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 |
| 作者 | 吴心伯 |
| 定价 | 98.00元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 ISBN | 9787802329362 |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2015年,中美关系波澜起伏,有竞争与摩擦,也有合作与协调,有剑拔弩张的南海对峙,也有握手言欢的白宫秋叙。新常态下的中美关系是一场多幕剧,剧情跌宕起伏,令观者眼花缭乱,令研究者回味无穷。《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从政治、经济、军事、网络安全、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度分析了本年度双边关系的发展,并对2016年的中美关系做了展望。 |
| 作者简介 | |
|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美关系及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问题的教学与研究。 |
| 目录 | |
| 一、报告部分 章新常态下中美关系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吴心伯() 第二章融合、竞争与中美经贸关系的再锚定宋国友() 第三章中美军事关系张芳() 第四章网络安全博弈与中美战略关系稳定沈逸() 第五章中美人文交流潘亚玲() 二、大事记部分 2015年中美关系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m:7.8000pt;mso-para-margin-top:0.5000gd;mso-para-margin-bottom:0.5000gd;' >第二节启示及应对策略() |
| 编辑推荐 | |
| 本报告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继《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4》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充分肯定。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当我在书店或者网上看到“正版书籍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这个标题时,我脑子里立刻会联想到一份严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团队,应该是一群对国际事务有着敏锐洞察力、深谙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专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为2015年中美关系这个“病人”进行一次详尽的“体检”,然后开出一份“诊断报告”。我猜测,书中很可能不会止步于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会深入剖析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各自的核心利益,以及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立场和策略。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关注到那些容易被大众忽视的细节,比如在一些多边国际场合,两国代表是如何进行微妙的外交斡旋的?在一些关键的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两国又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作为一个对全球治理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在2015年,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方面,是否存在合作的可能性,或者说,合作的障碍又在哪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那个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深度“解剖”,也是对未来两国关系走向的一次严肃的“推演”。
评分对于“正版书籍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这样一本,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主题的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一定是一份非常“硬核”的材料。我期待它能像一部侦探小说一样,抽丝剥茧地揭示出2015年中美关系背后的各种“动机”和“线索”。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深入分析两国各自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这些内部因素是如何塑造其对外战略的。比如,美国国内的政治周期、经济复苏情况,以及中国国内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目标,这些都可能在报告中得到体现。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两国智库、政府部门在制定对华/对美政策时的内部博弈和思想碰撞的细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很难接触到这些深层的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上帝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两国决策层是如何评估彼此的意图,如何做出战略判断的。而且,我期待它能够不回避敏感话题,比如军事现代化、人权问题、意识形态差异等等,并能从中分析出这些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和“影响”。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次战略对话的记录,更可能是一份关于两国互信基础、潜在风险以及合作可能性的深度评估。
评分“正版书籍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这个书名瞬间激活了我对那一时期国际关系动态的记忆。2015年,那个时间点,中美之间那股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暗流涌动,让人既警惕又好奇。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大概率不会是那种浮光掠影式的评论,而更像是一份精心打磨的“诊断书”,对当时两国关系的“病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我猜想,书中定然会涉及两国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角力,比如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域影响力扩张。经济层面,贸易摩擦、投资壁垒,乃至新兴产业的竞争,都应该是书中浓墨重彩的篇章。而且,我坚信,一本“战略报告”绝不会忽视科技领域的竞争,从网络安全到高科技产业的争夺,那都是2015年中美关系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名对全球化进程有着深刻体会的读者,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描绘出,两国在维护现有全球秩序和重塑未来全球秩序之间,是如何斡旋和博弈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或者至少是提供一些关键的变量,帮助我们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走向?我渴望从中找到一些宏观的视角,来理解那些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的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正版书籍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一开始就给了我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2015年,那是一个中美关系既充满机遇也暗藏挑战的微妙时期。回想起那一年,国际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影响力日益凸显,而美国作为传统霸权,也在积极调整其全球战略。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剖析这一复杂互动关系的金钥匙。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一个报告中,系统地梳理出2015年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层面的交锋与协作的。特别是,它会不会触及当时一些非常关键的事件,比如南海问题、TPP谈判(尽管之后美国退出了)、网络安全争端,亦或是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进展?作为一名关注国际政治的普通读者,我渴望了解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超越新闻报道的深度分析,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动因和未来趋势的可能性。而且,“战略报告”这几个字,让我预感到它绝非泛泛而谈,而是会包含许多值得推敲的数据、理论框架,甚至是智库级别的洞察。我尤其希望它能解答我一直以来的一些困惑:在那个节点,两国战略意图的真实边界在哪里?是否存在误判的风险?而又有哪些潜在的合作空间,能够避免冲突升级?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记录,更可能是一份关于未来两国走向的预警与启示。
评分读到“正版书籍 中美关系战略报告.2015”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严肃、严谨的学术研究画面。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那些长期深耕于国际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不是以一种轻松易读的散文形式呈现,而是会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对比,甚至可能包含一些模型推演,来支撑其观点。我尤其期待它能够对2015年中美之间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细致入微的“解剖”,比如,在经济领域,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人民币加入SDR的意义,以及这对中美经济关系的长远影响?在军事安全方面,是否会探讨当年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给美国带来的战略调整?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书中又会如何描绘?作为一名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为我们还原出2015年中美关系全景图,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我更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两国决策者是如何在复杂的利益交织和战略博弈中做出选择的。这本书,在我心中,是通往理解大国博弈复杂性的重要阶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