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萬捲樓國學經典(升級版):孔子傢語 顔氏傢訓 |
| 作者 | 王肅, 顔之推,復華 |
| 定價 | 29.80元 |
| 齣版社 | 萬捲齣版公司 |
| ISBN | 9787547041628 |
| 齣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數 | |
| 頁碼 | 352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孔子傢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生平與言行的著作,可以從中學習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生經曆與道德水準、行為準則,有著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及史料價值。n 《顔氏傢訓》是南北朝時期學者顔之推寫給自己後裔的迅捷,詳細記錄瞭他的個人經曆、思想與學識,還有對人生的思考,對於增強個人修養、維護傢庭倫理方麵有著重要作用。n 本書將這兩本具有傳世意義的教育著作放在一起,希望能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與實際傢庭教育意義n n |
| 作者簡介 | |
| 王肅(195年—256年),三國時曹魏經學傢,王肅曾遍注群經,編撰《孔子傢語》等以宣揚道德價值,將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其所注經學在魏晉時期被稱作“王學”。顔之推(531年-約591年)中國古代文學傢,教育傢,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著有《顔氏傢訓》,在傢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後期重要散文作品。n |
| 目錄 | |
| 孔子傢語n 捲一n 相魯n 始誅n 王言解n 大婚解n 儒行解n 問禮n 五儀解n 捲二n 緻思n 三恕n 好生n 捲三n 觀周n 弟子行n 賢君n 辯政n 捲四n 六本n 辯物n 哀公問政n 捲五n 顔迴n 子路初見n 在厄n 入官n 睏誓n 捲六n 執轡n 論禮n 捲七n 觀鄉射n 五刑解n 刑政n 禮運n 捲八n 辯樂解n 問玉n 屈節解n 捲九n 本姓解n 終記解n 正論解n 捲十n 麯禮子貢問n 麯禮公西赤問n 顔氏傢訓n 捲n 序緻n 教子第二n 兄弟第三n 後娶第四n 治傢第五n 捲第二n 風操第六n 慕賢第七n 捲第三n 勉學第八n 捲第四n 文章第九n 名實第十n 涉務第十一n 捲第五n 省事第十二n 止足第十三n 誡兵第十四n 養生第十五n 歸心第十六n 捲第六n 書證第十七n 捲第七n 音辭第十八n 雜藝第十九n 終製第二十n n |
| 編輯推薦 | |
| 《孔子傢語》《顔氏傢訓》影響國人育兒、傢庭教育、傢風培養一韆多年的傳世國學經典,是提升自身修養、培養傢風、教育下一代的國學讀物。n |
| 文摘 | |
| 【原文】n 吾觀《禮經》,聖人之教:箕帚匕箸①,咳唾唯諾,執燭沃盥guàn②,皆有節文,亦為至矣。但既殘缺,非復全書;其有所不載,及世事變改者,學達君子,自為節度③,相承行之,故世號士大夫風操。而傢門頗有不同,所見互稱長短;然其阡陌④,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視而見之,耳能聽而聞之;蓬生麻中,不勞翰墨。汝曹生於戎馬之間,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錄,以傳示子孫。n 【注釋】n ①匕箸:羹匙和筷子。②沃盥:用水洗手。③節度:規矩、法則。④阡陌:本義指道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此處引申為方法、途徑。n 【譯文】n 我看《禮記》,都是些聖人的教誨:為長輩清掃時簸箕掃帚的使用方法,如何選擇吃飯所用的匙子、筷子,咳嗽、吐痰應該注意什麼,應答怎樣得當,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侍奉父親公婆,酒席宴會應該遵守哪些規定,應該如何侍奉長輩盥,所有這些,都有的規範要求,講得特彆周詳。但是現在看到的隻是殘本,不再是全本;還有一些禮儀規範,書中沒有進行輯錄,其中又有一些是需依照情況的不同作相應調整的,博學通變的士大夫們,其中的規則可以自己去權衡,一個接一個地遵守並且把它推廣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把這些禮儀規範稱為士大夫風範。各個傢庭對各種禮儀規範看法不同,但在大的方嚮上還是一緻的。過去我在江南,經常置身於各種禮儀規範之中,感受理解得特彆深刻,就像是蓬蒿生長在麻之中,不用任何的約束力也長得很直一樣。像你們這一代,生活在戰亂之時對這些禮儀規範當然就不那麼容易聽到和看到瞭,為此我姑且把它們都記錄下來,以便將來傳給子孫後代。n ……n |
| 序言 | |
| 古今傢訓,以此為祖。n ——陳振孫n n 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者,可傢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顔氏。n ——王鉞n |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經典”這類書籍是有些畏懼的,總覺得文字晦澀,難以理解,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去“啃”。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成功地打消瞭我的顧慮。它顯然是在努力搭建一座現代讀者與古代智慧之間的橋梁。雖然我不想談及具體內容,但那種清晰的邏輯梳理和恰到好處的注釋,讓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語變得生動起來。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地去破解謎團,而是有一位耐心的嚮導在身邊指引。這種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我甚至能想象到,即便是對國學一竅不通的朋友,也能在這本書的引導下,輕鬆入門,並從中汲取到屬於自己的感悟。它沒有高傲地要求讀者去適應它,而是謙遜地降低瞭門檻,讓文化傳承變得觸手可及。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種深入剖析古人生活哲學的閱讀方式,總覺得現代社會節奏太快,很多為人處世的智慧都被忽略瞭。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彆喜歡它選取的這些篇章,它們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智慧和切實的教誨。讀著那些古人如何處理傢庭矛盾、如何教育後代、如何在復雜環境中保持自身操守的記述,簡直就像是聽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在耳邊娓娓道來。我發現,很多睏擾我許久的現代問題,其實古人早就給齣瞭解答,隻是我們遺忘瞭尋找的路徑。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洗滌和重塑,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待親情、對待責任的態度。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速成指南都無法比擬的,它雕刻的是骨子裏的教養和氣度。
評分對於一個追求內心寜靜的人來說,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修行。這套書給予我的,是一種深沉的安定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的大腦充斥著噪音和碎片化的信息,真正能沉澱下來的東西太少瞭。而閱讀這些經過時間淘洗的文字,就像是給心靈做瞭一次深度的SPA。我不是為瞭考試或者炫耀學識而讀,純粹是為瞭讓自己的心緒慢下來,去體味那種厚重而沉穩的力量。書中的某些片段,雖然寥寥數語,卻蘊含著韆言萬語的哲理,讓人在品讀之後,能長時間地沉浸在對“道”的思考之中。這種由外在物質的精美引導進入內在精神的豐盈,是一種極其美好的體驗,它讓我對“慢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踐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厚重中透露著典雅,那種墨香氣仿佛能透過紙張直達心底。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是下瞭功夫的。我尤其欣賞封麵那種留白的處理,簡潔卻不失韻味,讓人有一種想要立刻翻閱,探尋其中奧秘的衝動。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齣色,看得齣是精心挑選過的,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排版上,字體的選擇和行距的把控都非常人性化,傳統經典讀起來常常需要靜心,好的版式能極大地提升閱讀體驗,這一點上,這套書做得非常到位。看著這裝幀,我就覺得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彰顯著主人對傳統文化的敬重與品味。每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一種儀式感,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實在令人贊嘆,也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更深的期待。
評分這套書讓我對傳統傢族文化和個人修身的重要性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一些曆史上的教誨,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行為準則手冊,隻是它的“行動指南”寫在瞭幾韆年前的文字裏。我發現,優秀的傢族之所以能代代相傳,絕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對德行、對教育的共同堅持之上。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丟棄瞭“慢工齣細活”的教育理念,總想一步登天。但閱讀這些篇章,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是潛移默化的積纍,是日復一日對自身品性的錘煉。它促使我去思考,我希望給下一代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饋贈。這種深層次的反思,是任何娛樂性的閱讀都無法替代的寶貴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