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罪疚与修复 9787519224264

爱、罪疚与修复 97875192242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梅兰妮克莱茵,杜哲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情感
  • 创伤
  • 自我成长
  • 修复关系
  • 爱与背叛
  • 罪恶感
  • 原生家庭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24264
商品编码:2965218415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爱、罪疚与修复 作者 梅兰妮克莱茵,杜哲
定价 72.00元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9787519224264 出版日期 2018-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爱、罪疚与修复》展现了1921年到1945年间梅兰妮·克莱茵在工作与观念上的成长,其中较早期的论述,是她致力于婴儿焦虑对儿童发展的冲击。其在写作上的杰出贡献,不仅在理论方面,而且在临床实务方面也极为重要。

*后一篇是讨论俄狄浦斯情结的文章,克莱茵提出了她对于婴儿早期发展阶段的理论,扩展了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为她后来主张婴儿出生后半年会出现偏执—分裂心理位置的概念思维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梅兰妮·克莱茵

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录

章 儿童的发展(1921) 1

第二章 青春期的压抑和困难(1922) 53

第三章 学校在儿童力比多发展中的角色(1923) 58

第四章 早期分析(1923) 77

第五章 论抽搐的心理成因(1925) 105

第六章 早期分析的心理学原则(1926) 126

第七章 儿童分析研讨(1927) 136

第八章 正常儿童的犯罪倾向(1927) 165

第九章 俄狄浦斯冲突的早期阶段(1928) 181

第十章 儿童游戏中的拟人化(1929) 193

第十一章 在艺术作品和创作冲动中的婴儿期焦虑(1929) 204

第十二章 象征形成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1930) 213

第十三章 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1930) 227

第十四章 论智力抑制理论(1931) 230

第十五章 儿童良知的早期发展(1933) 242

第十六章 论犯罪(1934) 252

第十七章 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1935) 256

第十八章 断奶(1936) 282

第十九章 爱、罪疚与修复(1937) 297

第二十章 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的关系(1940) 333

第二十一章 早期焦虑中的俄狄浦斯情结(1945) 359

附录一 批注 406

附录二 参考文献 429

附录三 克莱茵生平年表 434


   编辑推荐

儿童精神分析的开路先锋

以游戏打开与幼儿的沟通路径

带领我们看见焦虑与严厉超我对发展的冲击

并为理解成人精神疾病的起源,开拓了新的视野


   文摘

   序言

《爱、罪疚与修复:心灵的疗愈之旅》 引言: 在人生的宏大叙事中,爱如同一颗永恒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也点燃了生命最温暖的光芒。然而,爱并非总是坦途,有时它伴随着意想不到的阴影——罪疚。这份沉甸甸的情感,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困在过往的悔恨与自责之中,阻碍了心灵的成长与前进。而“修复”,则是这条荆棘丛生之路上的希望之光,是摆脱束缚、重拾平静、走向更成熟自我的必经之途。 《爱、罪疚与修复:心灵的疗愈之旅》并非一本简单的教科书,也不是一套冷冰冰的理论集合。它更像是一位智者,一位慈爱的陪伴者,带你深入探索心灵的隐秘角落,剖析爱之复杂,理解罪疚之根源,并最终寻找到通往内心平静与和谐的钥匙。这本书将陪伴你在人生的旅途中,穿越迷雾,抵达光明的彼岸。 第一部分:爱的千姿百态 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复杂也最深刻的一种。它既是生命的驱动力,也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爱”的本质,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爱的起源与进化: 我们将追溯爱的生物学基础和心理学根源,探讨爱为何如此深刻地根植于人性之中,以及它在个体生存和社会繁衍中的重要作用。从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本能,到成人之间复杂的情感需求,爱的发展轨迹将为你揭示其深邃的演变过程。 亲密之爱: 无论是浪漫的爱情,还是深厚的亲情、友情,亲密之爱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将细致描绘不同形式的亲密关系,分析其在情感滋养、精神支持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独特价值。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如何在关系中保持自我,以及如何面对和处理关系中的冲突与挑战。 自我之爱: 许多人常常将爱更多地投注于他人,却忽略了对自身的关怀与接纳。本书将强调“自我之爱”的重要性,它并非自私,而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是走向内心力量的起点。我们将探索如何建立自信,如何培养自我同情,以及如何在自我关怀中找到真正的力量。 爱的局限与幻象: 爱并非总是甜蜜与圆满。本书也将坦诚地揭示爱中的挑战与困境,例如对爱的过度理想化、对爱的依赖,以及在关系中可能出现的控制与被控制。理解爱的复杂性,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现实,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第二部分:罪疚的沉重枷锁 罪疚,是爱之旅途中常见的伴侣,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内心,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和压抑。本书将深入剖析罪疚的本质,帮助你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学会与之和平共处。 罪疚的心理机制: 罪疚并非简单的“做错了事”,它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机制。我们将探讨罪疚的形成与发展,分析社会规范、道德观念以及个体认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摆脱对其的盲目恐惧,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行为。 罪疚的类型与表现: 并非所有的罪疚都具有相同的性质。本书将区分不同类型的罪疚,例如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所产生的罪疚,对自己未能实现的期望所产生的罪疚,以及对集体的不当行为所产生的罪疚。同时,我们将探讨罪疚在个体身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表现形式,如焦虑、抑郁、自我惩罚、逃避现实等。 罪疚的负面影响: 长期被罪疚感笼罩,会严重阻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本书将详细阐述罪疚对个体情绪、思维、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包括自我价值感的降低、社交障碍、创造力的扼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消极预期。 从“应该”到“允许”: 许多罪疚感源于我们对自己的过高要求和僵化的“应该”观念。本书将引导读者从“应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允许”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现实的复杂性。这种转变是摆脱罪疚的重要一步。 第三部分:修复的希望之路 罪疚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成长的契机。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修复”这一核心主题,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帮助你疗愈心灵的创伤,重拾内心的力量。 认识与接纳: 修复的第一步是认识到罪疚的存在,并勇敢地面对它,而非逃避。我们将引导读者学会自我觉察,理解罪疚的根源,并以一种更温和、更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接纳自己的过错,是迈向改变的基石。 承担责任与弥补: 真正的修复,需要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本书将探讨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承担责任,并适当地寻求弥补。这可能包括向受害者道歉,尽力纠正错误,或者通过积极的行为来抵消过去的负面影响。 宽恕的力量: 宽恕,是释放罪疚的关键。本书将深入探讨宽恕的意义,它不仅包括宽恕他人,更重要的是宽恕自己。我们将解析宽恕的过程,分析其对心灵疗愈的深远影响,并提供实践宽恕的策略。 重塑自我认知: 罪疚常常会扭曲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本书将引导读者通过积极的心理建设,重塑健康的自我认知。这包括肯定自己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以及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和成长。 建立新的情感联结: 修复的过程也意味着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真诚的沟通、同理心和界限的设定,建立更牢固、更积极的情感联结。与他人的良性互动,是疗愈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未来的成长: 最终,修复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本书将鼓励读者将从罪疚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并以更成熟、更智慧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是一段持续的、充满希望的心灵旅程。 结论: 《爱、罪疚与修复:心灵的疗愈之旅》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心灵指南。它不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以深刻的洞察和实用的方法,引导你勇敢地面对内心的黑暗,并在爱的光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这本书将帮助你理解爱的复杂,化解罪疚的束缚,最终实现心灵的完整与和谐。无论你此刻身处何种困境,本书都将为你点亮前行的道路,让你重拾生活的勇气与希望。这趟疗愈之旅,值得你用心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初看之下,确实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爱、罪疚与修复》——这几个词语,仿佛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承载着人类情感中最深刻、也最复杂的部分。我期待着,这会是一部探讨人性幽深之处的作品,或许会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愿触碰却又真实存在的阴影。我设想,故事的开端,或许是某个角色在爱中迷失,或是被过往的错误所困扰,那种难以言说的罪疚感,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的灵魂,让他无法喘息。然后,随着情节的展开,他会踏上一条充满荆棘的修复之路。这条路,必然充满了挣扎与痛苦,有自我怀疑的煎熬,也有外界的质疑与阻碍。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刻画这种内心的斗争,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还是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展现?是否会有其他角色,如同暗夜里的星光,给予主角微弱的指引和力量?又或者,他只能独自一人,在绝望的深渊中摸索着寻找光明?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触及到情感的本质,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在爱、罪疚与修复中的真实经历,并从中获得某种启示。它会不会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在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却又感受到一丝慰藉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在我看来,是一种深邃的哲学叩问。它触及了我们作为个体,在情感世界中最核心的几个命题。“爱”是驱动我们前行的原动力,但也可能成为我们跌落深渊的诱因;“罪疚”是行为失范后的必然回响,它提醒我们反思,也可能压垮我们;而“修复”,则代表着一种超越,一种对过往的和解,一种对未来的期许。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以某个极端的情境为切入点,展现一个角色如何在失去与痛苦中,被罪疚所吞噬。他可能经历过一场刻骨铭心的背叛,或者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从此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而“修复”的历程,则会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它是否意味着,主角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去弥补他所造成的伤害?这个过程,是否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情感的剖析,更能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内心的坦荡与平和。它是否会让我们意识到,即使面对不可避免的过错,我们依然有能力去选择,去改变,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评分

“爱、罪疚与修复”——这几个词语的组合,就像一首关于人生悲欢离合的序曲,让人心生向往,又带着一丝隐隐的忧虑。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关于选择与后果的故事。在故事的某个节点,主角可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而这个抉择,最终导致了“罪疚”的产生。这种罪疚,并非仅仅是对他人的伤害,更可能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是对内心良知的拷问。那么,他将如何面对这份沉重的罪疚?是选择逃避,让它成为心底永远的阴影,还是选择正视,勇敢地踏上漫漫的修复之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修复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和不确定。它可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甚至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期待着,作者能够描绘出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主角在修复过程中,可能经历的迷茫、挣扎、痛苦,以及偶尔闪现的希望。这本书,或许会让我们看到,即使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依然有走向救赎的可能。它会不会是一部,让我们在阅读中,对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更加珍爱身边的人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总让我联想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暗流涌动。爱情,本应是美好而温暖的,但一旦掺杂了“罪疚”,便会变得复杂而沉重。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罪疚”能够与“爱”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或许是源于爱得太深,而做出了伤害对方的事情?亦或是,因为爱而不得不背负起某种责任,导致了内心的不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种情感的纠葛,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同时,“修复”这个词,也给我带来了希望。我期待着,它能讲述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不是那种戏剧化的、一夜之间的转变,而是漫长而艰辛的自我救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角会经历怎样的考验?他是否会遇到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人?这些人的出现,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中依然存在着向善的力量。它是否会提醒我们,对于犯下的错误,勇于承担并积极寻求弥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们理解和面对自己内心复杂情感的一盏明灯。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叙事风格。它不像市面上许多书籍那样,一开始就抛出炸弹,制造冲突,而是以一种温润的笔触,缓缓地铺陈开来,仿佛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这种铺垫,让我觉得更加沉浸,也为之后可能到来的情感风暴积蓄了能量。我猜想,故事的主线,或许围绕着一种深刻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伤害展开。这种伤害,可能是言语上的,也可能是行为上的,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相关人物的命运。而“罪疚”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指犯下错误本身,更重要的是那种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负罪感。它会蚕食人的内心,让曾经的美好蒙上阴影。那么,“修复”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是否意味着彻底的遗忘,还是带着伤痕继续前行?我倾向于后者,因为真正的修复,往往不是抹去,而是接纳与和解。书中是否有这样的角色,他们是如何在巨大的痛苦中,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力量?他们的修复之路,是否充满了妥协与牺牲?我期待着,作者能够提供一些不落俗套的答案,让我看到,在人生的低谷中,希望是如何悄然萌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