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心理学 9787509385371

意识心理学 978750938537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汉松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意识
  • 认知
  • 神经科学
  • 行为
  • 思维
  • 潜意识
  • 精神分析
  • 自我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5371
商品编码:2963920622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意识心理学

:36.00元

售价:26.3元,便宜9.7元,折扣73

作者:李汉松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09385371

字数:213000

页码:29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意识如大脑之宝藏,深藏着引人入胜的智慧地图;意识如大脑之圭臬,指引着人类行为*终的走向。作者将意识和潜意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整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示意识心理的完整全貌。


内容提要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心理实验室研究意识观念,以意识观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心理学正式问世。如弗洛伊德所说,人的意识心理只是浮在沧海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更多的潜意识心理则隐藏在冰山之下。长时间以来,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现象都是由不同的心理学家各自分开研究并发展起来,在本书中,笔者在身心并行同一论的指导下,将意识和潜意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集为十五章的意识心理学,为读者展示意识心理的完整全貌。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汉松,1922年7月出生于浙江龙游灵山。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留校任郭一岑教授的助教,开始从事西方心理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60余年。曾任《中华当代文化名辞典》心理学卷编委,《世界百科著作辞典·心理学卷名著引导》主编,《心理学大辞典·外国心理学史》副主编。

  60多年来,对心理学的研究一以贯之,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专著有《心理学的故事》(原名《西方心理学史》),译作有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彼得罗夫斯基《年龄特征与教育》等


文摘


序言



《意识的织锦: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 引言 人类,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生命形式,其最深邃、最令人着迷的领域莫过于意识。我们如何感知世界?思想如何在我们脑海中流动?情感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梦想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古老的问题,跨越了哲学、宗教、艺术的界限,并在近现代科学的催化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深度。本书《意识的织锦: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并非是对已有特定学术著作的复述,而是试图从一个更广阔、更包容的视角,编织一幅关于意识的宏大图景。我们将一同踏上一场深入心灵的旅程,探索意识的本质、功能、演化以及它在我们个体生命和社会群体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一章:意识的黎明——何为意识? 在本章,我们将从最根本的层面出发,尝试定义这个看似熟悉却又难以捉摸的概念——意识。我们将回顾历史上哲学家们对此的思考,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再到洛克的经验主义。随后,我们将转向现代科学的视角,审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领域是如何尝试“触碰”意识的。我们会探讨诸如“困难问题”(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即我们为何会有主观体验,而非仅仅是大脑的自动化处理——以及“易处理问题”(The Easy Problems of Consciousness)——例如感知、记忆、注意力等功能。通过对比不同的定义和理论框架,读者将对意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我们将审视,意识是仅仅是大脑活动的副产品,还是存在其自身独立的、不可简化的本质?它是否是一种涌现的现象,如同水滴汇聚成海洋,个体神经元的活动最终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内在世界? 第二章:意识的舞台——大脑的奇迹 意识究竟源自何处?本章将聚焦于意识的物质基础——人类大脑。我们将揭示大脑的宏观结构与微观奥秘,从大脑皮层、丘脑、脑干等关键区域的功能,到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等基本构成单位的运作。我们将深入了解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和前沿发现,例如脑成像技术(fMRI, EEG, MEG)如何帮助我们观察大脑活动与意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我们会探讨不同脑区在意识形成中所扮演的特定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识流。从视觉的感知到听觉的辨识,从情感的体验到语言的生成,大脑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为意识的构建贡献力量。我们将了解,大脑的哪些特定连接模式和神经网络活动与主观体验紧密相关,以及是否存在“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此外,我们还会触及大脑可塑性的概念,探讨经验和学习如何重塑我们的大脑,进而影响我们的意识体验。 第三章:意识的流淌——感知、注意与记忆 意识并非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流”。在本章,我们将聚焦意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几个核心功能。首先是感知,我们如何从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构建出稳定且有意义的内部表征?我们将探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大脑如何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形成我们所体验到的“现实”。其次是注意,我们的大脑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重要的部分,并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分配给特定的对象或任务?我们将研究选择性注意、分散注意、持续注意等不同类型的注意机制,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最后是记忆,意识的连续性离不开记忆的支撑。我们将探索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等不同记忆系统,以及它们在大脑中的存储和提取机制。从鲜活的童年回忆到抽象的知识概念,记忆与意识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解。 第四章:意识的色彩——情感与情绪 意识不仅仅是对外界的认知,更是对内在世界的体验,而情感和情绪无疑是意识最鲜活、最生动的色彩。本章将深入探讨情感和情绪的本质,以及它们与意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将审视情绪的生理基础,了解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等脑区在情绪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以及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我们将探讨不同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的心理学维度,以及它们如何驱动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同时,我们也将思考,情绪体验是如何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情感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感知和判断?意识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我们的情绪?我们将审视那些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情感体验,如爱、恨、喜悦、忧愁,以及这些情绪如何丰富我们的意识世界,同时也可能带来困扰。 第五章:意识的边界——睡眠、梦境与潜意识 意识并非总是清醒和专注的。在睡眠的静谧中,意识以另一种形态存在,那就是梦境。本章将探索意识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我们将审视睡眠的生理周期和功能,以及睡眠不足对意识状态的影响。随后,我们将深入梦境的世界,探讨梦的理论,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表达、激活-合成假说等。梦境是现实的回响,是愿望的满足,还是大脑随机活动的产物?我们将尝试理解梦境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和未解决的情绪。此外,我们还将触及潜意识的概念,虽然潜意识本身并非我们直接意识到的,但它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我们将探讨无意识的思维、自动化的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我们的整体人格? 第六章:意识的演化与发展 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漫长演化和个体发展的结果。本章将从进化的视角审视意识的起源,思考意识是如何在生物界中出现的,以及它为生物体带来了怎样的生存优势。我们将追溯意识在不同物种中的可能迹象,从简单的动物行为到更复杂的认知能力,思考意识是否是一个连续的谱系。随后,我们将关注个体意识的发展,从婴儿初生的模糊感知,到儿童的自我意识觉醒,再到成年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我们将探讨语言、社会互动、文化环境等因素如何塑造我们的意识。我们还会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存在一种“成熟”的意识状态? 第七章:意识的挑战——疾病与障碍 意识的正常运作是建立在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之上的。当这一基础受到挑战时,意识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本章将探讨意识的异常状态,例如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癫痫、中风)对意识的影响,以及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如何改变个体的感知、思维和情绪体验。我们将理解,这些疾病如何扰乱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意识的碎片化、扭曲或丧失。我们还将审视意识障碍,如昏迷、植物人状态,以及它们背后复杂的神经科学机制。通过了解意识的脆弱性,我们更能认识到意识的宝贵,以及维护意识健康的重要性。 第八章:意识的未来——人工智能与合成意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的崛起引发了关于“合成意识”的深刻讨论。本章将展望意识的未来,探索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交汇点。我们将审视当前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认知能力方面的进展,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我们将讨论,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即人工智能能够发展出真正的意识?“图灵测试”的局限性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界定和识别机器意识?合成意识的出现将对人类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带来怎样的冲击?我们将思考,未来人类的意识是否会与科技进一步融合,例如脑机接口、增强现实等技术,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意识体验? 结论:意识的永恒之问 《意识的织锦: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并非意图提供一个终极的答案,因为意识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旅程。本书旨在点燃读者对意识的好奇心,提供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考框架,鼓励大家在各自的生活中去体悟、去观察、去反思。意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理解世界、体验人生、与他人连接的基石。通过对意识的深入探索,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更能以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人类这个物种,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探索内心世界的引路人,开启一段充满智慧与启迪的发现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精美,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刚翻开的时候,就被书中的一些插画和排版深深吸引了。那些插画色彩鲜艳,构图也很有艺术感,给人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而且,书中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装订牢固,每一页都可以轻松翻阅,不会出现散页的情况。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容。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这本书似乎涵盖了非常广泛的主题,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流畅,语言也很有感染力。我预感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很多惊喜,尤其是在它探讨的那些我一直好奇的领域。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品味这本书了。我希望它能像它外观一样,给我带来一场精神的盛宴。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比我想象的要高一些,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觉得更加有价值。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比较深奥的理论,反而将其作为深入探讨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论点,甚至会回过头去重新阅读一些章节,以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虽然这个过程有些费力,但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思维在被不断地拓展和训练。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它能够剖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让我们看到它们背后隐藏的运作机制。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话题时的严谨态度,他能够客观地呈现不同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分析,这让我在阅读时不会感到被强加某种立场,而是能够自己去形成判断。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笔触,探讨了那些构成我们“自我”的关键要素。我喜欢它在讲述过程中流露出的那种人文关怀,即使在探讨一些科学性很强的内容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类体验的深刻同情和理解。书中的一些章节,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仿佛作者提前预知了我内心的困惑,并为我提供了最恰当的解释。我尤其欣赏它在提供理论框架的同时,也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它告诉我,理解这些概念并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而又独特的存在,而理解这一切,是通往更深刻自我认知的第一步。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是持续的,即使合上书本,书中的内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回响。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书中的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突然间,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片段变得清晰起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富有逻辑性,层层递进,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我常常会被他提出的某个设问所吸引,然后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而他总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方法,发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一本能够真正改变我看待世界方式的书。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知识储备和洞察力真是令人惊叹。他能够将如此复杂而抽象的概念,用如此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仿佛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娓娓道来。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扎实,每一个都紧扣主题,并且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让我对书中提出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引用的那些研究和理论,既有学术深度,又不至于过于枯燥,而且他能够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通俗易懂的叙述中。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以及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像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它引导我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理解那些我曾经忽视或不曾意识到的“角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