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喚醒你與孩子內在的無限可能:來自第四道大師的教育寶典 |
| 作者 | 納塔莉·迪·薩爾斯曼·迪·埃蒂 |
| 定價 | 39.00元 |
| 齣版社 | 華夏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082219 |
| 齣版日期 | 2014-10-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這本書是以第四道的理論為基礎寫齣的青少年兒童教育類書籍,作者納塔莉在書中指齣,言傳不如身教,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老師和傢長對自己進行再教育的過程。她還在書中鼓勵讀者摒棄對社會上主流教育思想的盲目跟隨,進行自我反思,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想要帶給孩子的是什麼,並把有意識的反思帶入教育過程。 為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不僅是一本具有深刻理論基礎的書籍,更為讀者列舉齣瞭應對各種實際問題時所應采取的具體步驟,讓人容易理解,也容易實操。其實,如果把書中提到孩子的地方替換為我們自己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一本大人實現自我療愈自我教育的身心靈成長書籍。 |
| 作者簡介 | |
| 納塔莉·迪·薩爾斯曼·迪·埃蒂耶旺 1919年齣生於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在瑞士和法國接受教育,1950年在委內瑞拉定居。教育傢、譯者、記者、畫傢。她在南美洲多個國傢建立瞭學校,幫助老師與傢長理解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的真正意義,喚醒人們對我們存在的意義的關注,為教育者提供的指導。 |
| 目錄 | |
| 中譯本序言/001 英譯本序言/006 給讀者的信/009 章 當今的教育麵臨的狀況/001 節 當今的世界/003 第二節 當今的父母/005 第三節 當今的孩子/008 第二章 一種新式的教育理念/011 節 教育意味著什麼?/013 第二節 教與學/014 第三節 麵對新式教育理念的老師/017 第三章 對身心腦的全麵教育/021 節 對心靈的教育/023 第二節 對頭腦的教育/030 第四章 靈性與良心的教育/035 節 兒童與宗教/037 第二節 發展良心/039 第三節 受苦對發展良心的作用/042 第五章 新式教育理念的一些基本原則/045 節 愛是教育的核心/047 第二節 發展注意力/050 第三節 培養意誌力/054 第四節 樂於付齣努力/056 第五節 熱愛工作/059 第六節 非競爭性的教育/062 第七節 勇於探索/064 第八節 尊重/067 第九節 信任/070 第十節 責任感/073 第十一節 約束與自由/075 第十二節 紀律/078 第十三節 懲罰/082 第十四節 為生活做好準備/085 第六章 用新式教育理念解決實際問題/087 節 現活帶來的一些問題/089 第二節 根植於性格中的一些問題/096 第七章 性教育/117 節 性——一個世界性的問題/119 第二節 性教育的現狀/120 第三節 性——讓大人頭疼的問題/121 第四節 如何迴答孩子的問題/122 第五節 同性戀/125 第六節 /127 |
| 編輯推薦 | |
| 一部以靈性成長體係為基礎的教育寶典 一套第四道大師實踐中打造的教育方法 一條自我療愈以及自我成長的獨特途徑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並不低,它需要你投入相當的專注力和開放的心態。它似乎不屬於任何主流的心理學派或教育流派,反而更像是一種融閤瞭東西方古老智慧和未來意識的綜閤體。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業力與親子連接”的那幾節內容,雖然聽起來有些玄乎,但作者將其闡述得非常具有說服力,它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有些親子間的矛盾似乎是“注定”要發生的,以及我們如何通過更高層次的理解來轉化這些既定的模式。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速成”的秘訣,它反復強調的是持續的“對齊”(Alignment)——即思想、情感和行動的高度一緻性。當我開始有意識地練習這種對齊時,我發現我與孩子的互動變得更加流暢自然,不再需要過多的言語矯正。它提供給我的,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濾鏡,它讓我從一個“問題解決者”的角色,轉變為瞭一個“生命共創者”。這是一本會陪伴我多年,並需要不斷迴訪的深度學習資源。
評分初讀此書,我的感受是震撼與迷茫並存。它的語言風格並非是當下流行的那種輕快、易懂的“育兒雞湯”,而是帶著一種近乎哲學思辨的深度和古老的智慧感。我必須承認,有些章節需要我反復閱讀、停下來沉思很久,甚至需要查閱一些背景資料來輔助理解作者所引用的概念。這本書的結構並非嚴格的綫性敘事,它更像是一張編織精密的網,每一個章節都在與其他的章節相互呼應,共同構建起一個龐大的教育哲學體係。它挑戰瞭我們傳統教育觀中“知識傳遞”的核心地位,轉而強調“能量共振”和“內在覺醒”對孩子成長的決定性作用。我發現,當我開始嘗試用書中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時,那種強烈的挫敗感和憤怒感竟然奇跡般地減弱瞭。這並非是說孩子的問題解決瞭,而是我處理情緒和應對衝突的方式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塑造一個“優秀”的孩子,而是幫助一個獨立的靈魂完整地展現其潛能。這種觀念的轉變,對我這個習慣瞭凡事追求“結果”的傢長來說,無疑是一次徹底的顛覆。
評分翻開這本書,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不同於市麵上其他教育類書籍的“沉靜感”。它沒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或具體步驟指導,反而更像是一部邀請你進入更高維度視角的“心靈地圖”。我記得有一章詳細闡述瞭“父母的‘陰影’對孩子潛意識的影響”,讀完後,我立刻審視瞭自己童年時期未被解決的情感創傷,並驚覺這些未處理的部分是如何不自覺地投射到我的育兒方式中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焦點從“如何管教孩子”徹底轉移到瞭“如何完善自我”。在我看來,作者通過這種深度內省的引導,提供瞭一種極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先成為那個“被療愈”的人。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坦誠,因為它要求你直麵自己最不願意承認的弱點。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場艱苦卓絕的“靈性修行”。對於那些已經嘗試瞭所有常規方法但仍感力不從心的父母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或許更深層的解決路徑,它要求耐心,但迴報是精神上的豐盈和傢庭關係的質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之下有些樸實,但當你真正拿起它,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告訴你,這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的休閑讀物。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決定入手,主要是被標題中“第四道大師”這個有些神秘的詞匯所吸引。市麵上的育兒書籍汗牛充棟,大多強調方法論和技巧,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引導人進行深度自我探索的工具書,而不是教你如何管理孩子的“說明書”。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似乎並不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更注重啓發我們去重新審視自己作為父母的“存在”狀態。比如,書中探討的關於“無條件的愛”的真正含義,遠比我們日常理解的要深刻得多,它迫使我反思,我所謂的“愛”,有多少是基於我對孩子未來期望的投射,有多少是真正接納瞭他們當下的樣子。這種由內而外的反思過程是痛苦的,但也是極其寶貴的。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意識的頻率”如何影響傢庭氛圍的論述,雖然初期讀起來有些抽象,但結閤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去體會,會發現它對提升傢庭整體的和諧度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進行瞭一場漫長而細膩的內心對話,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同步鬆開自己內心的執念與恐懼。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為獨特的,它既有深邃的內在洞察,又不乏一種跨越時空的宏大敘事感。我非常欣賞作者對於“自由意誌”在教育中扮演角色的探討。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中,父母往往被賦予瞭絕對的規劃權和乾預權,但這本書卻反復強調,真正的教育是為孩子的生命藍圖提供“安全的支持結構”,而非強行“繪製藍圖”。這種理念上的解放,對於習慣瞭緊密控製的傢長而言,是極其具有挑戰性的。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時間感知”的描述,作者將孩子的成長過程描述為一係列的“能量周期”,而不是綫性的年齡階段。這個視角讓我對孩子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有瞭更具包容性的理解,不再焦慮於他們是否“超前”或“落後”於同齡人。閱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獲得瞭一把萬能的“翻譯器”,可以將孩子那些看似怪異的行為,翻譯成他們內在能量狀態的直接錶達。它極大地降低瞭我的焦慮水平,並讓我開始真正學著“傾聽”孩子那些未被言說的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