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史子集入門——錢基博談治國學
定價:20.00元
作者:錢基博
齣版社:黃山書社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461006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國學是我國韆載傳承的經史子集四部之學,錢基博先生是研治國學的大宗師。錢先生畢生孜孜矻矻研經治學。在大學任教前,錢先生教授過小學、中學、專科學校,作育瞭許多國學專傢,切身經驗,足為各類有誌研究國學者開設戶牖、啓示途轍。
內容提要
本書諸章齣自一代國學宗師錢基博之手,囊括講稿、論文、書序、劄記,以及他在小學、中學、大學授教中的教案、計劃、議題等等,是一部精彩紛呈的文獻。
本書31章,其中《潛廬自傳》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錢先生的樣本,其他大緻可分國學概論、治學之術(教學方法及讀書方法)兩大類。無論是學生還是學者,都可以從中大獲教益。
目錄
潛廬自傳
今日之國學論
《茹經堂外集》敘
國學曆代變異的問題
國學文選甲集敘目
國學文選乙集敘目
國學之意義及治國學方法之評判
中國古代學者治學的方法
《古書治要》之教材舉例
《古籍舉要》序
治學篇
《讀清人集彆錄》序
近代提要鈎玄之作者
我國古代教育與今日教育之區彆
依據湘學先輩之治學方法以說明本院之一年級國文教學
從讀書方法以勘硃陸異同而摺衷於孔子為大學讀者進一解
某社存古小學教學意見書
初中中國文學讀本寫目說明書
中學校國文科教授文法之商榷
與袁觀瀾先生商榷新製中小學國語科學程綱要書
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國文科教授進程之說明書
三年師範講習科國文教學綱要
師範學校讀經科教授進程說明書
修正師範學院國文係必修選修科目錶草案意見
擬國文係畢業論文題
國文研究法
略論讀書
《讀莊子天下篇疏記》敘目
《史記》之分析與綜閤
講筵餘話
五十年之文章做到老學到老
跋
作者介紹
錢基博(1887~1957),江蘇無锡人,字子泉,一字啞泉,號潛廬。早歲先後從長兄及伯父學,10歲讀《史記》,13歲瀆《通鑒》。辛亥革命後任職於蘇浙聯軍及江蘇都督府。之後,曆任無锡、吳江等地小學、中學、師範教職。後轉任聖約翰大學、清華大學、無锡國專等校教授,救務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能長時間保持專注的讀者,但這本書卻有著一種奇特的魔力,讓人甘願沉浸其中,忘記時間的流逝。它的章節劃分非常精妙,每一小節的長度都適中,剛好能在一杯茶的時間內讀完,但每讀完一節,都會引發我強烈的反思和聯想。這種結構上的設計,非常符閤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卻又巧妙地避免瞭淺嘗輒止的弊端。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的那些文人軼事和治學片段,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趣味性。它不僅僅是教科書式的知識傳授,更像是一部知識分子的精神傳記。通過這些側麵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古代學者在睏頓中如何堅守學術操守,在爭鳴中如何錘煉思想。這種“人情味”的加入,使得原本冰冷的經典文本,擁有瞭可觸摸的溫度。它教會我的,不僅是如何閱讀經典,更是如何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求知者。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籍,初翻時便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凝重感。裝幀設計樸實無華,封麵上那幾個遒勁有力的宋體字,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書中所蘊含的深厚學問。我原本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那龐雜的“經史子集”概念,一直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是一片荊棘密布的知識荒原,非名傢不能涉足。然而,捧起這本書,細細品味導讀部分的文字,那種撲麵而來的真誠感,讓人一下子卸下瞭心理上的防備。作者的敘述方式並非高高在上的說教,更像是鄰傢長者,用他畢生的觀察和體悟,為你一一拆解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典籍壁壘。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脈絡的梳理,那種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遞進的邏輯推演,極大地緩解瞭初學者麵對浩瀚文海時的迷茫。它沒有直接灌輸知識點,而是更側重於構建一個思考的框架,讓你明白為什麼古人要這樣編排這些典籍,以及這些典籍的核心精神究竟是什麼。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在如今許多追求速成的讀物中,實屬難得。它讓我開始意識到,治學並非死記硬背,而是一場與古人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翻開內頁,紙張的觸感溫潤而略帶粗糲,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這種質感本身就為閱讀增添瞭一種儀式感。這本書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旁注和注釋的位置安排得恰到好處,既不會打斷主體閱讀的流暢性,又能在需要時提供及時的背景補充。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釋某些概念時所采取的類比手法。他常常能從日常生活中擷取生動的例子,來解釋那些深奧晦澀的古代哲學或史學觀點,使得原本僵硬的理論瞬間變得鮮活起來。舉個例子,書中對於“史學辨僞”的論述,並非枯燥地羅列史料矛盾,而是通過講述幾個具體的曆史疑案,引導讀者思考“證據鏈”的重要性,這比單純的學術探討更具吸引力。這種深入淺齣的敘述,讓我的閱讀體驗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我不再僅僅是被動的讀者,而是化身為一個在知識迷宮中尋求齣口的探索者,每找到一個關鍵的節點,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喜悅。它成功地將晦澀的學術門檻,降低到瞭一個充滿好奇心的普通人可以企及的高度。
評分這本書在邏輯推進上,展現齣一種大傢風範。它的結構並非完全綫性的,而是螺鏇上升式的。你在初識某個概念時獲得瞭一個基礎的認識,隨後在後續章節中,會不斷有新的視角和更深層次的注解被引入,讓你對原有的理解進行迭代和深化。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避免瞭初學者容易産生的“一錘子買賣”式的膚淺理解。特彆是關於如何區分不同學派思想精髓的部分,作者沒有簡單地貼上標簽,而是著力於挖掘他們思維方式的底層差異。我發現,很多我過去模糊不清的界限,在讀完相關章節後,變得清晰而銳利。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工具的升級。它不再是單純的閱讀指南,它正在重塑我審視和分析問題的底層邏輯。每一次閱讀的深入,都感覺自己的“認知帶寬”被拓寬瞭一圈,這種成長的體驗,是任何快餐式讀物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強調傳統學問價值的同時,卻絲毫不顯得故步自封或抱殘守缺。作者的目光是開闊的,他總能在迴顧古代智慧時,將其與當下社會的發展和挑戰進行巧妙的對接。他並不鼓吹盲目復古,而是著力於提煉那些跨越時空的普適性原理,教我們如何用古人的智慧來洞察今人的睏境。這種“古為今用”的精妙平衡,讓這本書充滿瞭現實關懷,而非僅僅是象牙塔內的孤芳自賞。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新聞事件、分析社會現象的角度都有瞭微妙的變化,多瞭一層曆史的縱深感和哲學的穿透力。它像是一把精密的鑰匙,為我開啓瞭一扇通往更廣闊思想世界的門,讓我開始有勇氣和興趣去接觸那些原本以為遙不可及的深奧典籍。這本書,無疑是一次充滿啓迪和力量的精神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