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本书融合了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医生做妈妈后的亲身经历及其多年儿科医生的一线临床经验,从儿科医生和妈妈的双重角度出发,将科学、正确的宝宝疾病应对知识呈献给大家,不仅从医学角度告诉家长怎么做,还从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家长以安慰和指导,让家长更容易接受。
目 录
第一章
应对小儿疾病,父母要心中有谱??11
宝宝在与疾病的对抗中提升了抵抗力??12
宝宝爱生病,从养育方式上找找原因??13
这些时候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16
宝宝生病了,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18
宝宝生病总不好,可能是过敏惹的祸??20
勤换医院和医生可不是好事??24
做细心的妈妈:记好宝宝的生病日记??25
别轻易给宝宝输液??26
宝宝生病,不能只靠药物??28
走出给宝宝选药、用药的误区??29
给宝宝吃药前一定要看药物说明书??30
让宝宝顺当地吃药??32
真病假病巧分辨??35
在医院里如何保护好宝宝??36
第二章
儿科医生妈妈的小儿疾病预防攻略??39
宝宝的三个生理特点不能忽视??40
母乳是增强宝宝免疫力的首选??41
遵循辅食添加原则,让宝宝少生病、身体棒??42
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宝宝的抵抗力??46
宝宝的饮食要随着季节调整??49
宝宝穿衣要跟得上季节的变化??51
住得好,身体才好??52
宝宝外出,安全第一??53
别让玩具威胁到宝宝的健康??54
温室里的花朵禁不住风吹雨打??57
构筑起宝宝呼吸道的4道防线??59
按时接种疫苗,为宝宝打造健康盾牌??61
给宝宝准备一个专用小药箱??63
从小给宝宝做抚触,疾病不上身??64
常给宝宝捏脊,强身健体??66
不要漏掉宝宝的每一项健康体检??68
初入园的宝宝爱生病,3岁前要夯实宝宝的健康根基??70
第三章
练就一双慧眼,及早发现宝宝身体不适??73
新生儿脱水热不要慌??74
新生儿乳房肿大,千万别乱挤??75
胎记是正常现象,父母无须谈“斑”色变??76
新生儿皮疹,爸爸妈妈不要过分担心??78
马牙不是病,千万不能挑破??79
女宝宝“假月经”这样护理??80
别把宝宝溢奶当成“吐奶”??81
频繁打嗝,其实只是空气到肚子里了??83
宝宝鼻塞,不一定是感冒??84
打喷嚏,不要轻易与感冒画等号??86
宝宝脱皮,要“对症”护理??87
宝宝枕秃,不一定是缺钙??89
宝宝突然变得安静或爱哭闹,有可能是生病了??90
食欲不振,宝宝可能是“有病”了??91
宝宝“眼屎”多,不一定是上火??92
留意疾病先兆:流鼻涕、口臭和便秘??94
第四章
当儿科医生妈妈遇到宝宝生病??97
新生儿黄疸不可小瞧??98
新生儿脐炎大意不得??100
新生儿结膜炎别用热水敷??102
新生儿鹅口疮要标本兼治??106
宝宝一发热就用药对身体不利??108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112
小儿感冒,护理比治疗更重要??114
区分感冒和小儿肺炎??118
经常被爸爸妈妈“误判”的小儿百日咳??121
小儿咳嗽:不当止咳让宝宝久咳不愈??124
小儿鼻炎危害大,不可掉以轻心??128
小儿哮喘,要防也要控??130
宝宝喉咙痛,可能是扁桃体发炎了??132
宝宝经常用手揉眼睛,最容易“招惹”沙眼??134
宝宝眼睛红肿,可能是红眼病??136
保护好宝宝的耳朵,告别中耳炎??139
保护好宝宝粉嫩嫩的小嘴巴??143
宝宝嘴巴疼、不爱吃饭,可能是口腔溃疡??144
“虫牙”危害多,要早发现早治疗??146
宝宝呕吐要仔细辨别原因??148
别让便秘把宝宝堵得上火??150
小儿腹泻应根据病因区别对待??152
小儿哭闹,有可能是肠套叠??156
有一种哭闹叫“黄昏哭吵”??159
家有“夜哭郎”,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找
原因??161
“妈妈,肚子疼”并非就是腹痛??163
常被忽略的腹股沟疝气??166
宝宝磨牙,大多不是肚里有虫??167
肚子里有蛔虫,防治结合护健康??169
宝宝夜间睡觉屁股痒,有可能是蛲虫在作
怪??171
小儿盗汗,有可能是缺钙??173
合理营养,帮助宝宝预防佝偻病??176
宝宝中暑了,尽快降温是“王道”??178
勤洗勤换,宝宝夏天不长痱子??180
尿布疹,护好小屁屁是关键??181
幼儿急疹突袭,多照护少干预??185
麻疹上演“潜伏记”,爸妈要练就“火眼
金睛”??189
宝宝出水痘,细心护理至关重要??192
湿疹,闹心的皮肤过敏性疾病??195
识别手足口病,妈妈要有一双慧眼??198
第五章
宝宝发生意外,父母应会紧急处理??203
心肺复苏,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204
家有“淘气包”,必备急救箱??206
眼进异物不要用手揉眼睛??207
宝宝耳朵进异物,不要用手抠??208
流鼻血,止血别犯这些错误??210
误吞异物要这样处理??212
大人要藏好药,宝宝误服药物很严重??213
食物中毒重在预防??216
宝宝的牙被磕掉了该怎么办??218
头部摔伤后的判断处理至关重要??220
意外摔伤或夹伤,父母应该怎么办??222
割伤、擦伤,预防感染是关键??224
虫咬和蜂蜇伤后避免挠抓,以免化脓??226
动物抓伤、咬伤大意不得??228
烧伤、烫伤,最重要的是降温散热??230
爸妈要做好防护工作,让宝宝冬天时远离冻疮??232
小宝宝意外脱臼,爸爸妈妈动作要轻柔??233
宝宝骨折,处理不当伤害大??234
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宝宝触电??236
父母必知的儿童溺水急救方法??237
作为一位对宝宝健康高度关注的家长,我正在寻找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应对各种宝宝疾病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立刻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我深知,宝宝的身体状况变化多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有科学的知识和正确的判断能力来保护他们。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疾病诊断指南,帮助我区分宝宝是普通的小不适还是需要立即就医的严重情况。例如,对于发烧,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不同体温对应的处理方式,以及哪些情况下的发烧需要警惕。同时,关于用药,我也期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指导,包括不同类型药物的适用范围、剂量计算方法、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让我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除了疾病本身,我更看重的是书中能否给出一些预防性的建议,比如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以及环境因素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生病的几率。当然,作为“儿科医生妈妈”的视角,我更期待书中能融入一些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在给予专业指导的同时,也能给予家长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我们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宝宝的健康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让我觉得它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担心宝宝生病,那种无助感,真的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就是“儿科医生妈妈”这个标签。这意味着书里的内容,不仅有科学严谨的医学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母亲的理解和同情。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非常详细的关于宝宝各种常见不适的“怎么办”,比如宝宝突然发烧,我该如何判断是正常现象还是需要去医院?宝宝吐奶很严重,是不是肠胃有问题?这些都是我经常会遇到的难题。我希望书里能有一些“图解”或者“流程图”,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该如何操作,比如如何给宝宝量体温,如何区分宝宝的鼻涕是清水样还是脓性。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宝宝的“情绪安抚”方面的建议,因为宝宝生病的时候,不仅身体痛苦,情绪也会不稳定,作为家长,除了处理身体上的不适,也要照顾好宝宝的情绪。而且,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育儿的道路上,犯错是正常的,不必过于自责,从而让我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宝宝的成长和健康。
评分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感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怀孕的时候,各种育儿书籍我扫荡了不少,但总觉得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太遥远,真到了宝宝生病,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不是几页纸的建议就能抚平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儿科医生妈妈”这个身份。这意味着作者不仅懂医学,更懂妈妈的心。我总会想象,这本书就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又特别有亲和力的儿科医生,在深夜里,用最温柔、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那种宝宝出现某个症状,妈妈该如何初步判断,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什么时候可以先观察,什么时候必须立刻去医院。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宝宝常见疾病的区分,比如感冒和过敏性鼻炎,腹泻和便秘,这些对新手妈妈来说,真的是一道道坎。而且,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药物使用的指导,比如哪种退烧药对宝宝更安全,什么时候可以给宝宝用止咳药,剂量怎么掌握,这些细节真的太重要了,毕竟宝宝的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本书的实用性,应该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百科全书”,也希望能给我更多心理上的支持,让我不再那么焦虑。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宝宝的健康问题,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我总是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当我看到《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一个“儿科医生”的专业背景,加上“妈妈”的切身体验,这两种身份的结合,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一看就懂”的指导,而不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比如,当宝宝出现咳嗽、流鼻涕的时候,我希望书里能够明确地告诉我,这是普通感冒还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呼吸道感染,并且提供相应的家庭护理方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宝宝常见皮肤问题的解答,比如湿疹、痱子、尿布疹等等,这些小问题虽然不致命,但却足以让宝宝和家长都饱受折磨。还有,关于宝宝的喂养问题,尤其是生病期间的喂养,我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比如生病了的宝宝还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等等。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随身携带”的指南,当我面对宝宝突发的健康状况时,能够快速查阅,找到最有效、最安全的应对方法,而不是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搜索,让自己更加焦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听起来就特别权威又充满人情味。我一直觉得,育儿这件事,光有知识不够,还得有经验,更要有同理心。作者“儿科医生妈妈”的身份,完美结合了专业知识和为人父母的真实体验,这正是很多育儿书籍所欠缺的。我期待这本书能真正做到“全攻略”,覆盖宝宝从出生到一定年龄段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比如,宝宝出牙期的不适、肠绞痛的折磨、疫苗接种后的反应,这些都是让家长们头疼不已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解释,比如如何正确测量宝宝体温,如何辨别宝宝不同哭声的含义,如何在家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一些“未雨绸缪”的知识,比如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睡眠、活动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如何预防宝宝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我一直信奉“预防胜于治疗”,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更系统的指导,那绝对是物超所值。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心理建设的内容,毕竟,面对生病的宝宝,妈妈的焦虑和恐慌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能从书中获得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会让我觉得更加安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