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临习速成-菊花

中国画临习速成-菊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永山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画
  • 菊花
  • 绘画
  • 临摹
  • 速成
  • 技法
  • 艺术
  • 入门
  • 教程
  • 花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449935
商品编码:295637044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画临习速成-菊花

定价:18.00元

作者:张永山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314499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画临习速成”之《菊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随着艺术大师张永山的笔触你可以欣赏到画菊的千姿百态,领略工笔画的画理、风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中国画临习速成”之《菊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随着艺术大师张永山的笔触你可以欣赏到画菊的千姿百态,领略工笔画的画理、风情……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永山,号洪石山人,1961年6月出生于中国福建龙岩山区,福建永安人。现为福建三明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三明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创始人之一,历任三明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三明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三明学院艺术系主任SAT作主持人。并兼三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多家画院高级画师。中国山水画百家、名家荣誉获得者。2002—2003年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主要论文发表:《美术观察》2003.7,《装饰》2003.8,《国画家》2004.2,曾获福建省美术院校(系)教师论文二等奖。主要作品发表:《山城打工妹》发表于《美术》2000.6封面,作品专版发表于《美术观察》2003.7,《国画家》2004.2,《美术大观》2007,《今日中国美术》、《美术博览》、《美苑》、《画坛》、《美术界》2008.3,《福建画报》等。主要展出获奖:《静》入选'92国际水墨画大展及国际巡展,《深山车笛破晓图》入选首届中国山水画全国展并获福建省作品奖,《小球迷》、《千里足下行》分别入选中国第三届、第四届体育美术展,《大路通天》获全国中国画精品展银奖,《山高水长》入选全国六届工笔画大展,《打工姊妹图》入选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

文摘


序言



笔墨丹青:中国传统花鸟画入门与技法精讲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为广大中国画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易于掌握的传统花鸟画学习指南。内容涵盖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基础笔墨技法、常见花卉与禽鸟的写生与创作,以及中国画的审美意趣与哲学内涵。全书结构清晰,图例丰富,力求将深厚的传统艺术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步骤。 --- 第一章:溯源与心法——中国花鸟画的精神底色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以物喻志”、“借景抒情”的载体。本章首先追溯花鸟画自魏晋以来的演变历程,重点解析唐代对色彩的运用,宋代对“写生”精神的推崇,以及明清文人画对笔墨趣味的升华。 1.1 认识花鸟画的文化定位: 阐述花鸟画的“四君子”——梅兰竹菊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象征意义。讲解“格物致知”在花鸟画创作中的体现,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自然万物来培养“胸中有丘壑”的境界。 1.2 笔墨为基:中国画的本体语言: 详细介绍中国画的核心——“笔墨”。区分“线条的骨法用笔”与“墨色的晕染”。探讨“一笔画”与“没骨画”的基本差异,为后续技法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重点解析“浓、淡、干、湿、焦”五笔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笔锋的提按顿挫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生命力。 1.3 审美品鉴:意境与气韵: 阐述中国画评判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讲解如何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描绘之中,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通过对比不同朝代大师(如赵昌、李嵩、八大山人、吴昌硕)的作品,引导读者理解何为“雅”与“俗”,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 --- 第二章:基础功课——万物之始的笔墨练习 扎实的绘画基础是深入创作的前提。本章专注于提供循序渐进的笔墨基础训练方法,强调日复一日的练习对提升“手感”和“笔性”的重要性。 2.1 纸张与墨色的准备: 详述生宣、熟宣、棉纸等不同纸性的特性及其对水墨渗透的影响。讲解墨锭的研磨方法、墨汁的调配比例,以及如何根据所需层次精确控制墨色的浓淡变化。 2.2 基础线条的训练: 本书提供一套专门的“线描基本功”练习。包括: 中锋、侧锋、偏锋的专项练习: 掌握线条的弹性与力度控制。 “金线铁线”的模仿: 学习如何用尖细之笔勾勒出硬朗的结构,如松针、竹节。 “游丝描”的练习: 练习轻柔、连绵的线条,表现枝蔓的柔韧性。 2.3 基础点染的练习: 专注于墨的晕染技法,为后续的写意花卉打下基础。 湿画法的“破墨法”: 如何让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洇开,形成微妙的层次感。 干画法的“皴擦法”: 学习用干笔触表现粗糙、有肌理感的表面,如老树皮、岩石。 罩染与提白练习: 学习如何在墨色未干时用清水或淡色进行提亮和加深。 --- 第三章:花卉写生——描绘四季的生命形态 本章系统讲解中国画中常见花卉的写生方法和笔墨要点,强调在写生中把握其独特的“生命姿态”。 3.1 春季花卉:生机勃勃的展现 桃花与杏花: 重点讲解红色的晕染技巧,特别是“洋红”与“胭脂”的调配,以及如何用“点厾法”快速表现花瓣的丰满感。 牡丹的画法: 区分工笔重彩的细腻与写意大花的豪放。教授如何用大笔蘸浓墨勾勒花头结构,再层层叠染花瓣。 3.2 夏季花卉:繁茂与热烈的表达 荷花的画法: 集中讲解“墨分五色”在荷叶上的运用。如何用淡墨铺底,趁湿滴入浓墨表现叶脉的转折和水珠的晶莹感。叶片的正反、浓淡变化是本节的重点。 月季与蔷薇: 学习表现花朵的层次感和花萼的结构,以及如何用细笔勾勒出带刺的枝干。 3.3 秋季花卉:萧瑟与高洁的意境 菊花的画法解析(不含速成): 详细拆解菊花花瓣的形态——从内向外的卷曲、舒展和收拢的规律。教授“分瓣法”和“攒簇法”,如何利用墨色的干湿变化表现花蕊的层次,以及“金菊”与“白菊”的笔墨处理差异。 柿子的画法: 学习如何用朱砂和曙红结合,表现柿子的成熟质感和表面的光泽感。 3.4 冬季花卉:傲雪凌霜的品格 梅花的画法: 梅花是笔墨的试金石。本节重点教授“瘦硬遒劲”的枝干画法,强调用侧锋表现老枝的苍劲。花朵的画法分“双勾填彩”与“减笔写意”两种,突出“点梅”的精妙之处。 --- 第四章:禽鸟描摹与动态捕捉 花鸟画的“鸟”是灵动的灵魂。本章将指导如何捕捉禽鸟的瞬间动态,并赋予其生命力。 4.1 禽鸟的结构与动态: 讲解鸟类身体的基本结构(头、颈、躯干、翅膀、尾巴),以及如何通过简化结构来抓住其神态。 4.2 常见禽鸟的写生技法: 麻雀与小鸟: 重点学习用短促、灵动的笔触表现小鸟的跳跃和栖息状态。讲解“点睛法”,如何用极小的笔触赋予鸟的眼睛神采。 公鸡的画法: 学习表现其华丽的羽毛。侧重于大面积的墨色渲染和色彩的对比,如鸡冠和尾羽的处理。 水禽(如白鹭): 练习用清淡的淡墨和干笔表现水禽的羽毛质感,以及细腿的挺拔感,配合大面积留白来营造水面的空灵感。 --- 第五章:组合创作与意境营造 掌握了基础技法后,本章引导读者将零散的元素组合成具有完整意境的作品。 5.1 花鸟画的章法布局: 探讨中国画的“计白当黑”原则。讲解如何通过“S”形、“Z”形或三角形的组合来构建画面的稳定感和动势。区分长卷、中堂、扇面的构图差异。 5.2 墨分五色的创作实践: 通过多个范例(如“竹林月影”、“双栖图”),演示如何将墨色的浓淡变化运用到整体组合中,避免画面呆板。 5.3 诗情画意:题跋与钤印: 讲解题跋的文化作用,如何根据画面内容选择合适的诗句或自创诗句,以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介绍钤印的基本位置、大小和印泥的色彩选择,使之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 结语: 本书旨在为学习者搭建一座通往中国花鸟画艺术殿堂的桥梁。真正的学习在于勤奋的笔耕不辍,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愿读者能在笔墨的挥洒中,领略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国画教程,很多都给我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那些大师级的作品,笔精墨妙,看是看了,但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而这本《中国画临习速成-菊花》,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它并没有回避“临习”这个环节,反而将其作为核心。一开始,它就提供了非常多高质量的临摹范例,从单瓣到多瓣,从盛放到枯萎,各种形态的菊花都囊括其中。但它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它在范例旁边会附带一些非常实用的提示,比如“此处用中锋略带侧锋,表现花瓣的卷曲感”或者“留白是表现菊花的层次的关键,注意调整墨色的浓淡”。这些提示非常具体,而且是针对临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按照书中的指导去临摹,真的能够体会到笔墨的运用。我不再是盲目地跟着画,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样画。书中的一些“小窍门”也特别实用,比如如何用不同干湿浓淡的墨色来表现花瓣的质感,如何用淡墨勾勒出花蕊的灵动。我以前总觉得画菊花需要很多种笔法,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效果都可以通过对墨色、笔触的精细调整来实现。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变化”的练习,在临摹的基础上,鼓励我加入自己的理解,去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菊花。这种循序渐进、既有范例又有引导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中国画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枯燥和遥不可及,而是充满挑战和趣味。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任何绘画,都要先从“观察”开始,而这本《中国画临习速成-菊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直接教你“怎么画”,而是先带你“看懂菊花”。书的前几页,花了很多篇幅来讲解菊花的结构、形态以及不同品种的特点。它会告诉你,菊花的花瓣是如何层层叠叠地生长,花心是如何由小变大的,叶子的脉络是如何延伸的。它甚至会对比不同品种菊花的细微差别,比如有些菊花的花瓣是卷曲的,有些是平展的,有些是尖锐的,有些是圆钝的。这些讲解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写实照片和写意画的对比,让你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真实菊花和画出来的菊花之间的联系。在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后,它才开始讲解绘画的技法,而且是将技法融入到对菊花形态的描绘中。比如,它会讲解如何用“顺锋”来表现花瓣的舒展,如何用“逆锋”来表现花瓣的紧致,如何用“渴笔”来表现花瓣的枯萎感。这些技法讲解都非常贴合菊花本身的形态,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泛理论。我发现,当我真正理解了菊花的形态,再去学习它的画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中国画,是建立在对物象深刻理解之上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速成”这个词,有时候会让人联想到“不扎实”。但我被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彻底打消了疑虑。它不是一股脑儿地把所有东西都抛给你,而是非常有条理地分阶段。第一部分,它会从最基础的笔墨训练开始,教你如何握笔,如何控制毛笔的力度和方向,如何调墨。这些都是中国画的基础,但很多教程都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讲得过于抽象。这本书用非常直观的图解,配合简单的练习,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这些基本功。比如,它会让你画各种墨点的变化,让你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再练习画出不同弧度的线条。这些看似简单的练习,却为后续画菊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它才逐步进入菊花的画法,从最简单的花瓣形状开始,一步步组合成完整的花朵,再到枝叶的搭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会讲解不同品种菊花的生长姿态和形态特征,并给出相应的绘画方法。这种“由形入手,由技法深入”的学习路径,让我觉得非常清晰和有逻辑。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直接点明要义,让我能够专注于绘画本身。

评分

这本《中国画临习速成-菊花》真是为我这种零基础又想快速上手画菊花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心生向往,尤其是菊花,那种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精神,总让我觉得很有表现力。但苦于没有门路,各种教程看起来都太复杂,要么需要扎实的素描功底,要么就要学习大量的笔法墨法,搞得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它的名字就直击我的痛点——“临习速成”,这四个字简直是福音!翻开书页,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一开始就丢给我一大堆理论或者复杂的技法分解。而是从最基础的形状入手,一步一步引导我,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它的图例清晰,步骤标注也十分到位,每一步都拆解得很细致,让我能看得懂,也敢于去尝试。我尤其喜欢它对菊花不同品种的讲解,并不是简单地展示图片,而是用简练的语言点出它们的特点,再用简化的线条和墨块来演示如何捕捉这些神韵。即使我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画,也能在它的引导下,慢慢勾勒出菊花的轮廓,感受用笔的力度和水分的控制。这本书的“速成”并非意味着粗糙,而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抓住了菊花最核心的绘画要点,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压力和挫败。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花草的人,尤其是菊花,它那种独立于世、不畏严寒的精神总让我觉得很励志。一直想尝试画菊花,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网上搜了很多教程,要么太专业,要么太随意,总觉得找不到那种既能快速上手,又能画出神韵的。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中国画临习速成-菊花》。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菊花图,让人觉得充满希望。翻开书,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喜。它不是那种堆砌大量理论的教程,而是非常注重实践。从最基础的笔墨练习开始,教你如何调墨,如何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花瓣的质感,如何运用留白来营造层次感。每一个步骤都配有非常详细的图示,让你一看就明白。而且,它还根据菊花的不同形态,提供了很多实用的临摹范例,从盛开的、含苞待放的,到风中摇曳的,各种姿态都有。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解技法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很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让你能够轻松地理解并运用。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以致用”,我按照书中的方法练习了几次,真的就画出了几幅让我自己都感到满意的菊花。它让我觉得,中国画并没有那么神秘,只要方法得当,人人都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