子互动: 拥抱、抚摸、眼神交流,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语言启蒙: 多与宝宝说话,讲故事,唱儿歌,为他们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游戏与探索: 通过游戏,鼓励宝宝探索世界,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语 育儿之路,充满挑战,也充满惊喜。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您育儿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坚实的后盾。记住,每一位父母都是最了解自己宝宝的人。相信您的爱与智慧,定能为宝宝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对宝宝健康高度关注的家长,我正在寻找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应对各种宝宝疾病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立刻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我深知,宝宝的身体状况变化多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有科学的知识和正确的判断能力来保护他们。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疾病诊断指南,帮助我区分宝宝是普通的小不适还是需要立即就医的严重情况。例如,对于发烧,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不同体温对应的处理方式,以及哪些情况下的发烧需要警惕。同时,关于用药,我也期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指导,包括不同类型药物的适用范围、剂量计算方法、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让我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除了疾病本身,我更看重的是书中能否给出一些预防性的建议,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以及环境因素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生病的几率。当然,作为“儿科医生妈妈”的视角,我更期待书中能融入一些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在给予专业指导的同时,也能给予家长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我们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宝宝的健康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让我觉得它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担心宝宝生病,那种无助感,真的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就是“儿科医生妈妈”这个标签。这意味着书里的内容,不仅有科学严谨的医学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母亲的理解和同情。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非常详细的关于宝宝各种常见不适的“怎么办”,比如宝宝突然发烧,我该如何判断是正常现象还是需要去医院?宝宝吐奶很严重,是不是肠胃有问题?这些都是我经常会遇到的难题。我希望书里能有一些“图解”或者“流程图”,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该如何操作,比如如何给宝宝量体温,如何区分宝宝的鼻涕是清水样还是脓性。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宝宝的“情绪安抚”方面的建议,因为宝宝生病的时候,不仅身体痛苦,情绪也会不稳定,作为家长,除了处理身体上的不适,也要照顾好宝宝的情绪。而且,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育儿的道路上,犯错是正常的,不必过于自责,从而让我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宝宝的成长和健康。

评分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感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怀孕的时候,各种育儿书籍我扫荡了不少,但总觉得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太遥远,真到了宝宝生病,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不是几页纸的建议就能抚平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儿科医生妈妈”这个身份。这意味着作者不仅懂医学,更懂妈妈的心。我总会想象,这本书就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又特别有亲和力的儿科医生,在深夜里,用最温柔、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那种宝宝出现某个症状,妈妈该如何初步判断,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什么时候可以先观察,什么时候必须立刻去医院。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宝宝常见疾病的区分,比如感冒和过敏性鼻炎,腹泻和便秘,这些对新手妈妈来说,真的是一道道坎。而且,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药物使用的指导,比如哪种退烧药对宝宝更安全,什么时候可以给宝宝用止咳药,剂量怎么掌握,这些细节真的太重要了,毕竟宝宝的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本书的实用性,应该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百科全书”,也希望能给我更多心理上的支持,让我不再那么焦虑。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宝宝的健康问题,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我总是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当我看到《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一个“儿科医生”的专业背景,加上“妈妈”的切身体验,这两种身份的结合,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一看就懂”的指导,而不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比如,当宝宝出现咳嗽、流鼻涕的时候,我希望书里能够明确地告诉我,这是普通感冒还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呼吸道感染,并且提供相应的家庭护理方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宝宝常见皮肤问题的解答,比如湿疹、痱子、尿布疹等等,这些小问题虽然不致命,但却足以让宝宝和家长都饱受折磨。还有,关于宝宝的喂养问题,尤其是生病期间的喂养,我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比如生病了的宝宝还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等等。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随身携带”的指南,当我面对宝宝突发的健康状况时,能够快速查阅,找到最有效、最安全的应对方法,而不是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搜索,让自己更加焦虑。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听起来就特别权威又充满人情味。我一直觉得,育儿这件事,光有知识不够,还得有经验,更要有同理心。作者“儿科医生妈妈”的身份,完美结合了专业知识和为人父母的真实体验,这正是很多育儿书籍所欠缺的。我期待这本书能真正做到“全攻略”,覆盖宝宝从出生到一定年龄段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比如,宝宝出牙期的不适、肠绞痛的折磨、疫苗接种后的反应,这些都是让家长们头疼不已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解释,比如如何正确测量宝宝体温,如何辨别宝宝不同哭声的含义,如何在家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一些“未雨绸缪”的知识,比如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睡眠、活动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如何预防宝宝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我一直信奉“预防胜于治疗”,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更系统的指导,那绝对是物超所值。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心理建设的内容,毕竟,面对生病的宝宝,妈妈的焦虑和恐慌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能从书中获得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会让我觉得更加安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