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耕读传家万年历
定价:56.00元
作者:王亚慧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2963170
字数:
页码:58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耕读传家万年历》分蒙学篇、儒家经典篇、农书选粹篇、历法节气篇四部分。其中蒙学篇选编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笠翁对韵》等流传广泛的蒙学名篇28篇;儒家经典篇选编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四书”和“春秋三礼”之一的《仪礼》(节选);农书选粹篇选编了《汜胜之书》《吕氏春秋》(节选)和《农桑辑要》(节选);历法节气篇选编了天文历法常识、《时历纂》、传统历法解读和2016~2110年民俗历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第一次接触到《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当时我正在一个书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突然就被它古朴典雅的封面吸引住了。拿起来翻阅,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喜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日历,更像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百科全书。它将农耕文化、传统节气、养生之道以及一些古老的道德伦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又迷人的阅读体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每一个节气的解读都非常详尽,不仅仅介绍了节气的由来和特点,还深入阐述了在不同节气下,人们在农事、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这种将自然规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淳朴而又充满智慧的时代,感受到了祖先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耕读传家的理念,强调了勤劳耕作、读书明理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下一些浮躁的社会风气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丢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以及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方式。《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失落世界的窗户。它并没有让我觉得生活节奏放慢是一种落后,反而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耕耘中体会收获,在阅读中滋养心灵的生活。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是,它将“耕”与“读”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书中关于农耕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指导,更是一种对土地的尊重和对劳动的赞美。而关于“读”的部分,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我常常在读到书中关于某个节气的农事安排时,会联想到古人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素生活,再读到关于读书明理的篇章,又会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力量和道德的光辉。这种“耕读”结合的理念,在我看来,是应对现代社会焦虑和迷茫的一剂良药。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系统深入地介绍其精髓的书籍。《耕读传家万年历》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启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将“万年历”这一概念,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再仅仅是记录日期的工具,而是古人观察自然、体悟生命的哲学载体。作者通过对每一个节气的细致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人如何顺应天时,如何安排生产,如何调整作息,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这种智慧,在当下这个科技高度发达,却又常常感到迷失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当我拿到《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的书籍很多,质量参差不齐。但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花哨的排版,却以一种朴实无华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耕”的部分。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农事技巧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比如,对于播种、耕耘、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让我看到了勤劳、耐心、感恩等品质的重要性。而“读”的部分,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辉。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人的经典语录,结合当下的情境进行解读,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很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边缘化,甚至被遗忘。《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可能。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理论,而是真正能够融入我们日常生活,指导我们实践的智慧。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传家”这一概念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传承,更是精神财富的传递。书中将“耕”与“读”作为传家的根本,强调了勤劳耕作的重要性,也指出了读书明理的必要性。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身处快节奏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提醒。我常常会思考,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注重精神的富足和品德的修养?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我最近刚刚读完《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知识有些遥不可及,或者流于表面。直到我遇到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了“耕读传家”的深刻内涵,以及万年历背后所蕴含的古人对时间、自然和人生的理解。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指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节日和习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节气背后所蕴含的农耕智慧和生活哲学。比如,在讲到某个节气时,书中会详细介绍那个时节应该如何耕种,如何收成,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农谚和歌谣。这些内容不仅让我对古代的农耕社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祖先们顺应自然、辛勤劳作的朴素生活。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与自然的联系,比如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找回了那些失落的宝藏。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深奥的理论,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我的心灵。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耕读”理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务农和读书分开,而是将两者看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书中对于农事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土地的厚重和劳动的价值;而对于读书的强调,又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品德的重要性。这种“耕读”结合的智慧,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我担心它会是一本过于晦涩难懂、脱离实际的“老古董”。毕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很多人都觉得传统的农耕生活和万年历那一套已经过时了。但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么的片面。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展现了一种“活着的传统”。它不是那种僵化的、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能够真正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顺时养生”的部分,作者结合了不同的节气,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在什么季节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在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运动,如何调整作息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这些建议,很多都与现代医学的养生理念不谋而合,但却有着更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哲学思考。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重新认识了许多被我们遗忘的生活哲学。
评分当我第一次翻开《耕读传家万年历》这本书时,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关于传统节日和农事活动的工具书。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它所承载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像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将古人对于时间、季节、生命以及人生的深刻理解,娓娓道来。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万年历”本身的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日期和节气的工具,更是古人观察天象、感知自然、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书中通过对每一个节气的详细阐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比如,在讲到某个节气时,作者会结合当时的物候变化、天体运行,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农事活动和生活习俗,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这种将宏观的天文规律与微观的个体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叙述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精妙洞察。
评分这本《耕读传家万年历》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近些年,“国学热”似乎成了时下的风潮,各种冠以古籍名号的书籍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生搬硬套、徒有其表的作品。但翻开这本《耕读传家万年历》,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非同寻常的质感。它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品,而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能够与我们现代生活产生共鸣的产物。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编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深厚学养。书中对于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农事的阐述,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考据和民俗文化的梳理。我曾经尝试去对照一些传统的农谚和地方志,发现书中的内容竟然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足以说明作者在资料搜集和辨析上的功夫。而且,它并没有止步于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述,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某个节气下的作物种植时,作者会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的一些考量,给出一些“古今结合”的建议,这对于我这样对农业有兴趣,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