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基础(第2版)
定价:28.00元
作者:吴青萍,沈凯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6401127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全书由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三相电路、谐振电路、互感耦合电路、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Multisim200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共9章内容组成。某些带“*”号的章节供学生自学,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学时数为80学时左右。
全书基本概念讲述透彻;基本分析方法归类恰当,思路清晰,步骤明确;例题丰富、习题匹配;并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用于电路分析,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本书是一本面向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电路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的同类专业和其他专业选用,也适合从事电力、电子、通信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1.1.2 电路模型
1.1.3 单位制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1 电流
1.2.2 电压
1.2.3 电功率与电能
1.3 电阻元件
1.3.1 电阻与电阻元件
1.3.2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欧姆定律
1.3.3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
1.4 电压源与电流源
1.4.1 电压源
1.4.2 电流源
1.4.3 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几个相关的电路名词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4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举例
1.6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1.6.1 电位的概念
1.6.2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1.6.3 等电位点
1.6.4 电子电路的习惯画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第5章 三相电路
第6章 谐振电路
第7章 互感耦合电路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9章 Muitisim 200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材料科学的应用层面,展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局限于理论的讲解,而是将枯燥的材料性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产品和技术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合金的性能时,作者会详细分析不同金属元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合金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等,并且会列举出很多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飞机、汽车、建筑材料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半导体的部分,作者不仅解释了其特殊的导电性能,还非常生动地描绘了晶体管的发明如何彻底改变了电子工业,以及我们现在所依赖的计算机、智能手机等都离不开这些微小的半导体器件。这种将宏观理论与微观结构,再到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讲解方式,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科技产品,背后都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科学原理。读完这本书,我对材料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有了更深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地方在于它对于科学方法论的深刻探讨。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方式。作者在介绍每个科学理论或定律时,都会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形成科学理论的。这种“溯源”式的讲解,让我看到了科学发展的脉络,也理解了科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试错、修正和进步的过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可证伪性”的讨论,作者通过一些历史案例,阐释了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一个理论必须能够被实验所证伪,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这让我明白,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记忆结论,更重要的是理解结论的产生过程和其科学基础。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对我今后在生活中面对各种信息时,进行理性判断和批判性思考,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不再盲从,而是学会去追问“为什么”,去寻找证据,去评估信息的可靠性。
评分这本书对于培养读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引导读者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挑战。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系统思考”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将问题孤立地看待,而是强调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一个问题,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对整个系统的冲击。例如,在讲解复杂系统时,作者会引用一些实际工程项目失败的案例,深入剖析其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思路。这种“反思式”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并且能够预见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种负责任的工程态度,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数学只是用来计算的工具”的刻板印象。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数学手册,而是将数学语言巧妙地融入到物理现象的解释中,让你看到数学是多么强大且优雅地描述着宇宙的运行。书中对微积分的应用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作者并没有回避它,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用“无限小的一小块”来解释积分的意义,用“变化的速度”来类比导数的概念。让我惊讶的是,原来那些复杂的积分和微分方程,在作者的笔下,竟然能够如此清晰地揭示出物理过程的本质。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 F=ma 这个公式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动量和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积分来计算物体在受力变化过程中的运动轨迹。这种讲解方式,让我深刻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物理思想的载体。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不再害怕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数学工具。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物理学入门的敲门砖,但又远不止于此。它以一种非常直观、生动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入手,比如为什么小孩子玩耍时会被静电“电”到,或者为什么我们冬天穿毛衣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通过这些 relatable 的例子,读者很容易就能建立起对电荷、电场、电势等基本概念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入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并且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动画(如果是电子版的话),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特别喜欢它讲解磁场部分的方式,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矢量公式,而是通过模拟小磁针在不同位置的指向,以及电流产生的磁场示意图,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空间想象能力稍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的习题设计也非常巧妙,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却能触及到最核心的知识点,反复琢磨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感觉通过这本书,我对物理的畏惧感大大降低,甚至开始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探索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