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钱币里的中国
定价:45.00元
作者:沈泓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53498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钱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华,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
内容提要
《钱币里的中国》是“*美中国书系”里的一种,用大量的彩图配合文字,系统介绍中国历代钱币,包括贝币、布币、刀币、蚁鼻钱、方孔钱,以及古代金银铸币、银元、铜元,以及民国钱币和新中国钱币,从中感受到中国钱币之美的魅力。钱币是一种特殊的既是货币又具文化内涵的符号。钱币的实用价值不言而喻,虽说金钱不是*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币也有相当的艺术价值,无论金属币还是纸币,上面都凝聚着钱币铸造者的工艺,凝聚着钱币设计者的艺术才华和巧思。钱币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汇流交织,勾勒出中国钱币的文化和历史之美,可以欣赏,值得收藏。
目录
开篇: 钱币传奇与故事摇曳瑰奇色彩章 暴涨百万倍:钱币收藏的神话 ——中国历史上的十次钱币收藏浪潮第二章 夏商贝币:大海中绽放的花 ——货币自诞生之日起就闪烁着美的光辉第三章 “钱”:春秋战国时是一种农具 ——中国钱币文化溯源第四章 “四大金刚”:诡异的先秦钱币 ——刀与鬼脸相伴的阴森之气第五章 铸币双雄:秦半两 汉五铢 ——流通长达739年的长寿钱第六章 开元通宝:诗意星月纹演绎传奇 ——唐创年号钱的新时代第七章 瘦金体:劲瘦秀丽的铁划银钩 ——宋钱上的书法博物馆各臻精妙第八章 供养钱:香火间摇身一变竟成货币 ——元明钱币祸起寺庙第九章 五帝钱:辟邪化煞 招财进宝 ——清代钱币的民俗之美第十章 花钱:东方钱币的一枝奇葩 ——厌服邪魅求取吉祥的特殊钱币第十一章 票:宋元明清风行的纸黄金 ——金融三姊妹孕育的艺术品第十二章 民国钱币:300天贬值2万倍的怪胎 ——纷繁乱象造就无数珍币第十三章 人民币:收藏市场上的新宠 ——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作者介绍
作者沈泓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
文摘
序言
五 最近淘到一本《钱币里的中国》,拿到手后真是爱不释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非常有品位,古色古香又不失现代感,里面的插图和排版也让人赏心悦目。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从它最贴近生活的物件入手,而钱币,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钱币本身,更是将一枚枚钱币视为历史的“发言人”,让它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作者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从春秋战国的刀币、圜钱,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再到明清时期的铜钱,每一枚钱币都承载着它所处的时代的印记。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铜钱”的章节。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铜钱的材质、形状和重量,更深入地探讨了铜钱在古代中国流通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变迁。例如,铜钱的发行与朝代的更迭、国家的兴衰,都息息相关。在一些动荡的年代,铜钱的价值甚至会因为战乱而大幅贬值,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通过这些生动的叙述,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易。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与钱币相关的民俗文化和传说故事。这些有趣的内容,让原本严肃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和易于接受。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总之,《钱币里的中国》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充满了敬意。
评分四 说实话,我拿到《钱币里的中国》之前,并没有对它抱有太高的期望。我一直以为这类书籍大概就是罗列一些钱币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然而,当我翻开它之后,我才意识到我错得有多离谱。这本书所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想象。 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体或者专题体,而是将钱币作为一条线索,巧妙地串联起中国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深厚学养,以及他对钱币研究的严谨态度。他在分析一枚钱币的价值时,不仅仅是考虑它的材质和重量,更会深入研究其铸造背景、流通范围、以及它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故事。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货币与国家权力之间的联系。当读到汉代的“五铢钱”时,我才了解到,一枚小小的铜钱,竟然是汉朝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的重要工具。通过统一货币,汉朝有效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这种将微观的钱币与宏观的国家战略联系起来的解读方式,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对“小人物”也能撬动“大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 此外,书中对于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分析也十分透彻。例如,作者对于宋朝“交子”的发行,以及由此引发的纸币信用体系的建立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先驱性,也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训,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的金融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三 这本《钱币里的中国》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为惊喜的一本。我一直对历史充满热情,也曾涉猎过不少历史书籍,但很少有一本书能像它这样,用如此具象化的方式,将厚重的历史知识展现得如此生动和有吸引力。 书中的内容,远不止于介绍不同朝代的钱币样式。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能够将每一枚钱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甚至文化思潮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谈到明清时期的铜钱和白银时,作者不仅仅是描述了它们的材质和重量,更是深入剖析了“银本位”制度的形成、白银的流入与流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银两”作为一种不成文的法定货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怎样重要的角色。 我特别赞赏书中对钱币铸造技术演变的描述。从手工敲打到机器压制,每一个工艺的进步,都折射出当时科技水平的提升。书中配以精美的钱币图片,细致地展示了不同时期钱币的纹饰、字体和工艺特点,让读者仿佛能够亲手触摸到那些古老的金属。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有了更深的敬意。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历史知识局限于“是什么”,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钱币?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历史。
评分一 终于拿到这本《钱币里的中国》,翻开它的那一刻,就被那种厚重感和精致感深深吸引了。封面设计非常考究,古朴的钱币图案与现代的排版风格巧妙融合,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穿越时空的魅力。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钱币,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了太多故事。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了解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代中国。 在翻阅的过程中,我特别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钱币外观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枚钱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比如,当我们看到一枚秦朝的半两钱时,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货币存在,更是代表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币制的伟大历史事件。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梳理,将历史事件与实物紧密联系起来,让那些冰冷的历史文献瞬间变得鲜活生动。我仿佛看到了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的身影,听到了咸阳城里熙熙攘攘的市场交易声。 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穿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轶事。读到那些关于钱币铸造、流传和使用的故事时,常常会忍俊不禁。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妙趣横生,也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钱币的书,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历史画卷,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二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钱币里的中国》,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厚度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它的分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知识的密度也同样如此。作为一名对历史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我一直觉得钱币是了解一个时代最直观、也最生动的载体之一。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书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各种形状各异、年代久远的钱币,更重要的是,它串联起了中国数千年的经济发展脉络。从最早的贝币、布币,到秦统一后的圆形方孔钱,再到宋代的纸币,每一个阶段的货币变革,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商业的繁荣程度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经济概念和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即使是像我这样对经济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宋代纸币“交子”的章节。读到当时纸币的出现,以及它如何解决了大宗交易中的携带不便和安全问题,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的创新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纸币在流通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比如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与我们现代的货币体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让阅读体验更加深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历史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