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明史/白话精编二十四史(0卷)
定价:26.80元
作者:龚书铎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8075294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白话精编二十四史》从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本书是0卷《白话精编二十四史(0卷明史彩图版)》。本书由龚书铎主编。
内容提要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二十四史”,中国历史长河中数千年凝结威的丰碑,其卷帙之浩繁、史料之鸿富、记载之翔实、内容之渊博,早已饮誉中外,堪称世界文化史中的*之作。“二十四史”,在那浩繁的卷帙中,尔虞我中彰显权谋,折冲樽俎中彰显,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修身齐家以建功立业。有江山的更迭,有王朝的兴替,有圣人的千秋教诲,有贤人的百代流芳,有英雄的风云际会,有美人的迟暮哀婉,有文人的妙笔生花,有墨客的丹青溢彩,有千年不泯的仁道,有万古常新的义气,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有矢志不渝的忠贞……这就是“二十四史”,这就是鲜活而真实的曾经在历史舞台上上演的活话剧!
当《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用平白晓畅的形式将这历史的面卷再度展开,我们不能不为之感慨,为之动容,为之心潮起伏……
本书是0卷《白话精编二十四史(0卷明史彩图版)》。
《白话精编二十四史(0卷明史彩图版)》中插配了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本书由龚书铎主编。
目录
明史
卷一至卷三 太祖本纪
卷四 恭闵帝本纪
卷五至卷七 成祖本纪
卷十、卷十二 英宗本纪
卷十六 武宗本纪
卷十七至卷十八 世宗本纪
卷二十至卷二十一 神宗本纪
卷二十二 熹宗本纪
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四 庄烈帝本纪
卷一百十三 太祖孝慈高皇后列传
卷一百二十三 陈友谅列传
卷一百二十三 张士诚列传
卷一百二十五 徐达列传
卷一百二十五 常遇春列传
卷一百二十六 汤和列传
卷一百二十七 李善长列传
卷一百二十八 刘基列传
卷一百二十八 宋濂列传
卷一百三十二 蓝玉列传
卷一百四十一 方孝孺列传
卷一百四十五 姚广孝列传
卷一百四十七 解缙列传
卷一百四十八 杨士奇列传
卷一百七十 于谦列传
卷一百九十五 王守仁列传
卷二百五 胡宗宪列传
卷二百九 杨继盛列传
卷二百十二 俞大猷列传
卷二百十二 戚继光列传
卷二百十三 徐阶列传
卷二百十三 高拱列传
卷二百十三 张居正列传
卷二百十八 申时行列传
卷二百二十六 海瑞列传
卷二百三十 汤显祖列传
卷二百三十一 顾宪成列传
卷二百三十八 李成梁列传
卷二百四十三 赵南星列传
卷二百四十四 杨涟列传
卷二百四十四 左光斗列传
卷二百五十一 徐光启列传
卷二百五十九 熊廷弼列传
卷二百五十九 袁崇焕列传
卷二百七十 秦良玉列传
卷二百七十四 史可法列传
卷二百七十七 陈子龙列传
卷二百八十六 祝允明列传
卷二百八十六 唐寅列传
卷二百八十七 文徵明列传
卷二百八十八 徐渭列传
卷二百八十八 张溥列传
卷三百四 郑和候显列传
卷三百四 王振列传
卷三百四 汪直列传
卷三百四 刘瑾列传
卷三百五 冯保列传
卷三百五 魏忠贤列传
卷三百六 崔呈秀列传
卷三百八 胡惟席列传
卷三百八 严嵩列传
卷三百八 严世蕃列传
卷三百八 周延儒列传
卷三百八 温体仁列传
卷三百八 马士英列传
卷三百九 李自成列传
卷三百九 张献忠列传
作者介绍
龚书铎,1929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历史学家、文化史专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留校执教,曾任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史副组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史学会会长等职。著有《龚书铎自选集》、《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史》(合著)等作品。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二十四史”这个系列本身就抱有极高的敬意,它们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骨架。这次看到有专门针对“明史”的精编本,我的关注点立马就集中在了“精编”二字上,这背后的取舍艺术才是最考验功力的。明朝近三百年,事情繁多,从开国初期的权谋斗争,到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党争激烈,再到万历怠政、天启的荒唐,哪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痛点”。精编意味着删繁就简,但如何删得恰到好处,既不失历史脉络的完整性,又能突出明代区别于其他朝代的鲜明特征,这非常关键。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在选择性保留哪些史料时,体现出独到的眼光,比如对那些影响后世的制度变迁,像是内阁制度的成熟、厂卫制度的膨胀,应该会有深入浅出的解读。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每一章的篇幅缩短,那和一般的通史读物区别就不大了。我更期待看到作者基于史料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历史观或解释框架,能让我们对明朝的兴衰有耳目一新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皇帝昏庸,江山倾覆”的俗套总结上。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明史/白话精编二十四史》听起来就有一种宏大的历史感,但又带着“白话精编”的亲民色彩,让人忍不住想翻开来看看。我尤其期待它在叙事上的处理方式。毕竟,传统的史书往往文言味太浓,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而“白话精编”这个承诺,暗示着作者龚书铎先生一定下了大功夫,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典故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转化成了我们现代人能轻松理解的故事。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文言文翻译成大白话,而是能够真正抓住明朝那个时期特有的那种复杂的人性挣扎、宫廷的尔虞我诈,以及边疆的风云变幻,用生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来。比如说,对于像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大事件,我是希望能看到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背景铺垫,而不是干巴巴的事件罗列。如果能像讲故事一样,把崇祯皇帝末年的那种绝望感和历史的沉重感,通过精炼的文字传递出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真的体现出来了。我猜测,龚先生的版本,在确保史实准确性的基础上,应该会更注重历史的“可读性”和“代入感”,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历史,但又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评分购买这本书,另一个重要的考量点是它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读者来说,一个高质量的“精编”版本,往往是搭建知识体系的基石。我希望它在史实的引用上是严谨的,尽管是白话,也不能容忍出现“想当然”的推测或错误的史料引用。精编必然涉及删减,但这种删减必须是有章法的,它应该保留下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核心要素和关键人物的决策逻辑。例如,分析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危机,是需要对白银的流入流出、赋税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交代,如果白话精编能将这些经济史的内容也梳理得条理分明,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大大提高了。我特别关注对史料来源的标注或说明(即使是精编本),这能帮助读者在感兴趣的章节,回溯到更原始的史籍中去进行二次探究。一本好的普及性著作,应该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地图,指引读者在迷雾重重的历史长河中,找到最可靠的航线。
评分总而言之,我对龚书铎先生的这部《明史/白话精编二十四史》抱有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心态。我期待它能真正做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成为我案头常备的明史入门和常识巩固读物。但同时,我也深知“白话精编”的难度,它很容易在追求流畅叙事的过程中,牺牲掉历史的厚重感和细节的精准性。我尤其想看看它如何处理明朝的文化成就,比如王阳明的心学、晚明的市民文化勃兴,以及与西方文明的早期接触。这些软性的历史内容,往往是枯燥的政治史中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精神的部分。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内容处理得活泼有趣,将明朝塑造成一个立体、多面,而非刻板印象中的腐朽王朝,那么它就成功了。我希望读完后,我对明朝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记忆,而是一个结构清晰、逻辑自洽的完整图景,能够带着一种更清晰的历史视野,去看待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评分读史书,最怕的就是那种板着脸孔、教条主义的说教腔调,尤其是面对像明朝这样充满争议的历史时期。我希望龚书铎先生的这个白话版本,能在保持严肃性的前提下,加入一些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比如,对于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的小人物,那些文官、武将、甚至是普通百姓,他们是如何经历和看待这些朝代更迭的?一本优秀的白话史书,应该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我特别想知道,在描述戚继光抗倭或者郑和下西洋这些壮举时,语言风格会是怎样的?是激昂澎湃,突出民族精神,还是更冷静地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和经济驱动力?如果能平衡好这一点,让读者既能为历史的波澜壮阔而心潮澎湃,又能对历史事件的起因结果有清晰的逻辑认知,那就太棒了。另外,白话文的运用也考验着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它需要既有现代汉语的流畅性,又不能完全丢掉古典叙事的韵味,达到一种既易读又典雅的“平衡点”,这种文字的“手感”,我非常期待能从这本书中体会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