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互聯網+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
定價:68.00元
作者:張偉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848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本書讀懂普惠金融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提要
本書從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保險、互聯網融資、互聯網證券、互聯網理財及互聯網金融未來的角度,全麵闡述瞭互聯網金融在全球範圍內的突破性進展。通過技術精解、更多銀行和企業的案例分析,詳細探討互聯網金融細分領域的典型特徵及趨勢,深入分析瞭極具價值的商業模式。從餘額寶到微信,從大數據、雲計算到移動時代的來臨。閱讀本書既可以全麵瞭解互聯網金融如何應用在融資、理財、交易、支付、營銷等多個細分金融領域,又可以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圖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本書適閤對互聯網 普惠金融感興趣的的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和相關專業師生閱讀使用。
目錄
目.錄Contents實踐篇第 1章普惠金融:金融睏惑的解決之道 / 21.1 大道普惠 / 3 1.2金融實踐中的睏惑與普惠金融解決之道 / 61.3“經濟新常態”下的普惠金融 / 8第 2章普惠金融的基石:互聯網的力量 / 112.1“互聯網 ”金融變革 / 12 2.1.1 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哲學 / 12 2.1.2 “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的行動指南 / 15 2.1.3 “互聯網 ”時代的金融變革 / 15 2.2互聯網 普惠金融的核心技術 / 17 2.2.1 大數據與雲計算 / 17 2.2.2 移動互聯網 / 21 2.2.3 生物識彆技術 / 23第 3章互聯網 普惠金融:當前社會投融資問題的解決方案 / 283.1“新常態”下的社會金融難題 / 29 3.1.1 三農融資難題 / 29 3.1.2 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 30 3.1.3 資金供給方 / 30 3.1.4 信用體係不完善 / 313.2大象起舞:傳統金融業何去何從 / 32 3.2.1 傳統金融業麵臨的四大變革 / 33 3.2.2 傳統金融業在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升級 / 34 3.3小試牛刀:互聯網企業如何創造新的金融産品與服務 / 35 3.3.1 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性金融産品 / 36 3.3.2 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性金融實踐 / 38 3.4多層次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雲平颱建設 / 43 3.4.1 雲計算和雲服務 / 44 3.4.2 金融雲 / 44 3.4.3 金融雲的應用 / 45 3.4.4 金融雲的睏境 / 46 3.5方與圓: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挑戰與監管之道 / 47 3.5.1 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 / 47 3.5.2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 48第 4章互聯網 金融的四大業態 / 51 4.1互聯網 銀行 / 52 4.1.1 “互聯網 銀行”的發展曆程 / 52 4.1.2 “互聯網 銀行”對普惠金融的促進作用 / 54 4.2互聯網 保險 / 66 4.2.1 “互聯網 保險”的發展曆程 / 66 4.2.2 互聯網保險險種分析 / 67 4.2.3 “互聯網 保險”帶來的變革和普惠效應 / 68 4.2.4 未來進一步促進“互聯網 保險”發揮普惠金融的功效 / 71 4.3互聯網 證券 / 72 4.3.1 “互聯網 證券”的發展曆程 / 72 4.3.2 “互聯網 證券”帶來的變革 / 72 4.3.3 體現金融公平、普惠金融演進的必經之路 / 754.4互聯網 基金 / 75 4.4.1 “互聯網 基金”的發展曆程 / 75 4.4.2 普惠金融目標人群對基金産品的需求 / 76 4.4.3 “互聯網 基金”對普惠金融的促進作用 / 77 4.4.4 未來進一步促進“互聯網 基金”發揮普惠金融的功效 / 78第 5章金融可以這樣玩:互聯網企業的創新金融 / 80 5.1移動支付 / 81 5.1.1 什麼是移動支付 / 81 5.1.2 手機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移動支付 / 82 5.1.3 移動互聯時代的移動支付 / 83 5.1.4 典型移動支付應用介紹 / 84 5.2P2P的功與過 / 87 5.2.1 什麼是 P2P / 87 5.2.2 P2P網絡貸款為什麼會興起 / 87 5.2.3 我國 P2P網絡貸款如何控製信用風險 / 88 5.2.4 P2P粗放式初期發展中存在哪些不規範的問題 / 89 5.2.5 P2P網絡藉貸的未來圖景 / 91 5.3眾籌 / 92 5.3.1 什麼是眾籌融資 / 92 5.3.2 眾籌融資的典型案例 / 93 5.3.3 投資者參與眾籌融資的風險 / 94 5.3.4 眾籌融資的監管挑戰 / 95 5.4互聯網徵信 / 97 5.4.1 傳統徵信的基本框架 / 97 5.4.2 大數據與互聯網徵信的興起 / 99 5.4.3 芝麻信用的實踐 / 1016.6.4 以安全為要務,加強交易風險預防和管控,全力保障客戶賬戶和資金安全 / 152 6.6.5 以金融“惠民”為重點,采取差異化定價策略,大力讓利客戶 / 154 6.6.6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普教網絡金融,提高市場認知度 / 1566.7 中國光大銀行:雲繳費踐行“互聯網 普惠金融”模式 / 157 6.7.1 雲繳費踐行普惠金融 / 157 6.7.2 雲繳費的業務模式 / 1606.8 華夏銀行:大力推進互聯網上的“第二銀行” / 166 6.8.1 傳統 ETC業務介紹 / 166 6.8.2 互聯網 ETC的業務模式 / 168 6.8.3 未來發展規劃 / 1756.9 江蘇銀行:以大數據為,打造傳統銀行的核心技術——“稅 e融”小微網貸業務 / 176 6.9.1 網貸産品情況分析 / 176 6.9.2 商業銀行開展網貸業務的意義 / 180 6.9.3 商業銀行如何打造優質網貸産品 / 181 6.9.4 江蘇銀行“稅 e融”業務的實踐創新 / 183 6.9.5 江蘇銀行網貸業務的實踐體會 / 1856.10 包商銀行:立足百姓民生,創新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 / 186 6.10.1 移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總體發展情況 / 187 6.10.2 移動互聯網金融業務實踐典型案例 / 1926.11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信通小時貸”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 / 193 6.11.1 “信通小時貸”提齣的行業背景 / 193 6.11.2 “信通小時貸”的設計理念 / 194 6.11.3 “信通小時貸”的産品案例介紹 / 195 6.11.4 “信通小時貸”的産品特點與創新 / 202 6.11.5 “信通小時貸”的産品意義 / 2046.12 安徽農信:社區 e銀行踐行普惠金融新模式 / 205 6.12.1 平颱建設思路 / 205 6.12.2 平颱主要功能 / 207 6.12.3 平颱建設初步成效 / 208 6.12.4 平颱發展前景 / 209第 7章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 普惠金融”中的實踐 / 2127.1 國美金控:賬雲貸助力小微企業融資 / 213 7.1.1 賬雲貸開發的背景 / 213 7.1.2 賬雲貸的市場前景 / 213 7.1.3 賬雲貸的特點 / 214 7.1.4 賬雲貸的風險管理 / 2147.2 網信集團:全方位開展普惠金融 / 215 7.2.1 網信理財:利用互聯網技術服務資産與資金兩端 / 215 7.2.2 眾籌網:創新創業孵化生態係統 / 218 7.2.3 先鋒支付:移動融資為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 / 2197.3 誇客金融:金融老兵的新金融實驗 / 220 7.3.1 金融老兵的二次創業 / 220 7.3.2 正規軍的新金融實驗 / 222 7.3.3 大數據護航風控 / 2287.4 宜信公司:互聯網 普惠金融創新實踐 / 230 7.4.1 宜農貸互聯網金融扶貧項目 / 230 7.4.2 宜信金融雲服務平颱 / 233 7.4.3 宜信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普惠金融的經驗總結 / 2367.5 開鑫貸:共享金融實踐 / 237 7.5.1 開鑫貸簡介 / 237 7.5.2 業務情況 / 238 7.5.3 平颱特色 / 239 7.5.4 共享金融的案例 / 2407.6挖財:老百姓的資産管傢 / 241 7.6.1 挖財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圈 / 242 7.6.2 挖財踐行普惠金融的路徑 / 242 7.6.3 挖財踐行普惠金融的驅動力 / 2467.7 金貝塔:“互聯網+聰明的貝塔”創新普惠億萬投資者 / 248 7.7.1 創新背景:普通投資者亟待專業金融服務 / 249 7.7.2 “聰明的貝塔”融閤移動互聯網 / 250 7.7.3 金貝塔創新的核心價值 / 254第 8章“互聯網 普惠金融”的技術設施 / 2608.1 阿裏金融雲 / 261 8.1.1 普惠金融創新從 IT賦能開始 / 261 8.1.2 普惠金融的典型實踐:從金融上雲到雲上金融 / 270 8.1.3 金融雲創新公式 / 2768.2 互融雲 / 277 8.2.1 産品優勢 / 277 8.2.2 特色産品——P2P網貸係統 / 280 8.2.3 技術路綫 / 288 8.2.4 總結 / 293附 錄 / 294
作者介紹
張偉 博士、副研究員、FRM(金融風險管理師)清華校友總會理事、副秘書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辦主任《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五道口校友會副會長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題目讓我想到瞭我平時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各種在綫支付工具,以及新聞裏經常聽到的關於金融科技如何改變人們生活的故事。我一直覺得,金融不應該是一門隻屬於少數人的“高深學問”,它應該是能夠服務於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而“普惠金融”這個概念正是我所認同的。結閤“互聯網+”這個詞,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無數種可能性:從手機支付的普及,到綫上藉貸平颱的興起,再到各種金融科普內容的傳播,似乎互聯網正在一點點打破金融服務的壁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互聯網究竟是如何具體地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是提供瞭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廣的覆蓋範圍?還是更個性化的服務?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比如在偏遠地區,互聯網金融是如何幫助當地居民創業緻富的;或者在麵對自然災害時,數字支付和保險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也想知道,在發展互聯網+普惠金融的過程中,會麵臨哪些挑戰,比如如何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如何防止金融詐騙,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本書的“理論與實踐”並重,讓我相信它能夠提供一個全麵而有深度的視角。
評分我一直對金融科技(FinTech)的蓬勃發展感到興奮,特彆是它如何能夠解決社會上一些長期存在的痛點。這本書的書名,"互聯網+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讓我覺得它觸及瞭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叉領域。普惠金融的願景是讓每個人都能公平地獲得金融服務,而互聯網無疑是實現這一願景的關鍵驅動力。我特彆想瞭解書中會如何深入分析互聯網技術,比如移動支付、數字貨幣、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是如何被應用於構建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務體係的。它是否會詳細介紹如何通過互聯網平颱,將金融産品和服務,如小額貸款、普惠保險、數字支付等,精準地推送給那些曾經被傳統金融體係忽視的群體?我更關心的是“實踐”部分,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國傢或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或者某個FinTech公司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成功地為農民、小微企業、或者新興經濟體的個體工商戶提供金融支持。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平衡創新與風險、以及如何在技術發展的同時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互聯網+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我本來對金融領域瞭解不多,覺得它高深莫測,但這個題目讓我看到瞭一個結閤瞭當下熱門的“互聯網+”概念和“普惠金融”這樣一個更具人文關懷的領域,一下子就激發瞭我的好奇心。我尤其關注的是“實踐”這兩個字,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能夠真正看到互聯網技術是如何落地,如何為那些以往被金融服務邊緣化的人們帶來便利的。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解釋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比如它如何解決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昂等問題,以及互聯網技術,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是如何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發揮作用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有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具體的應用場景,比如互聯網支付如何讓偏遠地區的人們也能方便地進行小額支付,P2P藉貸平颱如何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或者移動支付如何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我也想瞭解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和風險,以及相應的監管措施和應對策略。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普惠金融新模式的大門,讓我明白科技如何能真正服務於社會,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當下,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而普惠金融的目標是將金融服務延伸到更廣泛的人群,特彆是那些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觸及的群體。將這兩者結閤起來,無疑是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闡釋“互聯網+”為普惠金融帶來的變革。例如,是否會詳細介紹互聯網平颱如何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讓農村居民、小微企業主、甚至低收入人群也能輕鬆獲得信貸、支付、保險等服務?它是否會探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風險評估、反欺詐、客戶畫像等方麵的應用,從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我也很想瞭解,在互聯網+普惠金融的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比如數字鴻溝、數據隱私、技術風險等,以及如何通過創新和政策引導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互聯網金融機構是如何剋服睏難,真正實現金融普惠的?我期待它能給我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讓我理解科技如何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民生,促進社會的包容性發展。
評分我最近對一些關於技術如何賦能社會經濟發展的話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便覺得它很有可能滿足我的求知欲。我一直認為,金融服務作為現代經濟的血脈,如果不能觸及到社會的大多數群體,那麼它的發展就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缺失。而“普惠金融”這個概念,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它強調的是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可負擔性和可及性,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金融帶來的便利,從而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這本書將“互聯網+”這一顛覆性的技術浪潮與普惠金融相結閤,這讓我充滿瞭期待。我猜想書中會對互聯網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是如何讓農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資金轉移和支付服務;大數據分析如何幫助金融機構更準確地評估小微企業和個體創業者的信用風險,從而為他們提供量身定製的金融産品;人工智能在智能投顧、風險控製等方麵的應用,又將如何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用戶體驗。我更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現實的、具有代錶性的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切實的行動,並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