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怡著的這本《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較(彩色插圖版)》將陶瓷茶器的演化與流變的飲茶方式聯係在一起,試圖在大的文化視野中,對中日陶瓷茶器文化進行由錶及裏的深入探討,通過“深描”的過程,探尋中日陶瓷茶器的造型特徵、審美風格及其文化內涵,並通過比較,形象地看到中日陶瓷茶器在文化上的同與異;結閤文獻典籍、文學和繪畫作品等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對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的交流及其嬗變進行細緻深入的挖掘,探尋文化交流的意義;通過中日陶瓷茶器對傳統手工藝的畈依和發展,為當代生活化藝術和藝術化生活的創造提供可行性思路——對於人口眾多、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的中國社會,倡導手工藝的振興、發展工藝之薑*具有現實意義。
王子怡著的這本《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較(彩色 插圖版)》以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的發展為綫索,以史料 為依托,對兩國陶瓷茶器存在的淵源關係、形態特色 、藝術風格進行瞭較為翔實和深入的分析,並力求揭 示其與人們的生活行為、飲茶方式、審美趣味、時代 精神的關係。與一般宏觀性著述慣常采用的大而全、 麵麵俱到的推斷不同,本書*加著力於對曆史文化情 境和具體細節的挖掘和考證,希望以側重個案的方式 ,闡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視的問題。從中國寺院茶的“ 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從百丈禪師的《百 丈清規》,到韆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從 浙江德清窯的黑釉鉢和福建建陽窯的茶盞,到日本的 “利休陶”、“織部陶”……諸如此類的比較研究, 使得興盛於中國唐宋時期的禪茶文化,以及相應發展 起來的茶用陶瓷藝術,如何傳入鄰邦日本,並得到保 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徵的整個過程,形象地展 現在讀者麵前。
引言
第一章 茶飲·茶器
第一節 茶之飲
第二節 茶之器
第三節 “茶器”解
第二章 專用陶瓷茶器的産生及其文化內涵
第一節 煮茶法與唐代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二節 中國“禪茶一味”的寺院茶及其影響
第三節 唐風東漸——日本平安時代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三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興盛
第一節 點茶法與宋元陶瓷茶器文化的興盛與演變
第二節 移植與摹製——日本鐮倉、室町時代前期的飲茶與陶瓷茶器的生産
第三節 室町時代後期茶道文化的確立與民族化陶瓷茶器的創造
第四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成熟
第一節 撮泡法與中國明清時期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二節 明清時期的紫砂茶壺
第三節 日本桃山時代陶瓷茶器文化的成熟
第四節 江戶時代陶瓷茶器文化的演變
第五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現狀與啓示
第一節 日本近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和民藝運動
第二節 中國近現代陶瓷業的發展狀況
第三節 宜人宜民,與時俱進——陶瓷茶器文化的啓示
第六章 發展陶瓷茶器文化的意義
第一節 茶——健康之飲與文化之飲
第二節 茶器——生活化的藝術
第三節 當活化藝術的發展與藝術化生活的創造
第四節 發展手工藝文化,共創“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再版後記
一直以來,我對日本的茶道文化都充滿瞭好奇,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日本茶器的種類,而是深入淺齣地解析瞭茶器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與意義。從利休茶碗的禪意美學,到各種精美的茶釜、水指,書中都做瞭細緻的描述,並配以大量高清圖片,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場真實的茶會之中。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侘寂”美學在茶器設計中的體現,那種不完美、不張揚卻能觸動人心的韻味,通過文字和圖片的結閤,得到瞭極好的傳達。此外,書中還穿點瞭日本茶道的曆史演變,以及不同流派對茶器選擇的偏好,這使得整個茶器介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瞭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更具深度和啓發性。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圖文並茂的錶現形式。我一直認為,對於藝術品類的書籍,尤其是涉及器物鑒賞的,單純的文字描述往往是蒼白無力的,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每一頁都充滿瞭高質量的彩色插圖,從器物的整體造型,到細節的紋飾、釉麵的光澤,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景德鎮瓷器和日本伊萬裏燒的對比部分,那些精美的圖例,生動地展現瞭兩者在色彩運用、繪畫風格上的差異與融閤,讓我嘆為觀止。而且,作者在文字敘述上也花瞭心思,語言流暢,講解清晰,將復雜的陶瓷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日陶瓷文化都充滿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
評分坦白說,起初我購買這本書是因為被“彩色插圖版”所吸引,期待能夠一飽眼福。拿到手後,果然不負所望。書中呈現的每一張圖片都堪稱藝術品,色彩還原度極高,細節清晰可見,仿佛我正置身於一個博物館的展櫃前,近距離地欣賞這些珍貴的藏品。除瞭精美的視覺呈現,書中對於兩國陶瓷茶器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以及在各自文化中的地位,都有著鞭闢入裏的分析。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代錶性茶器的介紹,從唐代的越窯青瓷,到明清的青花瓷,再到日本的唐津燒、有田燒,每一個章節都如同打開瞭一個新的世界。書中不僅僅是羅列器物,更是在講述器物背後的故事,那些曆史的變遷、匠人的心血,都通過文字和圖片得到瞭生動的呈現。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封麵采用瞭一種溫潤的米白色,點綴著精緻的燙金字體,低調中透著一股雅緻。當我翻開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眼的彩色插圖,每一張都仿佛將我帶入瞭古樸的茶室,近距離欣賞那些穿越時空的器皿。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日本南部鐵器部分,那粗獷而細膩的紋理,以及不同光綫下呈現齣的迷人色澤,讓人忍不住想親手觸碰。書中對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的陶瓷器皿都有詳盡的介紹,從胎質、釉色,到器型、紋飾,都解讀得非常透徹。即使我之前對陶瓷領域涉獵不多,也能通過這些生動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感受到每一件器物的獨特韻味和曆史沉澱。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視覺與文化的盛宴,讓我對中國陶瓷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我驚喜地發現,原來在看似迥異的文化背景下,中日兩國在茶器的發展上,既有各自的獨特路徑,又存在著許多有趣的共通之處。書中在比較兩國茶器時,不僅僅是列舉器物,更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文化對器物審美、功能、乃至使用習慣的影響。例如,在介紹中國青瓷的溫潤與日本樂燒的粗獷時,作者巧妙地將之與兩國哲學思想、生活方式相結閤,讓我茅塞頓開。那些精美的插圖,不僅僅是裝飾,更是理解文字敘述的絕佳輔助,它們真實地展現瞭器物的質感與神韻,讓我得以從視覺上領略不同文化的魅力。這種跨文化的比較視角,讓我對“器以載道”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