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 作 者:鄢一龙、白钢、吕德文、刘晨光、江宇、尹伊文 | ||||||||
|
本书是畅销60万册的《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姊妹篇,由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华盛顿的六位学者联袂创作。本书创作采用了思想共同体的方式。
作者们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真挚朴实的人民情怀、强烈的问题意识,从社会主义文明的核心品质、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的探索、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中国社会主义的道统与政统、社会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虚拟化和信息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等方面,探讨了理论界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望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们相信,社会主义不是无关乎现实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是21世纪的历史大势,是每个人的切身关切,举凡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都必须让对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重新在场。
本书以正反两面的实践及清晰的逻辑有力地说明:社会主义不但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也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更有效率的组织方式。
鄢一龙,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著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合著)等。
白钢,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著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合著)等。
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著有《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等。
刘晨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著有《政道与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等。
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著有《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对策和出路》(合著)等。
尹伊文,世界银行前咨询顾问、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著有《在世界边缘的沉思——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省》等。
第一章 平等与觉悟:社会主义文明的核心品质
一、何为社会主义之道体
1.文明与道体
2.道体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二、东西方文明深处的社会主义道体
1.希腊与基督教:西方文明的两大社会主义传统
2.颠倒的主奴辩证法: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与局限
3.中国传统与社会主义
4.师生辩证法:中国社会主义对列宁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三、社会主义文明的经济—政治基础
1.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国有企业
2.国有企业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3.国有企业改革的真正方向: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
4.从“承认的政治”到“觉悟的政治”
第二章 星星之火: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的探索
一、匈牙利:社会主义—自由主义—非自由主义
1.“自由化”之后的“不自由”经历
2.从“私有化”到“国有化”
3.从“个人自由”到“集体自由”
二、北欧社会主义:不激进、不教条
1.从“欧洲最穷”变为“世界最富”
2.国企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3.北欧解答“福利—债务—懒惰”问题
4.超越个人主义之后的新境界
三、委内瑞拉的探索:“内生发展”与“人民主权”
1.抗衡全球化的“内生模式”
2.大众直接参与的“人民主权”
四、古巴亮点:低成本、高效益的医疗
1.计划经济的高效益医疗
2.全球竞争中胜出的制药业
3.软实力:医疗外交,医疗外贸
五、不丹模式:避免“不幸福”陷阱
1.“幸福”的现代化发展
2.文化自信构建另类模式
3.评价不丹时的偏见和误解
4.政治改革面临的挑战
六、20世纪的偏见,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 静悄悄的革命:21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乡村巨变
1.逝去的村落
2.“半工半耕”的农民家庭生计
3.现代性进村
4.乡村治理转型
二、21世纪的农村集体经济
1.农村集体经济之源流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农村集体经济
3.组织起来
三、乡村治理新常态
1.在乡村治理中走群众路线
2.社会主义民主的基层实践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构
四、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
1.从“剥削性”城乡二元结构到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
2�备挥械�性的城乡二元结构
3.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是稳定器和蓄水池
五、展望
第四章 重建中国社会主义的道统与政统
一、中国社会主义的道统问题
1.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说起
2.“三统”归于“一统”
3.中国的社会主义道统
二、重新理解“中国社会主义”
1.“破碎大道”的三种思潮
2.恰切理解“社会主义”
3.“中国社会主义”的生成
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统
1.政道的变革
2.人民的自我规定
3.无产阶级专政
4.社会主义的人
5.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中国社会主义政统建设
1.充分开发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功能
2.群众路线是重建政治性的根本要求
3.以组织力带动教化力
4.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第五章 通往自由之路:社会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
1.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
2.从“异化”到“全面发展”
二、唯物主义:唤起人的主体性
1.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2.打破历史的宿命论
3.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消除异化:自由联合的劳动
1.自由联合的劳动
2.资本主义改良并未消除异化
3.苏联的成功和失败
4.中国的探索:公有制+群众路线
5.重读“五七指示”
6.全球金融危机:异化的加强
7.走出“低成本劳动力依赖”
四、供给侧改革:为了真实需要而生产
1.资本运动扭曲生产目的
2.供给侧改革:回归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公有制:纠正市场失灵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五大新发展理念
五、福利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色
1.健康和教育是自由的前提
2.西方福利国家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成果
3.经济危机不能归咎于“福利陷阱”
4.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福利陷阱”
六、全球的危机,中国的机会
第六章 超级资本主义及其躁动的21世纪婴儿
一、虚拟化:资本主义的超级泡沫
1.虚拟资本主义
2.金融社会主义
二、信息化:生产力空前社会化
1.平台经济:资本的空前盛宴
2.共享主义
3.“新鸟笼经济”
4.平台企业的公共治理
三、智能化:资本有机构成的奇点
1.智能资本主义
2.充裕时代
3.需求成为稀缺资源
4.告别“亚当诅咒”
四、大分岔与漫长的21世纪
后记
后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本书是《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一书的姊妹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华盛顿的不同学科、不同机构的六位学者共同参与了本书的创作,分别是: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白钢(复旦大学中文系)、刘晨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尹伊文(世界银行前咨询顾问)。
我们沿用了《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思想共同体的创作方式,既发挥集体智慧,又充分尊重个人思想自由;既有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又有个人的分工创作。2016年,我们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进行了两次研讨,然后分工撰写各章。本书的分工是:鄢一龙(导论、第六章)、白钢(第一章)、尹伊文(第二章)、吕德文(第三章)、刘晨光(第四章)、江宇(第五章)。
我们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海龙编辑、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的殷之光助理教授,他们自始至终参与了全书的讨论,贡献了许多智慧。
我们感谢北京大韩毓海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胡鞍钢教授为本书创作提供的支持和宝贵意见。
中国与世界原本一家,未来已经到来。
本书虽是立足中国,却又尝试对全人类的前途作一个大的展望。
人类的历史还未走出漫长16世纪的余晖,20世纪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是一个短暂的序幕,漫长的21世纪的主角正在登场,这是属于中国的新世纪,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新世纪。
时间开始了,我们正迎着曙光走去!
作者
2018年4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