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1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大资管时代来临
定价:69.90元
售价:47.5元,便宜22.4元,折扣67
作者:巴曙松,陈华良,王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01805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研究团队力作,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黄红元专文作序。 本书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晴雨表。巴曙松老师带领的研究团队致力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到今年已经坚持了八年。对于研究者、机构与投资者而言,本书都极具指导意义。 本书立足于整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宏观视角,采用把产业发展理论分析和金融机构实务经验**结合的研究分析框架,在数据分析等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剖析资产管理行业生态系统运作,整体理解资产管理产业链的价值和竞争力重构。这对当前正在进行市场化格局重构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助于为正处在“转型困惑期”的资产管理机构寻找转型突破口提供参考。 湛庐文化出品。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
2013年,资产管理行业在转型与变革的同时,防范风险逐渐成为监管层与整个业界关注的重点。在“放松管制、放宽限制、防控风险”的政策环境下,分业经营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开始在相同的领域展开竞争。本书试图从剖析资产管理行业生态系统运作的角度,来整体理解资产管理产业链的价值和竞争力重构。
2013年,随着以往分业经营壁垒被逐渐打破,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资产机构涌向同一片红海,大资管时代正式来临。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压缩了原有制度红利,也为各类机构的混业经营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跨界竞争与合作更为常态化。
在资产管理行业跨界竞争、创新合作的大潮中,保险资管、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和券商在业务层面也已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各家机构急切地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逐步在产品设计、渠道布局、盈利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出传统业务范畴,从差异化经营和多元化资产组合配置中获取进一步的增长动力。
推荐序
资产管理行业格局的市场化重构 黄红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前言 大资管时代下的转型与求变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部分 行业篇:新格局,新挑战
2013年,随着以往分业经营壁垒被逐渐打破,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资产机构涌向同一片红海,大资管时代正式来临。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压缩了原有制度红利,也为各类机构的混业经营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跨界竞争与合作更为常态化。只有那些模式灵活、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的金融机构才有可能成为后的赢家。
章 大资产管理行业格局:竞争压力下的创新求变
第2章 大资产管理行业的公司治理及监管架构初探
第3章 利率市场化下的资产管理产品创新
第4章 人民币国际化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5章 资金成本视角下的资产管理行业格局
第6章 中国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战国时代
第二部分 机构篇:竞争与突破
在资产管理行业跨界竞争、创新合作的大潮中,保险资管、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和券商在业务层面也已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各家机构急切地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逐步在产品设计、渠道布局、盈利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出传统业务范畴,从差异化经营和多元化资产组合配置中获取进一步的增长动力。至此,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转型大戏,隆重登场。
第7章 保险资管向全面资产管理的转变之路
第8章 资产管理新政下的信托业竞争与变革
第9章 基金行业的困境与突破
0章 私募基金行业竞争开启新格局
1章 私募股权投资转型压力与挑战
2章 机构融合下银行与券商之竞合谋变
3章 独立财富管理机构拓展通道价值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担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等。
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曾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是同时熟悉金融市场实际业务运作、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金融理论研究进展的金融学家。
主要著作包括《201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大未来》等。主要译著包括《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金融:毁了世界的银行家》《资本:全球私募黑石集团成长史》《大而不倒》《美国货币史》《共同基金常识(10周年纪念版)》等。
我最近在尝试拓展自己在金融投资领域的知识边界,尤其对资产管理这一细分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市面上关于投资的书籍很多,但能够系统梳理一个行业发展脉络、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报告类读物并不常见。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大资管时代来临”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很可能是一本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2013年行业现状的简单罗列,而是能提供一些关于行业演进逻辑的深入分析,比如,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监管政策或者技术进步,促使了“大资管”这一概念的出现和发展?它给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带来了哪些颠覆性的影响?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希望能像一位历史学家一样,通过这份报告,回顾和理解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过去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从中找出那些决定性的时刻和转折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大气,主色调是沉稳的蓝色,配以金色字体,一看就充满了专业和权威感。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这初步的印象,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整体呈现上的用心。包装也做得十分精良,纸张厚实,触感很好,翻页时沙沙的声音,那种阅读的仪式感油然而生。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严谨而不失格调的设计风格,它让我在拿到书的瞬间就对内容充满了期待。书名本身“大资管时代来临”就充满了宏大的叙事感,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一个转型和变革的时代。我相信,即使是对于资管行业的新人来说,这本书也能通过其清晰的架构和专业的语言,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对于我这样略有涉猎的读者,则更能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洞察和启发,理解这个时代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我是一名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化非常敏感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特别是与金融业相关的动态。这本书的书名“201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2013年是中国经济进入一个重要转型期的开端,而“大资管时代”这个词更是概括了那个时期金融市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我期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当时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驱动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想了解在那个时期,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如银行理财、信托、基金、券商资管等)是如何在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又是如何逐步打破原有的格局,走向一个更加综合、开放的“大资管”模式。这本书的书号也显示其出版年份,这让我对其内容的时效性和史料价值有较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扎实的研究基础,帮助我理解那个关键年份行业格局的形成过程。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厚重,但不是那种压迫感,而是知识充实的感觉。书的装帧设计很稳重,一看就属于那种需要静下心来细读的学术性或研究性读物。书名中的“2013年”和“大资管时代来临”直接点出了核心主题,这让我对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期待。我个人在思考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格局时,总会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那些关键的转折点。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从分散走向融合,从分割走向综合的一个重要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个时期行业内部的运作机制,了解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是如何在这个“大资管”的框架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同时,我也想通过阅读,理解在那个转型时期,从业者们是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
评分我是一名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从业者,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关于市场研究和行业分析的报告。坦白说,市面上很多报告都存在内容陈旧、分析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的问题。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和出版信息时,我感觉它可能有所不同。2013年,正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大资管”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市场格局也随之重塑。一份高质量的年度发展报告,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历史视角和行业洞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数据和现象的堆砌,而是能够深入剖析那些驱动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例如监管政策的演变、市场需求的变迁、创新产品的推出、以及各类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那就更有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