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孙子兵法译注 9787550239593 [春秋] 孙武,刘开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正版 孙子兵法译注 9787550239593 [春秋] 孙武,刘开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春秋] 孙武,刘开举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
  • 兵书
  • 孙子兵法
  • 古典
  • 历史
  • 战略
  • 译注
  • 刘开举
  • 春秋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39593
商品编码:2968498757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孙子兵法译注

定价:27.00元

作者: 孙武,刘开举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593

字数:

页码:1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两千五百年前的兵学精华

◎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世界兵学库的瑰宝

◎世界上较早的军事著作,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世界上现存古老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世界各地研习者辈出。集合两千五百年前的兵学精华,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以及世界兵学库的魁宝。

目录


前言
计篇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作者介绍


孙武(约前545~前470),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又称为“兵圣”“世界兵学鼻祖”。

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其祖先妫满曾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全家老小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得知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改姓田,故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示嘉奖。


文摘


序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巅峰之作,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世界军事、政治、经济乃至人生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古代兵书,而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战略思想、辩证思维和人生智慧的经典。它所阐述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警示,至今仍提醒着我们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重大意义。 作者孙武,相传为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将战场经验与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书中提出的“道、天、地、将、法”五事七计,为分析和判断战争形势提供了系统性的框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揭示了军事乃至一切竞争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自己和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最高境界,强调了以智取胜、避免流血冲突的道义和策略。 《孙子兵法》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军事战略的精妙,更在于其哲学层面的深刻洞察。它将军事斗争置于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下,强调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书中对“形”与“势”的论述,揭示了如何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如何在高风险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它教导我们要审时度势,因敌变化而取胜,而不是墨守成规。这种灵活应变、以柔克刚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同样适用。 书中对于“虚实”的分析,更是将辩证法运用到了极致。孙子认为,战场上的虚实变化无穷,关键在于如何迷惑敌人,诱敌深入,从而抓住其破绽。这种“以实击虚”、“避实击虚”的策略,不仅是军事上的技巧,更是为人处世、处理复杂局面时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方的弱点。 《孙子兵法》的语言精炼深刻,字字珠玑,充满了古朴的智慧。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既有宏大的战略构想,也有具体的战术指导。例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直接指出了突然性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兵贵神速”则强调了速度在把握战机中的决定性意义。这些原则,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商业竞争、政治博弈乃至个人发展中,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除了军事策略,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智慧。孙子论述了作为将领应具备的品质,如智、信、仁、勇、严,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军队组织和纪律。他强调了赏罚分明、令行禁止的重要性,也指出了过度严苛可能带来的反噬。这些管理原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团队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于它所揭示的普适性真理。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打仗,更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它教导我们要冷静分析,沉着应战,避免冲动和鲁莽。它鼓励我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注重细节,并最终实现目标。 在阅读《孙子兵法》时,我们不应仅仅将其视为一本古代军事文献,更应将其当作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它的语言虽然古老,但其蕴含的思想却是永恒的。通过深入理解孙子的战略思想,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辩证的眼光,并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这部经典,不仅仅是军事爱好者的必读书目,更是每一个渴望提升自我、理解人生、洞察世事的人所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继续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向,运用智慧, achieve our goals.

用户评价

评分

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总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微妙之处,这可能就是经典永恒的魅力,也归功于这特定版本在细节上的精心处理。比如,书中对“兵者,诡道也”的注释,不仅仅停留在战略欺骗层面,它还延展到了对信息不对称的控制和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拿捏。这本书的注释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极富启发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今天如何应用”。我曾将它推荐给几位不同领域的朋友,他们反馈的重点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一致肯定了注释的深度和对现代意义的挖掘。这说明出版团队在目标读者的设定上,眼光是长远的,他们打造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可以反复咀嚼、常读常新的思想工具。这本实实在在的付出,完全对得起它所承载的千古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可以说是下了真功夫的,它真正做到了“译注”二字的分量,而非简单的白话转述。很多地方,译者并没有急于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历史背景,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和注释。比如对一些古文中“兵者,诡道也”这类核心概念的阐释,译者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其在春秋战国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战略意义,使得我们这些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其精髓,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式的理解。最让我赞赏的是,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军事术语,译注部分的处理非常细致,往往会辅以简短的历史典故或示意图(如果内容允许的话,虽然我这里不便描述具体细节),让抽象的战术思想变得清晰可见。这对于想深入研究兵法理论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它避免了“读了等于没读”的尴尬,确保了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吸收。

评分

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和版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至关重要。他们选用的不是那种过于现代的黑体,而是略带宋体风格的字体,笔画清晰有力,但在细节上保持了古籍的韵味。行距和段落划分也非常合理,阅读长篇的论述时,眼睛不会产生疲劳感。我发现,很多版本为了追求轻薄或低成本,会压缩页边距,使得阅读时需要用力按住书页才能看清边缘的文字,但这本的边距处理得非常得体,保证了书页的平整舒展。此外,一些关键的章节标题或引语部分,采用了不同的字重或小号加粗来突出显示,起到了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总的来说,这套书在“硬件”上的投入,完全支撑起了“软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负担。

评分

从传播和普及的角度来看,这本《孙子兵法》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古老智慧与现代读者之间的桥梁。它没有将自己束之高阁,变成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触碰的“冷学问”,而是通过其清晰的结构和详实的注释,让一个对军事理论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我个人在日常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也尝试运用书中所提及的“知己知彼”、“形与势”等原则,发现它们在处理商业竞争、团队协作乃至个人规划时,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指导意义。译注的作者显然有着深厚的历史功底,但行文却保持了足够的克制与客观,避免了过多个人主观臆断的色彩,使得原著的思想得以最大程度的忠实呈现。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大众读者的亲和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用心,封面选用了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文字,透着一股古典与厚重的气息。初次上手时,那种纸张的质感就让人感觉不同凡响,不是那种廉价的影印本能比拟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比如内页的排版,字号的选择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过度稀释文字的力量感。装订也十分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担心散页。这让我觉得,出版方是真的尊重这部经典的价值,愿意投入成本去打造一本值得收藏的实体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一本实体的好书,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它能让人暂时从电子屏幕的喧嚣中抽离出来,更专注地沉浸在先贤的智慧里。我特地对比了不同版本的封面设计,这一版的整体视觉冲击力和文化底蕴的表达最为到位,拿在手上,就仿佛握住了一段跨越千年的对话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