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2009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會議論文集
定價:120.00元
作者: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121097133
字數:800000
頁碼:39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1.18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負責召集的“2009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會議”論文集,內容涉及專業評估認證研究、教學團隊與特色專業建設,課程及課程體係建設與教學改革,實驗、實踐教學和工程訓練的改革與實踐,創新型人纔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等方麵的內容。
本書適閤在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的教師、專傢閱讀。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嚴肅而學術的氣息,讓人聯想到象牙塔內的思想碰撞和知識的傳承。《2009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會議論文集》——光是讀齣這個名字,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重量。我想,對於身處教育前沿的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教師們來說,這無疑是一本寶藏。它匯集瞭當年全國範圍內頂尖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像是一個集結號,召集瞭各高校的教育者們,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下一代的科技人纔。我能想象到,在會議上,會有關於課程設置的深入討論,會有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分享,會有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並以此為基礎,提齣更為精準有效的教學策略。這本書的價值,我想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當年的思想火花,更在於它為後來的教育改革和專業發展提供瞭重要的參考和藉鑒。它就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當時教育界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也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嚮。對於任何希望瞭解中國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發展脈絡的學者、教育者,甚至是對該領域教學模式感興趣的傢長和學生,這本書都將提供一個難得的窗口。它承載的是集體智慧,是教育者的初心,是推動行業進步的強大動力。
評分坦白說,當我看到《2009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會議論文集》這個名字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本書可能離我比較遙遠,畢竟它記錄的是一個特定年份的學術交流。然而,深入思考後,我發現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2009年,雖然在技術發展史上可能不算遙遠,但對於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來說,卻可能已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重要的曆史坐標。通過閱讀它,我們可以對比今天的教學現狀,更好地理解這些年來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在理念、內容、方法上經曆瞭怎樣的演進。也許當時的很多教學方法在今天看來已經過時,但它們所體現齣的教育初心和探索精神,以及當時所麵臨的挑戰,至今仍有藉鑒意義。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教育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持續努力和智慧積纍。這本書,恰恰是這段積纍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見證,它記錄瞭過去,也為我們思考未來提供瞭寶貴的曆史參照。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個人認為更在於它所蘊含的“協作”精神。在2009年,全國範圍內的高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會議,本身就意味著一種知識的共享和經驗的互鑒。我想,這份論文集一定是會議成果的集中體現,它記錄下瞭不同地區、不同高校在教學上的探索與實踐,為行業內提供瞭一個交流學習的平颱。它可能包含瞭對教學大綱的優化建議,對教學資源的共享機製的探討,甚至是對跨校閤作項目的構想。我特彆好奇,在這種全國性的協作會議上,會不會涉及到對當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的集體攻關?比如,如何彌閤理論教學與産業實踐之間的鴻溝?如何吸引和留住優秀的教學人纔?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這本書,就像一個詳實的會議記錄,為我們勾勒齣瞭當年中國電子信息教育領域的一幅全景圖,展現瞭教育工作者們為瞭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協同的場景,這種集體智慧的結晶,價值非凡。
評分我一直對教育的實踐性有著濃厚的興趣,而《2009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協作會議論文集》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從書名就能看齣,這並非一本純粹的理論著作,而是聚焦於“教學協作”和“專業教學”的實際問題。我非常有興趣瞭解,在那個時間點,全國的高校是如何協同解決在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中遇到的共性難題的。是不是有關於課程體係改革的經驗分享?有沒有在實驗教學、實訓基地建設方麵的高效模式?會不會有關於如何將學術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教學內容的討論?我想,這本書會呈現許多實實在在的教學案例和方法,能夠給教育者們帶來切實的啓發。例如,某高校在嵌入式係統教學中如何剋服硬件成本高昂的問題,另一所大學在通信原理課程中如何通過仿真軟件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又或者,某位老師如何設計齣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創新性作業。這些生動具體的實踐經驗,遠比空泛的理論更能打動人,也更具參考價值。它代錶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教育探索,是一種基於實踐的教學智慧的匯聚。
評分拿起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所傳達的時代感所吸引。2009年,那是一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剛剛興起,雲計算、大數據等概念也開始嶄露頭角。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必然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這份論文集,便是那個時代教育工作者們對這些變化的積極迴應。我猜想,其中一定會有關於如何將新興技術融入現有課程體係的探討,如何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科技發展的能力。也許會有關於項目式學習、實踐教學的案例分析,也可能涉及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革新。想象一下,在當時的會議上,專傢們可能就“如何讓學生掌握最新的編程語言和開發工具”、“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等議題展開激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堆論文的堆砌,它更像是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界在電子信息領域的一份宣言,一份行動指南。它凝聚瞭無數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旨在為國傢培養更多優秀的科技人纔,為信息産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於我而言,它是一個瞭解當年教育思想、教學實踐的絕佳載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