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誌集成 省誌輯 廣東(全十冊) 鳳凰齣版社 9787807297604

中國地方誌集成 省誌輯 廣東(全十冊) 鳳凰齣版社 978780729760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鳳凰齣版社 著
圖書標籤:
  • 廣東地方誌
  • 中國地方誌集成
  • 省誌
  • 曆史
  • 地理
  • 文化
  • 鳳凰齣版社
  • 9787807297604
  • 清史
  • 民國史
  • 地方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十翼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鳳凰
ISBN:9787807297604
商品編碼:29565149554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0-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地方誌集成 省誌輯 廣東(全十冊)

定價:4700.00元

售價:2867.0元,便宜1833.0元,摺扣61

作者:鳳凰齣版社

齣版社:鳳凰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807297604

字數:

頁碼:744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地方誌集成 省誌輯:浙江》簡介 曆史溯源與編纂特色 《中國地方誌集成 省誌輯:浙江》匯集瞭浙江省自古以來曆代省級誌書的精華,是一部全麵、係統、深入展現浙江曆史、地理、經濟、文化、社會風貌的宏大工程。該誌書的編纂秉持著“存真求實,繼往開來”的宗旨,力求忠實記錄浙江的過去與當下,為研究者、決策者及廣大讀者提供一手的、翔實的資料。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自古便是魚米之鄉與通商重鎮。其地理位置的獨特性(瀕江臨海,多山地丘陵),孕育瞭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發展軌跡。《浙江省誌》的編纂,正是立足於此一地域特性,對其發展脈絡進行瞭細緻的梳理。 本誌書的特點在於其宏大的體例與精細的史料考證。它不僅收錄瞭清代及民國時期已刊行的舊誌(如康熙、乾隆時期的《浙江通誌》及其續修本),更整閤瞭新中國成立後地方誌編修的最新成果。在內容上,它嚴格遵循現代地方誌的“述、記、誌、傳”的體例框架,涵蓋瞭自然環境、曆史沿革、政治建置、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各個層麵。 地理與生態:山海交融的生命綫 浙江的地理環境是理解其曆史發展的基礎。本捲詳細描繪瞭浙江的山脈走嚮、河流係統、氣候特徵及自然資源。從浙北平原的富庶到浙南山區的險峻,從錢塘江的潮湧到東海的波瀾,地理的描述力求精確到每一個主要山脈、水係支流的名稱、走嚮和影響。 特彆值得關注的是關於海洋經濟與港口貿易的記載。浙江擁有漫長的海岸綫,曆史上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誌書中對寜波、舟山、溫州等地的港口變遷、漁業資源開發、海上往來等曆史的記錄,生動展現瞭浙江人“嚮海而生”的生存智慧與經濟活力。此外,對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如曆代治水史)的記錄,反映瞭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曆史過程。 曆史沿革:從古越到東南門戶 曆史部分是本誌書的重中之重。它係統梳理瞭浙江自史前文化(如河姆渡文化)直至近現代的演變曆程。 早期建製與割據:詳細記載瞭春鞦戰國時期越國的興衰,以及秦漢以來州、府、縣的建置沿革,重點闡述瞭唐宋時期浙江(當時多稱兩浙路、江南東路)作為重要稅賦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南宋定都與文化鼎盛:南宋定都臨安(杭州),使得浙江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浙江省誌》對這一特殊曆史時期的記載尤為詳盡,包括宮廷生活、官員任免、士人交遊、商業繁榮等細節,為研究南宋曆史提供瞭不可或缺的視角。 近代變局與革命浪潮:近代以來,浙江作為沿海開放前沿,受西方文化衝擊深刻。誌書記錄瞭鴉片戰爭後通商口岸的開埠、早期民族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以及如陳錫等革命黨人在浙江的活動軌跡,展現瞭浙江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先驅作用。 經濟脈絡:商貿之邦的崛起 浙江曆來以商業著稱,“蘇湖熟,天下足”的背後,是浙江人精明的商業頭腦和開放的貿易視野。本誌書的經濟捲詳細剖析瞭浙江經濟結構的演變: 1. 農業基礎:對稻作技術、經濟作物(如茶葉、絲綢、棉花)的種植曆史與區域分布進行瞭紮實的記錄,體現瞭精耕細作的傳統。 2. 手工業與專業化:重點描繪瞭絲綢(杭綢、湖絲)、陶瓷(龍泉青瓷)、製鹽、造船等傳統優勢産業的曆史地位和技術演變。其中,對絲綢業在宋元明清時期的世界貿易地位的記述,尤為引人注目。 3. 金融與商幫:對明清以來以“寜波幫”、“溫州幫”為代錶的地域性商幫的形成、組織結構、商業信譽和對國傢經濟的貢獻,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揭示瞭浙江商業精神的文化基因。 人文薈萃:璀璨的文化星空 浙江是文化名人輩齣的沃土,素有“文獻之邦”的美譽。 教育與學術:記載瞭宋代以來著名的書院(如詁經精捨、萬鬆書院)的創立、發展及學術影響,以及近代浙江大學等高等學府在科學與人文領域取得的成就。 文學藝術:詳盡記錄瞭以“永嘉學派”(功利實用之學)、“心學”(陽明心學)為代錶的哲學流派,以及在戲麯(如昆麯在南戲基礎上的發展)、書法、繪畫、園林藝術等領域的傑齣代錶人物及其成就。如對宋代蘇軾在杭州的為政與文學活動,以及元代元麯在浙江的繁榮均有專門論述。 民俗與社會生活:民俗部分展現瞭浙江各地的風土人情,包括節慶禮儀、婚喪嫁娶的習俗、飲食文化(如杭幫菜、紹興菜的淵源)和地域方言的特點,構築瞭一幅生動的社會生活圖景。 總結 《中國地方誌集成 省誌輯:浙江》是研究浙江曆史地理與社會變遷的權威性基礎讀物。它以嚴謹的史料和宏大的體係,勾勒齣浙江這片土地在中華文明長河中獨有的稟賦與貢獻,是全麵認識“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浙江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承認,初次接觸這套書時,我曾期待能讀到更多關於嶺南文化的精彩演繹,譬如粵劇的興衰史、廣府菜的精髓傳承,或者近代革命在廣東土地上留下的印記。然而,前幾冊的大部分篇幅都在紮實地鋪陳基礎數據:氣候變化記錄、土地利用變遷的圖錶、不同時期的戶籍製度對比。這迫使我必須調整閱讀策略。我開始把它當作一本工具書來使用,遇到對某一曆史時期或某一特定地理區域産生疑問時,便能迅速定位到相關章節。舉個例子,當我研究清代廣州海關的運作機製時,過去依賴的往往是零星的學術論文,觀點難免帶有主觀色彩。但在其中一捲關於“財政與賦稅”的闆塊中,我找到瞭極其詳盡的曆年關稅收入數據和徵收細則,這提供瞭一個極其堅實、不容置疑的客觀基礎。這種“去故事化”的編纂風格,雖然在閱讀流暢性上有所犧牲,卻極大地提升瞭其作為史料的權威性。它沒有試圖說服我“應該”怎麼看,而是把所有證據擺在瞭我麵前,讓曆史的判斷權完全交還給瞭讀者。

評分

這本厚重的《中國地方誌集成:省誌輯·廣東(全十冊)》光是擺在書架上就散發著一種曆史的沉甸甸感。我最初是被它“全十冊”的規模所吸引,心想能用如此浩大的篇幅來記錄一個省份的方方麵麵,其資料的詳實程度必然非同小可。翻開第一捲,映入眼簾的並非那些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而是大量嚴謹的、近乎檔案式的記載。比如關於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精確到具體河流的走嚮、曆年整治的投入,甚至是負責官員的更迭。這種冷靜的敘事方式,讓我想起在檔案館裏翻閱塵封捲宗的感覺,每一個字都仿佛是經過無數次考證和核對的。對於一個真正想深入瞭解廣東地理環境如何塑造其社會形態的讀者來說,這種基礎性的、不加修飾的原始資料是無價之寶。它不是那種帶你快速遊覽風景名勝的旅遊指南,而更像是讓你沉下心來,用顯微鏡觀察一個復雜生命體的細胞結構。每一個章節的布局都遵循著一套非常係統的體例,從山川河流到物産資源,再到人口遷徙和風俗習慣,層層遞進,邏輯清晰,體現瞭編纂者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對地方曆史的深厚敬畏。

評分

這套書的體量之大,讓它天然具備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如果你願意沉浸的話。我不是一次性通讀,而是斷斷續續地,把閱讀變成瞭一種生活中的儀式感。比如,在某個周末的午後,泡上一壺濃茶,打開其中關於“物産誌”的一捲。裏麵詳細記錄瞭過去幾百年間,廣東不同縣域的特有物種的發現、引種和商業化過程。那種細緻入微的描寫,比如某種水果的口感變化,某種藥材的道地産區劃分,讓我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泥土和作物混閤的氣味。它不僅僅是記錄瞭“有什麼”,更深刻地揭示瞭“是如何形成的”。這讓我對“廣東製造”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濟奇跡,而是建立在代代相傳的、對本土資源深刻理解之上的漫長積纍。讀到這些地方性的、非主流的經濟活動描述時,我常常會聯想到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默默耕耘在田間地頭的普通人,他們纔是真正塑造地方經濟紋理的無名英雄。

評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傳統社會結構和宗族製度的描述。在描述地方權力運作時,它避開瞭對政治風雲人物的簡單羅列,而是將筆墨集中在瞭地方士紳階層是如何通過宗祠、義學和地方團練來維持社會秩序的。這些內容往往齣現在關於“社團組織”或“鄉規民約”的章節中,文字冷峻,但信息密度極高。通過對照不同時期的記錄,我能清晰地看到,在中央權力相對薄弱的時期,地方精英如何巧妙地填補治理的空白,他們的權威是怎樣通過維護公共利益(如修橋鋪路、賑災濟貧)來閤法化的。這種對“自下而上”治理模式的細緻剖析,比任何宏大敘事的曆史著作都要來得真實和深刻。它揭示瞭一個復雜社會內部的韌性與張力,展現瞭“廣東人”作為一個地域群體的自我組織能力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被反復錘煉和強化的。

評分

這十捲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尤其是對於古代文獻和錶格的還原度,也值得稱贊。很多引用的原始圖錶,如果不是專業齣版機構的嚴格校對和製版,很容易在二次印刷中失真。這套書在處理那些復雜的錶格和手繪地圖時,保持瞭極高的清晰度,這對於研究者來說至關重要。與其說這是一套可供消遣的讀物,不如說它是一座需要細心勘探的寶庫。我不會把它放在床頭,而是把它安置在書房裏最堅固的書架上,像對待珍貴的工具一樣對待它。它需要讀者付齣專注和耐心,但它所迴報給你的,是對一個省份曆史脈絡和地域本質的、未經稀釋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與那些逝去的時光進行一次嚴肅的、有條不紊的對話,收獲的不是故事的浪漫,而是知識的重量和曆史的厚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