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誰主沉浮——移動互聯網+新浪潮
定價:49.00元
售價:33.3元,便宜15.7元,摺扣67
作者:嚮坤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212599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認為移動互聯網是傳統PC互聯網的延伸,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內涵還將繼續擴大,將延伸到各種移動終端的載體上。本書分析瞭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競爭態勢和趨勢,指齣移動互聯網對於中國經濟和社會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在中國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未來將影響到企業內部的管理和社會結構,並將形成新的社會文化和社會互動機製。工業4.0和互聯網 ,則標誌著移動互聯網對於産業前端的影響進一步提高。
目錄
章 移動互聯網是中國經濟的重大機遇
節 PC互聯網拐點已到
第二節 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更加貼近生活場景
第三節 移動互聯網的未來:軟硬結閤成為大未來
第四節 移動互聯網在對各個行業進行改造
第二章 從移動互聯網到智能硬件
節 榖歌的智能硬件嘗試
第二節 中國的智能硬件嘗試
第三節 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硬件的難點
第三章 移動互聯網對於個人和社會的意義
節 移動互聯網對於個人的影響
第二節 移動互聯網文化的形成
第三節 移動互聯網重新構建社會
第四節 消費社會的重新構建
第四章 移動互聯網將重新形成互聯網行業的生態圈
節 各大巨頭通過並購爭搶未來
第二節 各大互聯網公司各有盲點
第三節 越來越激烈的移動互聯網入口之爭
第四節 下一個巨頭如何誕生
第五章 麵嚮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管理轉型
節 互聯網企業的管理轉型
第二節 海爾的製造業管理變化實踐
第三節 的管理經驗
第四節 國企的移動互聯網價值
第六章 對於未來管理的思索
節 組織的變化
第二節 群體智慧
第七章 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後工業社會的加速和工業4.0
節 進入後工業社會
第二節 後工業社會的挑戰
第三節 工業4.0的原理
第四節 有中國特色的工業4.0
作者介紹
嚮坤
現任某網絡媒體頻道主編,《時代周報》,《每日經濟新聞》,《消費者報道》等媒體專欄作傢或特約撰稿人,有多年在通信行業的工作經曆,書評人,暢銷書《決勝移動終端》譯者,有多年電信行業工作經驗,在百傢,柴網,品途網,鈦媒體,搜狐IT等有網絡專欄。參與2014年版和2015年版《移動互聯網産業發展報告》的撰寫。熱愛互聯網,熱愛閱讀,寫作,思考。微信公眾號嚮遠之。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行文語言,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擲地有聲”,它充滿瞭力量感和穿透力。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詞匯的選擇,很少使用那些空泛的、缺乏實際意義的套話。相反,每一個句子都像是經過仔細錘煉的,準確地傳遞齣作者想要錶達的深度和力度。尤其是在論述那些具有顛覆性的市場變化時,那種強烈的文字衝擊力讓人感到振聾發聵,仿佛正在親曆一場深刻的變革。這種文風並非一味地激昂澎湃,它在關鍵時刻也會展現齣一種沉穩老練的大傢風範,使得整本書的基調既有激情又有深度,既能激發讀者的思考,又能給予堅實的理論支撐。讀完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對很多曾經習以為常的現象,都有瞭一種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解讀角度。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醒目的金色標題,一下子就把人拉入瞭一種既古典又充滿現代科技感的氛圍之中。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紙張的選擇,那種微微泛著啞光質感的紙張,拿在手裏翻閱時,指尖傳來的觸感非常舒服,完全沒有廉價書籍那種生硬感。內頁的排版也看得齣是用心設計的,字體大小和行距把握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而且,這本書的裝訂非常結實,不用擔心讀幾次就會散架。這種對實體書本身的重視,讓閱讀體驗從一開始就上升到瞭一個更高的層次,感覺作者和齣版社對這本書的內容是抱有極大的敬意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傳遞信息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邏輯性強到令人拍案叫絕。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時間綫或技術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嚴密的分析框架,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從宏觀的時代背景梳理,到中觀的産業生態解構,再到微觀的個體實踐案例剖析,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銜接得天衣無縫,猶如精密的齒輪咬閤,推動著整體論點的不斷深化。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處理不同視角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平衡,他既不盲目樂觀,也不過度悲觀,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的客觀態度,去審視每一個浪潮背後的驅動力與潛在風險。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建立起一個完整而穩固的認知體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碎片化的信息收集上。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在於它構建瞭一種“曆史的縱深感”。在快速迭代的今天,我們很容易被眼前的熱點所迷惑,隻關注‘現在’正在發生什麼。然而,這本書巧妙地將當下的碎片現象,放置在瞭更長遠的曆史發展脈絡中去考察,使得讀者能夠跳齣“短視”的陷阱。它不僅僅是在描述一個行業如何崛起,更是在探討這種崛起背後的深層社會規律和人性驅動力。這種超越時空的洞察力,極大地拓展瞭我的思維邊界。我感覺自己不僅是瞭解瞭某個領域的發展史,更是獲得瞭一種觀察和判斷未來趨勢的思維工具。讀完後,心中那種對世界運行規律的睏惑感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清晰的、充滿掌控感的認知,仿佛站在高處,對全局有瞭更清晰的把握。
評分初次翻開書頁,我就被其中流暢而富有洞察力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住瞭。作者似乎擁有將復雜概念庖丁解牛般的魔力,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行業術語和技術演變脈絡,在他的筆下變得清晰、生動,甚至帶上瞭一種史詩般的韻味。行文間,時不時會齣現一些精妙的比喻,它們精準地捕捉到瞭時代變遷中的那種微妙的張力與矛盾。比如,他對某些關鍵轉摺點的描述,仿佛能讓人置身於曆史的洪流之中,真切感受到決策者們在迷霧中摸索時的那種心路曆程。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填鴨式的說教感,更像是在聆聽一位經驗豐富、富有遠見的智者在娓娓道來他觀察到的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節奏把握得張弛有度,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闢的見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