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黄渤海区渔具渔法
定价:138.00元
售价:100.7元,便宜37.3元,折扣72
作者:李显森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27981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各种渔具渔法进行了全面叙述,内容翔实丰富,具有资料文献、科研和技术实用价值,丰富了我国渔具渔法文献宝库。该书不仅为渔业管理和科研教学提供*宝贵资料和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作为渔业干部、科技人员和水产院校师生的参考书籍。
这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黄渤海区渔具渔法特点、技术水平和面貌的海洋捕捞学专著。全书选编了12大类具有代表性的渔具63种,列举实例并配有插图,详细介绍了每一种渔具的基本概况、渔具结构、相关属具、渔具装配、作业方式和渔法特点等;内容比较丰富、资料翔实、系统和全面,实用性强,是一本专门为海洋捕捞科技人员、海洋捕捞从业人员和相关水产管理人员编写的参考书籍。
编例节 定置单片刺网第三节 定置三重刺网第二章 围网类渔具 灯光围网(辽宁、大连)节 单船有翼单囊拖网第三节 单船桁杆拖网第四章 敷网类渔具 灯光鱿鱼敷网(山东 荣成)节 双柱竖杆网第三节 并列单片张网 节 建网陷阱类渔具第七章 钓渔具类第二节 垂钓真饵单钩钓 节 拖拽齿粑粑刺渔具第九章 拢壶类渔具 节 抄网类第三节 地拖网类 节 黄渤海海区捕捞渔具现状参考文献
拿到《黄渤海区渔具渔法》这本书,我主要被它的实用性所吸引。作为一名对海洋生物和渔业发展稍有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黄渤海地区渔业生产实践的书籍。标题中的“渔具”和“渔法”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针对性,应该能解答我一直以来的一些疑问。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针对黄渤海特定鱼种和环境的渔具,比如不同类型的网具(刺网、围网、拖网等)的构造、使用方法、优缺点,以及它们对海洋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渔法”部分,我希望能看到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水域、不同渔业资源的捕捞策略,包括一些精细化的操作技巧,比如如何判断鱼群的踪迹,如何根据潮汐和水流调整作业方式等等。如果书中还能对这些渔具和渔法进行历史演变和现代改进的分析,并探讨其在可持续渔业发展中的作用,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知识,更能引发我对于渔业技术革新和环境保护的思考,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黄渤海渔业的现状与未来。
评分说实话,对于《黄渤海区渔具渔法》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种“情怀”的慰藉。我是一个在内陆长大的孩子,对于大海的向往,更多的是来源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描绘。黄渤海,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就自带一种厚重感,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渔具的图解和渔法的操作指南,它更能让我窥探到黄渤海地区渔民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面对大海时的敬畏与热爱。我很好奇,在那些古老的渔村里,是否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代代相传的渔谚和技艺?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练就出一双“识鱼眼”和“辨风耳”的?这本书如果能穿插一些渔民的口述史,或者是一些关于渔业发展变迁的社会学观察,那我会觉得它非常有深度。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不仅仅是学习到“怎么捕鱼”,更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捕鱼”,以及在这种捕捞方式背后,所蕴含的对海洋资源的理解和尊重。想象一下,读着读着,仿佛就能听到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闻到海风中夹杂着的鱼腥味,感受到那种朴实而又坚韧的渔家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黄渤海区渔具渔法》,ISBN是9787502798161。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有点“碰运气”的心态。我对渔业知识算不上是专家,但对海洋和沿海地区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黄渤海,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历史感。想象一下,在那片广阔的海域,一代代渔民如何与海搏斗,用智慧和辛劳换取生计,这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渔具”和“渔法”,这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介绍,而是在描绘一种文化,一种传承。我期待着书中能有生动的案例,能够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理解那些专业的名词,看到那些老渔民们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工具,遵循自然的规律,在茫茫大海中捕捉到鱼虾的。我更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或者是在科技发展背景下,传统渔业如何寻求新的出路。也许书中会有关于不同季节、不同鱼种对应的渔具和渔法,那样的话,就能更加立体地展现渔业生产的复杂性和精细性了。我猜想,这本书的封面应该也充满了海的气息,或许是一幅描绘渔船出海的壮丽景象,又或者是特写某种传统渔具的细节,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我的眼球,激发我探索的欲望。
评分《黄渤海区渔具渔法》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地域性和专业性所吸引。黄渤海,作为一个重要的渔业区域,其渔具和渔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个人对海洋经济和渔业技术的发展一直很感兴趣,因此,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了解该地区独特渔业文化和技术体系的窗口。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黄渤海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当地自然环境、物种特性相适应的各种渔具。比如,是否存在一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渔具,它们是如何设计的,又为何能在特定环境下发挥最佳效果?同时,“渔法”部分,我希望看到对于不同捕捞方式的详细阐述,包括但不限于定置网、流刺网、拖网捕捞等,以及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流程、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这些渔具和渔法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如何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演进,同时,如果能提及一些关于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那这本书的意义就更加深远了。
评分我对《黄渤海区渔具渔法》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我对海洋文明和传统技艺的好奇。黄渤海,这两个名字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幅渔船穿梭、渔歌唱晚的画面。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渔具”和“渔法”,这让我觉得它非常有内容,并且很接地气。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列举一些工具的名称和使用说明,而是能够深入地描绘出这些渔具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它们凝聚了多少工匠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想了解那些传统渔具,它们是如何在几代人的传承中,被不断地改良和优化,以适应海洋环境的变化。同样,“渔法”的部分,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智慧,渔民们是如何通过观察风向、潮汐、季节,甚至鱼群的习性,来选择最恰当的渔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生动的渔民故事,或者是一些关于渔业发展历史的片段,那就更能触动我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以及人类在与自然互动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创造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黄渤海地区海洋文化的百科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