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30秒探索:建築學
定價:55.00元
作者:愛德華·丹尼森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15538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翻譯成20種文字暢銷全球;
一種全新的閱讀形式,每天30秒,探索各學科精華,適閤全傢人的科普書。
50個主題,一幅圖、兩頁紙、三四百字,幫你探索建築學的知識,普及建築學的流派和風格,瞭解古老的曆史文化建築,培養對建築科學的興趣。
內容提要
到底羅馬建築師為世人做齣瞭哪些貢獻?你能找齣拱券和穹頂的區彆嗎?什麼是“建築學的麵紗”?你能闡述新藝術運動和藝術裝飾風格的不同嗎?你知道誰是摩天樓之父嗎?這一係列50個對於建築的創新、理論、樣式和發展的解釋將會給你完整的答案,並且為建築專業背景知識——從古代陵墓到現代建築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本書提供瞭建築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書中解釋的每一個觀點,不管它有多麼復雜,都濃縮成一幅圖、兩頁紙、三四百字,在30秒內嚮讀者進行講解。專業的作傢所要麵臨的挑戰是定義和描述建築師所依賴的準則和建築師在實際中運用這些準則所設計齣的樣式。那麼,如果你想知道拱的高度,還有從巴洛剋到拜占庭的曆史,或者希望以一個關於仿生建築的演講來結束一場晚宴,閱讀本書將是建立你個人建築學觀點的快方法。
目錄
目 錄
譯者序
序
前言
1 基礎篇
2 術語
4 原始與鄉土建築
6 古埃及
8 古希臘
10 古羅馬
12 拜占庭
14 羅馬風
17 人物傳略:維特魯威
18 哥特式
20 伊斯蘭風格
23 重要的創新
24 術語
26 拱
28 穹頂
30 拱頂
32 梁
35 人物傳略:帕拉迪奧
36 柱
38 飛扶壁
40 框架結構
43 投影
44 術語
46 平麵圖
48 剖麵圖
50 立麵圖
52 對稱
54 透視圖
56 軸測投影圖
58 比例尺
61 人物傳略:勒·柯布 西耶
63 原理和概念
64 術語
66 比例與黃金比
68 形式追隨功能
70 虛與實
72 少就是多
75 人物傳略:路易
斯·亨利·沙利文
76 審美
78 復古主義
80 紙上建築(觀念建築)
82 批判地域主義
85 思潮/運動
86 術語
88 古典主義
90 文藝復興
92 古典復興
94 工藝美術運動
96 前衛派(先鋒派)
98 現代主義
100 有機建築
103 人物傳略:弗蘭
剋·勞埃德·賴特
104 新陳代謝派
106 高技派
108 後現代主義
111 風格
112 術語
114 巴洛剋
116 東方主義
118 新藝術運動
120 國際風格
122 藝術裝飾風格
124 粗野主義
127 人物傳略:貝聿銘
129 未來
130 術語
132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
135 人物傳略:理查·羅
傑斯
136 創造性再利用
138 仿生建築
140 可持續建築
143 附錄
144 參考資源
146 作者簡介
148 詞匯錶
作者介紹
愛德華·丹尼森是一位建築學和城市曆史方麵的顧問、作傢和建築攝影師。他為國際組織工作,工作地點主要在中國以及非洲、歐洲不同的國傢。這些地方通常具備國際性的平麵、電子和廣播電視媒體。他主要關注建成環境及其可持續性。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之前對建築學的瞭解幾乎為零,最多也就是看看圖片,覺得“哦,這個好看”或者“這個有點奇怪”。所以當朋友推薦《30秒探索:建築學》給我的時候,我既興奮又有點忐忑。名字聽起來很厲害,但“30秒探索”這個概念實在是太吸引人瞭,我總覺得它會不會過於簡化,流於錶麵,最後什麼都沒講清楚。然而,當我真的翻開這本書,纔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它的排版設計非常用心,每頁的視覺元素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信息過載,同時又充滿瞭吸引力。文字描述也極其精煉,直擊要點,而且用詞非常生動形象,我感覺像是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在旁邊,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給我講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介紹“比例”那個部分,我之前一直覺得比例就是長寬高的問題,看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它涉及到黃金分割、動態平衡等等如此多有意思的原理,而且這些原理竟然能影響到我們觀看建築時的感受。我甚至開始嘗試著去留意身邊建築的比例,發現自己看東西的方式真的不一樣瞭!這本書的強大之處在於,它沒有試圖把所有建築學的知識一次性灌輸給你,而是像一個導航儀,精準地為你指引方嚮,讓你對某個點産生濃厚的興趣,然後你就會主動去深入瞭解。它就像是一個美味大餐的菜單,讓你知道有什麼好吃的,然後你再決定去點什麼菜。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索這本書的其他部分瞭,我相信它一定會顛覆我之前對建築的刻闆印象。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建築的認知都停留在“大樓”這個層麵,直到我遇到瞭《30秒探索:建築學》。這本書就像一本建築學的“入門秘籍”,它用最簡潔、最直觀的方式,打開瞭我對建築世界的大門。我尤其喜歡它對於不同建築風格的介紹,比如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特點,而是通過幾個標誌性的建築案例,輔以精煉的文字和富有錶現力的插圖,讓我能夠迅速抓住每個風格的核心精髓。我記得有一個章節是關於“空間”的,我一直以為空間就是“空著的地方”,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空間是可以被設計、被塑造,甚至是被“感覺”的。它提到瞭一些關於“負空間”的概念,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環境,發現原來我們身邊到處都是被精心設計的空間。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它的“30秒”概念,我最初以為這隻是一個噱頭,但實際上,它確實做到瞭用最短的時間,讓你對一個知識點有最核心的掌握。每一次翻開這本書,我都能在短時間內學到一些新東西,並且這些知識點都非常有趣,能夠引發我進一步的思考。這本書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城市裏的建築,不再是匆匆路過,而是會停下來,仔細觀察它的綫條、它的比例、它的材質,去體會設計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理念。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次的迷你建築之旅,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瞭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評分我必須承認,《30秒探索:建築學》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購買它的初衷,隻是想找一本能在通勤路上打發時間的讀物,同時對建築這個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高不可攀”的領域,能有一個粗淺的瞭解。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卻是一次次意想不到的驚喜。它的內容設計非常精妙,不是那種堆砌式的知識點,而是通過一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方式,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核心概念。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建築材料時,那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比如,它在講“混凝土”的時候,不僅僅是介紹瞭它的成分和優點,還結閤瞭一些曆史背景和實際應用,讓我看到瞭這種看似普通的材料背後蘊含的科技和智慧。更讓我驚嘆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科學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它不會用一堆晦澀的專業術語來嚇唬你,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幽默的方式,將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我感覺就像是在和一個見多識廣的朋友聊天,他一邊告訴你世界上的奇聞異事,一邊又讓你不由自主地被他的見識所摺服。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所處的城市,我發現那些我曾經視而不見的建築,原來都隱藏著如此多的故事和智慧。它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建築的全新認知,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瞭感激和贊嘆。
評分哇,剛拿到這本《30秒探索:建築學》真是太驚喜瞭!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種死闆的學術風,而是帶著一種現代感和一點點神秘感,讓人忍不住想翻開看看裏麵到底講瞭什麼。我一直對建築挺好奇的,但又覺得那些專業書籍太枯燥,讀起來就像在啃石頭一樣。這本書的名字《30秒探索》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聽起來就像是給我這樣零基礎小白量身定做的,30秒就能瞭解一個建築概念?這簡直是太誘人瞭!我期待它能用最簡潔明瞭的方式,把那些抽象的建築理論和曆史故事講明白,讓我能迅速get到精髓,而不是被一堆術語弄得暈頭轉嚮。想象一下,在咖啡館裏,或者等公交車的時候,拿齣這本書,隨手翻開一頁,就能在短短幾分鍾內,像個小專傢一樣,對某個建築風格、某個著名建築師,或者某種建築材料有基本的瞭解,那種成就感一定很棒!我特彆想知道它會不會介紹一些我平時能看到的建築,比如我傢附近的那座造型奇特的圖書館,或者城市裏那些曆史悠久的老建築,它們背後有什麼故事?它們又是怎麼被設計齣來的?這本書會不會給我一些新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這些司空見慣卻又充滿魅力的建築呢?總之,我抱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期待,希望它能開啓我對建築世界的大門,讓我從此看到建築不再是冰冷的磚瓦,而是充滿智慧和美學的故事。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30秒探索:建築學》純粹是齣於一種“獵奇”的心態。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和建築幾乎毫無關聯,對這個領域也沒有任何特彆的興趣。但是“30秒探索”這個概念實在是太抓人眼球瞭,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關於快速學習、高效吸收的場景,感覺這本書能讓我成為那種“彆人問起也能說上兩句”的聰明人。拿到書後,我最先關注的就是它的內容呈現方式。我本來以為會是那種枯燥的圖文並茂,結果它竟然用瞭很多非常巧妙的圖示和類比,甚至是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解釋復雜的建築術語。比如,它解釋“承重牆”的時候,竟然用瞭一個疊漢堡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為什麼有些牆不能隨便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比硬生生灌輸知識要有效得多。而且,我發現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靈活,時而是客觀的科普,時而又帶有一些人文的關懷,比如在介紹某個著名建築的時候,不僅僅是講它的結構和材料,還會聊聊建築師的設計理念,以及這座建築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意義。這讓我感覺,建築不再僅僅是冰冷的鋼筋水泥,而是承載著人類情感、曆史和文化的藝術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觀察世界、感受世界的新方式。我已經開始在我的社交媒體上嚮朋友們推薦這本書瞭,我覺得它適閤任何對周圍環境感到好奇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